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1713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一篇】

政法机关要根据政治严格、业务严格、责任严格、纪律严格、作风严格的要求,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负责、廉洁的政法队伍。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纪律带出铁政法队伍。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清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今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政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政法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央政法机关多次发行文件,从铁规禁令、正风认真纪律到坚定信念、鼓励负责人,从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到公开严格执行公正司法,政法系统提高团队能力,警察素质的组合拳。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局部机关在职人员XX人(核定中央政法专业编制x人,实际上有XX人,其中x人是工作人员,x人已经退出二线,事业编制x人,实际上有事业编制x人),其中局长x人,副局长x人(X1人),主任科员x人,纪检组长x人,副主任科员x人,二线副局长x人有法律本科学历的XX人,有法律专业学历的X人,有其他专业学历的X人,有中专以下学历的X人,其中有律师资格的x人,有公证员资格的x人,有法律援助资格的x人。

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是以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贯彻xxx精神,牢牢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同时,我局结合全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要求,加强学习型机构建设,继续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际成果,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机构自身建设,全区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人员综合素质二是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理念贯穿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增强服务大局意识。三是创造五型机构,创造五型班级,即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实际工作型。要求班组成员加强调研,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提高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加强业务建设。一是加强学习。为了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职场,要求班级成员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新的法律知识学习,与时俱进,适应新体制下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体现在工作创新上。我们结合形势任务和自己工作的要求,在团队建设中开展两个一个活动。也就是说,每个员工都要准备法律课,研究行政执法部门的实用法律知识。努力使所有员工成为具有法律知识、协调能力、综合分析、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新媒体时代与人民的沟通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抓住法定责任履行,抓住新媒体时代社会交流能力提高,积极适应媒体结构的深入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实际推进政法微博建设,利用新媒体公开提高公信基于此,我局多次派干部参加网络知识业务学习,开设新华区司法局行政网,由负责人负责。

(3)加强作风建设。班级风格的建设直接影响局部机构的形象。局班领导多次访问社区和村庄,征求基层领导意见和建议,发行征求意见表,认真征求各级领导和全区许多人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改善工作风格,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另外,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防腐体系,进一步加强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政意识,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开展风险点自我调查和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实行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免责、重要项目安排、大量资金使用)要求,在思想风格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实事求是的风格,确立权利为民谋的宗旨。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团队素质,将司法行政团队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团队,更好地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责任,我局决定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政治建设警察,保持思想教育的经常性、系统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是强化团队建设的基础。针对干部队伍思想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指导者、团结人员、激励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教育训练是提高政法团队素质的重要环节,深化学习型机构建立活动,有机结合法律知识、法律业务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培养知识复合型干部队伍。

(3)加强组织制度管理。一是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在本单位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测方法,形成自觉遵守和监督检测的强大合力,形成自觉制度约束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四)加强辅导班的建设。这是团队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带出好的团队,取得好的业绩。首先,我们应该纠正我们的位置。我们应该以市政局为主,要求市政局在服务区委员会和区政府中心的工作过程中实施。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作用。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在新时期为政府服务第一,如何为当地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三是加强辅导班本身建设,培养辅导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有所作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时代精神。

四、明年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公调对接机制,进行人民调停员培训。

二是继续深化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和效果,安心稳定身体。

三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国学普法宣传工作。以国学普法为载体,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八进活动,进一步探索法八进的新形式、新内容。

四是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和公证工作。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垄断面,使法律援助渠道顺利。严格公证处内部管理,严格办理证书手续。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三篇】

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月×日,×××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穿境而过,东南临×××,西接×××、×××,北抵×××。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镇政府所在地×××村。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万亩,水田万亩,旱地万亩,园地万亩,林业用地万亩。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该镇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住小区规划。其中商住小区位于×××,×××旁,总面积亩,总体规划了4条街道,89个门面,布局严谨,通过修建民族花桥使得商住小区和集贸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美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突破了城镇自来水工程,使得全镇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加快了电网线路的规划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建设。

3.交通区域优势进一步改善。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随着×××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推进、×××旅游线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扩改完成,该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该镇位于两河的交汇地区,属于经济中心地带,有诸多周边乡镇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贸生意,带动了该镇的商贸零售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该镇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该镇现阶段商业用地供地价格应不高于县城,预估价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开发区购地的大概在150户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经商的本镇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强烈的购买愿望和一定的购买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难度增加。该镇的小城镇开发涉及×××6组35户的责任田,由于该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因此,将地征收,该组大部分群众将无地建房。该组的全体村民要求适当提高征地价格,在门面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卖给他们。

2.“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风的原因,许多村民纷纷迁出老宅基地,在村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选择宅基地,导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被开垦出来作为耕地,使得“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3..无序建房的现象突出。源于对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群众私自选择宅基地,既没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也没有体现集中联建的风格,无章建房、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

4.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源于农村群众内心无限的攀比心理,借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和时间过长,农村群众都不想也不希望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宅基地。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从而出现了抢占宅基地的现象,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建房指标制度。废除建房指标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闲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强规划编制,尤其是村一级的规划编制。要认真做好小城镇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加强老院落的规划编制,着重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灾搬迁、村庄整治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现有村落闲散用地,要切实充分利用,节约使用,特别是组织沿公路两线的村民按规划进行集中联建。

3.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院落道路建设,完善城镇的电网建设,突破通信、互联网建设瓶颈,着力建设好城镇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闲广场等市政设施。

4.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采用时常化运作,通过宣传促动、政策带动,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及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要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结合各乡镇小城镇特色和优势(×××种基地),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5.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力度,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基础上,选择1-2个乡镇进行小城镇建设和集中联建试点。适当授权,加大乡镇城建办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监管指导力度。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四篇】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8点:

(1)城镇建设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相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约130天,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来,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开始实施小镇建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规划建设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足、品位低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聚集在城镇中心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市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素质低,街道综合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足,摊位设置、混乱、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小、混乱、市场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足等

(3)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建设曾经自由发展,无序、杂乱、不协调、科学性不足。此外,原计划水平低,县城镇系统计划和详细计划不足,建设发展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突出的表现是建筑风格混乱,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住宅各自排队,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调查显示,目前小镇建设规模较大,但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雨天积水,给人们旅游带来不便。

(5)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非常缓慢。由于前期统一规划不足,人们观念落后。现在的住宅建设多沿街大楼,呈现商贸与住宅的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在调查中,一些家庭的住宅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面积超过了单纯住宅的需求。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的紧张状况也会出现。这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方面,居民楼的计划建设很重要。

(6)管理滞后,小城市环境条件差。建设一个小镇,建造一些房子,修建一些道路并不的是如何规划和管理小镇。根据调查情况,主要存在乡镇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因各种原因无法充分履行职能的问题。乡镇建设正式人员少,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困难,小城镇辅助设施建设落后,大众环境保护观念落后等,小城镇环境差,城市管理人员执法困难,强制清除也困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还存在一定程度,加上部分群众的坏习惯,乱摆摊、乱堆、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十分突出,脏、乱、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7)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未驱动型农业领导企业。二是工业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大多数招商项目存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难以满足大众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为了实施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乡镇财源滚滚,尤其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此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司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建设小城镇,与杯水车的工资不同。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1)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基于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搞好新农村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辅助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以两分之二交换试验为重点,推进农房改造集中进程。加快跨地区布局实施,探索布局新模式,努力扩大1城镇中心地区,计划到20xx年80%以上的农户聚集在城镇中心地区和城乡一体化的新社区,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50%的承包地实现流通。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的辅助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农民土地流转收入,与政府鼓励参加保险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高小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现代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共汽车停靠网站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参考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施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建设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街道。

三、一些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重点关注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防涝和道路改造,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小城镇的修理,提高沿街大楼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新沿街建筑的新标准建设,改造危险的旧房子,提高小城镇的等级,局部整齐,整体协调。

三是进一步扩大城市经济,帮助小城市发展。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小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定居,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流向小城镇。三是扩大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建设建设、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大众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团队。小城镇建设三分建设、七分管,高素质的城镇管理团队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加大城市管理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素质和执法水平,致力于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做好优质服务,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加强城镇意识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将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大众好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备力度,建立章制,形成长期的工作机制,为小镇创造规范、卫生、清洁、美丽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种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开拓小城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的建设方式,从建设小城镇到经营小城镇。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途径,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实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建设。三是扩大开放,提高招商能力,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建开放投资主体多样化、多层次新结构。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应与农村旧村改造相结合,特别是城镇驻地村,通过规划居民区、建设居民楼等方式提高大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安排小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将小城镇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五篇】

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

**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平方公里扩展到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

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专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的专业化和经常化。

二、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形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达到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形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建议

(一)合理的宣传引导。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之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

(二)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进一步缩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与周边农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鼓励城镇建设适宜农村、经济节约、规划合理的农民新社区,让就近转移的农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规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应从解决农民工进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经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之忧,为城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农民与小城镇的融合,推动小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97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