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军事主题教育交流研讨材料通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29521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军事主题教育交流研讨材料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军事主题教育交流研讨材料1

在思想认识上,我基本做到了一名公务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与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公仆意识比较淡薄或模糊。具体体现在对监管工作的任务、性质和地位认识上有偏差,在认识公安监管工作的高度上把握不够,认识不深。在一段时间内,我甚至片面地认为监管工作就是关押犯人的工作。其教育、挽救职能只是一种虚无的形式,是红花旁边的绿草,在思想意识上不能真正地把监管工作当成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一部分,当成为人民服务的一项神圣工作而予以重视。(2)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严重偏差,导致个人在日常的公安监管工作中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还滋生和助长出唯地位论、唯身份论的观点,个人所从事的内勤工作长期没有起色和活力。

具体体现在一是把少数群众对监管工作的不理解或曲解当作工作没有动力的直接原因。从主观上找原因的少,从客观上找原因的多,颠倒了主客观条件。二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认为监管工作没有前途,社会接触面又窄,对监管工作本身有鄙视心态,客观上存在着心态不端,好高骛远的现象。三是受部分政府权力部门长期存在吃请、请吃等歪风斜气,但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负面影响,认为看守所一没有政治地位,二没有经济优势,心理不平衡,造成工作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精神不振。(3)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能力差,宣传,解释政策、法律的能力欠缺。在理论学习上不求进取,不能精益求精。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我比别人懂得多一点就可以了的心态。

在对待公安监管工作的态度上,我基本能做到工作态度端正,自己份内的事情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对一般性的、事务性的工作,不动脑筋,不求进取,照搬照抄,缺少创新和开拓精神,有一定的本本主义倾向。具体体现在,领导没有交办的一般性事务,不想去做或拖沓着做;交办的一般性事务,又唯领导意图去做,不偏不倚,中中正正。(2)因应付上级机关对本单位的各种检查,为掩盖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或迎合本单位领导意图,存在一些报假数字,填假表格,做虚记录的现象。

在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上,我工作作风比较朴实,纪律作风比较严谨,没有各类恶习和不良嗜好,但妇科鹄矗羁唐饰觯诙源ぷ鞯奶壬希菀资芮樾鞯挠跋欤惺庇型享诚窒;在纪律作风上,有时不够严格,有松懈现象。

军事主题教育交流研讨材料2

加强党员党性修养,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这是新时期我党巩固立党之基、执政之源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党性教育本质和方向的重要诠释。“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以强化党性修养带动作风建设,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为我们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净化党风政风树立了标杆。

一、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大现实意义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到底的伟大胸怀和气魄。而党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当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出发,全面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贡献力量。新形势下,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党性教育是提高党员质量,转变工作作风的根本途径。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细胞,吸收什么人入党,党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党的任务的实现,直接关系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着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决定着怎样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也直接关系着党的工作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党员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要求,其中最根本的是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党性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党性决定党员质量,党员质量决定党员队伍质量。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基础,党员的形象不仅是他个体品质的外在体现,而且也是他所在政党的性质的反映,基础坚实牢靠,党的整体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我们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数量,而在于党员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党员队伍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并不影响政党的存在,不影响政党的性质、力量和作用。但是,一支数量多而质量差的党员队伍是难以形成战斗力的。与此相反的是,即使党员队伍暂时数量不大,但质量高、战斗力强,也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为此,当前更应把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疏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践行好“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合格不合格群众是杆秤,党性是“定盘星”。谁是合格党员,谁是不合格党员,群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有的党员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而有的党员虽然活着,但在群众的眼里却已经死了。群众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党员,就是用党性来看党员的言行,就是看党员是不是干党的事,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可以说,党性的强弱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

(二)加强党性教育是建设优良党风的根本环节。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内在根据,作风是外在表现,修养是作风的内在动力,作风是修养的外在体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内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政党的性质、目标、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反映。党性决定作风,有什么样的党性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作风,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作风反映党性,彰显党的形象,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纲领和路线、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展示着党员的党性意识、政治品质、道德境界。党的作风是党员行为汇聚、凝结而成的党的整体行动风格,因而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都与党的作风的形成息息相关。从党员个体角度看,党性是一个人身上能体现其党派政治性的一面,包含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道德等内容,属于党员内在品质的一部分。而作风属于行为层面的东西,是人们做事的态度、标准和方式,即行为风格。“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是广大干部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而且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党性作为一个政党的本质规定,具有稳定性。但作为党性表现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党性要求有着具体的、特定的内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是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党性集中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生死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移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党性集中表现为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中心任务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性的基本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它集中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以后党性集中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觉悟。

(三)加强党性教育是锤炼干事作风的重要手段。重视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和优良传统的形成,既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培育、坚持和倡导的结果,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求解放、搞建设、图富强的伟大斗争中,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为全党同志作表率、当典范的结晶。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开拓、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力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抓作风必先强党性。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在群众心中铸就永远的丰碑,就在于他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党性宗旨,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对待事业、带动群众。“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是焦裕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

二、当前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日趋严峻,利益格局调整,体制摩擦加剧,各种矛盾凸显,价值取向多元,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各级党员干部面对的考验层出不穷。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要求。从国内看,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提出了新要求。这时候,党的作风问题就更加重要,党性的强弱是决定思想作风好差的根本因素,解决得不好,必将危及党和国家的事业。

(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西方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中国和“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直没有停止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容易使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人迷失前进方向,看不清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局势出现种.种新变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为党员的党性锻炼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如市场经济讲求效益、竞争、自主、开放、法制等,有助于党员增强开拓进取精神,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确立平等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等。但是,市场经济强调产权独立性、主体多元化以及求利性和竞争性等,又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淡化党性观念,滋生腐败现象,损害党的形象。

(三)现实情况要求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各种体制改革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对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政治思想“错、淡、漠”。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等出现了偏差,忽视了党性锻炼,政治立场动摇,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理想信念淡、化有的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出现迷茫、困惑,不讲理想讲私利,不信马列信迷信,对共产主义和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产生了动摇,甚至少数党员干部看到市场经济中各种巨大的利润,错认为资本主义最好,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路,蜕化为人民的敌人。二是工作作风“庸、懒、散”。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对一些工作发表意见或者建议,他们的态度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有些党员干部纪律松弛,工作时间随意脱岗,呆在办公室就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没有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的事业理想。三是为民服务“生、冷、硬”。有的“为民服务窗口”行业,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服务态度差,对待患者面孔冰冷、语气生硬、漫不经心。缺乏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对待群众不热心,解释说明不耐心,观察民情不细心、帮助群众不诚心。四是个别行业“私、奢、贪”。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有的政绩观不正确,有的个人主义严重,面对金钱的诱惑,没能遵循职业操守,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理想,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滋生了不正之风,甚至沦为腐败分子,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三、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转变

作风关乎兴衰,作风关乎成败,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从党性这个源头上解决问题,注重“常”、“长”结合,力求实现改作风常态化、长期抓,从具体上理解党性修养的新要求,关键是要明确党性修养的时代特征;从理想信念上看,核心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从理论自觉上看,核心是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践自觉上看,核心是强化党员意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内生活上看,核心是增强原则性战斗性,严格遵守党纪党规,维护党的纯洁统一;这些新要求,为共产党员的党性赋予了时代。

(一)要修信。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有信仰,有难不知难,有苦亦觉甜。领导干部一旦动摇和丧失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经济上的贪婪、生活上的腐化,心灵上的荒芜。因此,一是要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教育放首位。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教育党员干部要看清路线。各级党员干部都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带头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群众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让党性锻炼成为党员终身必修课势在必行。三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渠道,教育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信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要牢牢坚定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时刻教育每位共产党员要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高德荣等同志那样,忠诚党的事业,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要修品。品行是做人的根本,是党员干部为官行政的“命门”。讲党性重品行是党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共性要求,品德不好的人,当了领导干部也难以服众,迟早要栽跟头。高尚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靠长期的历练和持之以恒的修养;因此,一是要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行。求真务实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关键在于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理念,摒弃习惯性思维定式、老套工作思路和简单化的工作方法,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等现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二是要强化表里如一的政治品行。政治品行是为官从政之魂,其核心在于“忠诚”。忠于谁、代表谁、服务谁,从来都是政治立场上的分水岭,政治品格的试金石。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在政治上坚决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团结和权威,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决策批示毫不含糊、不打折扣;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搞政治投机;在理想信念上,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员标准为标准,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对上对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办事言行统一;在履行职责上,把奉献党的事业作为人生追求,把干成事业作为使命责任。三是要强化民主法制的领导品行。民主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的显著特征。讲民主、重法制是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其党性品行修养的重要方面。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搞封建社会“一言堂”的家长作风、“一人说了算”的长官意识,习惯于凭经验领导、拍脑袋决策,甚至搞以言代法、言大于法,有法不依、有令不行。这看似作风问题实则是党性不纯品行不端的表现。加强和改进领导工作,迫切需要把讲民主重法制作为重要素养来历练,作为工作习惯来养成,作为自觉行为来实践。四是要强化廉洁行政的道德品行。为官者要清廉,当权者要自律,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起码职业道德,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如此。领导干部廉洁与否最直接地体现在为谁掌权、怎样用权上。事实说明,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人心。领导干部应清醒地认识权力是谁给的,用来干什么,防止把权力异化、私有化、工具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做到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强化干干净净做事的意识,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和调整,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成绩,在钱财上不乱伸手,在晋升上不跑要,在功名荣誉上不钻营投机。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让党和人民信任放心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以学修德,以俭养德,以廉守德,自觉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任何时候都要慎独、慎初、慎微,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崇高品格,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风气。

(三)要修行。一个有德行的干部,肯定是一个肯付出肯干事的干部;一个干部有没有才干,不是靠说,而是看你在干事中的表现,干成多少事。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尤其需要发扬苦干实干科学干的作风,不怕说得少,就怕干得少;不怕说不好,就怕干不好。党员应强化党的意识。党员姓党,作为一名党员进了党的大门,就要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要有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强化先锋意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党风廉政、和制度建设,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模范,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党员干部必须牢记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务求优质。要充分认识到权力、责任与服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执政用权的时候,看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看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一切意见、办法和决策,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理解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三是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机勃勃、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党员队伍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党员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形势变化,跟上时代步伐。创新,表现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作风创新,也包括学习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与科技含量。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央及上级的精神与基层情况相结合,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观念影响信念,信念决定行动。没有更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思路。因此,要做好创新的文章,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一切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勇于创新,干事创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

(四)要修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守纪律和讲党性密不可分。如果大家对中央的禁令和规章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这个党就会被搞散,我们这个国家就会被搞乱。党员干部必须对纪律有敬畏之心,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尤其要遵守政治纪律,党绝不允许有超越组织、我行我素的特殊党员,也不容忍结派营私、画地为牢,从大处说。一是要加强廉洁教育,要教育党员要站得正。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的行动指南,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各位党员要始终一身正气、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理想观、人生观,站得正方能行得远。在思想上慎欲。明是非,懂廉耻,守法纪,加强慎独修养,禁止私欲膨胀。在工作上慎权。正确看待并运用手中的权力,矢志不渝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严格依法办事。在行为上慎微。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要教育党员听得进。党员是发挥党内民主的主体。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关键是加大党员民主素质教育力度。加强党内法规教育培训,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全面了解党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行使权利的渠道和方式。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强化基层党员民主集中制意识,让党员把建言献策作为责任。加强信念宗旨教育,端正行使民主权利的动机。在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要千方百计开好民主生活会,不能让民主生活会列于形式。要教育每一位共产党员虚怀若谷、善于纳言,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评价,把党的要求作为行事准则、做人标准,自始至终做党的路线方针的忠实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应听得进群众的话,要善于聆听群众呼声、吸纳群众智慧,尤其是要更能听进群众的牢骚报怨,把群众意见建议当成改进工作的直接动力。三是要切变改进学风和作风,教育党员学能用、沉下去。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要求认真开展四群教育,结合目前州委号召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各级党组织都深刻认识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对我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打好这场扶贫攻坚这个仗,必须以党员干部的学风和作风作为保证。要树立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要沉下心。也就是要怀着感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到基层察民情、验民生、体民意;要沉下身。即实实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老百姓、向基层干部请教,和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摸清、摸实、摸准基层情况和群众需求;要沉下力。不摆花架子,不搞假太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利益举过头顶,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放在解决群众所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学风新、作风新才能事业兴,才能勇于担当,抓住发展的机遇,让创业活力不断喷涌,才能将执政承诺化为实干,将人民的期待化为幸福的生活。才能实现怒江梦。坚强的党性来自于铁的纪律。党员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共产党员生命不息,作风建设永在路上、党性修养终不止!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来要求和对照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军事主题教育交流研讨材料3

论文摘要: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军军事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指导思想、基本途径、重要保证、根本目标等均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呈现出时代性、继承与发展并举、哲学性等鲜明的理论特色。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是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我军军事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涵,对于进一步指导我军军事教育实践、推进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指导国防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是在他长期的政治、革命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事并指导军事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军队建设的要求在理论上的表现。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一思想的发展和最终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准备和萌芽时期

邓小平青少年时期,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危机重重,他负“工业救国”之志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迈出了革命军事实践的第一步。1926年,他入莫斯科“中山劳动大学”学习,接受军事训练,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系统学习,他对培养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的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回国后,邓小平即开始直接从事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1927年2月,他担任西安军事学校的政治部主任和党的书记,致力于军校的政治教育。在此期间,邓小平同志的军事教育思想开始初步萌发。

(二)探索和形成时期

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1929年他领导百色武装起义,革命斗争实践使他深刻领悟到中国革命需要一大批军事人才。在此后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十分注意以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干部的军政素质,发表了人才培养重在提高素质的精辟见解,认为“兵贵精,不贵多。现在还是要从提高人员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问题。”[1]建国后,邓小平更加关注军事人才的教育培养。1954年7月9日,他在政务院讨论教育工作时郑重指出:“现在我们是搞建设,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2]1961年11月23日,他又指出:“把年轻人提起来,放到重要岗位”[3]上去。1975年,他首先提出了“军队要整顿的思想”,并先后发表了《军队要整顿》、《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近10主要军事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教育观点,其军事教育思想初步形成。

(三)丰富和发展时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邓小平的军事教育思想又到了丰富和发展。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自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起,邓小平先后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他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就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政方针进行了总体设计,相继发表了《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就可以延缓;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根源,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下行动;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建设巩固的国防;中国今后的反侵略战争要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大力加强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人民解放军要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要按照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和精兵合成、提高效率的原则,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军人,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要继承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发展中国军事科学;等等。上述观点和原则的确立,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形成了一个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也获得了极大地丰富发展和贯彻执行。全面阐述了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教育的一系列战略观点,标志着其军事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培养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和合格人才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二、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核心内容是把军事教育思想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军队教育训练中的历史经验,着眼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现代战争的特点,创造性地首先提出军队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问题。他说:“战略要研究的问题,不仅是作战的问题,还包括训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4]1977年8月,他在军委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5]1980年3月,邓小平同志针对个别单位教育训练不落实的情况,严肃要求: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作为一个制度问题加以解决。”[6]现在看来,邓小平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是关系到全军新时期建设的全局性的大问题,奠定了新时期我军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对军事教育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二)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这“三个面向”从现代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概括了时代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指明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军事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面向现代化”强调了军事教育要为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训练,造就大批现代化的优秀人才;“面向世界”强调了教育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改革发展我国军事教育事业;“面向未来”强调了军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培养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所需的军事人才。总体上看,“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邓小平军事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我军教育训练的基本方针。

(三)基本途径是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实践是锻炼人才的大熔炉,强调勤学苦练。邓小平指出:“部队本身要提倡勤学苦练。”“要从勤学苦练的实践中学本领”,“军队要能打仗,靠提高政治觉悟,靠勤学苦练,不苦练不仅不能提高本领,还会出事故。从战士到干部都要苦练,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苦练中增长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8]他还对部队勤学苦练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指出干部要身体力行,当好排头兵。通过学习、训练、拉练、演习等提高军队政治觉悟和军事本领。另一方面,重点办好各级各类军事院校。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是军队建设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院校在军事教育中的作用,一贯强调军事教育要以军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他说:“现在打仗,我们的军队没有现代化战争的知识不行……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训练。”“过去是在战争中的训练,从战争中学习,而且那个学习是最过硬的。但是现在,即使有战争,不经过学校学习也不行,因为装备不同了,指挥现代化战争需要多方面的知识。”[9]不仅如此,他还就如何办好军事院校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一,训练干部,选拔干部,推荐干部。”“第二,认真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学习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第三,恢复我们军队的传统作风。”[10]这为办好各级各类军事院校指明了方向。在他的亲自关怀下,中央军委于1977年作出了《关于办好军队院校的决定》,大批部队干部进入院校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军事教育工作的展开。邓小平指出,进行现代化战争,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天上、地下、陆上、水下,包括通信联络,都要懂得。在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那是最过硬的学习;在和平时期,就要从教育训练着手来提高干部战士的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作为和平时期军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这个原则要从制度上加以贯彻。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这一方针具体化,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方面是部队本身要提倡苦学苦练。部队要能打仗,靠提高政治觉悟,靠勤学苦练,从战士到干部都要苦练,从勤学苦练当中学本领。要根据现代战争的需要,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学习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要通过学习、拉练、演习,增长各级干部的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战士则要学会怎样对付坦克、飞机等。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也要从苦练当中恢复和培养起来。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其他一些必要的政治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教育训练问题。为了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要办好学校,包括各总部、各军兵种、各级的学校,都要办好。办学校,一是训练、选拔和推荐干部,起到集体政治部、集体干部部的作用。二是认真学习现代战争知识,不但高级干部要学,连排干部也要学,要使军队各级干部都懂得现代战争。三是恢复人民军队优良的传统作风。要在学校里培养这种作风,并把它带到部队,发扬光大。办好学校,首要的是选好办校的干部和教师。这些干部比部队现职干部还重要,要选最优秀的。其次是搞好教材。(四)重要保证是加强政治教育

邓小平同志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地维护和发展提出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论断,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和“看家本领”,强调“部队要加强政治教育”,[11]指出军校的教学活动除了军事训练外,主要是政治教育和开展党的工作,同时提出了部队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他说:“对我们军队来说,有坚定的信念现在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仍然不能丢掉,这是中国自己的特点。”[12]二是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基本路线教育,他告诫全党全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13]三是服从国家建设大局教育,他指出军事教育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14]实践证明,由邓小平倡导的军事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提高政治素质,使我军军事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五)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现代军事人才素质

人是军队建设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军队人员素质的优劣是衡量军事教育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志。在培养什么样的军事人才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强调:革命化是第一位的,“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工具。军队不搞好,军队干部不纯,祸害很大。”[15]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军事人才的首要条件。其次,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战争的军事知识,特别是要“认真学习现代战争知识,学习诸兵种联合作战。不但高级干部要学,连排干部也要学,都要懂得现代化战争。”[16]同时,邓小平同志针对和平时期的特点,重点强调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单位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17]要求军队干部和战士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并指出:“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是个顾全大局的问题。”“军队培养两用人才,地方是欢迎的。”[18]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思想,是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创造,军队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三、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

(一)时代性特色

任何理论思维都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伟大人物及其伟大思想的背后,都有与之相联系的深刻的时代背景。正是邓小平同志在立足于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分析时代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对军事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等作出恰当判断,提出一系列精粹的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教育思想。如军事教育的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他认为,排兵布阵,勇敢善战是冷兵器时代的要求;小米加步枪时代则要懂得射击、刺杀、扔手榴弹;陆、海、空立体战时代就得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于是他反复强调:“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19]要分析新的历史条件,要知道什么是新的历史条件。1978年,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20]

(二)继承和发展并举的特色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是对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同志的亲密战友,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军事思想不仅是熟悉,更是有军事体验的,因此,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各项内容都体现着军事思想的光辉。如他在提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时直接指出:“同志就指出过,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在新的条件下,我们重新强调贯彻执行同志的指示,显得特别重要。”[21]不仅如此,他还把军事思想与不断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革命论断和构想,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教育思想是军事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三)显明的哲学特色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不仅包括着一系列重要理论原则,而且包括许多方法论,从其基本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在提出这些理论原则的同时,特别强调理论原则的具体化,相应提出了具体政策、具体措施、具体办法,切实地加以贯彻落实,认认真真解决问题。如他提出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接着就具体指出应采取两种措施——勤学苦练和办好军事院校,同时又分别指出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要求等。可见,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又是一本活的哲学教材,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3]邓小平文选(第1卷)[M].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32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