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390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企业发展情况介绍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国电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为核心;以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创立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建设具有吉热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供给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推进“三个规范”,实现“四个提升”。

一个目标: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造人本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两个重点:就是坚持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相结合,突出管理文化和安全文化;

三个规范:就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个提升:就是要经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本事、凝聚本事、创新本事和创效本事。

三、工作目标

(一)加快“三统一”步伐,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坚持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实现“三统一”:一是企业核心理念统一,即“工作方针”、“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观”统一;二是企业形象标识统一;三是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统一。

(二)创立学习型企业,提高文化管理品质。扎实深入开展“创立学习型企业”活动,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创立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全员学习本事普遍提升,“学习型企业”创立活动取得成效。

(三)加快文化整合,促进企业创新。紧密围绕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星级企业”创立活动等中心工作,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供给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重点工作

(一)健全机制,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基础。

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具体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党支部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强指导,打牢基础,教育和引导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支部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利用现代媒体及时传递信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景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基础。

(二)贯彻实施集团公司vi系统,树立企业形象。

按照国电集团公司vi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厂党委将在今年重点推广应用集团公司《vi手册》,在厂区、生产现场悬挂企业理念宣传标牌;更新办公场所带有企业名称的铭牌;办公用品、形象宣传品和会议接待用品上以及在印发的文件材料、电子杂志、信封、会议桌牌、标语、视板等严格执行集团公司《vi手册》要求。厂党委将把国电集团公司《vi手册》上传到党委工作部网站上,各单位能够到党委工作部网站上进行查询,并在本单位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严格执行国电集团公司《vi手册》标准。

(三)贯彻宣传集团公司企业理念,增强职工凝聚力。

按照国电集团公司《关于规范使用国电集团公司企业理念的通知》要求,大力倡导国电集团公司企业理念。各支部要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经过广播宣传和组织学习的方式,加强对集团公司修改出版的《企业文化建设手册之文化强企》一书的宣传和学习。《文化手册》资料包括企业文化知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礼仪常识三部分资料。厂党委将制作“企业文化知识百题答题卡”,经过组织全厂干部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考试,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知识大赛”等载体活动,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取性、认同企业文化的自觉性。让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为全厂干部职工所认同,企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第二篇】

为贯彻落实总厂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精神,按照总厂领导提出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力求一年构成氛围、两年见到成效、三年见到实效”的要求,进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特制订此方案。

一、认真学习,提高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2004年6月21日至7月30日期间,利用周三学习日、党支部书记例会,调度会前10分钟讲课等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认真学习总厂厂长、党委书记郑怀义同志在总厂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企业文化手册》第一、第二部分和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知识,使干部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培育和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进取宣贯,引导职工理解和认同总厂企业文化

力求到10月1日,干部100%能熟记《企业文化手册》中价值理念、管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工人要有90%的同志熟记价值理念、管理思想和职工行为规范,全体职工人人会唱总厂厂歌。为此目标,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班组(科室)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和引导职工学习《企业文化手册》。

2、利用板报分期宣传《企业文化手册》中的重点资料(已经开始)。在检修生产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如标语、口号等。

3、统一制作宣传板,登录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重要资料,悬挂在会议室或其他醒目的地方,这项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

4、以车间(厂)为单位,7月底之前,由单位领导向职工作一次《企业文化手册》宣讲。

5、8月末,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考试。副科以上干部考试公司组织,一般干部和工人由所在单位组织。

6、复制厂歌光碟发至基层,组织职工开展学唱厂歌活动,9月中旬考核厂歌学唱熟练程度。

7、搞好企业文化小故事的撰写、推荐工作。

8、会议室座席牌、基层单位门牌上印上总厂标识,这项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

三、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职工形象

1、加强考核,落实企业服务规范。监督、保障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和工作程序的施行。每月发一期考核公报,奖惩兑现。此项工作由企管办负责。

2、注重养成,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坚持教育引导与规章制度相结合,规范职工行为,教育和引导职工自觉坚持“八个做到”的要求。按照“八要”的要求,教育和考核干部。此项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组织部)负责。

3、讲究礼仪,提高职工品位。修订并严格执行公司内各项会议纪律,力争杜绝会议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等不良行为。提倡语言礼貌、礼貌待人。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第三篇】

通过进一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我认为,xx物流的“十四五”战略规划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深层次矛盾,着眼于解决长期来影响xx物流发展建设、制约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以清晰的“六个说清楚”“三个说明白”思维逻辑,阐明了如何以“七大变革”为抓手破解“十大瓶颈”问题,从发展理念、模式、机制全要素地重塑企业肌体,描绘了以“六化”为新特征的学习型、创新型、赋能型的企业新貌,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明确地指明了路径。在内心倍感振奋鼓舞的同时,我深刻意识到必须要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才能把变革的宏伟蓝图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从而转化为胜利实现xx物流重大变革的实践力量。

以下分享三点个人深入学习领会xx物流“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感受:

一、变革是一次重大考验,“观操守在利害时”

在上升到公司意志的重大变革面前,能否做到坚决拥抱变革、积极支持变革,这是对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党性的考验、得失观的考验。作为这次变革的主体,我们都是参与者和实践者,都需竭尽全力、排除万难赢得这场考验,绝不能当变革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变革路上的绊脚石。变革之难,难在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对于我们而言,关键在于矫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审视问题的视角。决不能口头拥护变革,一旦涉及具体局部利益就不行。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就会对任何涉及自身利益的调整变革都认为是动自己的奶酪、革自己的命,这样就很难形成拥护变革的政治自觉。当变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时,也正是检验我们的担当之时。我们要自觉从变革大局和公司战略发展高度思考问题,真正看清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症结所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利益调整,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甘愿以局部之失换全局之得,以一时之失换长远之得。

二、坚持躬身笃行、真抓实干,深化投身变革的行动自觉,确保变革举措落地生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腔豪言不如一个实际行动。深化变革蓝图的绘就,唯有靠实打实的行动才能将壮美的愿景变成生动的实践。我们必须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真抓实干,真正把变革的热情转变为投身变革的行动自觉,立足岗位,干好本职。投身变革,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变革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会无形增多,干部、员工思想容易波动,正常的工作秩序、节奏容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全过程,教育干部、员工做到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工作任务面前保持一颗进取心。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防“烂尾工程”,决不能因隶属关系变化、人员变动、工作交接等原因发生误事现象,影响和干扰变革大局,必须以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变革清障、铺路、助力。在变革各项工作实质性展开后,更要听令而行,统筹推进。哪个阶段该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有章可循,各项工作之间要有机衔接、相互配合、搞好内部协同,防止自行其事。同时要科学地把握好工作节奏和时间节点,既要防止疲惫拖沓、消极应付,也要防止盲目蛮干、急功近利,确保变革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三、以“六化”为引领,结合实际打造全周期的工程物流业务新模式,实现“鹰的重生”

以“七大变革”破解“十大瓶颈”、打造“六化”核心能力为主线的规划,一言贯之直指企业变革发展的二大核心命题:一是企业变革的本质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二是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

紧扣这两大核心命题,对照工程物流公司的发展现状,我们要紧密围绕“数字化是基础、集约化是模式、专业化是支撑、产品化是能力、网络化是赋能、平台化是目标”这一主线,有效提升工程物流公司全周期工程物流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浴火中“鹰的重生”。

1、转型,要靠数字化赋能激活潜能。

数字化是“六化”的基础和引领。工程物流目前信息化建设与运用还处于同行业较低水平。我们要通过总部数字化赋能达到有效的大数据分析运用,从而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在面临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内各个生产要素能依靠数字化系统自动衔接,组成智能链,进而作出快速、实时、精准的系统化分析反应,最终实现最优化的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与不断变化中的客户端需求的高度粘合。

2、转型,要靠集约化管控掌握主动。

集约化管控的实质是精耕细作,即通过发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从而使企业组织效能最佳化。企业组织效能的最佳化在于组织结构的高效化。xx物流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打破了金字塔式的旧架构,建立交互式多渠道的新型组织架构,我们要迅速调整好新形势下的各层级组织架构的责、权、利,从分工、授权、沟通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科学重构,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达成组织效能高效化的目标。

3、转型,要靠产品化延伸撬动市场。

xx物流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指明了工程物流向全周期化进军的发展目标,吹响了工程物流提质增效再发展的冲锋号。面对工程物流新的市场定位和维度,我们光靠目前的日常业务“三板斧”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着眼于深入研究客户产业链的布局,由上到下,由内及外,逐步渗透到其上下游环节,发掘、引导客户物流需求。同时,做好内部协同,充分运用物流系统网络的优势,充分调动平台化运营的资源,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打造理念、成本、技术领先的具有自身特色且与客户物流供应链的需求相匹配的物流产品组合,从而形成与客户共舞的良性互动局面。在注重内涵“质”的前提下,去扩张外延的“量”,最终实现内涵“质”的与时俱进的丰富。

4、转型,要靠人本化管理凝聚士气。

工程物流二十年高速发展之“芯”在于人,特别是有一支有别于传统物流业务板块的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队伍,但目前也面临着人员青黄不接、人才上升通道狭窄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切实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科学设计“适配”的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注重人文关怀,真正做到运营型、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等各类人才各就其位,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迅速成长的宽松环境,使其职业生涯四通八达,最终实现从“人力成本化”进阶到“人力资本化”。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努力创造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在xx物流“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引领下,继续在巨浪中学会游泳,以敢于“到中流击水”的勇气,在顺势中主动造势,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竞进”的姿态,不断推进xx物流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做物流行业永远领先一步的优秀企业。真正做到工作再多聚焦中心不偏,头绪再杂工作秩序不乱,任务再重工作标准不降,凝神聚气落实好各项变革举措,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拥抱伟大的变革。

企业发展情况介绍【第四篇】

为保障企业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省制定了《陕西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昨日,该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一届人大棠委会第28次会议初审。

条例规定,职工100人以上的企业应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包括:听取企业法人或经营管理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经营管理等企业重大事项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企业制定、修改或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选举和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听取其履职情报报告等;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实行企业事务公开等。

此外,在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可由乡镇、村、开发区等区域工会或县级以下行业工会,组织企业职工,通过召开区域或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公司制企业应依法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支持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作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参与总司决策、管理和监督。

企业应公开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缴纳职工社保、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情况。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现拒不建立或不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实行企务公开的;打击报复职工代表、职工董事或职工监事的,由地方总工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通报批评。

“十一·五”规划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下,我区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6月底,私营企业(包括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25072户,注册资金2536894元,从业人员180690人,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有653户。个体工商户67597户,注册资金万元,从业人员90958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计92669人,注册资金万元,从业人员271648人。

集体企业802户,注册资金115345万元,国有企业508户,注册资金299713万元。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合计1310户,注册资金共计415058万元。

2009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和注册资金是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倍和倍。

行业分布情况:

截止到09年6月底,私营企业(包括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25072户,比“十一·五”期间年增长%;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226户;制造业3516户;电力、燃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6户;建筑业145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5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6户;批发和零售业6070户住宿和餐饮业279户;金融业2户;房地产业729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56户;广告业909户;科技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5631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8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50户;教育51户;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7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219户)注册资金2536894元,比2005年增长%;从业人员180690人,比2005年增长%。个体工商户67597户,比2005年增长%;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4224户;制造业3216户;建筑业23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22户;批发和零售业32505户;住宿和餐饮业3750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34户;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18956户;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9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9户;其他629户)注册资金万元,比2005年增长%;从业人员90958人,比“十一·五”末增长%。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53户,比“十一·五”末增长%集体企业802户,比“十一·五”末降低%;注册资金115345万元,比“十一·五”末降低%;国有企业508户,比2005年降低;注册资金299713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发展非常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为我区市场繁荣,增加财政税收,解决就业,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小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面临着各种压力,发展信心不足,对全区非公经济的长远规划缺乏了解,失去了发展信心,造成企业自身不能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难以做大做强。有些企业出现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为各级政府也造成了很大了麻烦

2、多数企业感到资金短缺,融资障碍难以突破。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企业资金紧张,对融资追求迫切,但又很难得到贷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3、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引进高层管理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受到诸多限制。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进京的政策是优惠的,但在传统产业中的非有制企业,相关的高层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认定标准不够完善,对企业贡献突出,但缺乏文凭、职称等“硬指标”的实用人才,企业难以留住

4、政策利好的综合效应影响有限,导致周期较长,使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惠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及我区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的目标指向及着力点的局限,一些政策尚未制定细则,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在发展中不能尽快享受到政策利好的"融合效应。

5、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部分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确,中小企业依托首都优势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无论从技术援助和管理经验,还是企业产品规范及服务标准,都未能形成首都经济特色

三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存在急功近利,盲目投资,注重短期效益,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企业内部矛盾突出,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建议:

1、研究和制定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研究制定我区“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规划,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政府宏观经济部门每两年发布一个关于引导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蓝皮书

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管理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在区委领导下,成立我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中小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管理的双重作用,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一是要依据国务院颁发的36条和北京市政府颁发的34条以及应对危机出台的66条措施,完善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对政策的落实情况适应时地进行检查,促进政策措施与非公有制企业真正实现对接。二是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增加信贷品种,扩大信贷规模,减低信贷门槛,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用财政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对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的进行奖励。三是要畅通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人才的流通渠道,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的领导,要研究和制定除高新技术企业之外的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引进标准,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资助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培训的投入,推动中小企业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

4、积极培育我区多层次、多领域的投资服务平台,为启动民间投资创造条件。一是要利用我区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后发优势,在吸收外省市、区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和服务运行模式,切实发挥其投融资功能和作用。二是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北京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政府出资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既能撬动巨大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又为中小企业构建一道“安全屏障”。

5、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一是区委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力争不减员,不减薪,确保我区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要探索建立健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荣誉表彰体系,畅通其利益表达渠道,充分调动其服务我区发展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9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