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毛泽东传读后感范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3159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毛泽东传读后感范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毛泽东传读后感【第一篇】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房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

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爸爸的书柜中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毛主席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这几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我或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心中的那团火在无尽的荒原。

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很流行,对照不同的《毛泽东传》,感受可能别有洞天。历史是什么?蜗居在城市,文学是生命的空气与养分。有人提出从心理学、病理学的角度探究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想起刘兴雨的《追问历史》,在历史记忆与民间记忆的走廊里穿行,把思想的灵光敲打成一个个的黑字。我们触摸到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点历史的皮毛。

历史就是历史。不问质量,但,我们,有写下的勇气。

毛泽东传读后感【第二篇】

《毛泽东传》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的一生,保持了优美流畅、生动自如的风格,但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为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于人物和情景的分析更加出神入化,引导我们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的困惑,并且据此更为具体的描绘出了作者脑海中想象的毛泽东的真实的整体画像。

《毛泽东传》的作者是罗斯•特里尔,由刘庆军、许道芝翻译。1964年罗斯•特里尔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而他的《毛泽东传》对中国政坛风云人物毛泽东的生动刻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了解毛泽东之窗。这部传记他以自己“中美交流大使”的角度对毛泽东进行描述,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没有把毛泽东当做“人民的大救星”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

从书中我知道了,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这激励了我,我们生活在前辈先烈拼死开创的美好现世,更应该拥有像毛主席一样的努力进取精神,坚持不懈,富有创新的实现崇高的理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泽东与他父亲毛顺生的对抗,他成功的反抗了他父亲为他包办的婚姻,虽然这使得一个女人痛苦了一生,但是,这正是他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体现,他反对封建的礼数规章,他追求自由与平等。还有,他的善于学习使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1980年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时,他最爱读被塾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在学校里,老师不让读,他用课本挡住偷着读;在家里,父亲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使父亲看不见灯光。一个人可以对书的渴望到达了如此地步,可见,毛泽东的志向乃鸿鹄之志,他正在竭力的汲取精神的食粮,外界对他的磨难,他在书中找到了慰藉。

毛主席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纠正自己的思想偏差,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追赶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走偏走差,但是我们要时刻充实自己的学问与见识,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对于优点要继续发扬光大,对于不足要积极勇敢的改正。毛主席的这种自我否定精神,是我们青少年最应该学习的精神之一。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这才是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都能够反败为胜的法宝。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不可否认毛泽东他有过重大的失误,开展了文化大革命,以至于很多的学者对他褒贬不一,甚至认为他过大于功,但是他带给我们独立自强的新中国,带给我们身为中国人民的尊严,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带给我们这些青少年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毛泽东传读后感【第三篇】

毛泽东传记有很多版本,但我也只能读一本。最近在读的一本是美国人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和这本书一同被我从上购来的还有一本《蒋介石传》。就这样,这对上世纪上旬的对手,再一次“聚首”了。买下他们的我,就成了舍友的一个笑柄——党员啊党员,你又在读政治说教意味这么浓的书了。

我并没有故意而为之。这毕竟是外国“毛学”研究权威罗斯·特里尔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是国内作者的作品,受国内文化环境影响,它会多一些政治歌颂,但它不是,这也是我挑选它的原因——我希望从一个外国人的眼光、局外人的角度去看毛泽东,而不愿被围困在一堆无意义的政治说唱当中。那么这样说来,我又是刻意为之的了:我刻意去读外国“毛学”的产品。另外,我没有刻意去做的是:我不是有意读政治意味浓重的书的,它或许有,但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浓。

《毛泽东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呢?他真正的价值是叙述的角度——一个外国研究者的视野。中国人眼中的常识在特里尔眼中未必就是,这属于特里尔的盲点,他也有他所不擅长的地方;中国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物,也许就仅是特里尔标准下的常识罢了,而这是他带给我们的震撼。

这种外国视野有何不同吗?比方说特里尔在叙述史实的时候会加上很多评论和推测。这些评论和推测有时候却又深刻而独到。如果显得幼稚而可笑了,是因为特里尔想得太多了,和中国人了解正确的基本史实太不符了,明显地拐错了弯;如果显得深刻而独到了,是因为他揭开了中国国内对历史册上的毛泽东形象的过分美化,让我们看到了美好后面的伤疤。

长话短说,应该直接鼓励后来者涌进,去翻一翻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看一看这样的角度,那样的毛泽东。

毛泽东传读后感【第四篇】

寒假看了罗斯·特里尔着的《毛泽东传》,据说这本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读完之后,确实受益非浅。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顶天立地.盖世无双.撼动宇宙的英雄。他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他使中华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世界之林,他使世代欺辱我们的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毛泽东是属于人民的,他为中国人民奋斗了一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就书中谈到的毛泽东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一、他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他不但在理论上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投身革命的教育实践活动,他先后创办了工人夜校、湖南自修大学、农民夜校,组织了赴法勤工俭学活动,担任过历史课教员、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校长)兼国文教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讲授过《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等课程。

他积极倡导在苏区举办夜校、识字班和列宁小学,使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据1932年的统计,中央苏区许多地方学龄儿童入学率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特别是成人教育和妇女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可是很多人没有发现到的毛泽东的一大贡献。

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这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年底,在毛泽东同志直接关怀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根据这些方针,人民政府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了教育主权,改造了全国30万余所大中小学,使之纳入社会主义的办学轨道。以后又进行了院系调整,开展了教学改革,举办了工农业余教育,实行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三、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说:“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居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路之讲修通而收效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建国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指示。1951年他针对解放初对学生健康重视不够的偏向,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1953年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既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体育运动的践行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中老年后,他还中流击水,畅游长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四、毛泽东同志还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要求青年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僵化被动的发展。

他说:“青年人就是要多玩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1964年3月10日他对北京市一位中学校长的来信指示道:“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他反复强调要缩短学制,精减课程,减少授课时数,提高授课质量,改革考试方法,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自学。

可见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对教育的看法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不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宏扬体育锻炼,强健国发体魄,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教育者所需要做的工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4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