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例尺》教案【参考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比例尺》教案【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比例尺》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一)填空.
1千米=( )米 1分米=(???)厘米
1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15千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二)解比例.
二、新授教学
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教学例4(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读题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思考.
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
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
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师板书:10∶1000=1∶100或??=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5.在比例尺是1∶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样求?
(因为??,已知图上距离为15厘米,比例尺为??,要求的实际距离不知道,可用??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
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所设未知数??应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2.订正并追问
1为什么要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区高为??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解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4在求出??=后,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
3.反馈练习.
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比例尺》教案【第二篇】
本节内容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例1教学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作铺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刚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五一安排非常丰富,其实在我们学校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
那么知道(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
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贴出课题)
二.教学求实际距离.
1、求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东门小学出发到铁塔寺。
1出示:
仔细观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生提:图上距离是多少?(测量)
预设二: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实际距离大约多少米?(评: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与问题,要求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老师给同学们也提供了同样的地图,请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从我们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生做,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1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先量出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游览了古老的铁塔寺,让我们再一起去从新修建的济宁人民公园逛逛!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铁塔寺到济宁人民公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课前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同学们有的想到济宁周边游玩。
出示: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在我们课本八十七页,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就能帮助你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你的旅程。
祝愿大家能够渡过一个愉快的五一假期。
《比例尺》教案【第三篇】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4=(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cm的长度。
(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
《比例尺》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1CM:CM=1: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2、课本P55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