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范例(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5225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范例(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第一篇】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负责征收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担负着筹集管理乡镇资金的职责,是开展乡镇政府基本工作的有力保障。乡镇财政收支及其他职能运行的好坏,不仅影响国家财政的收支,而且与乡镇政府的话语权,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多少息息相关。当前,由于乡镇财政收支失衡,收支结构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出现财政困难,债务积累过多的问题,使我国的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步履维艰。因此,如何摆脱困境,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的作用,是目前乡镇财政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比较严重

乡镇财政赤字具体表现为收入与支出的缺口。从收入方面看,中国大部分乡镇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乡镇收入以前主要靠农业税为主,缺乏其它税源,财政收入的的增长潜力微弱。自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税源,仅能依靠一些小的税种。这些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收成本较高,征收难度较大,增长潜力微弱。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的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乡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一些政府性基金与费用,取消了屠宰税等税种,使原本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从支出方面看,自从农业税改革后,在乡镇财权减少的同时,而乡镇的事权却在逐步加大,造成二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支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的支出,农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相配套的乡镇财政的支出。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乡镇各级职能政府的管理支出费用也在不断增多。在财政支出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却逐年锐减,必然造成乡镇财政赤字的加一步加大。

2.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不断积累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都有着债务的包袱,这些债务大都是以前的债务积累和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造成的。乡镇债务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显性债务包括所欠上级财政部门、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和其他借款;隐形债务一般包括所拖欠工资、公务费和欠付的修路修桥费用等债务。尽管部分债务是在税费改革之前形成的,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财政收支缺口的逐步加大及工资等管理费用的刚性约束,使原本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非但不能及时解决,反而加重了乡镇的债务负担。随着债务负担的不断加大,财政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使乡镇政府对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干扰了财政收支结构的规范化,阻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

3.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财政处于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底层,财政的税费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使乡镇政府的工作量逐年增加,这要求工作向更加细致化方向发展。但是乡镇大都处于农村等艰苦地区,交通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常年出现经费紧张,拖欠工资等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乡镇财政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加上办公自动化的缺失使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乡镇条件的艰苦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乡镇财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乡镇财政开始执行的23年来,乡镇财政人员的年龄偏老化,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未得到及时的补充,使得人员配置不能合理地适应新时期财政的管理需要。

二、化解当前乡镇财政问题的对策

1.积极培植财源,化解财政收支困境

乡镇政府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化解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必须加强财源的建设。当地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依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扩大农产品的批发销售市场,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同时要实行农企结合政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乡镇企业以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乡镇企业的培养作为主要的财源增长点来看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通过第三产业获得收入,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扶持。总之,在培育财源的过程中,要一切围绕财源来发展经济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财源增收的项目上,形成多层次的财源结构。

2.深化改革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

随着新一轮税费改革的深入,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权与财权相对等,权、责、利相统一”的规定,明确划分事权的界限,在事权的范围内分配财权,使事权与财权相对等。同时要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对贫困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份额。要建立公平有效地乡镇财政激励机制,对乡镇的收支状况进行动态的考核,不断调整各乡镇的转移支付系数,调动乡镇增收的积极性,从而公平、公正、高效的解决乡镇的收支困境。

3.压缩乡镇机构和人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税费改革过程中,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财政经费的支出,是解决财政收支失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要对事业单位进行逐步改革,对能够从对外事务中获得收益的乡镇机构要推向市场,可以减少财政的不必要支出。二是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与人员,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机构与人员,建立“增人不增补助,减人不少补助”的激励机制,从机制上调动乡镇财政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学军.当前中国乡镇财政运行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11(3):16-19.

[2]袁建群.泰州市乡镇财政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8):13-14.

[3]王文烽.关于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思考.财经界.2010:20-22.

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第二篇】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干部队伍人数短缺、工作任务负担较重、经济政治待遇偏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不足。对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拓宽来源渠道,强化激励保障,畅通交流渠道,加强教育培训,坚持从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干部队伍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当前繁重的任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笔者对河南省中部某县的调查,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作用发挥良好,可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以该县为例,据统计,在行政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31名,占%;36岁及以上干部239名,占%。在事业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9名,占%;36岁及以上干部368名,占%。可以看出,35岁及以下的年轻乡镇干部已属凤毛麟角,大部分乡镇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乡镇干部后继无人,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若干年后,乡镇会面临干部大面积退休的情况,即使有新招录人员作为补充,但也面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

从该县实际情况来看,除早期招聘的合同制干部之外,乡镇干部队伍的补充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为主,同时有少数军人转业分配。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取消,这个乡镇干部队伍主要的补充渠道彻底被堵死,只剩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在2005年的机构改革中,每个乡镇的编制人数被确定为70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退休、调动等因素,目前乡镇的干部人数普遍在45—60人之间。自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由于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名额极其有限,多数乡镇事业单位从未进行过招考,人员只出不进,行政编制人员的进入渠道主要为接收省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村干部考录公务员三种。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共接收由大学生村官考录的乡镇公务员40余人,其中仍在乡镇工作的30余人。自2008年以来,从支部书记、村主任中招录的乡镇公务员不到10人。这几类人员数量有限,且流失严重,特别是省选调生,大部分在服务期满后以遴选、考录、调整交流等途径到中央、省、市、县级机关工作,目前服务基层期限已满仍在乡镇工作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信访稳定等工作,常常压得乡镇干部喘不过气来。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数量大量减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干部人数之间矛盾突出,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为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周末及节假日得不到休息,年休假更是难以落实。乡镇干部经常被搞得疲惫不堪,同时还面临责任追究的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乡镇干部的身心健康,挫伤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县以下党政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已得到落实,部分拥有公务员身份的乡镇干部已经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乡镇干部补贴人均200—300元已经落实到位,对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也发放了车补。但是,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200—300元的乡镇干部补贴和乡镇干部所承担的繁重的任务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和劳动付出远远不成正比。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相应的加班补助条款,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人或者部门敢于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干部发放补助。其次,从事同样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水平和行政编制人员有不小差距,加上没有车补,和行政编制人员工资相差1000多元,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行政编制人员年龄往往偏大,待遇较好,提拔机会较多,即使提拔不了,有的也可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的待遇,所以部分人员有看摊守业思想,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足。事业编制人员大部分年龄也已超过35岁,他们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一套农村工作经验,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重大项目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身份和政策限制,他们的经济待遇相对差一些。同时,由于政策限制,除了换届时有极个别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平时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再出色也难以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即使政策允许提拔到县直事业单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但在实际中,由于面临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提拔的压力,也难以行得通,所以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乡镇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匹配,导致该休息的休息不了、该补偿的难以补偿,于是产生得过且过思想。有部分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散漫,作风不实;有的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导致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更有甚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政、怠政。加上权限限制,乡镇政府很难自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难以调动起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上一级组织部门管理,交流往往不存在问题。而一般乡镇干部由于政策的限制,无论是横向乡镇之间,还是纵向乡镇与县直之间,交流渠道均不顺畅,难以实现正常流动。由于每个乡镇的编制数量一样,人员相对固定,建设任务相对较少的乡镇干部相对轻松,建设任务较重的乡镇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政策壁垒造成难以根据各个乡镇建设任务的轻重统筹使用全县的干部资源,造成新的不公平。

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针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的培训较多,但往往参加培训的是分工相对较少、可以走得开的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则由于工作忙而难以走开。针对普通干部组织的培训较少,影响了其能力素质的提高。

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考虑到由于农业税的废除使得乡镇政府工作量大大减轻,乡镇政府的职能由原来的管理转变为服务,但没有考虑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乡镇政府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当时所确定的乡镇编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亟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予以调整完善。因此,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调研,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适度增加乡镇编制,合理调整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比例和收入水平,确定一个规模合理的乡镇干部队伍和收入水平,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根据乡镇工作需要按编制员额配备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面临很多政策壁垒,难以贯彻实行。因此,建议省、市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对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为配备乡镇干部扫清障碍。针对缺编现象,有计划地向上级部门争取分批次逐步增加乡镇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同时,将县直单位想干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变为常态。对于新招录的公务员和省选调生,规定最低服务年限应为5年。对于工作人员年龄、性别、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乡镇,通过交流和培训逐步改善其队伍结构,有效解决乡镇干部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等问题。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修改完善配套政策,打通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调动事业编制人员的积极性。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的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特别优秀的,要大胆提拔重用。经济上,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等权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乡镇干部的业余生活,提升乡镇干部生活质量。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拓宽其视野,使其增长见识。

出台相关政策,让乡镇干部在同一工作地域、同一岗位满一定工作年限后,必须进行异地交流,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到发达地区或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同时,着力解决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干部交流不畅的问题,引导县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精准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达到《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乡镇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累计一般不少于12天”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乡镇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基地,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乡镇政府对干部学习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乡镇干部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乡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

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第三篇】

财政队伍是财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和生命所在,财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财政队伍去实施。作为基层财政部门,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对财政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开创基层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狠抓学习教育,提高基层财政队伍思想政治与业务水平。站在基层财政工作的最前沿,财政干部职工要转变观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学习教育。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是领导和带动财政干部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财政业务知识引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增强干部职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实际,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专业培训活动,学有计划、有安排、有笔记、有心得;展开互动学习,在计算机应用、财会业务等方面,以“老”带“新”,外“取经”内“练功”,使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相互融合,知识界面不断拓宽。通过学习,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基层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

二、强化作风建设,树立依法理财、严格理财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前,基层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欠缺、财务监督上的漏洞等,作为为民理财的执行者,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财政工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以务真求实的作风,深入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将日常财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围绕发展主题,认清财政发展的规律和把握其脉络,树立“兴一方财政,富一方百姓”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理好财,用好财。一是领导干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班子成员间要精诚团结,讲党性,讲协作,提高基层财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实事求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财政干部职工要时时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讲正气,讲奉献,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难;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各级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扶植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适时更新财政体制,调整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为服务经济建设创造优良宽松的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新政策,基层财政部门要强化宣传力度,深入村组,让党的好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要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财政干部要做农民的“贴心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三、实施“阳光操作”,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要建立一支能吃苦、思想好、业务强、敢创新的基层财政队伍,首先要在选人上慧眼识才,严把进人关口,“阳光”操作,确保新增干部质量。其次,以人为本,精心培育合格的“理财人”,完善培训上岗制度,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培训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手段,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以灵活的方式培育人、以全新的环境感召人。实施竞聘上岗,任人唯贤,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增强财政干部工作的适应性,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带出“人人是能手,个个是骨干”的干部队伍,在群众中树立起诚实守信、执法文明、刚正不阿的财政队伍形象。

四、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注重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增强干部群众对惩治腐败的信心,更好地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一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部门的协调和监控作用,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支出控管,强化财政监督,力求节约,确保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质量。二是提高认识,上行下效树新风。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为基层财政部门,与钱打交道是天天有的事情,要做到“不湿鞋”,首先是认识上的清醒。基层财政干部要牢记“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权力观,知荣明耻,端正工作作风,一心为民。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理念和勤政廉政理念,严格自律,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他人。“公生明,廉生威”,上梁正,下梁端,形成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三是办事公开,增强透明度。建立廉政工作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基层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财政改革,用财政杠杆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8]5号【第四篇】

自今年3月份以来,上栗县选派了169名“企业特派员”到企业进行蹲点服务,同时建立跟踪督办和任务销号等机制,“企业特派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单位出面解决。对需要县级层面出台政策予以解决的,每周一召开的“县长例会”“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解决方案。目前遍访了全县700余家中小型企业,累计收到企业“点题”1300余道。

今年受疫情和洪灾的双重影响,许多企业面临招工、资金等困难,如果单方面任由市场自救,许多企业将濒临破产的边缘,而上栗县通过政企携手,不仅有效稳住了生产,稳住了市场,同时也保住了就业。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上栗政府在患难时期的担当作为和强硬的办事本领,也充分证明了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的成功。

早在2018年10月,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在全省政府系统大力开展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建设加快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建设五型政府。五型政府是一种政府模式,具体为“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五型。旨在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真心实意为老区人民谋福祉。

在疫情与洪涝灾害面前,上栗县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公务员,从上至下都竭心尽力贯彻落实着五型政府建设。“项目奖补、就业稳岗、生活补助、产品帮销……上栗县"疫"期扶贫有实招”、“洪水中村民命悬一线,上栗干部结"人"绳救援”、“江西上栗:紧急转移7137人背后的感动”……这一条条新闻的背后无不体现了上栗政府危难时的担当,无不体现了上栗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无不体现了上栗政府过硬的工作本领。五型政府的建设成果在患难中逐渐被体现,它的成果是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并真真切切得实惠的事实,我相信这样的政府一定会得到人民爱戴与尊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