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观后感范例【汇编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血战湘江观后感范例【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血战湘江观后感【第一篇】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该片讲述了82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过去以血战湘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较少,这部影片使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演陈力,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而《血战湘江》是她首次执导战争片。陈力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较少,电影《血战湘江》则是对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一次题材突破。在战争场面拍摄上,《血战湘江》无一3D镜头,演员们全部真实拍摄。为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史上的壮烈一幕,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该片由八一厂副厂长柳建伟执笔编剧,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孙维民、耿乐、张一山、陈创、王大治等主演。
血战湘江观后感【第二篇】
偶然机会,看了《血战湘江》,然后习惯性的看看豆瓣评论,想想还是吐个槽吧。
先说结论:影片水平勉强3星,加颗星算是鼓励吧。毕竟这年头有点态度去拍这种类型片,还是以鼓励为主吧,这片虽然槽点多多,但跟那些“神剧”相比,那还不是水平线上的东东,这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虽然把控功力有点差距。
接下来细细道道观影感受吧:
本想优点缺点分开说,写写发现这片优点缺点混杂在一起,就懒得掰开了,苦笑ing。。
1、电影立意还是基本实现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湘江之战的几个关键点,红军的信仰、红军的矛盾与问题(李德的瞎指挥、博古不看实际的书生气及其导致的惨烈后果,最典型的就是辎重问题),国军的问题(主要是各怀鬼胎),几个关键战场都抓到了。
但是,上述关键点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深入不够,一一说来哈:
1红军的信仰,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怎么让有新意、有诚意的在这部电影里立起来,电影里散布了一些点,如二纵抬着辎重奔向湘江时唱着的客家民歌,如比较反复提到的福建客家红军对毛的信赖(先不论其历史真实,影片里对毛的信赖也是因为毛带给他们朴实无华的信仰)等,只是可能影片想要表达的比较多,尤其是影片的节奏太快,一直就在哒哒哒、跑跑跑,这些点就比较难在观影过程中让观众串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块还算塑造成型。
2红军的矛盾与问题,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还是做得不错,尤其是与李德、博古的冲突,还是花了不少笔墨,当然了,这也不算禁区,可以大胆的表现,但是影片没有考虑观影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他们能够知道这些矛盾矛盾的前因后果么,要是这块能够以很好的艺术性表达出来,这部影片便成功了一半,可惜战斗场面太多,而且太雷同,节奏偏快,导致没有时间展开这个问题,让观众稍微停下思考。
3国军的矛盾与问题,其实影片也是表达出来了,但是问题跟第二个一样,要历史知识不够的观众从几句话就能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这难度有点高,这本应就是影片的要做到的,可惜了。。比如影片开头匆匆提到全州丢失,其实这里稍微展开一下就能有一个很好的点,桂系、何键、蒋的矛盾就能先期展开,为后面蒋任命何键为剿匪总司令等国军各派系的一系列情节做比较好的铺垫。
4关键战场,这个做得不错,湘江之战中甬道式护卫,在立意上还是通过影片强调的几个战斗体现出来了,就是战争场面实现的不太成功,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场面的事情留到下面说。
2、战争场面总体来说比较失败,虽然动员的部队群演众多,行军打仗场面也算宏伟了,但是几个关键槽点可能是导致影片风评不好的重要因素。
1战争场面调度个人认为极其不好:
一则节奏太快,前面说了也不少了,有句老话叫做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不多说了;
二则,几个关键战场的场面都差不多,很难搞清楚哪是哪,也难怪有不少观众犯迷糊,甚至说重复使用画面,其实就算同样是防御战斗,指挥员不同,部队不同,地形不同,敌人不同等,必然是不同的打法,如红一军团活,红三军团硬,但是影片基本一概就是指挥员大声嘶吼,战场上哒哒哒,轰轰轰,确实看起来没啥区别
2战争场面里的亮点,我认为战壕挖的还是比较有诚意的,毕竟八一厂的,还有,我似乎看到了国军进攻的时候重机枪(应该是马克沁水冷)是抛射,这个细节有点意思,ms是第一次在国产影视中看到,老片子记不太清了,至少新时期里的影视剧里是第一次看到。
3槽点呢,大家也说得比较多了,我看到的哈:
a、整个战斗过程基本就是哒哒哒,里面看到的机枪太多了,而且轻机枪都是没有副射手的,好多都是端着机枪不停地扫射,zb26使用20发弹匣,没有点射,没有副射手,自然大家都吐槽子弹无限模式太假了咯,当然了影片还是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换弹匣镜头,但是这也太写意了吧。。。
b、队形都是那么密集,可能是为了场面好看点,可不真实的场面除了让人吐槽有什么用呢。。。
c、白刃战表现不够,红军相对国军的一个长处就是敢于白刃战,毕竟装备差那么多,影片里唯一的一场白刃战我表现的认为还是比较失败的,那么长的冲锋距离,那不是送死么,毕竟红军防御就人少。
d、战斗场面视角太窄,姑且算是成本问题吧,大决战里印象较深的就是辽沈战役里的塔山阻击战,那个战场视角就很够。
e、还有很多很多战斗细节问题,比如除了林、彭这俩军团长级别的没有在一线突突突之外,师团长级别一律都抱着轻机枪在第一道战壕,这明显不符合现实;如国军的炮击就表现的太差了,看不到炮火对红军的机枪火力点的关照,典型的就是34师在枫树脚(是这个地名吧,就是18团全团牺牲的地点),到最后国军才敲掉正面房子里的红军机枪火力点。。。
国军空军的几段画面那就真·五毛特效了。。。
当然红军中军团长、师长、团长都比较年轻,这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历史事实嘛。
3、结尾
一个不小心,这都写了这么多。。。
算了,先就这么着吧,也就是想到哪写到哪了,能够拍的出来也算不错了。
血战湘江观后感【第三篇】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这句诗令我想到了《血战湘江》中一个个为国献身,坚定不催的英雄!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共D与国民党之间打的一次激烈的战争。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共D与国民党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但是,因为博古和李德同志只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应用军事理论,没有实战经验,不了解战情,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顾及战士们的身体,执意前进。渡过湘江后,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多么令人震惊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中,令我感动的是老百姓为战士们献出自己的粮食,战士们开始时是全部拒绝的。可是我们的毛主席不忍心拒绝,让战士们适当拿些粮食,但要留下银元。在战士们即将离开时,百姓们说:我们等你们回来过大年!这是多么殷切的希望,这是多么温暖的话语,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互相关心,团结一致!
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不能忘怀的场景——一个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一个个战士扛着极重的物品前进;一个个战士即使已经患病,却还在尽力干活。还有我们的毛主席,把自己的药全部给了战士们,完全不顾及自己。这是多么顽强的毅力!这么多么令人惊叹的事迹!这是多么坚定的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受颇深。我深知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如今在Xi总主席的领导下,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过着“住高楼、开汽车、穿新衣、吃大餐”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没有!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幸福的太多了!我们不能对不起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在此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一名有志气,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热血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腾飞靠我们!
我们亮剑的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血战湘江观后感【第四篇】
电影《血战湘江》用现代观念和视听语言呈现战争,每个细节都具有极强的真实质感。片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枪炮声、轰炸声和喊杀声,指战员说话时几乎都是声嘶力竭;持不同观点争辩时,几乎都是在吼叫,争辩时,脸对脸、眼瞪眼、拍桌子、摔茶碗,使当时的血战状态更加真实,也为领袖形象的刻画带来了新的风采。在服装和造型上,摒弃华丽色彩,留住真实自然,所有红军指战员都穿戴着破旧衣帽,浑身沾满泥水,头发纷乱不堪,脸上带着血污……
这部影片的真实感还在于对批判教条主义的刻画描写,让观众深刻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
在电影中,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说:“走大路,遇轰炸,伤亡严重。”李德则说:“红军不是胆小鬼。”博古竟然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通过这些对话,进一步揭示出,比一个个教条主义行动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高强度的战争场面非常震撼
《血战湘江》这部军事题材力作,以真实的战争历史为依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湘江战役的真实战况。仅看预告片就可以“痛”感十足,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焦土四溅……每个镜头都做到了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展现。在重火力猛烈轰炸中,红军指战员骑马飞奔于战壕间、眼神坚定扣动扳机、高喊“冲啊”等景象无一不让观众感受到震撼。
历史上,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影片一开始是雷口关血战,接着是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不管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无论是中近距离攻守还是近身搏杀,都拍出了惨痛,拍出了真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影片中很多的摄影机位在之前战争片中较少见到,比如坦克身上的微观机位,尤其高空航拍的垂直机位,让观众瞬间感受到人类渺小,从而突出战争的残酷。
影片全长116分钟,高强度战争场面就占了近70分钟,全程充满强烈而独特的震撼力。据悉,整个摄制过程中战争场面完全是真实场景,没有特效镜头、3D和绿幕,近万名部队官兵参演,使用了2吨多TNT炸药、80多吨汽油,片中随处可见滚滚硝烟和枪林弹雨的画面。几乎所有演员都是在进行着真实的战斗,身上自然呈现出紧张感,为观众展现出的是一幅热血爆棚的战争场景。
红军牺牲的故事感人至深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电影《血战湘江》中,类似的镜头和故事还有很多,常引人落泪。观看这部影片,我们收获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那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