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范文及未来工作谋划范例(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1731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范文及未来工作谋划范例(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谋划【第一篇】

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切实履行“稳就业、促改革、兜底线、防风险”的人社职能,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和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领域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以“首稳”促“六稳”、“首保”促“六保”的目标。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统筹推进,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一是落实惠企暖企政策。针对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用工难和返企难等问题,通过落实一系列惠企暖企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用工队伍,确保复产复工安全有序开展。疫情期间,“五类企业”(疫情防控必需、城乡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以及特殊情况急需复工的相关企业)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430人,合计43万元;对7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合计26万元;发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补贴123人,合计万元。二是深挖本地劳动力资源。充分把握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仍未复工的窗口期,深入村居广泛收集本地外出劳动力信息,并通过政府公众号、宗族群、亲友群以及移动宣传车、镇村“大喇叭”和宣传栏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推送招用工信息,广泛动员劳动者就近就业、安心就业。全年共计发放招用工宣传资料超过2万份,调查有就业意愿本地劳动力超过2000人,成功推荐就业389人。三是拓展线上就业服务。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网络招聘和线上培训活动,实现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全年共组织422家企业参加网络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960个,在线求职人数达10574人次;共受理企业线上适岗培训188家,培训人数达20260人。四是与外保持密切对接储备。采取定向跨地域招聘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外地省市的劳务合作,努力实现双方共赢。先后与广西省贺州市、梧州市和江西省修水县等受疫情影响小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市建立了劳务合作联系,积极引导入粤务工人员建立个人“粤康码”和进行“入粤登记”,实现入粤务工人员动态健康信息的跨省管理,并通过组织专列、专车、包车等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接送,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推动企业加快复产、加速达产。五是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牵头成立源城区招用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企业招用工状况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趋势,统筹开展劳动力流向动态监测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招工小分队,对区内重点企业建立“点对点”工作联系机制,及时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工需求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稳妥有序开展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二)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完成“六稳”“六保”任务。

一是推动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坚持以宣传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抓手,通过精准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共计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共万元,充分发挥了政策扶持就业的良好效果,全区实现新增就业512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推动全区就业局势保持稳中向好。二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在开展好“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招聘形式,并全面开展省外招聘工作,切实加强招用外来用工的延伸辐射。全年共举办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5389个,总入场人数达4980人次,达成求职意向458人。三是努力提升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质量。坚持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并结合源城实际,突出以点带面,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等工程,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全年共培训城乡劳动力5197人,圆满完成我局承办的十件实事(培训城乡劳动力5000人)任务。四是全力实施创业扶持政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双创工作主线,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大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不断提升我区创新创业的承载力。全年共发放创业贷款1255万元,促进创业416人,带动就业1075人,实现了“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转型”的目标。

(三)坚持服务大局,确保落实政府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技能精准扶贫行动。因地制宜开发公益岗位,在上村村、坪围村等省定贫困村创建了5个扶贫工作坊,在源力玩具有限公司、联宏礼品有限公司创建了2个扶贫车间和在高围村创建了1个就业安置基地,通过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培训,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就业全覆盖。全年共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657人,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82人,向23位技工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共计万元,全面完成了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100%就业,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100%培训的“两个百分百”目标。二是着力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搬至原区林业局大楼集中办公,解决了长期分散办公的问题。通过优化完善,目前区级就业服务大厅、星级仲裁庭等公共服务基础性设施和人社政务信息系统等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已完成建设,全区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声音不断放大,服务形象全面提升。三是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切实履行禁毒委成员单位职责,把禁毒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规划,精心部署,通过落实镇街挂点工作,组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禁毒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行动,全面加深市民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四是突出抓好特别防护期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依法分类妥善处理信访问题。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和“零报告”制度,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对重点隐患和重点人员实施“一案一策”稳控,实现人社领域到省规模性集访、进京上访、到京集访“三个零发生”。

(四)坚持保障民生,确保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稳步落实社会保险全覆盖。根据机构改革要求,积极做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业务的交接工作,并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和稽核检查力度,确保社保扩面征收工作顺利开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万人、失业保险万人、工伤保险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万人。二是人事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让考录、考核、评价和交流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年共完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批次,招聘人员共217名;审核完成58个事业单位、63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三是人才服务更加有力。积极配合区工业园管委会做好人才驿站和博士工作站管理运营工作,为我区优化人才管理服务,聚集高端人才提供了的创新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职称系列和评审专业调整工作,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截至目前,我区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269人,其中,初级职称5350人、中级职称3151人、高级职称768人。四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切实做好日常监察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并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完善线上举报投诉渠道等方式,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问题,有效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年累计巡查用人单位461家,受理劳动保障领域的违法案件289宗;共帮助1902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或克扣工资待遇万元;处理较大规模(涉及30人以上)的群体突发事件8起;共立案劳动仲裁案件416宗,涉及人数601人,涉及金额达万元,结案率为%。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的人社工作面仍临着不少新的挑战,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区大多数企业均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呈现出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劳动力需求总量却不小的现状,加之我区毗邻珠三角,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目标众多,相比之下,我区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且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区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我区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另外,随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企业技工短缺、劳动者供求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有加剧趋势。二是推进扩面征缴难度加大。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社平工资的上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较高,单位和个人负担的社保费用支出较大,部分家庭因经济条件不愿参保,也有部分企业、工人不愿多参保,如建筑业、灵活就业人员等,导致扩面征缴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区人才总量和层级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我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基层人才招不进、留不住问题突出。人事制度改革仍需深化,事业单位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劳资关系日益复杂。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落后产能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将会带来更多的失业风险,引发劳资纠纷;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和中美贸易战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欠薪违法行为频发,劳动保障维权维稳任务更为繁重。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以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为着力点,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实施“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工程,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建立完善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全民勇于创业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组建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专家团队,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建设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三是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深化区域劳务合作,加强招用外来用工的延伸辐射,持续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高效便捷供需对接平台。四是坚持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以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工程为抓手,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着力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和采取送法上门等措施,不断增强企业缴交社保的法律意识,依法推进扩面征收,实现全员足额参保。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组织开展好社保政策系列宣传活动,实现多渠道、广覆盖,切实维护参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提高群众参保意识。三是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为重点,核实人员信息,争取各级财政更大支持,及时进行移交,深入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三)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促进人事人才事业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精神,配合区委组织部健全引进培养人才的配套保障措施,吸引外地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源城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配合工业园管委会做好人才驿站和博士工作站运营与建设工作,优化招才引智布局,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制度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资源储备和需求分析,强化人才资源供给状况和流动趋势研判。三是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评价与使用相结合,完善职称管理体系,促进职称政策与人事人才政策相衔接。四是积极贯彻落实省有关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办法,深化县管校聘、县管乡用改革,持续优化专项招聘机制,推进事业单位人才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拓宽基层人才成长空间。

(四)以提高劳资纠纷化解能力为着力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组织开展好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活动,不断提高劳资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贯彻实施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努力形成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与公安、建设等部门建立长效协调工作机制,形成解决建设领域重大欠薪问题的合力,并加快推动我区建设领域施工企业实施分账管理,降低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风险。四是完善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信访和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坚持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处置中心的作用,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扎实推进“两网化”建设,全力确保我区劳动关系总体稳定

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谋划【第二篇】

一、2020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稳”字当头、提振就业创业,下好“保居民就业”先手棋。全面落实省市惠企政策,出台区人力社保暖企惠民18条,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减免社会保险费用亿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亿元,惠及企业万家,惠及员工万人;发放市区两级促就业资金亿元,惠及万人次。开发“云聘汇”程序,加大人岗匹配力度,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0余场,发布岗位万余个。加强用工调剂,指导人力资源企业开展“共享员工”服务万人次。持续推进与恩施、三穗劳务协作,提供岗位万余个。推进“江干高技能人才培育‘315’工程”,探索直播销售员(网红主播)培训认定,举办网红主播挑战赛,创新将防疫、直播、技能、扶贫等元素融入技能竞赛,受到一致好评。截至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63964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2272人,完成率分别为%、%。

(二)“精”字为要、提质人才供给,打出“促进发展”组合拳。出台资助资金拨付补充意见,审核拨付引才育才资金共计万元。成功承办2020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钱塘智谷人才峰会。全年新引育高层次人才544人,其中市D类以上人才92人,完成考核目标的230%;培育省“引才计划”1人、省“万人计划”3人、钱江特聘专家2人,新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拟制钱江商务人才评价标准,开展首届钱江商务人才评审,认定精英人才6人、青年人才20人。组织指导2家人力资源企业参与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创新大赛,分别斩获第1和第3名。对接杭州联合银行推出疫情人才贷,协助5家人才企业获批610万元人才低息贷款。办理人才居住证10355件、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证847人次,审核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395人,审核初、中级职称1904人,发放大学生青荷礼包4580份,拨付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万人、亿元,组织高层次人才体检187人、疗休养58人。

(三)“保”字为先、提优社会保障,增进“幸福和谐”新福祉。疫情期间,采取“居家办公+值班对接”“社保服务不断档”模式,确保387名新增退休人员待遇准时发放。省级退役军人社保接续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市率先完成退役军人社保补缴。全力以赴做好社保系统省集中相关工作。推进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走在前列,实现了首批人员提前清零,居全市第一。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截至12月底养老保险参保率为%、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为%。受理、现场检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申请75家。分时段分批次稳步推进企退人员健康体检。截至12月底,已累计体检企退人员万名。率先出台局信访接待工作制度,截至12月底累计受理、稳妥处置12345、来信来访等信访案件8345件。

(四)“效”字为本、提速改革进程,唱响“绩效提升”最强音。综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化手段,全力打造社保在线窗口。深入推进服务大厅“减窗行动”,通过“事项联办+引导自办”模式实现“减窗”50%。抓好事项清单动态梳理维护,现有事项主项97个,子项140个,“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跑零次比率”、承诺期限压缩比例均达到100%,即办事项比例为83%。全市率先上线启动“社保易窗”暨智能服务平台试点。强化网办、掌办宣传引导,制作社保“网上办”、“掌上办”视频教程30余期,打造社保“零跑直达”新体验。截至12月底累计线上办理事项万件。推进事业人事工资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

(五)“治”字为重、提档全面治理,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大力推进“双爱”活动,全媒体、全覆盖、无死角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万余份。常态化运行根治欠薪专班,抓实建筑项目“六项制度”落实落细。快速处置投诉举报案件1271件,为劳动者追回薪酬待遇万元,行政处罚14件,罚款金额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行政处理15家。对10家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单位列入黑名单。顺利通过省“无欠薪”考核、省级“建标准院、开标准庭、办标准案”创建试点验收,代表杭州市顺利完成全国农民工工作实地督察应考任务。创新推进全员、全程、全情“三全”网络调解新模式,提升办案效能,跑出了劳动维权“加速度”。

(六)“优”字以求、提升队伍素质,夯实“党建引领”基础桩。常态化开展“三夜学习”,依托线上“主题党日”、学习强国、西湖先锋等平台,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高标准推进窗口技能练兵比武,采取干部自学、集中培训、考试考查、实战演练等形式,提升业务水平。举办“凤舞钱塘”擂台比武“人力社保”专场,持续推进“三服务”、“助万企、帮万户”等活动。组建江干人社战疫冲锋队,深入火车东站、高速入城口、丁兰街道、笕桥街道驻点值守,防控值勤820余次。常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再排查活动,提升廉政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按照“一年一单”、“一人一单”的要求,研究制定2020年度局党委、班子成员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54条。局党委开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17次,讨论事项36件,涉及金额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稳企业、保就业”,打造“最佳就创环境之窗”

一是精细服务,优化就创环境。依托融媒体矩阵,从“报+网+微”入手,加强“稳就业”政策宣传,提升援企稳岗政策宣传覆盖面。发挥好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引导帮扶创业活动,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生态圈,不断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二是精密对接,强化供需匹配。坚持线上与线下融合,采取“云招聘”“共享用工”等模式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广泛挖掘收集岗位信息,持续举办“云招聘”活动,定向推送岗位信息,实现服务“不停步”、沟通“不见面”、招聘“不停歇”。

三是精心培训,提质技能赋能。继续推进“江干高技能人才培育‘315’工程”,抓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认定,支持以训稳岗、以训待岗。完善以赛代评机制,办好技能竞赛活动。推广“培训+就业”模式,精准助推劳动能力提升。抓好创业培训,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四是精准施策,帮扶重点群体。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深化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确保“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组织基层能力提升月、重点群体公益周等活动,提供针对性、精准化、全方位就业服务。

(二)全力“增动能、注活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之窗”

一是做强招才引才“强磁场”。抓好产业园能级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放大赛会引才效应,高水平举办(承办)好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钱塘智谷人才峰会。积极对接杭州市“创客天下”大赛获奖人才,高质量跟踪服务大会项目落地。

二是做大育才成才“培养皿”。围绕辖区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常态化人才项目征集、洽谈和评审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化视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坚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商务人才并重、数量和引才质量并重,抓好钱江商务人才培育工程,引进更多与辖区产业匹配急需优秀人才。

三是做好服务人才“店小二”。坚持“零距离、全天候、一站式、全方位、一卡通”“保姆式”人才服务精神,针对性解决关注度较高的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安置等难题。强化人才关心关爱,组织人才健康体检、高层次人才疗休养等活动。

(三)倾力“优服务、惠民生”,打造“民生保障样板之窗”

一是强化参保扩面提标。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参保精准扩面,重点做好企业职工应保尽保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参保扩面工作,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8%和99%以上。

二是强化人社服务提质。根据省市部署,做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和参续保等工作。继续抓好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构建“四端联办”医保便民圈,加大自助网办引导力度,建设“线上+线下、人机联办”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经办效能,实现“减窗增效”。

三是强化养老品质提升。平稳运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系统,保证在职人员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及时征缴,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打造“江干银龄”特色品牌,建强企退自管组织,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四)协力“抓改革、提能效”,打造“零跑直享便民之窗”

一是拓展网上办、就近办。拓展办事渠道、畅通办事区域、优化办事载体,打造社保“易窗”品牌,迭代升级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八统一”管理,推进数据共享、精简申报材料、缩减办事流程,全力打造“立体化”人社窗口服务模式,加速实现“零跑直享”,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二是推进好差评、提效能。用好“好差评”系统,持续加大考评力度。强化人社业务差评核查整改,开展分业务、分时段比较分析,挖掘企业和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服务措施,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推进“无声智享”一站式服务工程,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三是深化重规范、激活力。积极配合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人员转隶和单位岗位设置指导管理工作,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平稳落地。推进事业人事工资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支持区级事业单位加快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贯彻落实按岗、按需招聘办法,确保事业单位人事考试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五)竭力“促和谐、保平安”,打造“平安和谐先行之窗”

一是点面结合抓宣传引导。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立足全媒介平台开展宣传引导。坚持双维护原则,统筹处理好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关系。推进网签电子劳动合同,创新劳动关系数字化管理。持续开展企业用工诊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强化点对点宣传,通过发送短信、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营造“无欠薪”浓厚氛围。

二是条块融合抓防处协同。持续完善防范和处置欠薪闭环制度体系,探索拓宽信息交流收集渠道,通过水电、社保、税收等数据变化情况,构建欠薪预警监控机制,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处置,狠抓建筑施工、重点时节专项治理,确保欠薪案件、涉及人数、涉案金额“三下降”。

三是多元耦合抓矛盾化解。推进“三一式”(一个平台线下释法、一张菜单上门普法、一个中心基层化解)诉源治理,提升维权满意度。依托省级“三标仲裁院”,用好“三全”调解新模式,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四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调解成功率、结案率、终结率。

四是权责契合抓依法行政。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推进依法治访,提升信访案件办理效能。

(六)奋力“抓党建、强队伍”,打造“人社出品领跑之窗”

一是全方位抓实政治建设。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党建统领,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结合“三夜学习”、“三会一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真正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彻人社工作始终。

二是全维度推进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力社保改革攻坚的路径、与中心工作的目标相融合,实现党务、业务、服务“三务融合”。持续开展好“四提一争,为党徽争光”大比武活动,推进“三家”服务法、“三互”活动法,激励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对标争先、比学赶超、担当作为。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动员激励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三是全领域抓实党风廉政。以清廉人社建设为引领,全面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对标一流、激情干事”的人社铁军。

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谋划【第三篇】

xx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定融入中心大局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求效,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创业工作。xxxx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低于预控目标%;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xxx%;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xx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就业见习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xxx%;享受政府补贴培训人数xxxx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xxxx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xxxx人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人数占比完成xxx%;贫困劳动力已就业人数占比完成%;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超过x个月以上人数占比完成xx%;两后生技能培训人数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xxx%;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xxx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二)社会保障工作。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xxxxx万元,同级财政补助xx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xxx%;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xxx%;工伤保险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参保率xxx%,高于目标任务xx%。

(三)人事人才工作。引进创新创业人才x名,完成目标任务的%。

(四)劳动关系工作。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为xx%;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为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为xxx%;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为%,高于目标任务xx%。

二、xxxx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就业优先,就业“稳定器”筑得更牢。一是突出就业政策抓落实。推进各类就业补贴政策落地见效,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劳动者饭碗,共发放稳岗补贴万元、一次性招工补贴万元、吸纳就业补贴万元、就业创业补助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万元,涉及企业xx家,惠及劳动力xxxx人。二是突出充分就业优服务。疫情期间开设“就业直通车”xx趟次、返岗“专车、专列”x趟次,输送返岗复工劳动力共计xxxx余人。与x省东莞市、江苏省海安市等地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xx人。依托“互联网+就业”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点亮万家灯火”等系列招聘活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xxx场,服务本地企业xxx余家,提供就业岗位xxxx个。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守底线。为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xxx个;对我县xxxx年高校毕业生开展“xxx”服务,xxx人全部实现就业;建立返乡回流农民工信息台账,上门入户送岗位送政策,促进返乡回流农民工实现再就业xxxx人。四是突出技能培训提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提升劳务质量的有力抓手,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式和在岗提升培训,完成职业培训xxxx人次,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xxxx人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五是突出创新创业促就业。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简化创业担保贷款手续,为xxx余户个体工商户及农村合作社发放贷款xx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xxx%,带动就业xxxx余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充分显现。

(二)完善社保体系,社保“安全网”织得更密。一是全力以赴抓征缴、保发放。xxxx年,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完成全覆盖目标任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克服困难力抓扩面,征缴基金xxx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职业年金计发正式启动,共发放职业年金xxx万元,牢固树立起了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二是高效推进调待遇、惠民生。为xxxx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落实养老保险调待政策,平均每人每月增加xxx元,月人均养老金xxxx元。为xxxx名企业退休人员落实养老保险调待政策,平均每人每月增加xxx元,月人均养老金xxxx元。为xxxxx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调整基础养老金,由每月xxx元提高到xxx元。三是不折不扣降费率、减负担。积极落实社保缴费减、免、缓政策,为xxx家企业减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xxxx万元;为xxx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xxx万元;为xx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万元,纾解企业困难,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坚守底线严监管、防风险。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定期召开社会保险关键岗位风险防控制度培训会。通过社会保险数据质量稽核比对疑点数据xxxx条,挽回社会保险基金损失xx万元;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专项检查,与企业社保数据信息匹配,追回失业保险基金万元。

(三)提升队伍质量,人才“强磁场”建得更快。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xxxx年,我县引进创新创业人才x名,完成目标任务的xxx%,其中,引进事业单位人员x名,企业人员x名,均为硕士研究生;公开招聘二本及以上院校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xx名。二是加强人事管理工作。xxxx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x名,其中教育类xx名,医疗卫生类xx名,综合类xx名。清理整顿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对借调手续欠规范、请假手续欠规范或未备案的xx个单位分别下达了督办函,限期整改;完成了全县xxx个单位的岗位设置动态管理,内部异动晋升达xxx人,xx个事业单位进行了重新设岗。三是加紧完成职称评审。进一步推进职称工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xxxx年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xxx人;推荐高级职称参评人员xxx人;推荐中级职称参评人员xx人。

(四)构建和谐关系,维权“保护伞”撑得更硬。一是在根治欠薪上持续发力。以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春雷”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受理劳动欠薪投诉xx件,已处理xx件,结案率xx%,为xxx位农民民工追讨工资待遇xxx万元。对在建项目工地累计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万元,累计退还万元,累计保险保函金额xxxx万元。二是在劳动仲裁中化解矛盾。加强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依法公正及时处理争议、化解风险,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xx起,其中裁决结案xx起,调解结案xx起,为申请人挽回工伤赔偿损失万元;为申请人追回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万元;确定了x名申请人与用工单位的劳动关系。按时结案率xxx%,案件调解率%。

(五)助力脱贫攻坚,扶贫“攻坚战”成效更实。一是发挥就业扶贫带动作用。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xxx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xxx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xxx%、xxx%;创建扶贫车间xx家,发放以工代训、场地租金水电费和一次性创业补贴万元,带动家门口就业xxxx余人;为xxxx名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万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万元。二是发挥社保扶贫兜底作用。为xxxxx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万元,参保率达xxx%。三是结对帮扶发挥引领作用。抓好三个帮扶责任村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做到脱贫攻坚“四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检”。

(六)突出党建引领,党建“新引擎”动力更足。一是强化学习教育。以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学习强国平台为学习依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制定印发了我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责任分工方案》,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二是狠抓作风建设。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等工作机制,不定期作风检查,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学习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十条戒律”等,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将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工作与具体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年初制定印发了《x县人社局xx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规定,重大事项均坚持广纳民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对涉及人事考试、资金分配、职称评审等重大问题,做到局党组集体研究决策,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创业方面。一是就业“双难”矛盾仍然突出。“招工难、就业难”的矛盾在我县依然较为突出,本地大部分企业缺少普工和技能型人才,而众多求职者由于企业工资待遇或自身技术缺乏等原因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受地区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贫困劳动力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就业难稳定、创业难成功。二是基层社会保障队伍力量薄弱。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成立了乡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原有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员身兼民政、教育等多方面公益事务服务工作,有些劳动保障员年纪大、不懂电脑操作,工作进展慢,或是身兼数职,工作质量跟不上,且乡镇、村级人员的配备和资金的保障没有确定,导致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

(二)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系统不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参保率已达到xxx%,实现了全面覆盖,但实际缴费率仅达xx%,主要原因是征缴工作移交税务征管后,税务与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系统衔接不畅,许多已参保人员在税务征缴系统中没有参保信息,参保人员通过各渠道多次缴费失败后缴费意愿降低,不再缴费。二是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困难。我县工业园区内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利润低,用人成本高,社保费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压力。企业职工参保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主想尽办法不为职工参保以获得最大利润,这些因素导致我县养老保险征缴扩面难。

(三)人事人才方面。目前人才引进学历要求较高,而给予的人才待遇偏低,我县无明显地理环境优势,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加上本地工业企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缺乏技术投入,人才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我县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素质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引进难。

(四)劳动关系方面。一是建筑领域劳资纠纷高发频发。随着城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防洪堤、农网改造、商品住房等工程不断增多,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落户,建筑项目欠薪案件及因欠薪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建筑领域长期存在层层分包、非法转包、个人承包等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为劳资纠纷埋下隐患。二是“互联网+调解”工作开展困难。虽然现在全县各乡镇、社区都已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但受场地、人员、经费等限制,“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实效。

四、xxxx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部署,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着力在就业服务、创新创业、政策引领、职业培训、重点群体帮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一是搭建就业平台。推进“互联网+就业(就业扶贫)”系统建设,依托县“就业超市”,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点亮万家灯火”等专项活动。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积极与本地企业和县域以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岗位联系,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的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建好扶贫车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为贫困劳动力就业提高岗位保障。三是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机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在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培训机构监管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快建立技术先进、特设性强、辐射面广、体现公共利益的就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提高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四是扶持创新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创业主体、落实创业政策、开拓创业渠道、开展创业宣传,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二)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参保扩面。以用人单位和职工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二是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按要求提高退休人员待遇,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推进职业年金虚账记实和待遇计发工作进入常态化,实现职业年金待遇应发尽发;扎实落实社保降费、援企稳岗政策,促进企业稳员增效;积极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保障水平,巩固参保全覆盖工作成果,立足自身职能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加强基金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注重内部监督,进一步完善内控系统,持续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自查自纠工作,保障社保基金安全。

(三)全力规范人事人才管理。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和服务。抓好抓实x县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工作。做好直赴高校公开招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为基层一线输送人才,进一步降低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准入门槛。对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适当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管理工作。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着力培养留住高职称人才。三是保障人事考试安全。做好全县事业单位的招(选)聘工作,加强人事考试机制和队伍建设,推进考场考点和信息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安全考试、公正考试。

(四)全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通过日常巡查、案件调查、专项检查、督办案件调查等手段,依法行政,坚决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历史存量欠薪和欠薪隐患情况;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程款人工费分账管理、工程款支付担保、开设工资专用账户、委托总包代发工资、工资专户直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签订劳动合同、维权告示牌等制度落实;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情况;依法纠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工不规范的行为;对欠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二是提高调解仲裁水平。一是积极探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争议时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发挥调解功能,进一步将劳资双方的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降低企业及劳动者的维权成本。二是推进“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在xxxx年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做到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完善裁审衔接和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市人社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谋划【第四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创业工作

2020年,全区累计转移就业规模达到万人,实名制新增就业17749人,完成下达就业目标的3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全年累计发放《就业创业登记证》2177本;认定就业困难人员571人,已就业401人,占就业困难人员70%,登记失业人员2666人,已实现就业979,占失业登记人员37%;受理审核区直社保保险补贴417人,发放补贴金额万元,市直补贴140人,金额万元;公益性岗位共开发岗位328个,实际上岗位169人,发放社保补贴万元,岗位补贴万元;发放小微企业疫情期新增就业岗位补贴383家,发放金额万元。全年组织开展周三招聘会28场,进场企业248家,提供岗位数7935个。周六招聘会25场,进场企业225家,提供岗位数7202个。N系列特色招聘会共13场,进场企业298家,提供岗位数5793个,其中脱贫招聘会共六场,进场企业129家,提供岗位数3987个。

(二)技工大市工作

全区共组织企业新录用员工培训2910人,发放资金291万元;新技工培养人数490人;组织创业培训班四期,培训合格120人;受理申请“以工代训”培训企业10家;“免费技能培训”开班5期,160名学员正在参加培训。为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中心加强了对辖区内企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将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开班信息、补贴申报实施网上公示,设立举报电话,接收群众监督;并加大培训抽查力度。对培训机构每期开班、培训结业情况进行跟踪抽查,并做好抽查记录,每期每个班次抽查不低于3次。了解和掌握学员参加培训的真实情况,并做好回访记录。

(三)人才服务工作

2020年省教育厅下发裕安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任务共1565人。实际帮扶1565人,帮扶率100%。其中实现就业1068人,就业见习152人,职业培训70人,升学243人,应征入伍19人,出国3人,其他流向10人(升学、考研)。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5383份,转出档案1034份,人事档案网上办事系统共收到1998件业务申请,受理办结1998起,办结率100%。全年受理审核大学生创业创新生活补贴、住房补贴42人,发放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75万元;向困难家庭应届大学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67人万元;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4人万元。全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21家,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96个,吸纳高校毕业生272人,发放见习补贴万元;招募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基地39家,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90个,吸纳高校毕业生130人,发放见习补贴52万元。

(四)就业扶贫工作

全区共录入贫困成员信息万人,更新贫困劳动者就业信息万人;新建扶贫驿站2个,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个,招募就业扶贫基地6家;累计开发扶贫公益岗位5398个,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5191人;开办就业脱贫技能培训13期,培训合格692人,发放技能脱贫培训补贴万元;通过平台建设、岗位开发、技能培训、政策引导等积极举措,共实现贫困劳动者就业脱贫54629人,发放各类就业脱贫补助资金余万元,惠及13000多名贫困劳动者和10多家经济实体。

(五)失业保险工作

全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29390人,其中扩面新增参保企业164户,参保人员656人;为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自至11月失业保险已经累计减免27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实际入库938万元。

失业保险待遇总支付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085人次,支付金额259万元;自2020年7月份要求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以来,已受理发放失业补助金680人次,支付金额万元;1至11月份新增失业人员298人,职业介绍补贴万元;代为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及大病补助59万元;受理在职职工申请技能提升补贴48人,支付金额万元;支付临时价格补贴1786人次,金额万元。外籍户口转移失业保险待遇3人,转移支付基金5万元。

疫情期间为贯彻落实好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安徽省阳光就业服务大厅”网上自主申报。自主申请失业保险费返还补贴324户企业,惠及职工人数7164人,失业保险基金支付261万元;免报直发失业保险费返还补贴559户企业,惠及职工人数5380人,失业保险基金支付109万元;受理23户重点困难企业申请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惠及职工1395人,支付补贴金额439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稳岗补贴促就业补贴809万元;使用工业奖补资金支付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为10户符合条件的企业支付补贴万元(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受疫情影响,我区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全区就业形式较为严峻。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继续加大各项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力度,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及时兑现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二是争取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村(居)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三是重点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工作,加大基层特岗、人社专员、就业见习等岗位的开发力度,并适当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四是对生产经营较困难的企业,要以稳就业、保企业为主要目标,鼓励双方通过集体协商采取调整薪酬、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轮岗轮休、以工代训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履行就业管理服务部门职责,压实稳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建立稳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是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加大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认识各项政策法规;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建立援助长效机制,重点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及时兑现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创业资助、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直接关系创业者自身利益的政策。依托“就业失业和用工备案信息系统”,实行实名制登记和服务,为各类未就业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主动提供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推荐帮扶对象就业、协助个人或招聘单位申领政策性补贴,通过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推动社会的充分就业。加快推广就业创业补贴网上申请,协助个人或招聘单位通过系统申领政策性补贴,实现就业创业资金审批的信息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高效、规范和安全。

二是根据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推进技工大市民生工程。做好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加大企业技能培训宣传,对培训机构申报“免费”技能培训人员审核审批。根据各用工企业特点和用工要求,对部分劳动力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加强对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并积极探索开发各级各类组织便利、实效性好的特色培训,组织开展针对有较大市场用工需求的各工种培训工作。

三是做好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继续做好“2+N”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加强对就业见习基地的管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工作;围绕促进就业稳定和服务企业和谐发展,结合阳光就业系统和安徽公共招聘网,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加强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实名登记和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做好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政策落实,积极兑现求职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创新补贴的发放,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条例进行档案管理等工作。

四是加大创业指导工作力度,以创业促就业。建立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机制,帮助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积极落实创业促进政策,鼓励各类人员创办民营企业。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专家咨询、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五是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就业需求、培训需求以及生活上存在的困难;积极为就业困难对象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对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进行创业指导,给予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建立完善就业困难对象安置动态为零制度,对现有的就业困难对象及时给予就业援助,全年实现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安置动态为零的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