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范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5993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范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第一篇】

目前武汉医院有很多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脏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脏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辛勤研究,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建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治疗重型肝炎的新途径,1998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种体外仪器。利用该仪器引流患者血液,在体外进行血液置换、血液吸附、血液过滤等步骤,去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暂时代替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获得再生的机会,恢复肝功能。

兰医疗集团品宣部负责人邹艺表示,李兰娟院士领导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方案的讨论和制定,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肠道微生态治疗正在进行中,人工肝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性肠道微生态调节方案治疗患者,减少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服用于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调节肠道微生态。

想救重症患者,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也是这次申请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据他从武汉传来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和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的经验,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所谓四抗,第一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患者的抗震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性感染。二平衡中的第一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是微生态平衡。

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领导的救护队开始进入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重症患者接受李氏人工肝脏治疗后,病情好转。

好消息传来,李兰娟队这次带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脏这一技术能够应用于呼吸衰竭、肺炎明显增加、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患者。同时,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患者肠道细菌,平衡肠道细菌,防止继发感染。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第二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疫情爆发之初,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的一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这样说道:“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此次疫情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第三篇】

1月25日,正月初,柯桥区夏履町夏履桥村,夏履东江像玉带穿过村庄一样,江水清澈,错误的民居反映在江面上,构成了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浙江a牌照的车进入夏履桥村。下车的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恋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家和亲戚团聚,吃团聚饭。但是,今年这顿团圆饭,只吃了一个小时,全家人匆匆回到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去看望李兰娟院士。精致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李兰娟,但她的脸上显示出疲惫。

这几天,战争疫病开始后,李兰娟一直在前线奔走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生委托,她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到达武汉,听取武汉方面的情况报告,看了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特别是武汉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作为乙类感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李兰娟提出了加强疫情对策和救治等的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第二天上午10点,武汉市实施了这项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回到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病房为患者就诊。

1月24日,她再次赶到北京,参加了科技部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会议。那天晚上,除夕晚上9点多,她从北京回杭州,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饺子。

夏履町党委书记、镇长利用李兰娟回乡的机会,访问这个夏履乡贤,打招呼,说了30分钟,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瘟疫。

从李院士的话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抵抗瘟疫是刻不容缓的。她正在和病毒竞争。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在老家住几天,今年很特别,吃完团圆饭后,又为瘟疫奔走了。她多次告诉家乡人注意病毒,做好预防工作。

李兰娟曾她是夏履的孩子,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町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带着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町卫生院,为父亲村民开展义诊。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和浙江大学一院也开展业务交流。

柯桥媒体集团记者叶红曾打电话采访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叫夏履桥。叶红说。

73岁的李兰娟又去武汉了。

2月1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命令浙江省派专家帮助武汉。晚上9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委员会高级专家李兰娟领导,浙江大学一院副院长陈作兵等10名专家组成的浙江高级专家组,从杭州到武汉。

这次医疗集团的运动员来自浙江大学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包括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科医疗骨干。

作为兰医疗集团的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兰(杭州)医院的出征仪式上。她自信地对大家说:现在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重症患者的救治更加紧迫!浙江省在抵抗H7N9时,创造了四抗二平衡浙江省的经验。这次,我们希望武汉的危重患者应急救济中使用这个经验,救治更多的患者!

回忆当天的出征仪式,树兰医疗集团党委书记吴章穆说:那天,李院士的眼睛有点浮肿,她每天工作很长时间。

接到上司的命令后,兰(杭州)医院叶再元院长亲自命令安排,仅2小时就组成了紧急医疗队,配备了各种物资,准备好了。除李兰娟院士外,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还包括感染科专家、副院长汤灵玲、人工肝专家、感染科副主任朱梦飞、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张园园园、人工肝专家刘元春等。

吴章穆告诉记者,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出征的医务人员在2月1日中午12点以上接到了紧急通知。此次援助武汉的目的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中午12点多,李兰娟赶紧回家,简单地收拾行李。下午2点15分,她回到医院,和运动员们合并,准备出发。

吴章穆是诸暨市东白湖镇陈蔡村人。他们反复指示李兰娟等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注意自己的安全,顺利战胜疫病,等待你们的凯旋。

李兰娟院士,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责和热情。吴章穆对记者说,平时李兰娟院士星期一在浙江大学一院就诊,星期三在树兰(杭州)医院就诊,她给了患者很多时间。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在病区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救治方案等,中午打算去武汉。

2月2日凌晨4时40分,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火车停靠武昌站,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医疗队抵达武汉。稍微休整后,李兰娟院士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对接工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地的援汉医疗队医务人员一起,共同讨论诊疗方案。

李兰娟院士说,如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我们就不会撤退!浙江大学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李兰娟两鬓霜,眼睛坚定地说:我现在准备在武汉奋斗很长时间,和医务人员一起奋斗,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没想过。

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说李兰娟院士忘了工作,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网民说:李奶奶很辛苦!汤灵玲劝李兰娟院士千万不要勉强,李院士说:我的身体还不错!

我们真的很担心李院士,给她发邮件打招呼,她没有时间回我们。吴章穆说。

李兰娟院士的抗疫事迹【第四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所以我要将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驰援武汉,是这些平凡的英雄,为国人坚定了必克疫情的决心,为城市注入复苏的力量。武汉·英雄的城市,中国·英雄的国度。

战“疫”英雄志

有一种勇敢,叫李兰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战“疫”不成功就不撤兵

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1月25日大年初一 ,每年春节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的她,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前去拜访,在交谈的半个小时里,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行动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还再三叮嘱,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2月1日,国家卫健委授命浙江省派专家组驰援武汉。作为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出征仪式上。每天都在长时间地工作的她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H7N9时,创建了一个‘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接到上级指令后,出征的医护人员于2月1日中午12点多才接到紧急通知。此次驰援武汉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午12点多,李兰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行李。下午2点15分,她回到医院,和队员们汇合,准备出发。

“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心尽责和满腔热情。”

平时,李兰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诊,周三要在医院坐诊,她把很多时间给了工作,给了病人。在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还在病区开会,讨论病人救治方案 等,中午就准备前往武汉了。

2月2日凌晨4点40分,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列车停靠武昌站,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医疗团队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李兰娟院士就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对接工作。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地的援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她,一个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

李兰娟院士!你的样子才是真正的时代偶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45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