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范例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1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中的三大规律,即对主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米分析当代社会一些热点问题,有助于问题本质和规律,谋求出一条道合中国国情的匮改之路提供方法论依据。
当今医患关系作为当今众多社会矛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影响力日益突出,受众面越来越广,医患关系的发展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和就医患者息息相关。医患关系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伴随着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医疗救助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的统一性,表现为矛盾双方处在同一主体内,互相促进发展,相互转化,吸收有利的方面使自身得到发展。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治疗疾病,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同时患者的配合,也提高了医生的技术水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医患矛盾的对立性,是绝对的,具有无条件性,贯穿于矛盾发展的始终和新旧矛盾的交替过程中。近年来,医患矛盾愈演愈烈,不断升级,暴力伤医的事件屡见不鲜,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还要承受生命安全的威胁,医闹也比比皆是,医疗的公益性正在逐步削弱。 医生收红包、医疗事故的屡屡发生,医疗疏忽和误诊现象加剧了医患矛盾。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更成为彼此对立的催化剂。
矛盾的斗争性处在医患关系发展的量变阶段,推动着双方的势力的角逐,造成力量的失衡,为对立面的转化和关系的转化创造了准备条件。任何矛盾的产生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一位医生小小的疏忽不足以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存在着众多的医疗漏洞,终将产生恶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样,患者的不信任和无理取闹,没有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使的医生人人自危,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演变成暴力伤医事件。
肯定阶段。医患关系的相对稳定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每个人享受的是公费医疗,虽然医疗服务水平有限,但基本上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医务工作者受到正确思想政治的教育,以救死扶伤为宗旨,极少受到利益的诱惑,医患相对和谐。
否定阶段。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对原有的医患关系从形式上的肯定到彻底否定。改革开放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诊疗设备,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力医疗市场的自由竞争。但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有限的财政转移支付无法将每一位公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产生了医生相对紧缺而患者众多的供需不平衡。否定了原有的公费医疗体系,将医疗保险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体系中,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来平衡医患关系。
否定之否定阶段。将政府干预、监督和市场调节同时作用于医患关系中,重新确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否定之否定阶段作为否定阶段的对立面必然与肯定阶段有着某些特征相似,即维护医疗公益性,但这第三阶段经过两次扬弃,吸收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是一种自我完善。21世纪初,医患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信息的不对称促使医患信任的缺失,公共卫生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在市场化和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博弈,促使国家宏观调控扩大社会保险范围,采取分级诊疗模式,降低药品价格,医院采取标准化的管理,设立医疗安全部门处理医患关系,来解决尖锐的供需矛盾和医院高负荷运转。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新医改的方向和目标是调和医患间的关系,构建和谐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改善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趋势,是营造良好医疗诚信环境的关键。重新树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健全分级诊疗体系等措施,将促进平等、信任、人文关怀的和谐医患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2
以前一直都觉得什么哲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仅仅限于一些书面上的说法,对于我现实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些根本就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本学期开始上马克思原理的课程后,我开始改变了看法,尤其是王老师精彩难忘的课程着实感动了我,由此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并且在老师的要求下,选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读过之后却是感受颇多,我的感受可能还过于浅显,不过每个人的收获毕竟都是不同的。
马克思讲“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他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尤其最后一句我最有感触,现在大多数地方庙会的火爆,人们的疯狂,整得很可怕。同时也说明人应该有点信仰,不过庙会的火爆可能和这个社会没有信仰,充满功力有关吧。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很明显的目的,而不是来寻求心灵的解脱。这里还有中国官场的味道,那些神仙好像给的越多他越保佑你,给人有种行贿受贿的感觉,神仙好像也不太纯洁了。
马克思说“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这对我这些年轻人很有用,不要就批判而批判,要明白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单纯的用道德来显示自己的清高,更需要用理智来需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说“关于教育和环境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把社会分成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这句话我不是十分理解,但很感动。我觉的许多人在批判别人是,总是自立清高,好像自己高人一等。把别人称为俗人,好像自己不是俗人,是天才,是外来之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精神病人,总是为那些无聊的问题争论不休,放着许多他们该干的事不去干。而当你去说他们时,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显示出自己是多么清高,多么伟大,别人是那么可鄙。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不知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许正因此次人际关系才那么重要吧。正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我们要扮演很多角色,学着去适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但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用分工来阐述了等级无处不在,这一点我以前没有注意。使我明白等级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不只收了多少年的骗。如封建主与臣仆,行会师傅与帮工、父母与子女等,这些不是l历史课本上讲的,用来批判封建社会的,就在我们中间。只要人类从在,等级就不会消失。他还谈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而“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且我们还会发现“每一个新阶级已实现自己的统治的基础,总比他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些。” 在这里我们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是错误的,每个阶级都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更普遍些,即使恶人行恶也要打着善的名义。再就是发现大家之所以叫做大家,就在最普通的事情中发现一些别人没注意的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我们都有所感觉,但并没用文字几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没的眼睛。
读完《共产党宣言》我对资本主义的贡献有了全新的认识。资产阶级“它无情的斩断了人们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在没再也没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诚、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大师的冰水中。他把人的尊便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子力争得的自由。总之,他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宗教幻想和政治的幻想想掩盖的剥削。”这段指责资本主义的话,也许是当代中国的写照。在没有上帝的国度,金钱成为唯一的上帝。
对资本主义开拓的世界市场,我一直只注意 了物质世界的影响,却忽视了意识和文化的影响。他说“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 这就是说如何民族的优秀文化也都是世界的,无东西之分别。
在谈到消灭私有制时,他说“我们要消灭私有制,那么久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这说明马克思是站在最广大人们的利益上的,是进步的。在这里他说资本主义“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本主义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的确,我们批评别人是是那么振振有词,到自己就什么也不动了。我们的指责历史事件是那么振振有词,面对现实时却......
《共产党宣言》对我来说是弱者再不堪忍受强者欺压的反抗书,共产主义社会是弱者基于现实的渴望。也就是说我们误解马克思、恩格斯。我们没有必要要求百年前的学说来解决现在的问题,现在我们依然把它奉为真宝,当做《圣经》,言必马克思、恩格斯,这是我们的悲哀。同时与其说我们对他们的不满,还不如说我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其说我们对他们的批判,还不如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不管是当下还是以后,我想既然这些思想已经对我有所改变,那么这就是一种幸运,在以后的日子,也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不再会想起再去读马克思的著作,可是这些却会一直的影响着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则是节选他们的重要理论文章,以便全面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前误认为自己目前水平还达不到阅读如此伟大的著作,因此就放弃许多能够阅读的机会。这次为了完成作业,尝试读一读,就挑《共产主义原理》来读,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晦涩,相反,当静下心来阅读时,还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看法,接下来,我將谈谈个人阅读后的感想。
《共产主义原理》由恩格斯1847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文章,是采用问答的方式,以25个问题,科学阐述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特定的问题阐述的非常清楚,具体,而且问答的方式一目了然,让人感觉仿佛直接与恩格斯进行对话,具有针对性,这种形式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该文首先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接着又详细的阐述并解释何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如何怎样产生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恩格斯认为无产者的劳动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它的价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也是由同样的规律决定的,通过商品的方式卖给资产者。然后通过多个方面分别比较无产者和奴隶有什么区别,和农奴有什么区别,无产者和工场手工业工人有什么区别。接着通过三点来说明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无产者和资产者产生什么结果,“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消灭了特权贵族、土地贵族的势力”“ 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然后阐明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就是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这样的危机几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 紧接着说明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两大后果: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接着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除私有制,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然后接下来三个问题论述了废除私有制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废除私有制。然后又举例说明,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德国和法国可以间接建立。如果不能立即实施,将会有是十二种措施,虽然不能全部一下子都实施起来,但会一个接一个实行。结果就是“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然后说明这种革命不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发生,它是世界性的革命,因为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把各国联系起来。接下来阐述了废除私有制产生的结果是,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对人类社会是非常有好处的。然后说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对家庭将产生影响是“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从而消灭公妻制。接下来阐述了共产主义组织将怎样对待现有的民族和宗教。接着比较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什么区别。恩格斯把社会主义者分为三类: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现今社会的拥护者,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但只有第三类与共产主义者同道。最后一个问题,是拿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美国,瑞士,德国,来举例说明共产主义者如何对待现有的其他政党。
通过这二十五个问答,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革命最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爆发,然而历史证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没有爆发一次旨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这一事实难道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部分理论是错误的吗?当然不能,因为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尼采所说的超人,儒家所推崇的大同社会,都没人见过,难道就说这些人的理论也错了吗?可能真正的时机还未成熟。也许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上升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但不能否定它的伟大之处,马克思毕其一生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必然灭亡的规律,目的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埋葬资本主义,是为了给广大穷人说话,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公平,公正,正义,消灭剥削。伟大的使命感使他们抛弃了个人的一切,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无产主义事业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人格不仅表现在无私奉献的精神上,而且体现在他们的科学理论中。他们的伟大人格和深邃思想与科学理论达到完美统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强调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该理论自身也在随着时间和应用对象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不能深切感悟马克思伟大人格和魅力,不能深切感悟马克思伟大人格,就不能彻底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邃思想。
总之,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几篇文章,尽管不能彻彻底底的理解伟人的思想,但确实使我有了一些兴趣并获得一些启示,他们的深邃思想还待以后慢慢领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4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感5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比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积极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让人体验到魅力。读经典著作,要用于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第一次浏览了一些马恩选集,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