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82688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把导向树得牢而又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把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树得更牢,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名声在民间。只有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问,才能精准掌握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际表现。坚持具象化考察识别,常态化深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第一线考察了解干部,既看政绩、又听政声,全面掌握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群众认可不认可。把干部日常表现与在重大斗争、紧要关头的表现结合起来,给干部精准“画像”,综合分析、认真研判、比选择优,切实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考核是“指挥棒”,在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上发挥关键作用。坚持以考促干,持续深化年度综合考核,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围绕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优化指标设置、划出底线红线,推动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健全完善“季度赛马”制度安排,更加突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每季度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实绩集中晾晒、全面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担当干事的浓厚氛围。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立破并举,既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也要打出严管厚爱“组合拳”。一方面,加强政绩观监督,通过日常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巡视巡察等,全面检视干部政绩观情况,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对政绩观不正,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追责问责,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加大对干部关心关爱力度,特别是对扎根基层、实干担当、群众认可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集中选树表彰一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先进典型;同时,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干部干事创业中的无意过失容错纠错,旗帜鲜明为干出实绩的干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树牢正确政绩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本次读书班学习,我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实际工作谈三点体会和打算。

一、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政绩为人民而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告诉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空间的民生工程,更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心工程。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造福,充分考虑群众意愿、顺应群众需求,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公园城市建设、拆违治乱,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坚持为民解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住”与“行”,扎实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危房改造,深入开展物业领域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和道路贯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让群众住得好、行得畅。坚持为民谋利,在低效片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等重大项目推进中,注重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做到不与民争利,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树高质量发展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新时代干工作、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好当前改造和长远发展,高标准开展xx河(xx河)流域、重点低效片区等重要区位城市设计,一揽子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的文章,努力做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绿色低碳,加快生态治理和绿化建设,抓好重点河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xx公园整治工作,高效开展全国智能建造试点任务,全周期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反复论证,确保符合国家战略、符合我市实际,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三、深化作风能力,靠真抓实干树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集中发力——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将问题摸清、原因摸透、方法找准,有的放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让群众心情更舒畅,对城市更热爱。

坚持一线工作,根据分管领域特点,带领广大干部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山头公园、前海一线、重要片区、重点项目等现场一线逐点找不足、逐项抓整改。

坚持担当作为,遇到问题不推诿,碰到矛盾不打怵,秉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态度,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一件一件解决、一项一项攻克,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担当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六实”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会妨碍发展大局。我们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抓出成果,应是对广大读者有益的成果,图书馆的工作应重在服务、重在公共性、重要对广大读者有利,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如果只着重自己的学术成就,或局部利益或小团体的成绩,对广大读者却无利用价值的成果或成绩,就不是真正的政绩。共产党人

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基层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和把握一系列重要关系、重大原则,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导向,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注意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加注重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最大限度挖掘和激发市场潜力活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是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两者的内容也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大保护催生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我们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既不能对风险隐患视而不见,更不能因风险压力裹足不前,要注重用发展的办法化解各类矛盾风险。

五是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当前”是前提和基础,“长远”是远景和蓝图,统筹好二者关系,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要既立足当前、“干”字当头,又着眼未来、统筹把握,坚决不搞寅时吃卯粮、透支未来的发展。

系统把握“八条原则”

党员、干部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靠什么树政绩?就是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系统把握“八条原则”。

一是既要促进量的合理增长,也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必须辩证认识、科学统筹好质和量的关系,聚焦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壮大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二是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既要注重总体谋划,也要善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多目标协调中找到最优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要滚动实施一批具有战略和引领作用的标志性工程,推动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三是既要勇于“破”,也要善于“立”。就“破”而言,要破除“唯GDP论”,破除供需结构性失衡,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就“立”而言,要立起重质量、重效益的导向,立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立起新发展理念的“指挥棒”。

四是既要重点突破,也要整体推进。党一贯倡导和坚持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我们既要突出抓好经济这个重点,也要抓好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五是既要遵循一般规律,也要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各不相同,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中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六是既要重显绩,也要重潜绩。“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我们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踏踏实实、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无愧于党、人民和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业绩。

七是既要做好做大“蛋糕”,也要切好分好“蛋糕”。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把蛋糕做得再大一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八是既要重视发展,也要重视安全。既要筑牢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也要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既要善于踩油门,确保不失速;也要善于踩刹车,确保不脱轨。

努力践行“四个统一”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工作要求,更关系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把树牢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体现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努力践行“四个统一”。

坚持政绩观与党性立场相统一,抓好党性坚强这一灵魂。只有党性坚强,才能防止政绩观扭曲偏向。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源自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务实行动。我们必须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思想堤坝,以坚强党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公,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高质量发展上来。

坚持政绩观与人民利益相统一,抓好为民造福这一根本。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的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始终记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坚持政绩观与新发展理念相统一,抓好发展规律这一要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尺度,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坚持政绩观与实干精神相统一,抓好真抓实干这一重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绝不光说不练、坐而论道;要杜绝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58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