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集聚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集聚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1
4月19日,我参加了公司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拓展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xx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 产 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 产 党。中国共 产 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 产 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 产 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看过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再想想今天的党,不禁感叹,这一句“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后是多少鲜血、汗水,有多少艰辛困苦,我们今天能后进者身份的骄傲和自豪有多少背负和责任!
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2
每年的这个时候,来上海解放纪念馆缅怀的人就渐渐多了。于我,透过这个馆、这个点,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一种独特的认知和体会。
xx年前,在宝山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经历了上海战役最激烈的战斗。2004年9月筹建上海解放纪念馆时,我担任纪念馆筹备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文物史料的征集研究工作。我与同事一起寻访了100多位亲历解放上海战役的老同志,通过各种途径征集解放上海的文物史料,为上海留住了一段真实、可信、鲜活的历史记忆。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党员,摸着“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上一个个烈士的英名,鞠躬、敬礼,老泪纵横。当年的33军民运队长、86岁高龄的吴文桂老奶奶动员全家人,经过两年查找,向纪念馆捐赠了66件文物,成为捐赠文物最多的个人。捐赠那天,她动情地告诉我:这些“宝贝”已经伴随全家辗转南北六十多年,现在要到上海去“安家”了,心里的确有点舍不得,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那就值!
特别令我难忘的是,2006年3月13日下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当年解放上海的战斗英雄迟浩田上将,特意把我约到他的家里,听取筹建上海解放纪念馆的情况汇报。出乎我意料的是,那天他竟然在家门口迎接我,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欢迎您!上海来的客人。”原本工作人员说,一般的采访不超过半小时,可我们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他还欣然为“上海解放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鼓励我们为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辉历史努力工作。
现存于纪念馆中的一封新婚夫妻的遗信,我现在还能背诵。解放上海战役打响时,这对夫妻同在一支部队,但彼此难以联系。参战前,担任营副教导员的丈夫张勇,给新婚还不到一个月的妻子吴兴野写了一封信:“已经准备好一切,贡献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幸福!”他是这样想的,也的确这样做了。写信后的第5天,丈夫壮烈牺牲于解放上海的攻坚战主战场——月浦阵地。噩耗传到妻子耳中的两天后,信才刚刚寄到,此时已是阴阳永隔。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新中国诞生后,陈毅元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光辉诗篇,殷切寄托着革命先辈对后人的教诲和期望。先烈们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写出来的。这就是激励我十年坚持不间断寻访的动力!
我一直提醒自己,红色记忆要不被湮灭,就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以小见大,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所有人都感到,革命先辈可对话、可触摸、真实可信。
如今,藏书、记事、忆人已成为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下来积累了一批新的“红色记忆”:1200多幅与解放上海有关的战地文物、文献拍摄成的照片,200多封老将军、老同志寄来的贺年卡和亲笔来信。
在我心里,上海解放纪念馆不是一座简单的纪念馆,而是一个持续记忆的载体,是一个能让英烈精神穿越时光,永远沸腾人心的传播之地!
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3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1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xx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4
20xx年3月19日,我们零陵中学学生党校的成员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是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经过修缮后,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巧妙结合在一起,更显得摩登起来。
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进行参观。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 产 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 产 党的革命历史。看着形形色色的数百件展品,有的纸质展品早已发黄,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丝丝曾经那斗争年代的艰苦卓绝。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这些老一辈的共 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从展馆中渗透出来,激励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参观者。
19xx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 产 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发现,遂紧急停止开会。在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会上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决议和中国共 产 党成立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一大领导机构。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xx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足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地。然而这样的创立之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 产 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沦道到身体力行。浴血战斗,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恢复了会址原貌,建立了会址纪念馆。现在仍按当年原状修复,拆除厢房。进入大门为天井,经过6扇玻璃窗门进入会议室,室内置有长餐桌、圆凳、茶几、椅子、两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当年式样仿制。当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
虽然作为90后的我们并不能真切的感受到革命所带来的巨变,但通过文物资料,我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党从无到有,经历的艰难曲折。我们党校的学员也应积极认真的学好党的章程、路线、方针、政策。
上海红色纪念馆观后感5
炎炎烈日,柯基宝宝和系团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位于宝山烈士陵园内的上海解放纪念馆。
1949年,xx年前的5月27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国当时最大的城市上海。从那之后,上海人民政府将每年的5月27日定为上海解放纪念日。
首先,大家来到陵园中央的纪念广场,纪念广场耸立着一座高达16米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新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北侧是新建的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墙上镌刻着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牺牲的8000余名指战员英名和300多为宝山烈士英名。
随后,大家参观了烈士陵园的主要纪念设施上海解放纪念馆。纪念馆内以实施钳击吴淞,解放上海的战役决策为主线,重点展示上海战役宝山战区的史迹。
展厅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历史物品向参观师生讲述了xx年前的5月12日至27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让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的柯基宝宝也在留言台上留下了我们的印记。通过此次实践教育活动,使到场师生受到了一次饱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经受了一次红色传统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