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
父母必须学会这一点
一、只有爱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人说只要心中有爱,就无所不能,但自从生养了孩子之后,觉得这句话站不住脚了。
因为做父母,只有爱,根本不能应对孩子平常的各种胡闹和乱跑。
养育孩子,不能只有爱
听过一句非常打脸的话:即使是充满了爱和善意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职责、嘲笑、威胁、贿赂、否定、惩罚、说教和宣讲。这句话来自于《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恰恰说明了一句话,养育孩子,只有爱根本不够,还要有科学爱孩子的方法,其实爱孩子的方法,父母最应该掌握的就是情感引导式的育儿方法。
我们之前有个同事,就是俗称的杠精,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能不同意,根本不带思考的。如果放在20岁我遇见他,一定会很不屑。但现在我一直在思考,他童年的时候,一定是不断被父母否定的角色,因此他从父母那学到了这个技能,并且此生都在复用,觉得效果还挺不错的,至少有一种打败别人的成就感。
倘若他的父母在小时候,可以对他进行情感引导,不那么否定他,他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情感引导很重要
得到过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孩子: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向外界表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让别人理解或是感受到,这点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他们会拥有一身盔甲,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从坏情绪中走出来;他们能够忍耐,也能够享受快乐,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三思而后行;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和快乐。
很多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不就是自己赢,要不就是孩子赢,但真正高效的赢,应该是双赢。
父母和孩子只有良好的连接,才能更好的互动,零和博弈中总是会有人受伤,所以双赢才是真正的赢,想要真正实现双赢,父母就必须学会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
二、情感引导的五个关键步骤
1、提前预告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很多因循守旧的父母觉得孩子不用知道那么多,于是每次当孩子出现和自己期待不一样的行为时,很有可能找来一顿骂或是一顿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在某个特定场合,你对他的要求,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合作。
提前告知
要注意一点,要求要多次声明,确认孩子已经听懂。
举个特别特别实用的例子,就是孩子看电视没够的问题。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看电视之前,就约定要要看一集还是两集,并且告诉他结束之后,可以自己去关电视,也可以和我比赛关电视,还可以选择让我强制关电视。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他都选择第二种,偶尔会有失灵的时候,但95%情况下,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就是提前告诉他要求了,偶尔中间也会提醒他一次,时间快到了。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重点是关注,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睡眠信号,每当他哭闹,容易发脾气时,多半就是困了,我就会立刻哄他睡觉。
一旦明白了孩子的个性,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他的需要,孩子不乖,往往是因为他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要有比孩子更了解孩子的能力,才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观察和判断孩子
3、学会倾听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就是让我们多听。可我最近一年多深刻的反省过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多听少说,答案是否定的。
说一件非常小的事,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洗脚,他低下头把手放在我脚踝附近,我下意识地开始躲闪,问他到底在干嘛,他说:“妈妈,你怎么不把裤腿编上来呢。”之后便帮我拉起了裤腿。
那一刻,我有些羞愧,孩子的善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而我竟然用自己的下意识在判断他的行为。我应该静下来听,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妄加判断。不得不说倾听别人,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我小时候,每次和同学打完架回家,我妈都会说:“在家那么厉害,在外边怎么不行了。”她通常不会听我的感受,也不会问我原因,因此后来的后来,我什么都不跟她说了。
4、体察并了解孩子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做?看见过很多父母都会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可是这样做,无疑是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被欺负了,你不心疼,只是责骂,真的有时候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孩子要的绝对不只是吃饱穿暖,最重要的就是有人认同自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且告诉孩子,如果有需要,父母能够帮你渡过难关。孩子知道自己的背后永远有父母的支持和认可的时候,才会明白我不孤单,即使我难过,有人会懂,爸爸妈妈会永远爱我,支持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未来不优秀呢。
了解孩子的感受
5、对孩子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么,就是我能够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素质,记得在江歌案发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奉劝她的妈妈,放下一切,去过新的生活吧。可这样的人真的养过孩子吗?懂得失去孩子的那种剧痛吗?我想多半都不懂得,不理解。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人理解,当被人理解时,我们才会收起敌对的情绪,愿意敞开心扉。
愿你我都能成为有同理心的父母。
三、进行情感引导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事项
首先,让你的言行一致。
你嘴上说着无所谓,但是表情的狰狞,孩子是看得到的。他们会有一种不适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得到谅解。内心还是会非常的恐惧,心口不一难受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
其次,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永远的依靠。
为什么对有些来讲,家是依靠,而对另一群人讲,家就是自己的灾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家能不能被支持和理解。
倘若孩子不能在家得到依靠,他们必然会去外界找依靠,于是会发生各种可怕的事情,请自行想象。
而做父母要给孩子一个信念,无论你遇到什么,都可以来家求助,即使父母不能直接帮助你,也会给你一些指导性意见。
有了依靠的孩子,才敢独立,这两者绝对不矛盾。
父母也是人,会生气,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完美,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孩子最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他们会原谅你,还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2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书中阐述的“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通过父母正确的情感引导,孩子会变得更加坚韧、自立且善于交际。
据统计,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谈话时间平均只有十二分钟,还多半是对孩子的负面评论。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而许多父母都未必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都不明白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给孩子买那么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应该抛弃那些玩具和电视节目,回到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本身里。做回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满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情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
保持合理的同情,做个设身处地的妈妈
现在我家宝宝快5岁了,有自己的自尊,做错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会不分场合地批评她,她会委屈地大哭起来,委屈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我批评了她,更重要的是我在不分场合地批评她的同时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可是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的行为已经伤害到了她,试想如果把孩子这个角色换成是我的一个朋友,假设碰到同样的事情,我肯定不会这样责骂,我会很耐心地去沟通,会有这两种区别的原因就是我从心底里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并没有在生活中保持同情,没有用对待朋友那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也并没有设身处地的去为她想过,没有准确体会到她那时的感受。
保持稳定的情绪,做个心平气和的妈妈
估计在我宝宝的心里,妈妈是一个“温柔的天使”和“邪恶的魔鬼”的综合体,因为没有公婆的帮忙,孩子从小都是我自己带大的,现在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会温柔的抱着她,宝贝宝贝的叫个不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各种吼她,这也是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可能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为什么孩子还这么缺乏安全感?读完这本书,醍醐灌顶,才明白父母稳定的情绪,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父母情绪稳定了,才能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会情感类的词汇,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适当的理性,做个泾渭分明的妈妈
“不要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要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自己就经常会“张冠李戴”,明明孩子只是打碎了一只杯子,我却惩罚她不让她看电视,没读此书之前,一直觉得这样的教育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能让她让她认识到错误,随便什么方式都可以,读完此书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自己这种做法,只会让我的孩子学会了欺骗,并不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在今后的相处中,我要保持适当的理性,以直接后果作为惩罚,从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她,尊重她,感谢她,并且慢慢等待。(彭玉)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3
一、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理应成为孩子的情感引导师。为了提供更好的引导,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了解并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避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情感,为孩子做好良好的典范,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父母:善于用命令和威胁来处理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动不动就板起面孔,数,甚至对孩子动粗。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制,就想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的越厉害。在少年时期他们可能会抓住一切机会放纵自我。
2. 放任型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父母的无力感。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会个性散漫,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3.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奔跑时摔倒了,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坚强立即说,不疼,自己站起来;或者吃饭时孩子说自己吃饱了,家长非要继续喂等等。
4.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的孩子喜欢在客厅里玩球,有一天他打碎了一个花瓶,怎么处理?以往的我会说:“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能在客厅里玩球,看看现在怎么办?取消今天六点的动画片时间。”这样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犯了错,你要为你的错承担责任,作为家长的我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我要惩罚你,让你过的不好!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亲子关系更没有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
二、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知、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感情;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让孩子学会很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出来;可以让孩子成年之后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三、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合作的种子:即提前打预防针,提前明确要求。譬如带一个孩子做火车或外出聚餐,首先告诉孩子活动流程,其次是什么不能做,我们全家一起遵守,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可以大吼大叫、到处乱跑,吃饭时必须坐在桌前安静的吃饭,直到吃饱为止,当然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安静配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好玩具以备他饭后玩耍。
2.判断和观察:时刻观察、关注孩子,体察孩子的需要。他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家长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3.学会聆听: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至关重要。用耳朵和眼睛,甚至是蹲下来和孩子视线齐平,以便直接和他进行眼神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着他。不仅要注意孩子说的话,也要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有点闷闷不乐,我问他,要不要和妈妈晚谈呢?今天有什么事可以和我分享吗?(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早晨都会和老师早谈,所以他把睡前的我们之间的谈话称之为晚谈。)他告诉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今天有一个比他大的女生用脚踢他了。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处理呢?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觉得家长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并且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意见和方法。让他在下次碰到此类问题时不再只是生闷气而影响一天的好心情。
四、 情感引导的一些注意事项
1.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时候我儿子会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开心了,其实我可能真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事情没有处理好而表情比较严肃。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隐瞒孩子而非得说我很开心啊,可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我正在思考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孩子的担忧和猜测。
2.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他
就像前面讲的孩子打碎花瓶的事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1.愿意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并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2.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后果来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引导孩子提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每一次坚持都有意义,每一本书都给我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本书告诉我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育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和改进。努力吧,趁着他未长大,趁着我还没有变老。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4
自从怀大宝时,我就有幸看到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感悟到育儿过程中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并且为我今后的育儿奠定了一个“关注孩子情感”的基调。但是后来搁置此书,并且没有在实践中施行书中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
现在生完二宝,我再次仔细捧读此书,同样感慨于情感引导的重要性,但是有了一个新的感慨:知行合一是极其不容易做到的。先育己再育儿,但是育己尚且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况是还要一边育己一边育儿。
这五年,育己,自我内省,自我觉察,自我修正,自我修炼,我时刻都不能放松,始终走在成长的路上;育儿,儿助我思,思而认知,知而行之,我时刻都不能懈怠,努力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五年的育儿路上,有困惑,有焦虑,有迷茫,有惧怕。之所以有这些感受,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因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成熟的妈妈。求学二十载,没有上过妈妈课堂、夫妻课堂。孩子降生后,一切都是新的世界、新的开始。家里来了一个小怪物,二人世界不见了,夫妻关系开始冷淡了,和老人相处遇到了挑战,情绪问题如冰山一角,慢慢浮出人生的水面……
于是,不断地内省、觉察、关注感受、追溯成长。学习绘本讲读,为孩子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心理学,更多地了解自我,关注自我成长;学习非暴力沟通,学会表达感受,提出正确的请求,从而更好地和孩子、和爱人沟通交流。
周国平说:“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是啊,小小的生命像一面镜子,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因着小小的孩子,我的意念可以轻松地引领着成年的我回到童年。在童年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真切的模样,感受小时候那许许多多被遗忘或被忽视的感受。因此,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内在情绪的起源、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路径等等。回顾成长历程,也是一种深刻的成长。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在幼儿园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育儿心得融合在一起,正式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并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书中对很多妈妈们遇到的具体的问题给予细致的情感引导沟通范例。
书中介绍的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
这本书不但教会我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更给了我关注自己情感的深刻启发,给予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
在引导孩子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时,我遇到的最大阻碍在于要先控制自身的情绪和反应。通过多年的成长,现在我知道我的情绪和反应的由来,并能在大多时候及时地终止不良情绪。然而曾经,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甚至不允许孩子哭泣,对她说“哭是没用的”,甚至大发脾气,让本就不了解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加困惑、害怕。
这本书的开提到了两种类型的妈妈:控制型和放任型。控制型父母信奉的观点是: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做什么做什么,一切由父母说了算。他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思想、观点、意见。而放任型父母面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只会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毫无作为。
虽然我不是彻头彻尾的控制型和放任型,但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却做得有些控制或放任。比如很多时候,我也会用“如果……就不能……”的句式来威胁孩子,试图控制孩子某一不听话的行为。在五岁的女儿不戴矫正牙齿的小牙套时,用过了很多情感引导的办法和故事引导的办法都失灵时,我忍不住使用威胁式的话语,虽然当时有效,但是有效期甚短。
再比如,在培养孩子在餐桌前吃饭这一习惯时,我没有坚持把小宝宝按在餐椅上,而是任由她四处游走。而我却在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
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德国《七个暗示小孩》父母工作坊和《七个暗示小孩》成人戏剧工作坊,麦克老师指导我们通过戏剧的形式来演绎育儿问题,他从现场随机邀请父母上台来表演自己遇到的育儿问题。几个案例中刚好涉及到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育儿问题。戏剧的舞台效果非常直观,育儿行为和观念在小小的舞台上暴露得淋漓尽致。这种方式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非常深刻,给予我的启发至今难以忘怀。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父母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书中接下来的内容分别针对婴儿期、两三岁宝宝、四到七岁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情感引导的详细案例。在书的最后,作者建议我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自己,当然别忘了和伴侣持续二人世界时的浪漫。
总而言之,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尊重和同情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同样,对于我们的伴侣,何尝不是需要尊重对方,感受伴侣的感受?对于我们自己,何尝不是需要爱护自己、照顾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5
过很多大咖和育儿专家推荐,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玩耍的书。但是读完,真的把教育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脉络抽丝剥茧理的清清楚楚。真心觉得当父母真的是一件难度很高却又门槛很低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当父母之前都能好好学习,那么真的是Tomorrowwillbedamnbetter!
很多父母有几大误区:控制型,贿赂型、放任型、忽视轻视低估孩子感受、消极后果惩罚等等。从词语的描述上就不是啥好词儿,并且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他们都错哪儿了就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读这本书,我很好的理解了情感引导的育儿方法。首先对孩子要有情感:一言以贯之——那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全心全意的爱你,不会放弃你。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特别警觉,如临大敌,反应过度,既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夸张的反应反而使得孩子只记住了你狰狞的表情和紧张的神经,或许孩子下次不会再犯了,但无形中的想象力也被破坏了。又或者你反而激起了孩子对坏事的好奇心,学会了不当着你的面的时候继续犯同样的错。正确的方式是,“轻拿轻放”(我总结的,嘻嘻),像拿易碎品一样,因为你越大吼,孩子就只听到的是“不许”后面的词。因为孩子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你不要看电视啦!孩子会自动过滤掉“你不要”,而接收到“看电视”的信息。不光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不信你听:千万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哦!哈哈,我再问:大象是什么颜色的?你肯定记住那是粉红色的了。所以不要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过度反应,那样只会强化它。轻描淡写,保护孩子的自尊水平,老话讲得好,响鼓不用重捶敲。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孩子明白你想要传达的意思了。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做出肯定,要么觉得理所应当,要么来一句“哇,你真棒!”“宝贝儿你太棒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也能感到这样的夸奖方式太不走心了,不够真诚。你说我棒,那我到底棒在哪儿啊。夸奖要具体到事,然后及时强化定义,“宝贝儿,你刚刚做的xx事情的表现……这就叫做诚实/勤快/乐观/独立/自信……”。另外就是针对于孩子的感受,要帮孩子明确具体的感受。“宝贝儿,你现在是不是感觉高兴/开心/难过/生气/愤怒/恐惧……”能够与孩子进行共情。然后孩子明确了自己当下的情绪,就可以把情绪“抓出来”了。这与西方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我是我的观察者,逐渐的,孩子长大后就可以认识到情绪处理情绪并从中抽离。可现实是我们很多时候会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哭啥?不许哭!一声歇了!”说起来真的捶胸顿足,因为我以前就会这么干,不许孩子有情绪,不承认孩子的感受!为啥我们会这么做呢?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啊!说不许哭孩子真的就硬生生咽回去了,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父母权威厉害的不得了。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要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凸显,比如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抑郁,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等等~很多人说,我们也是小时候父母也这样,不也好好长大了嘛?我只能说,如果你父母不这样,你应该不止现在这水平!
当然了,人生是单行线,没有平行轨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一次性用品,而有了孩子绝对算得上是我们的二次生命。但不是让你把所有寄托压在孩子身上,而是让我们再一次有机会体验你小时候朦朦胧胧的的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各个阶段。相信造物主给我们的智慧不是只让我们来吃每日三餐活一天重复一万多次的!无论你有无孩子,无论孩子多大,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育儿?伊斯兰圣训中说“学习知识从摇篮到坟墓!”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Let"sdoit!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