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21881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

摘要:围绕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行业视角深入开展交流,为黄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积极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智力、科技和决策支撑。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开论述。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引言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流域保护治理应坚持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在更好地发展,在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同时,强调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体现新发展的理念。发展不只是GDP的提高,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流域保护治理改善了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的竞争力,本身就是在发展生产力。从实践来看,流域保护治理不仅面临艰巨的治水、治污任务,而且提出了从人文的高度保护修复水生态、建设美丽河湖、营造宜居环境等战略目标,相关工程建设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极大。这是一个数以万亿元级的大市场,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有利于吸纳社会劳动力、提升国内消费能力,将长时期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巨大的商机,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能够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商机寓于大势,顺势而为方能繁荣;把握商机在于进取,取之有道方得昌盛。需要指出的是,流域保护治理提供的多是公共产品,公益性或者社会效益显著而财务效益可能较难体现,解决资金缺口往往成为关键性的难题,需要加大政府各类资金投入。近年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国家对地方债的发行额度采取了适当上调的措施,地方专项债发行有提速之势,而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结构性补短板成为其使用的重点方向。

2新时期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强化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巩固提升能源化工等优势行业环境保护水平,推动高耗水、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基于上述思路和原则,加快制定和实施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用区域分类指导的思想,科学谋划流域地

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长江流域类似,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特别是黄河上中游有7个省区都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有些省区甚至是全国发展最困难的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

经济基础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内生动力不足;整个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9省区进出口贸易仅占全国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处于这一流域。因此,实施“黄河战略”除了搞好大保护,还要解决流域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思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大体上,黄河流域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区,即生态涵养区、粮食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贫困地区,对于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对于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对于区域中心城市,要集约集聚集中发展,提高单位空间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而对于贫困地区,重点是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环境。整个流域地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统筹兼顾,协同共治

充分认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效益,建立跨区域、多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补齐管理漏洞,并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力度,统筹推进黄河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整体系统治理。在确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谋划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保护治理关系。

3推进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空间保护体系构建

在国家生态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框架基础上,确定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与水功能定位保护。一是构建流域生态功能保护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推进以生态功能保护和修复为目标的流域生态空间功能管控,强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统筹管理。针对流域水资源超载利用和产生的长期与大范围生态环境累积影响,结合黄河水沙新变化问题,全面审视和谋划构建黄河资源开发利用、水沙调控的生态保护协调协同体系,推进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二是推进生态优先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执行和优化调整。坚决遏制流域超指标、超计划用水和生态破坏事件。鉴于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时的“以产定水”分水思路和其方案中高达64%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指标,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水资源变化及流域资源保护要求,应落实资源与生态保护硬约束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监督。4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但黄河是一条需要通过治理才能确保沿岸防洪与生态安全的大河,只有对黄河进行科学治理,才能使其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发挥其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因此,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结束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西北高原与东部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更是横跨东、中、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和能源基地,对维护国家和区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

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开展黄河生态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长治久安是中华民族的夙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参考文献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通用5篇)】

1、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集合6篇

2、关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6篇】

3、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篇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心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报告

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照检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查

6、不忘牢记使命心得体会3篇

7、参加主题教育活动50字3篇

8、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9、党章党规找差距4篇

10、学生疫情心得体会100字 学生疫情的感受100字

1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篇

12、不忘初心1000字演讲稿4篇

1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言材料3篇

14、安全大反思心得体会|个人安全反思心得体会 员工安全反思

15、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4篇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

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植树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质,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滔滔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回荡,奔腾不息,滋润着良田万物,保卫黄河,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清醒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理过程中要把握“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资源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重点推进农业节水,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黄河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根据区位的不同,不同省份就会有不同的定位。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要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用“一盘棋”调控的思想,在全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上下功夫,统筹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目标、任务、重大政策和重点工程,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涉水问题进行统筹设计、全链条管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水、大气、土壤环境污染协同治理。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确保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产区,为确保黄河下游不淤积、河床不抬升,要加强河防工程建设,进行河道整治,实施病险水库与淤地坝除险加固,努力做到藏沙于地、藏沙于坝。

空间布局上,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为基础,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统筹黄河流域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遵循“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原则,基于国土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考虑,结合区域实际,整合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林地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各类情况进行空间布局。

从传统的高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加快换轨变轨,促进原有的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要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大力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工程,逐步培育和完善山西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中心、产业化转化基地、平台做支撑,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要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做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等开放性平台、功能性平台的升级或争创工作。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不能单纯的只把它当做文化事业发展,要把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把文化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加强物联网、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催生出新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更大力度的建设自贸区、开放平台,构建全流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黄河沿线各省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富裕。

具体来看,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问题。

第一,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沿黄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仍是改革创新,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创新链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潜力有望被激发出来。比如青海如果依旧采用工业化时代的理念,必然存在环保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冲突,但是如果与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绿色农牧产品等结合起来,青海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科学用水。如何实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如何实现生态水、工业水、城乡用水在上中下游间的平衡,如何用市场化的办法管理用好宝贵的水资源,这是黄河流域解决水资源约束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协同发展。区域协同、省与省的协同、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载体。黄河流域各省区应作为有机整体,利用好黄河通道、通用航空的便捷性,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的物流枢纽,用好消费升级重要窗口期,把流域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资产,变成旅游、医药、绿色食品、特色工业等生态资本和产品,全流域建成统一开放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

第四,开放平台。在当前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背景下,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依托“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内陆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已经更多向中西部布局,并且实现通关、检疫、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一体化,助推中西部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沿黄九省区要把握不断扩大区域开放发展的有利形势,通过建设一批特殊经济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重点边境口岸,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空间,打造沿黄开放高地。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探索流域协同发展之路

近年来,流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作为重要带状经济区地位日益重要。通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流域治理和高质量之路,为流域保护和治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探索建立流域主体功能区实施机制

流域是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关键一环。对于黄河流域,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以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为核心功能;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则是发展现代农业。这些地区应以生态环境指标和农业发展指标作为核心甚至是评价指标,突出区域定位和功能,给地方政府以明确信号。逐步建立差异化生态绩效考核机制,作为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同时,对于优化开发区域,通过探索建立产业、人口和生态环境等清晰标准,推动部分产业向重点开发地区转移,实现产业布局与主体功能相匹配,更加有效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二)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一是构建更加合理多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从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看,多元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公共物品应由不同层级的政府主体提供,这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可以在黄河流域部分省区试点试验,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发挥地方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更清晰的权责体系。

二是试点横向税收分成制度。随着沿黄省区间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强度越来越大,只靠行政协商但不建立完备的利益分享机制,上下游协作的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双方都为这一投资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在税收方面进行一些合理的规定。可先在流域上下游有代表性的省区试点,形成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最终建立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横向分税制。

(三)探索建立流域综合治理机制

流域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有机生命体,无论是保护、治理,还是流域产业布局和城市规模建设等,都需坚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统筹规划和实施。在黄河流域探索试验,如何将山水林田湖作为有机整体综合治理和施策,恢复流域生态功能,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对我国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都有重要借鉴

意义。

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流域管理体制是治理取得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九龙治水、分头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水资源管理涉及部门众多,“九龙治水”由来已久。机构改革对水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进行了进一步明晰,但水资源和流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多部门管理的特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对黄河流域来说,水资源保障能力较弱,需要把水资源作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此为共识和基础,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商合作,实现黄河水资源管理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和加强水权管理等,提升全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5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92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