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7646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来作个发言。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我市深入贯彻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核心内容体现在肖书记的工作报告和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

一、对《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感受

上午认真聆听了肖书记的报告,感觉很振奋。下面,结合个人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第一,逆势上扬的发展形势来之不易。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上下按照“高位谋势、精准发力、敢于担当、跨越发展”的总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了系列政策措施,为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市经济走出了逆势上扬的完美曲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在战略、战术和战役上的精准发力。首先,是战略规划。新一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到位后,秉承历届市委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科学审视,明确了“南昌远郊、海西近邻、红色苏区”的发展定位,深化了“对接海西、融入南昌,建设向莆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引下,增强了我们的定力、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凝聚起了&&跨越发展的蓬勃力量。其次,是战术推进。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升级的意见》、《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战术性举措,通过这些举措,拓展了发展空间、优化了发展环境,实现了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再次,是战役攻坚。根据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战役攻坚,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四大工程攻坚克难,在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比如,今年5月,全市集中启动了237个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实现了以项目稳增长、以项目促发展的目标。

第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之不易。这一年来,市委班子始终把维稳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维稳的工作抓在手中,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感觉这得益于市委坚持了两种理念。一是坚持“稳定第一”的理念。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肖书记多次强调稳定的重要性,要求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环境,并多次在第一时间批示重要信访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重大信访问题,为我们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作出了榜样。二是坚持“民生为大”的理念。市委始终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肖书记多次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市区考察调研交通、住房、就医、就读等民生工程。在此基础上,市里实施了一大批老百姓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比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切实圆了&&老百姓“文昌桥上晒文章”的梦想。

第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之不易。作风建设,从一开始就成为这任市委班子的工作重点。市委主要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是下好正手棋。就是从正面进行引导,以“三严三实”和“四进四联四帮”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好党员、好干部。另一方面是下好反手棋。就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省委作风建设“20条意见”,以雷霆之势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整治、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问题专项治理等。正是通过正手棋和反手棋的双管齐下,持续推进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总之,这“三个来之不易”构成了今年全市工作的主基调,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二、对《规划建议(讨论稿)》的感受

上午,听取了张市长关于对规划建议的说明,通过认真学习全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讨论稿),总体感觉,这个规划建议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这一总目标,贯穿了绿色崛起、跨越发展这一主线,融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产业转型、区域升级、绿色发展的发展导向,体现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合&&发展实际,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科学行动纲领。具体体现为“三高、两实”的鲜明特征:

所谓“三高”:

一是高位谋势。《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的基础上,跳出&&看&&,把&&放到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去研判和把握,科学谋划推进发展升级、绿色崛起、建设幸福&&的重大战略问题,描绘了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篇章,体现了市委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

二是高点定位。《规划建议》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机遇,提出把&&打造成为“南昌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江西陆海对接发展新高地、赣东地区发展新引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站位高、立意深,把绿色发展与特色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地处赣东,是江西离省会南昌最近、离出海口最近的设区市,打造南昌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江西陆海对接发展新高地,我们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生态环境好,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打造“&&样板”的先决条件;

&&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说,这个战略定位突出了&&特色、凸显了&&优势,体现了市委奋力开拓新境界的战略自信。

三是高效布局。《规划建议》围绕以上发展目标和定位,提出了重点实施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全面开放合作、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绿色崛起、共享发展七大发展战略,既把握了战略全局,又突出了战略重点;

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布局,也有具体的战役部署。比如在宏观上提出了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在微观上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又作出了精准的战术安排,可以说战略布局高效科学。

所谓“两实”:

一是目标实。《规划建议》在制定具体发展目标上,立足&&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大、质量不优、速度不快的基本面,围绕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比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这种中高速增长的预期,既把握了新常态,又展现了新作为。

二是抓手实。《规划建议》清晰地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针对性地精心谋划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区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未来五年“怎么干、如何抓”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举措务实,抓手有力,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借此机会,就《规划(讨论稿)》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1、在文化产业布局上,建议将**的麻姑文化产业纳入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集群。众所周知,麻姑文化集长寿文化、道教文化、鲁公文化、益王文化和建昌帮文化于一体,是我们&&的一大文化品牌和特色,为临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作为全市的重点文化产业进行布局。

2、建议对向莆经济带作整体式规划。就是对向莆铁路停靠的三个县区临川、**、南丰,以及辐射的四个周边县区黎川、广昌、金溪、资溪进行整体规划。这个规划应囊括产业对接、旅游合作、资源共享等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向莆经济带建设的指南。

3、**作为省域规划的&&副中心城市,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战略中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建议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上,把支持**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的区域战略布局。

4、建议充分发挥我市绿色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突出旅游活市战略,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进一步予以明确,使现代旅游业真正成为新经济的强引擎和引爆点。

5、建议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推进苏区振兴和同步小康的关键工作来抓,切实加大投入,积极跑项争资,努力推进苏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鹰梅铁路、吉武铁路开工建设,使扶贫攻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2

上午,听了xx书记代表省委作的经济工作报告。感觉信息量非常大,有很多新的判断、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部署,是一份质量很高的报告。不仅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完全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还充分考虑了我省的实际、完全符合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仅体现了省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还体现了省委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把控和深谋远虑。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感受:

第一,即将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亮点纷呈、令人振奋,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激励。xx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我省GDP突破3万亿大关。从2009年我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14年突破2万亿大关,再到2018年突破3万亿,我省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对明年目标的设定,非常符合我省实际,既考虑了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又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积极稳妥的要求,又体现了预期目标的合理性、各项指标的匹配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衔接性。预期目标的设定,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更为各地各部门全力推动高质量

发展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在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我省发展的新动能也在快速成长,xx科学中心实质性推进,xx综合研究设施获批建设,我省科技创新逐步从“跟跑”转变到“领跑”,创新逐渐成为引领我省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全省一样,我市也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今年我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城市创新竞争力居全国第67位。报告中指出我省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比如,“四最”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力度非常大,成效非常显著。扩大开放更是迈出新步伐.回去后,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好本次大会精神,我们有四点初步的认识和打算。我们认识到越是发展转型期越要勇于豁出去上大项目。壮大总量并在增量中调结构是欠发达地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90年代初,人均只有三分地的**依靠一支烟起家带动工业经济发展,摘掉了国家贫困县的帽子,成为了全省经济强县。但是随着近些年各种要素的制约、社会矛盾的增多等多重原因,**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必须要有大项目才能继续支撑这种大体量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卷烟厂技改项目已提上议事日程,总投资亿元,产能可达30万箱,税收可以翻番到20亿乃至30个亿。凌成兴局长很重视,很支持,总局可安排10个亿;陈书记、潘市长也很重视,多次到中烟江西公司联系,共同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这个项目的推进盼望能得到强书记的关心。另外,从7

月份开始,我县掀起了重点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活动,纳入的项目有123个,涉及投资150多亿元。只有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发展才有希望,升级才有可能。

第二,我们认识到越是经济下行期越要善于走出去招商引资。策应省市重大招商系列活动安排,我们组建了七大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覆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市政、商贸、电子商务等领域,组建了30支招商小分队。同样从7月份开始实施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活动,三个月安排了12项高密度的产业招商活动,走出去召开环境说明会,请进来召开投资促进会。现在县内县外都热起来了,目光聚集产业、客商云集**的场景已经出现。

第三,我们认识到越是政治敏感期越要敢于跑上去争取重要项目。现在各地都属于转变作风的关键期,也都可以说是政治敏感期。跑项目效果很好。比如3月份我们根据**的建筑业发展现状特点,启动了中国建筑之乡品牌申报活动。这是促进县域建筑业发展的一块金子招牌,由住建部下属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审批,全国只有26个县。开始大家认为至少要1-2年才有可能,结果北京的同志很热情,工作效率很高,7月9日就正式评审通过,月底将授牌。同时,全省建筑业施工企业及总部基地建设调度会议也将在**举行,为**建筑业升级加了油。另外,策应**被纳入了原中央苏区范围,我们制定了一个争资金计划和奖励办法,力争今年多争取资

金1-2个亿。最近五**头保护已经批复1000万元,昨天铜钹山自然遗产地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经安排419万元,总投资1375万元。总之,采取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我们认识到越是思想疲软期越要勤于动起来解放思想。5月份我们组织了90名干部到江苏**农村干部学院进行产业招商组团培训,洗脑换脑加油充电。大家面貌一新,组建招商小分队人人要求参战。来**开会的头两天,我和县长带领120人党政代表团到**绿色产业聚集区、**区、江山市进行了学习考察。正像强书记所说的,学习浙江经验关键要学习他们的党委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如何驾驭市场经济,学习他们干部实干苦干的精神。现在浙江的干部比我们苦得多,累得多,压力大得多,每季度省委要开视频座谈会,10个县委书记发言,省委主要领导点评,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重点工作如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每月排名,媒体跟进督查报道。江山市去年拆违100万平方米,我们也在学习,今年已经拆了6万平方米。同时他们对我们在这个时候带这么多人外出考察也表示敬佩,认为下了大决心,十分不容易。

总之,这次会议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定力,鼓舞了干劲。我们倍感振奋,将围绕**县建设三省交界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市和大**副城及全省重要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定位,在追赶全国百强的新征途上迈出新步伐,创造新业绩。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3

这次全会,我们仔细聆听了刘奇书记所作的《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认真研读了省委“十四五”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规划建议》。《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在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作示范、勇争先”目标所取得的成绩,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论证,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还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透彻地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全面精准地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听后信心倍增、充满干劲,我完全赞同。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感受尤为强烈:

一是面对变局考验,交出了“硬核”的新答卷。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疫情汛情的大战大考,省委带领全省上下沉着应对、积极作为,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抵御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经济发展“三战三胜、战战告捷”。二是面对发展任务,呈现了“闪亮”的成绩单。省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战疫情和促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在上半年企稳回升基础上实现再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全国第8,贷款增速中部第1、全国第2,进出口、社消总额增速全国第3,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全国第4。三是面对人民期待,算好了“厚实”的民生账。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万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和%,“赣服通”版正式上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老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四是省委面对时代考题,发出了“最强”的动员令。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4

这次省委全会是在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报告省委会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部署。下面,我受省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推进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讲一些意见。

一、关于省委会的工作

去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会紧紧依靠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重大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开创新局面、营造新风气,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省委会重点抓了8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党的以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我们把学习贯彻系列讲话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加深对党的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各位省委带头研读讲话原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了5次专题学习会,省委专门下发文件对全省学习贯彻作出部署,推动讲话精神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去年5月21日至23日来川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会及时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把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到四川工作中。响应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号召,针对四川5年遭遇两次大地震的特殊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集中一段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凝聚起全省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增添了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坚定信心。

第二,奋力抗击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是对省委和灾区各级党组织的严峻考验。省委认真落实中央“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加强统筹协同,紧急动员和科学调配力量,迅速有序科学高效开展抢险救援,把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针对灾区实际和群众需要,及时提出“五有”“三防”的要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过渡安置方案和扶持政策,震后2个月顺利完成近80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发挥省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到灾区调研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科学组织和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保护生态、创新机制的原则,认真实施国家重建总体规划和

11个专项规划,合理确定重建标准,优先推进城乡居民住房重建,有序推进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在抗洪抢险中,组织省领导深入市(州)靠前指挥,建立省、市、县、乡、村协调联动、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集中各方面力量抢险救灾;强化“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尽最大努力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对地震灾区和洪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提早作出部署,实施过渡安置房提升行动,加强过冬御寒物资保障,强化督促落实,确保了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欢乐过年。

第三,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贯彻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及时制定实施稳投资、抓工业、促消费、推进城镇化及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投资、消费、出口较快增长,防止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毫不放松“三农”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去年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理念,在大灾之年和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方式调结构,真正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关闭400多户小煤矿,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企业433户,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可喜进展。重点推进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等建设,制定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效。不失时机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城乡改革稳步推进,行政体制、社会领域等改革不断深化,有序开展“营改增”试点。集中开展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举办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科博会、西博会等展会,引进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项目。这些重大活动,对内提振了士气,对外展示了四川依然安全美丽的形象,为四川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第四,扎实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工作。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通过抓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加快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构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对鳏寡孤独等困难群众采取特殊帮扶措施,守住“保基本”的底线。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加大力度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八项民生政策,实施藏区“六项民生计划”。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加快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去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5万以上。注重把解决民生问题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在全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在地震灾区和洪涝灾区开展“联村帮户”活动,在藏区开展“领导联系、县乡结对、部门包寺”活动,增强了民生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五,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认真学习贯彻“·19”重要讲话精神,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树立兰辉、菊美多吉等先进典型,引导全省人民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统筹对内对外宣传,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整体塑造和展示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形象。加强涉藏反分裂网络舆论斗争,开展社会热点问题正面引导,依法推进网络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基层、农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省委高度重视法治四川建设,多次专题研究依法治省工作,制定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成立由省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全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重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守法、依法办事的导向和氛围。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省人大及其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省人大会从四川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地方立法,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执法检查和调研,支持代表依法履职,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促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设。省政协坚持团结民主主题,围绕中心和大局建言献策,建立重点提案领导牵头督办制度,扎实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完成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群团组织换届工作,引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广泛开展就业促进、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救助贫困母亲、省际农民工联动维权等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七,全力做好藏区工作和维护全省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全方位加强藏区工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攻心为上,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的藏区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藏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旗帜鲜明反分裂,深入开展反自焚专项斗争,遏止了自焚案件频发多发,守住了“四条底线”。扎实推进寺庙依法管理制度创新,对寺庙进行分类管控、齐抓共管,逐步掌握对寺庙管理的主动权。加强藏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群众工作创新,维稳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藏区社会大局保持了总体稳定。同时,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切实维护全省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扎实抓好中心城市稳定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集中解决信访老案积案,主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为推进改革发展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第八,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去年7月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总要求,在张高丽同志和中央督导组的指导下,从严务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解决“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注重开门搞活动,深入查找“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特别是坚持立说立改、边查边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从一开始就开展正风肃纪“七项专项治理”,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注重实践特色,突出“五个带头”“五个结合”,省委班子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做好对照检查、抓好整改落实、推动工作实践,一级带一级、层层作示范;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推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灾区恢复重建,与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与建立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紧密结合,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圆满完成,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启动。

二、关于全面领会和把握省委《决定》主要精神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以同志为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省委《决定》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决定》,共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58条。第一板块是总论,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第二板块由第二至第十四部分构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部署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也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省委《决定》起草工作,是在省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省委一开始就强调,必须吃透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眼睛向下,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不生搬硬套,不急于求成。省委《决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多次召开会、专题学习会等,集中时间、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中央《决定》和系列讲话精神。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到省委《决定》之中。二是充分体现了四川的改革实际。省委《决定》不是泛泛地贯彻中央精神,而是在深入研究四川改革实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去年10月,省委就提前部署了22个重大改革专题,由省领导牵头开展调研,省委会3次进行集中研究、听取汇报,总结改革经验,分析改革现状、症结和难点,明确方向、目标和举措,为省委《决定》起草和最终形成作了充分准备。三是充分体现了注重实效、稳步有序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各个领域的改革,都按照近期推开、先行试点、深入研究后再作推开等3个层次,分别明确了具体改革事项和时序,增强了省委《决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要求。省领导深入基层倾听意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党内老同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省委《决定》较好地反映了社会诉求和群众期盼,汇集了全省上下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实践经验。

在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省委《决定》总揽四川改革发展大势和全局,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明确了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四川的具体化,为新形势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全面领会省委《决定》主要精神,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准确把握改革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是过去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动力源泉。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仍然突出,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仍然很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国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社会生产力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彰显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升,对于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开放初期,把复杂问题放一放,重点解决当时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这是符合实际的选择。但是暂时放下的问题,并不会自然而然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积累起来,现在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已经躲不开、绕不过了。在经济领域,我国处在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面临不少具体困难,高投资不可持续,外贸进出口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性债务比较严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在社会领域,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公众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社会丑恶现象和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新兴技术的兴起、新兴阶层的出现、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社会的发展运动模式。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政治领域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民主化、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需要加快,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等等。分析这些问题,呈现几个特征:一是复杂性。表面看似单一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筐螃蟹,互相牵扯”,涉及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纵深性。许多问题都与深层次矛盾相联系,不少涉及体制机制。三是艰巨性。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都面临风险和挑战,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和办法来解决。四是紧迫性。现在改革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到20xx年要实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两个目标,只剩屈指可数的六七年时间,这些复杂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能不能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也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正如强调的,除了改革,别无他途。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过去30多年,全省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靠的是改革开放。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根本出路也在全面深化改革。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背景及面临的时代特点和风险挑战,深刻理解我们党在当前历史时期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的长远意义和战略考量,切实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全局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协同推进,努力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到20xx年,完成省委《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第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要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支撑和保障“三大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点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当前,民间投资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要创新民间投资机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更大发展。我省国有企业总体上水平不高、规模不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产权多元化进展缓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制定改革方案,推动国有资本加快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以股权的多元化实现企业治理现代化。要坚定地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尽快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区域间竞争,很重要的是看谁能在金融改革中走在前面。要发挥金融支持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地方金融发展,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统筹城乡改革是我省改革的优势和亮点,要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方面,我省有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有前几年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要继续按照“五个统筹”“五项改革”的思路,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在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用地制度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深化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实施“百镇建设行动”,破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我省正处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过渡的发展阶段,加强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企业主导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机制,加快推动我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同时,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支持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越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当前,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凡是政府能不管的就放手让市场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同时,对该管的,要创新办法、管住管好,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当前,很重要的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敏锐地捕捉时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目前,国家正在启动页岩气开发,规划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内陆自贸区等改革事项。这些都是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省直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密切跟踪,加强研究和规划,争取国家支持,有关市、县政府都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要抓住推进成都新机场建设的机遇,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临空综合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集聚区,打造现代空港经济走廊。

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更好地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改革措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为紧迫和重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实现长治久安,最根本的是要走出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治国的新路子。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要把建设法治四川作为我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认真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逐步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环境。当前,要注重发挥法治在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确保改革于法有据。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关键作用,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着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要守住公正司法这条防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夯实全民守法基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形成人人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不动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商、审议机制,健全“一府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制度,促进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坚持把协商置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不断拓宽协商渠道,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围绕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目标,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预防和减少腐败,也必须靠深化改革规范权力运行。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解决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一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责任追究不够等问题。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权力受人民监督、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文化是一个地方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培育文化软实力优势明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发展繁荣和引导管理并重,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现阶段要突出3个重点: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上,关键要理顺党政部门和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上,关键要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上,关键要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前,尤其要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管理。这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已成为对各国执政者的考验。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网上宣传阵地建设,主动建强网上正面力量,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人们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要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强化党委的领导责任,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加大打击网络犯罪力度,确保可管可控,使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第五,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社会领域改革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老百姓最为关注、最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我们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就是要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着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做到保基本、全覆盖、相衔接,基本构建起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服务体系。要着眼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劳动报酬增长机制,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继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着眼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资源均衡化配置,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让城乡群众更直接更公平地享受到社会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单向管理与治理,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社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突出,需要加快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管治”模式,构建起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注重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凝聚群众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

第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我省生态地位突出,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要统筹当前和长远,标本兼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绝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要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净土、绿水青山。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控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新的改革举措,这对我省是重大机遇。我们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和落实改革新办法新举措,努力走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特别是生态基础较好的地方,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此外,我省先后经历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考验,在抗灾救灾机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要建立健全科学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防灾减灾体系。

第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为推进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我们党是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强化党的意识,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规范和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纪律观念、组织纪律观念。要加强党的建设自身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巩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抓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反对“四风”,建立健全改进文风会风、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治理吃拿卡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制度,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工作保障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来。实践表明,干部作风与政绩观联系紧密。要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形成正确政绩导向,从根本上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三、关于推动改革部署落实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的改革涉及面更广,调整利益格局更加艰难,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规律和特点,提升驾驭和领导改革的综合能力。贯彻落实省委《决定》各项部署,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问题。新一轮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好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问题。强调顶层设计,主要是把握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在一个总体框架下推进。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省委《决定》就是四川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遵循。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需要有顶层设计,要制定专项改革方案。省直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细化出台具体的改革措施,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系统改革的指导,承担起本行业改革方案的把关责任。各市(州)也要制定改革的实施意见。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顶层设计,不能因此束缚地方手脚,忽视基层探索。有些改革事项需要统一部署,不能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要整齐划一、搞齐步走,特别是中央和省委已明确的改革事项,不能等待观望,必须尽快动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多重大的改革都是从基层率先突破的,许多创新也都是来自于地方和基层的创造。继续深化改革,同样需要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鼓励地方、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对基层探索已经取得成效的,要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在面上进行推广。对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要大胆地交给基层去闯去试。比如,承包地经营权改革、城市资本技术下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农民宅基地和房屋等财产收益等,都需要选择一些地方,让基层去探索试点。对基层自发的改革探索,要满腔热忱地给予支持和鼓励,保护好改革热情,同时要宽容失败,对一些偏差要正确对待,给予指导。只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才能使改革蓬勃有效开展。

二是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总的要求就是积极稳妥。积极,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创新路。改革本身就是创新,就要有当年小岗村、向阳公社的那种胆识。如果思想不解放,就找不准改革的症结,很难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也提不出创新性的改革举措。四川地处西部内陆,最大的制约仍然是思想观念的制约,自我封闭、消极畏难、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存在,开放合作意识、开拓进取意识、抢抓机遇意识、争先攀高意识等亟待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拿起思想解放的武器,破除旧的思想束缚。

解放思想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体现在推进改革的行动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和条条框框的限制;要保持勇于变革、永不停滞、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善于提出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创造新机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推一推才动一动;要增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着眼全局谋改革、抓改革,正确对待利益调整,不能患得患失;要大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试验的氛围,只要符合中央大政方针,有利于四川发展大局,就要大胆地干,充分激发全省上下改革热情。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扎实稳妥。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实质都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同角度的运用。强调解放思想,也不能蛮干。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善于积小胜为大胜。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充分论证,谋定而后动,把握好出台的时机、方式、节奏。在改革具体步骤上要循序渐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对暂时看不准或条件不成熟的,要先行先试,逐步推开,不求轰动效应。

三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这次改革总的是整体联动、统筹推进的改革。要加强改革措施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实施整体效果,避免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同时,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是30多年改革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整体推进,也不能平均用力。从全面改革来讲,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这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具体到每个领域改革,也要在众多矛盾和挑战中,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分清轻重缓急,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善于分析研究制约各自发展的重点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深化认识与提高行动自觉的问题。这实质是知行合一的问题。“知”就是要增进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吃透中央和省委的改革精神;“行”就是要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见诸于改革行动、见诸于改革实践。当前,深化改革已经形成了思想共识,在原则上、总体上几乎没有反对改革的人。关键是涉及到具体问题时、涉及到具体利益格局时怎么办。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不是该不该改的认识问题,而是怎样改的行动问题。一些改革事项,实际上过去已经提出来了,有的是议而不决,有的是决而不行。影响改革行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不到位、推动能力不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的原因,也有利益格局束缚的原因。提高改革行动自觉,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现在各项改革部署已经明确,冲锋号已经吹响,群众对我们推进改革充满期待。可以说,改革势在必行、箭在弦上。“好箭好箭,就是不放”,这是不行的。当务之急,是要集中精力抓落实。要有改革的紧迫感,破困局、解难题根本出路在改革,早改早主动,不能丧失机遇、贻误战机;要有改革的主动性,增强用改革统揽全局的意识,勇于担当谋改革,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到第一线去抓改革推改革,而不是被动地等上级来推,不能当改革的观望者,不能做改革的局外人;要有改革的执行力,在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抓紧制定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具体改革方案和措施,不能停留在一般性部署上,不能满足于造声势、追求轰动效应。关键是要把改革的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措施,一项一项把改革部署落到实处,一步一步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要有改革的大局观,有自我革新的胸襟,敢于从自身做起、从本地本部门改起,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掣肘,不做改革的绊脚石。

五是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问题。我们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各领域、各方面改革,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是改革的根本政治方向。党委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按照中央部署,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下设若干专项小组。重大改革问题都要由领导小组研究,统一思想、把关定向,然后由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按照职责和相关程序作出决策,定下来的事情要坚决执行。各市(州)也要尽快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确保全省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

同时,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再好的改革,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实践中大家都有体会,很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群众积极性,让老百姓参与讨论处理意见,难题就能妥善平稳解决。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群众推动改革,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动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接受人民评判。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商量着办,在群众利益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作出决策。这样,才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同全省人民一道把四川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六是深化改革与发展稳定的问题。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障。改革、发展、稳定是内在统一的,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同志们!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将他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以更大勇气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以更大智慧攻克工作中的难题,奋力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省委全会分组讨论发言5

X书记的讲话和市委常委会X年度上半年工作报告(书面),文风朴实,语言平实,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准确科学,部署工作思路清晰,听了之后,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我完全赞成。今年以来,我们切身感受到,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担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具体有三点突出感受:

一是经济“账面”令人振奋。今年以来,在宏观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市委常委会以全局眼光和开阔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系列会议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的战略部署,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项目“场面”令人振奋。市委常委会着力实施“重大项目落实年”,深入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以“五大战略平台”谋划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上半年,共施工项目X个,同比增加X个,增长X%;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X个、是去年同期的X倍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X个、同比增长X倍,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为X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发展“局面”令人振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X”,圆满实现了上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启了X发展的新征程。这些成绩既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体系的X实践,也是落实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的X答卷,充分彰显了市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力。对于这个良好的发展局面,我们县区同志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人,心中深感振奋和自豪。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2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