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5228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大国崛起观后感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国崛起观后感【第一篇】

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

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很难发现无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观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无论哪个朝代或是时期,总是因循守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万年真理,不知变革为何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却在进入近现代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别国。

法治虽说是政治学中的上层建筑,但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光有完备的法律系统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拥有法治的精神与契约精神。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缺乏的。遍地的贪官与“土皇帝”不正是坚信手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为吗?契约精神其实就是诚信。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只要形成契约就要履行,而中国现在恰恰缺的正是诚信。

归根结底,中国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视程度低。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大国崛起这部影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径。比如,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后发国家的崛起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例如,他们都很重视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国在一战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们还强调国家对经济崛起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旗号去促进民间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腾飞。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中国现在要和平崛起,而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与深刻启迪,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大国崛起观后感【第二篇】

【大国崛起】是央视大力制作的一部纪录片,以大航海时代以来先后崛起的大国为脉络,梳理了一遍世界历史。这部电视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引起了同样大的争议。

无论是轰动还是争论,一个事实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首次站在宏伟的历史故事高度拍摄纪录片。不论是运用了大量电脑CG镜头的场景再现,还是大气磅礴的背景配乐,都表明了这部电视纪录片主创人员强烈的叙事目的,为正在经济起飞的中国表达一种崛起的诉求和欲望,为振兴中的中华民族寻找历史中世界大国称雄的借鉴。只是这样的参考,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眼中,不能满足,特别是政治改革。

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和民众需求的今天,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空前强大的互联网上,其批评的声音也就此起彼伏了。

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成功,就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来审视500年来的世界史,不是从传统的政治、战争乃至文化的角度,而是更多的着眼于经济,就像武林高手的对决,没有悉心描写争斗过招的精彩纷呈,而是进而探求他们练武的过程,寻找他们制胜的关键,从而以昭后世以利来人。对经济的突出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色,至少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那部电视纪录片如此详细的描述过总统山上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开展反垄断运动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感到新奇的兴奋点。当然,我们不可能期待一部电视纪录片能够有更多的挖掘和探讨,毕竟在数十分钟时间里讨论一个国家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历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大量取舍的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所突破、引人思考,那么我认为它就是成功的。事实上,这部纪录片也的确做到了,毕竟不能否认那些反对的声音也是思考的一种结果。而从经济角度来展开,配合制度保障(应该是经济政策)、科学创新、知识产权保障、国家竞争力、文化思想促进,这些命题又无不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这里面纵然有所侧重(比如只谈“免于匮乏的自由”),难免也有断章取义、穿凿附会的嫌疑(李斯特与德国统一所隐含的中国统一),但的确能够产生许多与前面类似的新鲜的视角,这一点对专业人士而言似乎卑之无甚高论,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确乎无疑是能够有所启发的。

反对的声音大多集中在这部电视纪录片在强调赛先生的力量的同时几乎完全忽视了德先生的存在,对大国崛起背后的制度保障、民主演进、市民社会没有更深入广泛的探讨。这的确是本片的一个遗憾。但是首先,我想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政治现实,那就是你很难保证一旦这部仅仅12集的电视纪录片承载了过多的政治表达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另外一部【河殇】,这样不仅对主创人员个人而言需要冒很大风险,其后果也只能激化政治现实中的种种矛盾;而其实,当片中一再重复出现伏尔泰、卢梭的名字,一再通过法国先贤祠的隆重来昭示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力,通过对英国女王、俄国君主的开明专制的肯定,通过对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的赞赏描述,它的政治表达其实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虽然全片尽量在回避这个话题,但无疑通过不同侧面不同方位的讲述,这些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表达根本不可能从大国崛起这个命题当中分离出来。

能够引起争议的创作才是好创作,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起人们的想像和思考,同时阐发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更为深刻的认识。记得这样的讨论还是在【走向共和】播出的时候,这部10年来最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同样在得到了大量关注的同时产生了大量非议,也同样在巨大的欢呼声中产生了等量分贝的批评声,但这无损于这部电视剧的优秀,因为它已经非常出色的表达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正如今天的【大国崛起】一样,哪怕是我的批评和遗憾,也难以否认这部片子本身的启发和催化。这样的场景,多少让我觉得就像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贵族精英一方面享受了腐朽制度带给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却通过沙龙欢迎新兴阶层表达推翻自己的思潮,最终也还是这些精英,背叛和埋葬了本该誓死捍卫的封建君王。这其间,历史的吊诡与玄妙,倒是值得批评者与观众再三回味一下的。

真正让我不满意的是这部纪录片里的那些各国专家学者,本来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阶层,他们应该能够带来更多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观点,而身为崛起当事国的代表,他们也完全可以带来大量直观、清晰的见解。可惜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发言比旁白还要四平八稳、政治正确,这些乏味的发言如果凑巧你不在电视机前而无法看到字幕的话,也完全不会影响你对这部纪录片的观看和理解。他们的言论与他们所顶着的头衔完全不能匹配,不管是后期剪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些专家学者言论的所有价值也就是为了这部背景宏大、目的高远的纪录片应应景、助助兴。

我以为,大国(POWER)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相对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而言,倒是无论个人收入还是居民幸福感都排名世界前列的芬兰或者瑞士,是依靠怎样的一种制度和力量,为他们的普通民众带来最大化的福祉,也许更能让黔首黎民关心。只是我们“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形而上情绪太过强烈,因袭五千年的血液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随着这样一部澎湃激昂的纪录片而沸腾。但是看到后起的俄罗斯时,我们终于发现,所谓的大国崛起,虽然会带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高的荣耀与辉煌,但同样可能成为人民的噩梦与灾难。这个时候,崛起是虚幻的,大而不强,大而无当,千万人的血汗和生命,最终只变成了寥若晨星稀若秃发的几个伟人的文治武功罢了。这样的大国,是反动的。历史上,伟大永远只属于历史的少数派,普通人最需要的,还是对自身生活的保障、公平的机会、正义的实现而已。有时候仰望星空太久,的确应该脚踏实地看看脚下,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脚下却可以生出庄稼。将大而无当的大国争霸转向对公民个人自由和民生生活的关注,这才应当是历史的进步,这也应该是文明社会所应当具备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部电视纪录片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分别以“大国之迷”、“大国之惑”、“大国之路”、“大国之思”等为题作了一个总结,不过真要在我看来,这里的命题不该是“什么样的大国”,而应是“谁的大国”,不是“如何崛起”,而是“为何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第三篇】

正好在看尼克尔斯的纪录片导论,就来运用一下这一理论。

第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相对于故事片而言的,纪录片表现的主体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一特性令观众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往往期待它是写实的,更进一步,就是是获得真相。但是问题在于,观众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获得的只是建立在非虚构影像基础上的对于现实的再现--而不是复制品。

于是矛盾出现了,当观众发现纪录片与真实(或者自己理解的真实)不符合的时候,就认为纪录片在造假。

事实上,只要有摄像机和制作人的介入,纪录片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大国崛起》不是一部”墙上的苍蝇“式的纪录片,作为一部说明性纪录片,它的”上帝之声“式的旁白让观众感到自己在面对一个权威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所传达的,只是一种看待这些事实或者历史的方式。

关于这个片子是真实或是虚伪或是部分真实其实,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纪录片的任务只是再现现实,从某个人为设置的角度。

从拍摄手法和讲故事的方法上看来,该片的观赏性相当不错,配乐也很棒。但是如果你期待从一部纪录片中获得全部的真相,那就太天真了--不信你去瞅瞅《意志的胜利》。

大国崛起观后感【第四篇】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希特勒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的是瑞士、奥地利和冰岛。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报告还说,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财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这几个方面,小国比大国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国,毫无疑问,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欢呼,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更加强大,更加富有。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富强的道路上,并不是完全按照国民的幸福来衡量财富的,而是仅仅以GDP的增速来衡量的,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导致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腐败、寻租、制度性的偏颇、收入差距的扩大等等都在使国民的幸福指数在下降。如房价一事,几乎让所有中低收入者为之哀叹,而因为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断出现的仇富现象,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更多的社会问题,更让国民让一体会到幸福。

在《大国崛起》中,我们看到科学、技术、探索精神在其中的伟大作用,但是我们却在大国的方向上没有看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世界性的大国而大国,还是为了国民的幸福而大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4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