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论文以爱育人【优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师德论文以爱育人【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师德论文以爱育人【第一篇】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个性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构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必须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但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但是,一句话,不仅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就应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透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用心建立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理解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主角而学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
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理解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
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之后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
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务必‘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务必向受教育者推荐: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超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透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潜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忙后进生进行用心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忙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用心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构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构成有必须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资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构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礼貌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
师德论文以爱育人【第二篇】
日月如梭,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0年了,10年时间把我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年轻教师打磨成一个信心的教师,
一路走来初心不曾忘,使命不敢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所从事的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加强师德教育与训练成长新时期教师必须上好的一课,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到以师德为重,以爱心为重,
在工作生活中,我时时刻刻以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关爱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自身素养,我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思想,认为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共同学习中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丰富教改知识和拓宽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没有爱就没有生命,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鼓励人的行动,作为一名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求知若渴,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想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是有标准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
爱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真正的良师益友。
十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懂的教育是爱的事业,也是良心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这种爱包涵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教育事业是长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教书育人的路还很长,初心不忘,使命在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必以百倍努力和忠诚砥砺前行,不负芳华!
师德论文以爱育人【第三篇】
摘要:教师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近年来,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提高。本文从师德师风的定义、培养、践行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德师风定义培养践行
“教师”,人类神圣的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近年来,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一、师德师风的定义
(一)“师德师风”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师德就是教师这个职业所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专指教师这个行业的风气。“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师德师风”是一种精神追求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纵览古今中外,真正的师者无不对教育事业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体认,为了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迅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管理方式。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信仰缺失等现代性问题不断冲击教育,这一切都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坚守,促使我们回归教育本质,重建教育信仰。
(三)“师德师风”是一种政治品质
当今时代要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站位,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二、师德师风的教育培养
师德师风的教育培养是教师日常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崇高的理念信念,正确的道德观念、精湛的业务技能、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等。
(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当前文化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观,才能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分清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站稳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二)要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立场观点正确与否,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因此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知识技能,解答疑惑问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积极塑造讴歌向上向善的群体形象,提振民族精气神,为塑造人、激励人、教化人、督促人、启迪人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能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三、师德师风的践行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收获成功和希望。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事业的从业者,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尽心尽力,要不计名利得失,积极开拓进取,努力求实创新,要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幼儿教育事业上,真正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贴心人,成为他们的好伙伴。
(二)传承美德,立德树人
纵观中外历史,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心灵是田地,美德是种子。在孩子们心灵的田地中播种美德,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在一个家庭中传承美德,是家庭最大的福气,是家道昌盛的重要保证;在一个国家弘扬美德,是国家人民的福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胸怀爱心,塑造品格
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将爱传递下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万物,让灵魂善良、丰富而高贵,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应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呵护孩子们心灵中的真善美,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在面对诱惑时有坚守,面对邪恶时有勇气,面对美丑时能分辨。
(四)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古语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这也是教育学生最好、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育,人生之大事,国家之大事,人类之大事。教育,关系着人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类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作为教育事业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业务技能,培养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翟小宁《中国教育周刊》
【2】翟小宁《中国教育周刊》教育研究《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师德论文以爱育人【第四篇】
摘要: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华,是用来评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疏离、冷漠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这与教师“失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教师必须具有完整的人格与高尚的品格,这才是他能够被称为合格教育者的前提。故而一个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首先提高自己的师德,以其为先,一方面树立好自己作为一个合格教育者的形象,另一方面需以生为本,用心关爱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师生关系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日渐重要,国家想要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来,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培养又与同样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息息相关。教师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与其师德师风有关,同时师德师风也是用来评判教师素质的一面明镜。教师所担负的,不仅仅是学生当下的教育,肩负着他们一生,正如李政涛先生所言:“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身为教师,就当以师德为先,用心育人。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一个学校的师德师风不仅是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而是所有教师的师德师风的汇聚,师德师风体现着一个学校良好的学习风尚,一个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一个学校对于人才的一个培养方向。而我们教育者应该时刻把“教学生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作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学准则。
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是教导学生书本的“经师”,同时还是去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做人做事的“人师”,他们以自己良好的素养与道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以及给其他众多的教师做着一个良好的模范。师德师风虽然具有传统性,但是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逐渐的带有时代气息。也就是说,现在的师德师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基础,培养出符合现在时代情况的优秀人才,以及拥有多种修养的高技能、高品格人才。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他们应该掌握的书本上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引导他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远大的理想。国家的未来与学生有关,学生的道德素质又关乎着未来我国的国民素质,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又与教师的道德素质相关联,教师有着怎样的道德素质,那门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有怎样的素质。同时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会给自己的学生带来影响,这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教师所教导的学生,所培养的人才,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达到多大的高度,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这个教师的思想道德能够达到多大的高度有关。所以说,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教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推进教育,培养人才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一)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
作为一位教育者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厚实的使命感,不仅要忠于职守,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去付出时间,感情以及精力甚至是自己整个的心血。同时还要有高雅的情怀,精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我喜欢我的职业、我的学生,并将这种喜欢刻入骨髓,对学生的爱护已成本能。我愿成为一棵树,不做蚕,不做烛,以树的形象和学生站在一起,一起成长;愿陪他们走过跌宕长河,愿助他们将星光攀折,用全部的温柔编织慈悲岁月,呵护这些少年最纯真的初心。
(二)用心育人,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这一项活动的基础,同时还是两个社会角色相互映衬,教育的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师生关系贯穿着整个教育过程,而良好的师德更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用心关爱学生才能使其更好的成长。“爱之,能忽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关心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该做到的一点。教师的教育不仅是指教会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教会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如何去学会做事做人。教师的实际行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口头上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不管是班级内部,还是日常教学,我们都要做好领头羊的作用,不只指挥,而自己不去做,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吸引学生,让学生爱戴自己。
教师如树,扎根于泥土,抖落的是自身的萎靡和枯败,一树一树的花开,都是教师的风采与荣光。教师需总持一颗本心育人,送学生一派炎暑下的清凉,一束枝叶间罅隙里斜斜的阳光,一个温柔岁月和未来。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时,我会像他们父母去关心他们,从早期晨读到晚上查宿,一天的目光都追着学生,陪他们聊学习的困惑,也陪他们聊成长的烦恼,听他们说生活中琐碎趣事,关心他们的起居,督促他们按时吃饭,并随时备着一些常见疾病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太强的学生,也会特地带着他们一起去做一些体育活动,来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一些节日也会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小礼物、小惊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来自这么一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学生进情感方面交流的时候的我也会以他们知心朋友的身份去,深入的了解他们,当学生有什么困扰或者是麻烦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解决,让他们明白并理解这个世界是精彩的多样的,有着无限的包容与爱。
(二)尊重学生,重视师生关系平等
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虽然相互依存但又相互独立,所以二者相互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学业的提升,学生的心里渐渐趋向于成人化,对于自己的自尊也越来越看中。于是,在教师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去用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与缺点,也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在教育中,我不仅教给他们他们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还会抽出时间在每个下午来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对于成绩差的學生也不会不管不顾,而是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培养学习习惯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对学生提出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并培养他们深入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学就是学生与教师互相切磋,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荣辱。教育活动不能离开这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否则的话缺失两个主体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教育活动只能终结。教学活动想要成为一个良性的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才有可能实现。
结束语:在教师的岗位上,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一时的教育,更是他们的一生。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追寻的过程,追寻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追寻浩淼知识海洋中科学的本质,用全部的爱与温柔,支撑学生尽情去追梦,言传身教让他们学会坦然踏过苍苔与尘埃。
参考文献:
[1]易晓冰,佟海涛.践行“三严三实”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09-110.
[2]王定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J].人民教育,2017(22):20-22.
[3]刘祖友.“回归本分”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师德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3(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