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材料范例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口才训练材料范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口才训练材料【第一篇】
一、精听泛听巧妙结合
在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中,我们也不一定经常性地在微机上进行,但要间断性地穿插其中,在迎考前的最后半年时间里要提高微机练习的频率。无论在哪儿练习,但中考听力迎考练习仍然要采用精听或泛听两种形式。无论精听泛听,学生练习时都不能习惯性地看着文字材料。我也在课堂上做了一些训练安排。在教学课件中,我安排了较多形式的听力材料,有听故事,听对话,听句子,试题也设计了很多类型,这些都是精听的范畴。精听一些文章应先把听力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原文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再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生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我不赞成看着材料做听力,这样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在练习中也设计了一些泛听内容,这种练习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再播放一遍,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
二、恰当选取听说材料
无论精听还是泛听。我们都要给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材料,比如科普短文、英文小故事等。要想听力水平提高,要给学生创好环境,最主要的是多练,在几年的迎考训练中,我们英语教研组经常注意此方面的训练,在考前几个月更是每课都进行5~10分钟的听力练习,这样才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时,我们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借助网络上的资源优势,扩大训练材料的选取范围,提高所选材料的质量。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对于英语中的说。我们根据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对其训练模式进行改革,要改的只是训练方式,但“说”的技能的掌握、“说”的能力的提高还是要遵循其规律的。在人机对话训练模式下,我们的说的训练,分为准备与实践两个阶段进行的。
1 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模仿、复述练习。其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和正确的语调。同时又使流利程度得到提高,英语语感加强。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在线阅读、在线做习题、网上听英语故事,观看英文视频等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扩大英语知识面和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熟练了,在会话时才能说得流利。说得熟练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不假思索地就能脱口而出,不能存在思考、翻译的状况。让学生尽量多地听、模仿以及复述所听内容,肯定会对真正意义的“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实践阶段:要进行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学生要与计算机对话、生生英语讨论。第一,让学生多听,第二,是去模仿。模仿时要注意:首先要大声地模仿,要口形到位,绝不能小声小气地憋在嗓子眼里,那样达不到训练口语的效果。其次要对说不好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做即时的纠正。学生要尽力去寻找说话的自然感觉,同时用心去揣摩、去体会模仿所说的内容。第三,这项训练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流利英语的效果。
3 巩固阶段:巩固阶段要注意“复述”。学生在口语训练的中期,教师们就要引导他们去复述所读、所听内容。我们人机对话的训练模式主要采用听文章后复述,这让学生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了口语表达。但复述工作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个句子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不行,多听几遍,越练重听的次数就逐步减少。开始时可能像背诵,但在基础逐渐牢固后:就会不断地放开,训练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们有时也进行一些笔头上的复述,这样做在训练听力口语的同时又加深了学生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对英语语言整体的把握能力。
四、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这也是结合目前我们开展的工作。以及在理论学习上的认识,总结一下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训练的改进工作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要与时俱进地扩充听说训练材料的内容,不断增加新颖的、趣味性的材料。
2 提高听说训练材料的交际性。就是不能停留在学生背对话、背短文的层面上,一定要让学生有真正的听说情境,这一目的是永无止境的,越是真实的环境,才越能提高学生们的水平。
口才训练材料【第二篇】
[内容]
提要 强调了要重视加强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在训练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 *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词,佶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再说,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美国,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听说能力的培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西德,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西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对这些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既要培养他们具有真才实学,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怎样进行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明确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口头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说话训练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口才训练材料【第三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口译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6)02-0-0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市场对从事外事接待和陪同旅游的口译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然而,由于国内口译人才培养体系欠缺,就业市场上合格的口译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职场口译类人才的需求约在百万,而每年从口译专业毕业的人才不足500人。口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主要承担涉及经贸会议的交传和同传工作的高级口译人才,日薪可达万元以上;主要负责国际贸易谈判、招商引资等口译工作的中级口译人才,日薪为八千左右;最低层次的负责联络陪同口译员日薪也可达到五千左右。由此可见,口译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社会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因而各高校在培养口译人才的时候必须准确定位,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口译课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然而,总体来说,传统的高校口译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多年来,高校口译教学工作者也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口译教学方面探索与创新。
一、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成熟与发展,用人单位对口译人员提出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口译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弊端。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口译教学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静态教学,缺乏互动与实践,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传统的英语口译教学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缺乏互动与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口译学习活动。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口译技巧的教授,忽略学生口译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通过对交际现场的观察与体会获取非语言信息,使其对口译学习的反应和思维受到限制,因此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译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此外,口译技能的提高是需要大量的口译实践实现的。就高职院校口译课程安排的现状而言,口译课程设置总学时数通常为36—64学时,即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平均周学时为2—3节,这样下来,平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时间仅为几分钟,如果班型较大的话,参与的机会就更少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口译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尽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等,对不同的主题和情境进行模拟,这些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只能靠想象去虚构口译任务与口译环境,倘若控制不好或监管力度不够,往往会使训练流于形式。[1]
(二)教学内容固定,信息量不足
在传统的口译教学中,本科院校对于教材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很多教师多年使用几乎相同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显然,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口译活动具有即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选择英语口译教材具有更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目前的英语口译教材多是针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编写的,高职类英语口译教材极度匮乏。虽然也有教师收集了部分音频与视频资料,但随意性较大,难以保障系统性和难易程度。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的特征,可以拓展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只要各高校有系统有组织地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是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内容不足的问题的。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建设的整体思路
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以信息化武装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符合时展的趋势,是势在必行的[2]。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化环境为英语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即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本文所提倡的这种网络教学并非完全摈弃传统口译教学模式,而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把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课堂教学选取优质的、最新的口译教学资源,并形成系统的口译教学资料库;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创建高效、趣味横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通过网络资源课程建设,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并通过网络互动测评等教学模块弥补传统口译教学课时少、学生参与度低的不足。这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在语言知识和口译技能方面的双重能力。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英语口译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建立口译教学资料库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海量信息,建立系统的口译教学资料库,从而对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资料库的内容应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训练任务、教学视频和音频;国内外口译论坛的音视频材料与文稿;国际会议、重要访谈、著名演讲等口译现场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实用软件和网络上的口译百科知识等。根据资源的属性,我们可以将其进行整理,并归为三类:文本资源、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
1.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主要是指相关教材教辅资料,如迄今为止设有英语口译课程的各高校所使用的纸质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学中以文本表达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教案、国际会议和名人访谈文稿以及网络上的口译百科知识。对于这部分资源,各学校的教学院系应该组织任课教师定期进行专门讨论与筛选,并聘请专家进行把关。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现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取长补短,选取适合学校人才培养思路和符合职业需求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训练内容。
2.音频资源
传统的英语口译课音频资源多是相关教材的附带光盘。然而信息化环境下的口译课音频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如在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数字口译技能时,可以选取网络中的音频资料,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此外,口译实训室中的先进设备与口译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留下他们的练习音频以及教师的示范音频,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3.视频资源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视频资源的表现力最强,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口译课程的视频资源可以是各种口译现场的视频,如国际会议、名人访谈和演讲、记者招待会和导游口译现场,或学生录制的练习视频和教师的示范视频。通过将自己的训练视频与口译现场视频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口译现场的气氛,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二)完善口译实训室建设,加强实训教学
学生口译技能的掌握与提高,主要依靠大量的参与训练,因而,口译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各大院校的口译教学基本上都在口译实训室进行,但实训条件的完善不仅仅表现在硬件设备的建设上,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仅仅是把口译实训室当成了语音室,简单地对句子和段落进行口译操练,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我们所知,口译实训室都配有系统的口译教学软件,任课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这些教学设备与软件的内容和功能。如开启口译实训设备中的“监听小组讨论”功能,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监管。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很多口译教学软件的开发最初是以本科院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因而其涉及的内容更偏向于高难度和学术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就所涉及的问题与软件开发公司取得联系,对教学软件中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自主研发口译教学软件。
(三)建设网络资源课程
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各种新型的课程类型也随之兴起,网络资源课程正是信息化环境的主要产物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最主要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课程通常由课程资源模块、师生互动模块和考核模块等几大部分构成。课程资源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表、教案和教学课件等基本的教学文件;此外,还应包括供学生自主训练的视频、音频材料以及其它学习内容。英语口译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口译基本理论、口译技能和口译员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的主题训练。在第一部分,通过对口译基本理论的介绍,使学生对口译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口译技能和口译员的职业素养,口译技能主要包括口译中的记忆与口译笔记、数字口译、信息转码与信息重组、演讲技巧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第三部分则提供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主题训练,如将操练内容分为教育、体育、展会、旅游、娱乐、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工业与农业发展、外交等多个主题,使学生学到的技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师生互动模块为师生之间的答疑讨论提供了平台,任课教师即时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后复习要求,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在课后得到有效解决。在考核模块,教师需要上传在线测试的内容、布置作业。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及时进行修改和批复。口译成绩的考核和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网络课程考核模块为口译课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3]。
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环境为英语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的不足,优化和丰富了口译教学内容,使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型课堂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参与口译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打破课时有限的限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课后自主训练提供了平台与丰富的资源,有效地将多媒体网络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使口译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口译教学模式与资源,使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更加系统、完善。
参考文献:
[1]褚珊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口译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方文学,2014(1):252.
[2]易华。口译网络辅助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势及效果研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4(8):159-160.
口才训练材料【第四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口才训练
学生口才交际能力是一项曾被人们忽视却日显重要的语文能力。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情况看,虽然口才训练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还没有摆在与读写训练等同的地位。那种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机械式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不善于言辞,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随着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已经不能再忽视学生口才的训练。对此问题,我想谈一些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口才训练的紧迫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由于通讯技术,即声音留传技术和转换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直接通话,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可以用声音代替了,人们以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口才交际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教师教学、记者采访报道新闻、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谁不需要口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口才交际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口才能力对于某些人来说,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哪怕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人意。学生目标瞄准的始终是考试,而考试只有笔试,没有口试,所以学生们整天埋头做练习。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多。从小没有养成喜欢表达的习惯,长大后心理上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说锻炼的机会越少,锻炼的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一再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言语表达的重要性。人们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符号学习而进行的,语言表达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生语言表达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思维是否敏捷、灵活、流畅。奥苏伯尔认为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地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无关。学习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文字,而应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观点、原理。所以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智力发展都是极有利的。
二、口才训练中关键环节
1.普通话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要进行普通话的训练呢?我认为非常必要。一个人普通话的标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口才,普通话不标准,听众对他的语言就难以理解或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要练好口才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普通话水平,做到发音准确,语言正确,语言生动。
发音准确指的是在说话吐字准确、清楚,运用标准语音。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表达效果。此外,还应力求语音清晰、悦耳,音色圆润、动听,不夹杂“嗯”、“这个”、“那个”这类的口头禅。语言正确指说话用语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序固定,词语结构方式不同,意义就会出现差别,甚至造成语病或者句子不完整的缺陷。所以用语一定要把握词内部结构方式和外部结构关系,恰当运用不同语调表情达意。
2.心理素质训练
与听讲和阅读相比,说话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说话者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如在独白或对话中,由于说话的对象、场合和情况发生变化,说话人由毫无恐惧的侃侃而谈突然变得胆怯、惊惶失措,说话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这种现象主要是其心理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口才训练中,心理素质对其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得到应有的显现。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从说话能否顺利进行来看,主要是提高自信心和控制力。
平时说话时要表现一种气盛而不紧张、不惧怕心理,对语言表达效果充满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支柱。自信心强就有进行口才演讲的勇气,说话时就没有心理负担,从而达到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口才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反映,自信心的形成依赖于一个人的学识是否渊博,见识是否广阔,是否有超群的胆识。控制力即心理自制力,也就是调节控制自我情绪和情感。它的作用是控制克服消极的心理影响,调动发挥积极的心理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潜能,使口才得到应有的显现。有控制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头脑始终是冷静的。而只有头脑冷静,说话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3.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要靠语言来组织,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一个人口才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只有灵活、缜密,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准确、有条理的讲出来。如果思维混乱,说话必然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其实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老师平时要多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
思维灵活性指说话者善于根据对象、场合和情景,从说话目标出发,运用恰当的艺术和策略,使说话能巧妙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并善于灵活机变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表情达意和表达方式上要灵活多样,要善于针对听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话题和角度,要有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本领。思维缜密性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严谨、周密,说话内容集中,观点明晰,语意连贯,语句完整简明,有条理性,有逻辑性,有说服力。思维的缜密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它是通过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才得以形成的。
三、训练口才的方法
口才不是个人的天生才能,它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刻苦训练才能获得。
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为了锻炼口舌,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从而使得他成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法院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经常模仿传教士的布道。
所以要想练就好口才,就必须像伟人们那样刻苦训练。当然仅仅刻苦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口才的形成。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学生特点,简单易行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速读即快速的朗读。这是训练口才最起码要具备的素质,连1篇文章都不能快速朗读的人不可能具备好的口才,快速朗读可以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具体方法:找来1篇文章或演讲辞。先拿字、词典把文中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查出来,并弄懂它的读音及意义,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次加快,反复读,一次比一次快,最后达到你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但这种快速朗读是有条件的,你不能为了快而快,在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音完整。如果不把每个字音完整地发出来,那么,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说什么,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如电视台的播音员、体育节目的解说员,他们就有快的功夫,他们快而不乱,吐字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
2.复述法
复述法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完成。复述法可以锻炼一个人记忆力,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看一小段幻灯片,然后让同学复述幻灯片中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或者是选1篇有一定情节的文章,老师朗读,学生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这种训练不单单在背诵,它可以锻炼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当众复述,还可以锻炼人的胆量,提高心理素质。
运用复述法练口才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始时能用自己的话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还要复述出一定的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第三次就要求准确地复述出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这样逐次提高要求。在材料选择上,开始时选择那些句子较短,内容活泼,情节性较强的材料,随训练的深入,再选择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复述这项训练有些枯燥,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
3.模仿法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许多事情,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就向父母及周围的人模仿。长大后模仿大人做事。现在我们练口才也可以采用模仿法,模仿法娱乐性强,简单易学,见效快。向在这方面较优秀的人模仿,这样日久天长,我们的口才肯定能得到提高。
在进行这种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益的语言进行模仿;模仿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声音、语调,他们的神态、动作,边听、边看、边模仿。中央台一些新闻栏目的播音员,他们的普通话就非常标准,吐字既准确又清晰,语调、表情等方面也运用的很好。看新闻时,不妨模仿模仿,长久坚持,口才一定会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中一定要模仿得像,要从表情、动作、语气等多方面进行模仿,模仿中要有创造性。
4.描述法
描述法也就是把你所看到的景、物、人、事等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小学的看图作文或中学的口头作文。这种方法比上述三种方法难度都要大得多,没有现成的练习材料,完全靠个人去组织语言。描述法可以考查出同学们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描述法的训练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是好口才的一项基本功,没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不可能有好口才。
进行训练时,你必须首先找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描述对象进行观察,观察的一定要认真、仔细,切忌走马观花。除了用眼去客观的看,你还必须用心体验,这是为下一步的描述打基础。第二步,观察后进行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进行。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有一定文采,不要平平淡淡。要按顺序讲,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描述时你还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入想象和联想则会使你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5.讲故事法
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绝佳方法,讲得好的绘声绘色,别人听得也有滋有味;讲的不好的则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故事里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的语言,要想每一种语言都表达到位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练习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初学讲故事须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因为故事的主题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讲故事前就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讲《变色龙》这个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有着两面性,对待百姓作威作福、装腔作势、气焰嚣张;此外他还有着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一面。这些特征你都要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其次,分析故事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有着口语性强,个性化强的特点。讲故事时切忌照本宣科,而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才会讲得精彩。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比较见效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课内外机会,时时注意训练学生口才。课堂上老师可采用速读法、复述法、描述法训练。课外开展些有趣活动,采用讲故事、模仿比赛。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个人性格和所处的环境等等的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口语交际》,2002年,南海出版社,刘伯奎著
2.《普通话与口才》,2003年,中南大学出版社,王李平钟卫红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