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八一馆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5728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八一馆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八一馆观后感【第一篇】

火热的8月,火热的英雄城,我们江西医学院研究生部所有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怀者一份赤子之心,来到了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和胜利路交接处----八一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车水马龙之中,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胜地。绿树繁花之旁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楼房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就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第一枪的地方。经历过枪林弹雨,她早已成为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见证。站在高高耸立的楼顶上,我们又仿佛回到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时代,看到了红军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场景。耳边,八一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面对着这鲜红的党旗,我们庄严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发至肺腑,震撼灵魂的声音,久久在空中激荡。

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凝重的历史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徐徐展开画轴。踏进馆门,一眼就能看到矗立在院中的一座群雕。这座前年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5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这恰恰是纪念馆的用独具匠心所在。几年没有再来过这座纪念馆,确有耳目一新之感。纪念馆附近的旧房子拆除了;馆内不再是冬寒夏暑,因为每个展厅都新安装了空调。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纪念馆希望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观众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受教育的氛围。目前纪念馆已与南昌大学等2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近百所中小学建立了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建网络。建馆以来,先后接待参观人数达600万人,它是我们英雄城的骄傲与自豪。

缓步穿行于各展厅,只需稍稍留意,便会发现这里的展墙、展布全部换成了蓝灰色,恰如当年起义战士的军服颜色;展墙上,新添了不少近年来关于南昌起义史实研究的新成果,其中首次展示的起义部队团以上干部名单,填补了南昌起义史学研究的空白。先进的电脑多媒体信箱在生动地展示着“朱德设宴巧擒敌团长”的故事,声光电同步沙盘模型则形象地模拟了南昌起义的战斗经过,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在各个展厅之中,有这样一组雕塑深深的吸引着我,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同在国外留学让他们相识相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们重返英雄城,开办学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活动,最终双双为国捐躯。展墙上张贴着他们当年的亲笔书信。虽然年代久远,墨迹早已干涸,可字里行间,夫妻情、革命爱却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我们的革命战士也是凡人,有血有肉,有爱情亲情。可在革命岁月里,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尔语我侬的甜蜜,枪炮声是他们的乐章,战场是他们婚礼,可她却是如此的伟大而圣洁,穿越时空,千古流芳。

在最后一个展厅里,我见到了我最敬仰的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塑像。他身材高大,一身戎装,军刀在握,威风凛凛。对视他睿智而深远的目光,仿佛站在我眼前的是一位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英雄。橱窗里陈列着他就义时穿过的棉袄,子弹穿过的枪眼,依稀可见的血迹,刺激着我的双眼,一旁狱中带过的脚镣手铐,击痛我的胸扉。展墙上是方志敏在狱中亲笔写下的不朽诗篇《可爱的中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看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遍布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联系到我们目前的保先工作,她是具体而实在的,让我们每一位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受到教育,接受洗礼。

回顾那段悲壮英勇的历史,我们深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当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牢记这一历史使命,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一馆观后感【第二篇】

南昌被誉为英雄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这周,借清明节的机会,我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看一看这个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建军历史的大楼,缅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烈们。

纪念馆分一幢旧址和一座新馆。旧址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一九二四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九十六个房间。一九二七年七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座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澎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而新馆建于一九五六年,五九年正式对外开放。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驳壳枪昭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铜雕后的新楼外有一块印有五角星图案的装饰玻璃方框,十分惹人注意。进入大楼,来到序厅,正中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一只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刻着起义的时刻——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枪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军旗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起义的浮雕。当我看完这一切,心里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仿佛看到起义军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升起了鲜红的八一军旗,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伴着思绪我走进了陈列厅,展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使我对南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充分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长大后为南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一馆观后感【第三篇】

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

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八一馆观后感【第四篇】

“杯酒释兵权”计划确定后,汪精卫兴奋地叮嘱:“绝对保密,万无一失。”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机密不久就被叶剑英获知了。原来,张发奎随后在山上部署“软禁”方案,与身边的第4军军长黄琪翔商议此事。这个黄琪翔同情中共,对汪精卫让他反共、“清党”十分不满,而且又面临着与军阀争夺地盘所带来的种种矛盾,他心事重重,便与同来庐山的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商量出路。当时他并不知道叶的中共秘密党员身份,对他十分信任,所以便把汪精卫和张发奎的阴谋说了出来。叶剑英听完心中一惊,他忧心如焚,次日便下山赶到九江星子县境内,和叶挺一起找到贺龙、廖乾吾(中共秘密党员,第4军政治部主任),在第4军驻地甘棠湖的一个小划子上开会。叶剑英把得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他们名义上要你们上山避暑,商议军情,实际上要把你们抓起来,罢掉兵权。”叶、贺当时就表示不执行张发奎的这个命令,他们商量的对策是第一,不去庐山开会;第二,不执行将部队集中到德安的命令,按照党的指示,直开南昌;第三,第二天出发,叶挺部队先行,贺龙部队随后。甘棠湖上的这次秘密会议,史称“小划子会议”,它对保证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起义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小划子会议”决定,部队于7月26日便从九江向南昌进发。由于叶挺、贺龙“公然违抗命令”,汪精卫、张发奎等大为恼火。7月29日,他们又在庐山作出了妄图进一步镇压和消灭共产党的三条决定:一,严令贺龙、叶挺限期将部队撤回九江;二,封闭为共产党提供帮助的九江市党部、九江书店、九江《国民新闻报》,并逮捕其负责人;三,第二方面军实行清共,逮捕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第二方面军秘书长高语罕等4人。

然而中共方面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对此一无所知

7月30日早晨,张国焘、恽代英到达南昌后立刻召开前委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发动南昌起义,他说:“共产国际电令我们如有成功的把握可举行起义,否则不可动。莫斯科拒绝给予苏俄军事顾问的帮助和经济支援,故暴动成功的条件已经失去,所以中央指示不可举行暴动,我们可以将军队中的共产党员退出,派到各地农民中去,但是加伦将军主张与张发奎将军一同回广州的建议是值得我们大家重视的,但起义须得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可动。当然我是奉命来考查这里的实况,并和大家重新讨论这一问题。”

周恩来说:“这个意思与中央派我来的想法不吻合,如果我们此时不行动,我只有辞职,也不出席今天的特别委员会会议。”

张国焘说:“恩来同志不应该说辞职二字,辞职就是意味着对困难退却、投降,我的意思是通过重新讨论找到更加适合中共发展的道路。”

“你的意思是要我们拉拢张发奎,实际情况是张发奎已受汪精卫包围,绝不会同意我们的计划。我们应当站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地位,绝不可以靠军阀!暴动不能推迟,更不可停止!”周恩来说,“我们与贺龙已定了暴动密约,他已征得各师长的同意,不能改变。贺龙还表示,若暴动联合张发奎,他不参加。”

激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31日,才从叶剑英那里得知了汪精卫、张发奎庐山反共会议的秘密计划,并且叶剑英已接到张发奎来电,称其“准(八月)一日到南昌”,情况万分危急!张国焘的幻想终于破灭了,他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于是前敌委员会果断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南昌暴动。但由于贺龙部的一个副营长赵福生叛变,将起义的时间密报给了敌指挥部,因此前敌委员会又把起义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

枪声划破南昌夜空

7月31日晚10时,中共党员、农军团团长龚楚接到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

叶挺签发的作战命令。

我军以解决南昌敌军为目的,决于明(一日)二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歼灭之。

你部农军于攻击开始前,应即完成新营房驻区之防御部署,并相机增援二十四师教导团对新营房南端敌军之攻击任务。

“秋初的深夜,晚风吹在身上有无限的凉意,我们为这一紧急任务所激动,热情像火一般的燃烧,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这一场残酷的厮杀。”龚楚后来回忆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南昌暴动的激烈场面,“八月一日晨二时,城内城外的枪声都响起来了。接着,连续的重机关枪,冲锋叫杀声,冲破了宁静的黑夜,激起了轩然的巨浪,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一南昌暴动便开始了。”

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大旅社内的起义军总指挥部,灯火通明,前后门都架起了机枪,加强了戒备。工作人员正忙着印刷宣传材料,警卫连在走廊里武装待命。灯光映照着周恩来坚定沉着的面容,其他领导同志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发出一道道作战命令,随即分赴南昌城内外的各个战场。

参加这次起义的武装力量有:贺龙率领的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朱德率领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两个保安队,蔡廷锴的第10师,还有正向南昌集中的陈毅率领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卢德铭领导的国民政府警卫团等部,总兵力2万余人。为便于识别,按照总指挥部的规定,起义军一律在脖子上系红领带,臂上缠白毛巾,在手电筒和马灯的玻璃罩上贴红十字。

盘踞在敌总指挥部的警卫团是精锐部队,因此这里成为了贺龙第20军的主要进攻目标。战斗打响时,敌人在楼上架起了机关枪,利用有利地形向起义军疯狂扫射,封锁了进攻要道——鼓楼。此时担任主攻任务的起义部队尚未赶到,情况十分紧急,贺龙全副武装,站在石阶上亲自指挥,命令手枪连封锁住敌总指挥部大门,防止敌人逃跑。刘伯承参谋长也急切地命令主攻部队火速赶来。15分钟后主攻部队发起了强攻。敌人紧闭大门,龟缩在角楼、街亭、围墙等制高点上进行顽抗,子弹在起义军头上呼啸着。起义军架起两架长梯爬上了鼓楼,居高临下,机关枪子弹也呼啸着扫向敌人。顷刻间,角楼上的机枪被打哑了,据守在大门的敌人也倒下了。“冲啊!”一声呐喊,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冲锋,敌总指挥部的大门被打开了,起义军像洪水一样冲进院子,同负隅顽抗的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不久,被紧紧围困在院子里的敌警卫团全部作了俘虏,驻在附近的省政府的敌警卫连、军乐连也都束手就擒。人们在俘虏群中发现了那个姓赵的告密起义时间的叛徒,便立即把他送到军部,他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叶挺指挥的第11军第24师打出了威风。71团向驻守在天主堂、百花洲、匡庐中学的敌第6军57团发起猛攻,72团向贡院内的敌第3军23团发起了冲锋。我72团3营和龚楚率领的广东农军冲进了敌第3军24团的新营房,全歼了这里的敌人。

贺龙的第20军第1、第2师、教导团和蔡廷锴的第10师对旧藩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地的敌第9军79团、80团实施了围攻。

朱德率领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的3个连和南昌公安局的2个保安队500余人参加了战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在敌军中的工作,了解南昌敌军动态”。起义当晚,朱德利用宴请、打牌等方式,拖住了滇军的两个团长,削减了敌人的对抗力量。

激战至拂晓共4个多小时,全歼南昌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5000余支(门),子弹70余万发。

当天上午,叶挺公开发表了《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号召革命军人团结起来,打倒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列强。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宋庆龄、邓演达、恽代英、毛泽东等人的《中央委员会宣言》,揭露了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决心。

8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的身份,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45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党员为领导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革命政权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谭平山为主席。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贺龙兼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前敌总指挥,下辖三个军共16个团又4个营,计3万余人。这是第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力量。

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联席会议宣言、八一起义宣言、八一起义宣传大纲、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公布了关于通缉蒋介石、汪精卫的命令等文件。

到中午以后,好奇的市民才来到街上,围观着“中国革命委员会”的安民布告。当他们终于明白在自己的身边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后,整个南昌城沸腾起来了!他们自发地组织游行,来到起义总指挥部门前,不断举手欢呼胜利,向英雄的起义军官兵致敬。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妇女会等也积极组织会议和演出,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8月2日,天气格外晴朗。体育场上人山人海,旌旗如林,欢声雷动。400多个单位的各界群众和市民5万多人,参加了庆祝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军民联欢大会。大家同唱战歌,歌声回荡在南昌城的上空,震撼了全中国。尽管起义受到过共产国际的阻挠,但当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真理报》仍发表文章热情洋溢地预言:“中国一个新的革命中心将要成立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6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