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五年规划范例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安全生产五年规划范例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安全生产五年规划1
一、指导思想。今年,本班在安全工作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分厂、车间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围绕车间、班组确定的安全工作目标,以控制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伤亡为目标,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协助车间和分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二、工作目标。全年,本班将完成“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加强“三大建设”,为推动本单位安全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一个目标:保证本班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三个重点:把安全学习、遵守安规、预防事故作为本班全年安全工作的重点。
三大建设:一是加强班组安全思想建设,通过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从思想上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二是重视安全制度建设,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三是强化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与防范知识,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卫防范能力,确保“三不伤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利用安全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组织全班员工认真学习国家安全法规、集团公司安全文件、分厂安全规章制度和本行业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丰富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理念。
(二)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要求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时刻警钟常鸣,随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坚持按操作规程办事,杜绝违章作业和习惯性违章,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三)履行安全职责,强化安全责任。要结合本班、每个员工、每个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认真细化职责内容,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并通过扎实细致的安全管理和全班员工的共同努力,切实把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协助车间、分厂搞好安全工作。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把安全工作当成是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协助车间、分厂和同事,共同搞好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全年安全平安稳定。
(五)积极为安全工作献计献策。动员全班员工,随时思考安全问题,及时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本岗位、本班组、本车间、本行业和整个分厂的安全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各个时期的安全形势和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为企业安全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踊跃向单位和领导提出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安全生产五年规划2
一、石化安全生产形势与现状
1.面临的形势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属于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国防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可生产4万多个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体系。据2000年的统计,石油化工生产销售收入130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乙烯和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五位;合成橡胶为第四位;化肥第一、染料第一、农药第二、纯碱第二、氯碱第三、硫酸第三。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数量和就业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截至到2002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为家,其中生产单位22740家,储存单位10056家,经营单位124298家,运输单位8903家,使用单位123005家,废弃处置单位638家,其中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14896家。仅危险化学品生产环节从业人员人数就达5174104人。
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总数居高不下,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发生化学事故416起,2001年发生化学事故564起,2002年发生化学事故592起。2000年因化学事故伤亡2156人,2001年伤亡1421人,2002年伤亡1551人。另一方面,近年利用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犯罪已成为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犯罪分子惯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一些地区或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疏于管理,使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社会上大量流散,唾手可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致使近年来利用危险化学品进行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各类化学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如:2002年南京汤山毒鼠强投毒事件,造成38人死亡,431人中毒;2001年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特大蓄意爆炸事故,造成70人死亡;2001年3月16日石家庄重大恶性爆炸犯罪案,死亡108人,38人受伤。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此外,从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建设和管理上看,可将企业分为4个档次。第一档是国际跨国大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形式新建的大型企业,它们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有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式;第二档次即三大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公司都有一整套企业安全卫生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注意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以改善安全管理,职工素质相对比较高,设备设施状况比较好,工艺技术也比较先进,所以三大公司的事故相对较少;第三档次是化工系统县以上6000多家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执行原化学工业部的管理制度,有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管理有一定基础。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逐渐削弱,职工素质也呈下降趋势,设备更新和维护跟不上安全生产的要求,隐患较多,事故也相对较多;第四档是乡及乡以下个体/集体化工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管理没章法,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隐患多,事故也多。
2.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油和化工行业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安全科技研究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科技工作,把“科技兴安”当作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大事来抓,积极推行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并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安全科技开发,保持了企业安全文化、总体安全管理水平属国内较好。在安全科技进步工作中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创新工程,在管理体系、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安全监测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安全科技进步,促进了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自“八五”以来,国家在石化及化学品相关安全科技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技术方面,“八五”期间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标准及评价方法。“九五”期间,对该项目又进行了滚动研究,着重解决了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分析模拟技术、人为失误预防与个体防护技术和油罐区安全监测与防护技术等。重大事故分析与模拟技术完成后可用于指导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工作,为事故处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作业人员防护技术是安全生产中保证作业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途径,作为“九五”科研成果防静电阻燃面料和阻燃防护服已完成了工业化实验进入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阶段。油罐扬沸火灾监测等硬件产品开始作为商品化监测仪器推广应用。
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评估与事故预防方面,“九五”期间,重点扩展研究了压力管道的危险源评价技术,缺陷检测技术和安全评估技术,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索在役压力容器的寿命预测技术,解决带缺陷压力容器再用时间等技术关键。
“九五”期间我国在压力容器与压力容器缺陷检测、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在压力管道缺陷检测与安全评估方面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水平,在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方面接近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水平。
在高危险(危害)作业环境评估与治理技术方面,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粉尘危害程度评估与治理方案最优化技术研究,结合现场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验证,首次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尘肺危险环模型。应用分子毒理学、超微病理学等方法测试了43种典型粉尘的靶细胞和靶器官毒性,建立了粉尘毒性快速评价系统,提出了快速评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快速评价粉尘职业危害程度的方法。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典型作业环境粉尘危害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开发了双区交变电场静电凝并除尘技术,增强了粉尘凝并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微细粉尘的收集难题,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技术相当。开发的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粉尘静电凝并与常规静电增强效果,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改善清灰性能,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提高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还研究开发了宽通道长芒刺除尘技术,设备耗钢量大幅度降低。采用长芒刺放电极,起晕电压低,运行稳定,收尘率高。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十分重视安全科技。其中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5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安全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15年远景规划》,建有直属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从事与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和部分基础科学的研究。自1999年以来中石化共委托安全工程研究院开展科研项目32项,投入科研资金6350万元,其中项目经费185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2200万元、科研基建经费2300万元。
3.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由于受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石化及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危险化学品的监控、新型安全设备和材料开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与最优化决策管理等技术方面差距更为显著。近期内,应在以下领域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1)石化及化学品生产的安全规划和风险评估、管理机制研究,主要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体系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系统的研究、风险评估理论研究。
2)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剧、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3)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和应急预案的技术研究,主要涉及的科学问题包括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数据库、信息科学、自动控制、医学、毒理学、法律等。
4)危险化学品“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场所安全、环境保护、运输、危险品管制、事故处理、公共健康、劳工和消费者保护等内容。
5)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淘汰现有污染大、能耗高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
2002年底召开的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高质量地保护这一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与环境,同时保障我国化工市场的有效功能和竞争性。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依法治理的观念,以“三件大事”、“六个支持体系”建设为基本出发点,着眼于优化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资源配置,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安全发展,积极调动政府、企业和员工等各方力量,加大我国安全技改的力度,持续改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长治久安。
2.发展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动员和吸收一切可能的科技资源投入到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关口前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中心;面向企业安全生产、面向政府监管监察;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体系、技术基础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检测检验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技术攻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科技示范工程的建设;全方位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3.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
2003~2010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总目标: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要求;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和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科技创新与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具备以自主创新为主解决制约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提升国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
(1)初步建立起石化和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
(2)通过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效遏制和减少重特大化学事故,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剧毒化学品的有效监控、重特大生产事故预测,实施快速响应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以及锅炉、压力容器、埋地管道的寿命预测与泄漏检测。
(3)开展以风险为基础的设备检查(RBI)和装置维修计划(RBM),降低设备检维修成本,实现装置的长、满、安、稳、优运行。
(4)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质量、数量、转化率有较大提高,在重特大工业事故的预测、预防与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的辩识、监控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5)重点在石油和化工领域推广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6)石化及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基本国际接轨;职业安全健康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与国际发展水平同步。
(8)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初步建成,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完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与决策的水平与时效性。
(9)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企业逐步实施安全总监制度,提高安全人员的技术素质。
三、重点任务
根据安全生产科技需求和发展目标,2004~2010年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
理论研究是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发展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对理论的迫切需要,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安全生产理论研究的力度,对安全生产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实现提供指导。重点集中在5个领域:
(1)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研究石化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其中包括:
①化学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③石油化工企业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的研究;
④研究制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与国际管理接轨;
⑤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研究。
(2)灾害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包括:
①石油及化工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②石油及化工行业大机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③原油、成品油码头及大型罐区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④石油及化工行业设备设施定量风险技术研究
(3)典型化学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针对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研究火灾、爆炸和危险品泄漏等的发生机理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用数学、力学和热物理理论揭示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事故预防和灾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4)化工装置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化工装置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失效模式与事故特征、人机环作用规律及安全监测与控制理论;研究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荷载与响应特性、灾变行为与健康诊断。
(5)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分析石油和化工工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要素、内容以及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体系。
2.以重要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针对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并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重点领域是:
(1)重大危险源辨识。针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研究危险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危险性分析先进技术,开发事故隐患诊断、鉴别、分级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技术,提高对灾害和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为事故监测、预警和防范创造基础。
(2)灾害与事故的监测。针对石油和化工工业生产中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的特性,进行各种动态、连续监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智能传感器、信号转换接口、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在线损伤识别、模型修正、健康诊断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
(3)灾害与事故预警。化学灾害与事故的预警对于及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事故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开展重大灾害事故预警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建立重大化学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
(4)灾害与事故防治。根据灾害事故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开展针对性强的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研究重大灾变事故的预防措施、控制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抗灾加固的先进材料、装置和技术。
(5)应急救援。根据重大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发展呈现的力学、理化特性,进行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遇险遇难人员定位与搜救技术;开发重大突发灾害应急预案、救灾辅助决策及指挥调度系统、救灾通讯系统,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准确性、决策的科学性。
(6)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根据化学灾害事故的复杂性,利用现代数字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害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研究灾害分析的精细模型、方法和现代试验技术,提高事故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结案的及时性。
3.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
大力开展安全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科技含量,实现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重点集中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相关技术、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方面。
4.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经过充分论证,列入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应用和推广。2004~2010年,重点进行31项技术的推广。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的安全技术,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推广力度。
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及时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定期淘汰安全技术、装备目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予以限时、强制性淘汰。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倡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有计划地限制使用或者淘汰危害严重的设备、技术、工艺、材料。
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2004~2010年,建设3个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5.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加大GIS、GPS和网络技术在化学品安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完善化学品基本信息库、信息管理系统和灾害事故监控预警网络;应用新材料,改进安全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各种功能性新材料,提高安全防护用品的科技含量。
6.开展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研究,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应根据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安全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人才建设统筹考虑,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建设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构建石油和化工(化学品)安全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基地,并建立研发中心,试验基地为主的部级安全技术研发体系,成立石油和化工安全工程研究院。以其为重点研发机构,从事安全生产基本理论、技术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
(2)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物证分析网点为主体,通过资格审核、授权和挂牌,准许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物证分析和灾害危险性鉴定工作;加强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物证分析技术、灾害危险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安全检测检验、物证分析的水平和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支撑;加大对检测检验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检验,规范运作。
(3)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政府组织指导,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整理、科学论证,推广技术目录,召开技术推广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体系。以安全中介机构为主体,对技术服务人员实行资格认可或注册制度,对中介机构实行资格审核和注册,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它社会力量,把发展安全中介机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骨干安全中介机构,支持基础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安全评价、科技评估机构等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牌和信誉,带动安全中介服务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重点领域是安全评估评价等方面。
(4)法规标准平台。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计量体系为基本单元;加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研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正确调整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加大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力度,使体系结构尽快形成并逐步完善,尽快与国际接轨。
(5)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安全科技文献与数据、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发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自然科学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6)智力资源平台。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安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完善安全科学教育体系,安全科学尽快成为一级学科,以适应安全生产科技整体发展的需要。
7.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发展,引导、及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与装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技术的发展,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表,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力量共同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跟踪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标准状况及其潜在动向,使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四、保障条件和措施
1.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国家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来促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成为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主体;要将安全生产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投资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将安全生产科技规划纳入国家整体科技规划和社会发展科技规划之中,作为其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积极鼓励化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办工程研究中心,鼓励中小型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安全研究开发,强化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开发的主体功能。
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服务中介组织,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通过中介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咨询、安全技术开发、安全技术转让、安全技术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技术供需之间的沟通,加速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发挥技术开发商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纽带、桥梁作用,以优质的中介服务,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国家对技术中介服务组织推动成果转化所需资金要给予信贷政策上的支持,对其技术服务性收入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系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充分发挥中央、地方、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宏观管理、政策调控前提下,组织各方面力量,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补充、配套。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安排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跨部门、跨行业、多学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关键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等。强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发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国家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形成由各方专家参加对政府安全科学生产技术经费使用状况和国家重大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执行进行评估审议的机制。
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逐步提高科技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是促进安全科技进步、保障安全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广开渠道,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除通过申报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争取增加国家补助经费外,应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贷款的科技开发项目;把能够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项目推向市场,形成科研与开发的良性循环;积极争取社会资金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此外,要与工伤保险改革相结合,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运用优惠的财税政策诱导、刺激企业加大对企业安全科技开发的投入力度,除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现行的投入激励政策外,要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储备投入,使其能够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安全开发储备金,做好企业的安全隐患整改,加大企业安全科研开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安全运行,提供动力、储备后劲。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工作的开展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通过组织协调、联合攻关协作,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为安全生产科技事业发展服务。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启动、培育创新市场。
努力争取国家财政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科技平台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加强部级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装置和设备安全检测检验基础设施、石油和化工过程事故分析仿真模拟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键技术设备的配置上至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注意现有设备的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切实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
5.建立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激励机制
安全科学技术与其它领域的应用科学技术有较大的区别,其成果往往体现在社会公益性方面,另一方面,制约和惩罚不安全行为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导致安全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或在短中期内较难体现。因此应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优势资源投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对一些以公益性为主、社会影响大的安全科技项目采用招投标制,并保证经费,使科研人员安心工作。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中,应根据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往往涉及多行业、多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的特点,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推荐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在社会公益类评审组织内设安全生产技术组,对安全生产科研成果进行统一评审。
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奖励制度(或称“国家科技兴安奖”)。建立稳定的奖励资金来源,规范评审程序,并逐步加大奖励力度。
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
推动石油化工、化学品安全科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在各石油大学和化工大学设安全科学专业,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安全科学研究人才,要注重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设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开发型人才,以及市场经验丰富、既懂专业又善营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专业知识兼有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7.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突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维护员工的生命和劳动尊严的安全文化。加大安全科学的普及力度,充分利用书籍报刊、广播杂质、电视等多种手段,全方位的进行化学品基本知识普及,努力营造以科学保安全促生产的文化氛围。
8.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安全生产五年规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年”活动要求,强化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构筑安全生产的预防控制体系,确保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坚决杜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率达到100%,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医疗卫生单位及各类出租房火灾事故为零,单位车辆及职工乘用车辆的交通事故为零。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领导,抓好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充实人员,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和管理经费,认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将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形成各级领导各负其职,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的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建设,今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继续列入医疗卫生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落实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与各科室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乡镇医疗单位还要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出租房的单位还要与承租人落实相应的责任,并切实加强监管。
(二)、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
今年是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贯彻落实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专栏、板报、院报、宣传窗、视频和网络等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注重实效,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精心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月”、“交通安全宣传周”、“消防日”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各单位要在现有的值班制度、消防安全巡查制度、特种设备年检制度、设备操作规章制度、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完善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和出租房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严格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加强操作培训和应急救援能力演练,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突出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安全防范整治
2009年是“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安全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紧紧抓住“自查、检查、督促”三个环节,按照“三结合”(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有序开展各项活动。要重点对单位的消防设施、电气线路、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压力容器、压力管通、配电室、锅炉房、电梯、大型医疗设备、地下室汽车库、毒麻化学药品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研究解决,做到安全工作自查,事故隐患自除,决不能因隐患整改不到位或措施不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