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范例(优质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范例(优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第一篇】
关于在全县开展“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大讨论活动任务责任清单
一、四个意识牢不牢方面
具体表现:1、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2、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态度不坚决。
整改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思想,自觉在政治上维护学校、行为上紧跟学校,时刻警醒自己,查摆自身问题。
完成时限:一个月
二、新发展理念用的活不活方面
具体表现:1、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上级要求学什么,开展工作需要什么,就针对性开展学习。2、有时认为新发展理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运用新发展理念的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多学习新发展理念,让新发展理念在心中扎根,在运用方面要边运用边实践,在运用中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增强运用新发展理念的意识。
完成时限:一个月
三、作风效能优不优方面
具体表现:1、每天面对难事、琐事、操心的事,面对繁重的工作,难免出现畏难厌烦情绪。2、缺少了拼搏的劲头,有时做事有满足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想法
整改措施:坚定自己的思想,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在面对繁琐事情的时候不畏难。
完成时限:二个月
四、思想解放够不够方面
具体表现:1、勇于开拓不够。存在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2、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不足,怕吃苦。
整改措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工作上要树新风、走新路,多想办法干好工作。
完成时限:二个月
五、担当作为强不强方面
具体表现:1、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2、有时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思想。
整改措施:努力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树立攻坚克难、敢闯敢试、不怕风险、大胆负责的勇气。工作中勤思考、多学习,杜绝等、靠、要和懒散思想。干工作不推诿、扯皮,要积极主动。二个月
完成时限:二个月
六、作用发挥好不好方面
具体表现:1、在工作中有时急于求成,缺乏耐心。2、在工作中有时被动消级,不作为,不进取,无视了自己的责任。
整改措施:深入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和纪律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完成时限:二个月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第二篇】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持党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目前,如何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密切关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与群众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利,基层少;沟通发达,与群众沟通困难;上下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群众意愿,不关心群众利益,疏远群众。
2.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弱,方滞后,不善于与群众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复杂的特点,难以平衡各种利益需求。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知道干部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3.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在新形势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意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客人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基层风,不能坚持;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只走在基层,很少去农民;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应对上级考核检查,推基层问题,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第三篇】
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县近期开展了“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和“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通过“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的学习研讨,本人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理论素养得到提高;现对照反面案例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民主生活会前征求的意见建议,深刻查找自身在不愿不敢不能担当作为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反思。
一、存在问题
本人紧密联系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坚持把自己摆进去,通过自身查、同事找、群众提,总结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愿担当作为方面。作为县委常委,在工作中,特别是对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有时会局限于主要领导布置什么做什么,深入思考比较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所减退,主动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激情渐渐流失,同时思想有固化现象,常常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思路不广,方法不多。遇到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事情,慢慢产生“畏难”情绪,脑子里第一个念头,不是怎么办,而是交给谁办,“我来办”、“跟我上”的担当精神逐渐消蚀,致使部分措施落实不到位。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方面。存在“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有的事情可以一把手决策的,可以自己拍板的,也因过度谨慎,要召集班子成员研究讨论后才做决定,有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的思想,致使有些工作节奏变慢,影响工作进度。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习惯于等别的市县有相关的经验,才敢放手去做。
(三)能力不足,方法不多,不能担当作为方面。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巡视工作的最新要求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有些局面难以打开。学习上注重实用主义,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多,对理论知识的科学体系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的多,对不感兴趣却需领导干部掌握的知识往往泛泛而学,不能入脑入心。
党内政治生活作用发挥不到位。
本人无组织函询类问题,未受到问责处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通过认真剖析,个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政治站位不高。结合省、市、县系列反面典型案件,反思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站位不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深,首先体现在业务工作的不担当之上,把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喊在了口号上,脱离了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做到时时刻刻同党中央对表,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二)理想信念有偏差。作为领导干部没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放松了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经常自我对照反思不够、自我磨砺不够、思想自我改造不够、提升道德境界不够,没有做到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没有做到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自觉性不强,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不深。
(三)宗旨意识淡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纪检干部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没有真正做到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都反映出自己宗旨意识树的不牢,“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是责任意识减弱。工作安于现状,热情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标准质量不高。对干部纪律作风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入,发现不及时,查处不严格。面对困难和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瞻前顾后、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连续作战的吃苦精神和勇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激情明显淡化。对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愿较真碰硬,不想触及矛盾。特别是在纪律审查工作中,缺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缺少“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正气。
三、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钉钉子”的精神,从问题的根源抓起,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把提高政治站位放在首位。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意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理论上透彻明白,政治上才会清醒坚定。任务越艰巨、事务越繁杂,越要加强理论学习,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深刻反思腐败典型案例,引以为戒,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带头模范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真正把政治和纪检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第四篇】
姓名(单位): 职务:
序号
具体问题
作风表现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
1
担当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弱化,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韧劲不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还不牢固。
不敢担当、不想作为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整治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
9月7日-9月15日
2
办事能够积极主动,抢前抓早,但工作中未免时常忙中出差,有时遇到不属于本部门负责的问题,也难免有所微调,推三阻四,发发牢骚,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
工作效率低、不细致
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精准求精地完成各项工作。
9月中旬见效
3
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工作任务,在落实上有急功近利、不愿细致研究、有不求甚解、急于交工完成的现象。
因循守旧、求稳怕乱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求稳怕乱的思维定式,确保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9月中旬见效
4
工作推进重形式、轻落实,不严谨,粗枝大叶,缺乏“工匠精神”,缺乏靠在一线盯紧抓死的劲头。
浮皮潦草、粗枝大叶
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9月中旬见效
5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需要继续学习加以提高;存在创新意识不足、满足现状、凭经验办事的问题。
思想僵化、故步自封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准确掌握上级政治新要求、新标准,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做到坚持学习、融会贯通;进一步更新观念,工作中勤于思考,转变作风,扎实工作。
9月中旬见效
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表现及整改措施【第五篇】
党的十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并将“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五条标准”之一。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既是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尽职履责、提高执政能力所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为何敢于担当、为谁敢于担当、为什么不敢担当、如何善于担当、怎样为担当者担当等问题。
为何敢于担当
党的十x届x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场自上而下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敢字当头、勇于进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深层次矛盾迎难而上、奋力攻坚;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时敢于亮剑、破除阻碍;面对歪风邪气敢于较真、狠抓严管。但从现状看,部分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弱化,一事当前,不是首先想如何担责任、作贡献,而是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这正是某些单位软弱涣散,某些地方正气难张的重要原因。敢于担当,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员干部最需重塑的政治品格,最需补齐的“精神短板”,最应养成的官德官风。历史责任要求我们敢于担当,党心民望呼唤我们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为谁敢于担当
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就是担当责任,这种担当是为事业、为人民、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家人、亲友或小团体。有的领导干部很“霸气”,独断专行,为私利铤而走险,为“哥们”两肋插刀,为小团体利益违纪违法。这种恣意妄为,与党和人民要求的敢于担当背道而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敢于担当,不是为“小我”担当,而是为“大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深刻诠释和回答了为谁担当的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真正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共产党人理应有创造历史的壮志。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微不足道,但是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为什么不敢担当
敢于担当,靠的是信念,讲的是原则,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有些人为什么不敢担当?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迷失,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支撑;思想感情有距离,缺乏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能力本领恐慌,缺乏敢于担当的综合素质;利害关系有顾虑,缺乏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制度设计有漏洞,缺乏敢于担当的客观环境。
因理想信念迷失、思想感情有距离、能力本领恐慌而影响担当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对党的忠诚度问题。战争时期,冲锋在前,为了胜利不惜牺牲生命是忠诚;和平时期,敢想敢干,敢抓敢管,为了真理、为了事业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是忠诚。没有这种忠诚,就不配当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可能当逃兵。
因利害关系有顾虑而影响担当的问题。现阶段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庞杂多元,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领导干部同时具有多种身份,身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领导干部既是党员,又是工作、事业中的单位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人。在面临不同身份可能带来的冲突时,尤其是个人私利受到影响时,一些领导干部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能正确判断利害关系,这说到底还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作怪。
因制度设计有漏洞而影响担当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环境污染多发高发,少数官员集体腐败,部分党员干部遇事绕道等等。这些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的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制度执行还不够到位,容易使当事者既有担当的现实之惑,又有担当的后顾之忧,从而瞻前顾后,放弃担当。要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健全考评体系,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同时通过追责、问责等倒逼机制促使党员干部切实担起责任。
如何善于担当
共产党员要有大担当,就必须在坚定信仰、追求真理、敦品立德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强化精神支撑,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提高综合素质,练就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要加强综合修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文化修养,增强科学决策、狠抓落实、调查研究的本领,力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得清方向、想得出办法、扛得住压力、作得对决策。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丰富应对各类特殊、复杂情形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担当本领,牢牢把握主动权。要讲究策略方法,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力求事半功倍,辩证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坚持深入调研、科学预判、谋定而动,在实践中随机应变,既不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要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以身作则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敢于担当提供强大力量支撑。将敢于担当作为制度要求,严明纪律,强化考核,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令行禁止、落实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树立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使精神境界、素质能力与岗位责任相匹配,从而实现敢于担当与善于担当的有机统一。
怎样为敢于担当者担当
刘云山同志特别提出: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要使更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涌现出来,一靠教育引导,二靠机制保障。要做到既有导向、又有底线,促使党员干部提高忠诚度、强化执行力。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制度设计,强化制度保障。要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大力培养选拔敢抓敢管、敢于担当的干部,为有个性、敢负责而得罪了人、丢了票的干部主持公道。让那些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让那些不敢担当的“老好人”、“圆滑官”难混日子。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在重大事项和关键时刻放弃担当的党员干部问责,使敢于担当者理直气壮、不敢担当者无所推诿。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让领导干部把敢于担当变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让更多敢于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要营造敢于担当的社会环境,化解敢于担当的压力,抵制好人主义,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