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关于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2678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一篇】

杨春泽是南京电信工程建设中心一名工程师,工作10年以来坚持在工作中做各种革新和小发明。目前他已经有6项国家专利,所有专利都看得见摸得着,全部转发为产品并推广使用,转化率100%。今年他还被市总工会评为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去掉电话机后面的小辫子!杨春泽在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电信分公司,成为中国电信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我们家电话为什么老是不通啊?几年前一次客户陈先生的一声抱怨吸引了杨春泽的注意,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分离ADSL宽带信号和电话信号的分离器被陈先生的孩子扯松了。

发现了原因解决了暂时的问题,可是杨春泽却觉得这是个大事。分离器一个成本就要十几块钱,而且每个电话都要装,像条尾巴拖着,不好看不说,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烂。为什么不能剪掉电话机这条小辫子,把分离器的功能打包放进电话机里呢?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首先就要研究电话机的基本结构,由于对于各种型号的电话机的电路并不了解,杨春泽干脆到珠江路把各种各样的电话机、分离器全部买来。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二篇】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李万军已经工作了30年。李万军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和首席操作员。同时,他还获得了中国技能奖,被称为工人院士。但他更注重大师这个名字:他培训的400多名学生都获得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建设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力量…

谈感动

-他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逐者变成了领导者

成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我很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车,是我们吉林省的。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已经从追逐者变成了领导者。我很自豪,我很自豪,我也感到了我的责任。…得知自己成了感动中国XX李万君在年度人物中深情地说。

高速铁路有394个过程,每个过程都不能犯错误。我们应该坚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确保高速铁路的稳定和快速运行,并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他说,他是一名技术工人,没有生产线什么也不是。他一生都很幸运,能够分配长期客户,赶上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让像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为国家服务。因此,他决心做好高速铁路,把中国制造业变成中国制造业,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成为创新的主角,就像动车组一样,每个人都很棒,然后让外国人为中国人工作!

学手艺

一年磨破五套工作服

当我听到焊接的声音时,我知道哪个学徒或员工焊接不好,焊缝是宽还是窄,焊接质量好。…-这样的境界,可以通过千锤百炼来实现。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军从职业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公交车厂(中车长科公司前身)。他是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段的工人,和他一起进入

的还有28个伙伴。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2300℃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来,全身都得湿透。

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一年下来,和他一起入厂的同事调走了25个。但他,依然选择了留下来。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就多焊20个,一年下来,两年一发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够穿,他就到市场上自己掏腰包买。

除了跟着师傅学习,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看,有问题就问。一开始,一些老师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XX年,他在中央企业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1997、XX、XX年,他三次在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XX年,他捧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攻技术

——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成艺术品

为了攻克各种各样的困难,他成立了一个攻关团队,遇到焊接难题,整个团队都会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将技能和智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XX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了“新型焊钳”,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XX年,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难题中,李万君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成功总结出了氩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国氩弧焊自动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也为我国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XX年,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万君冲锋在前,总结出了“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

XX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化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

李万君马上主动请缨,以攻关团队“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阵地,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测难以100%合格的难题。

XX年7月15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420公里时速成功进行会车实验。列车以相对时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过,这还是世界第一次。实验的完美表演,将再一次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的青睐,成为开启国外高铁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的追求很简单,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标准熔到骨子里,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到极致,从而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李万君说。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他参与填补了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几十种国内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带徒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师傅带徒弟十分厉害。我记得XX年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时,我们的水平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师傅一人能焊出来,人手严重不足。为了完成任务,他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将焊工全都培养了出来,400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这在整个培训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李万君的徒弟谢元立回忆。

李万君认为,单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够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带徒弟方面,师傅毫无保留,甚至还根据学员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亲身示范。”谢元立说,师傅带出的20多个“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术骨干,其中10多人已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XX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被国家劳动部授予“李万君大师工作室”称号,5年来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XX多项,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

李万君不仅承担为本单位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重任,还利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外单位的技术工人无私传承技艺,3次被长春市总工会聘为“高技能人才传艺项目技能指导师”。截至目前,李万君已为吉林省、长春市以及省市工会对口援疆地区的兄弟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XX多人次。在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进程中,李万君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蜕变。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三篇】

不久前写过1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中国当代创新人物事迹【第四篇】

人物介绍

陈__,1963年10月出生,现任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兼任县农函大办公室副主任,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也是科普中国和省市科协信息通讯员。先后获得“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进个人”“中国科协优秀信息员(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在__县,有一位科普达人,人们习惯于称呼他为“老陈”,无论是在乡野田间还是在社区礼堂前,总能看到“老陈”忙碌的身影。这位“老陈”名叫陈__,1963年10月出生,现任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是一位有三十年科普“工龄”的老同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热爱,无怨无悔。三十年来,他在基层科普事业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岗位上默默坚守、在拼搏中奋进,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荣誉。日前,在中国科协和人民日报公布的“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中,陈__同志获得“基层科普人物”提名。

三十年如一日

科普事业的“传播人”

他热爱科普事业,坚持工作创新,努力打造“__科普品牌”。他深知科普事业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作,科学传播的受众不再单纯是无知无识者或是知识拥有的弱势者,如青少年、体力劳动者等,而是所有的公民。于是他为打造党政领导、科协主导、乡镇部门协作大科普品牌出谋划策,通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打造__科普品牌。

在他的紧抓落实下,“科普节”“全国科普日”已然成为了__科普的重要标杆。在2013年至2020年间,__县科协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1年,__县更是以省内考核第一名佳绩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并作为全国六个创建单位代表之一在中国科技会堂作典型交流发言。在当年的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电视电话会议上,__又作为唯一县级代表作交流发言。

__县于2019年3月,成立中国科协__县科技志愿服务总队,“老陈”又主动请缨,成为“__县科普讲师团”和35支__县学会(乡镇、街道)科技(科普)服务志愿队的管理员,与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文化礼堂积极对接,将科普传播到基层、企业和学校中去。

三十年如一日

同事口中的“大忙人”

他身兼数职,是__县科协科普部部长,兼任县农函大办公室副主任,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也是科普中国和省市科协信息通讯员。

作为县农函大日常工作负责人,他始终坚持科教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为推广先进适用种养技术,他多次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培训授课、建立示范基地,加大种植养殖专业人员致富技术培训,助力种植业养殖业农民科技致富,自2004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844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者和县科技志愿服务队活动管理员,他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积极落实“你点单、我送服务”项目,先后获得“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__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科协系统的信息员和通讯员,他坚持不懈撰写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志愿者活动信息,在各级媒体上发表信息动态1100余篇,获得“中国科协优秀信息员(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如一日

朋友口中的“热心人”

面对基层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工作量大面广,人手少,经费少的问题,他内联外引,始终坚持借助外部科普资源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他主动争取互联网媒体为__县科普活动直播联动,科普时效和科学普及覆盖面大大提升。2020年10月18日,争取利用腾讯网平台为“__金钉子”地质博物馆“云上科技馆”直播30分钟,收看网民达43万人;2020年9月,__县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争取__传媒集团现场直播19分钟,在线观众达18万人。

面对基层科普资源少的问题,他积极对上争取科普资源下沉。主动争取浙江省科协流动科技馆巡展5次,历时14个月,让90000多名青少年零距离体验到科技展品的乐趣,激发科技好奇心;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50多名专家到__作科普报告100多场次;争取浙江省科协“科学+”品牌活动到__开展活动5次;争取浙江省科协“博士生科技志愿服务”科技服务9次等,让全县青少年和群众能够足不出县就能接触到高端的科普资源。

面对基层科普活动场地有限,科普工作难度大的问题,他借力县内各类科普场馆、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的资源开展专题科普活动。他精挑细选各类科普场馆,悉心指导基地创建工作,增强了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科普场馆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县累计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家和省科普教育基地8家。

同时,他重视新型传播,让科普“流行”起来。推广应用“科普中国”和“移动科普中国APP”网络科普资源,推广“乡村科普e站”“社区科普e站”“校园科普e站”,指导吕山乡中心小学建设“校园科普e站”,被中国科协认定为首批科普中国校园e站服务示范点(全省共3家),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赋予科普传播的新机遇,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说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老陈”,在这份平凡中,将一直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责任书写__科普新篇章,无愧于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4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