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1
中益乡地处石柱县的腹心地带,与沙子镇、桥头镇、三河镇、冷水镇、黄水镇相连,由于历史原因,接边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突出,成为矛盾纠纷“多发地”。为全面促进“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我所采取了各种措施与方法,着力构建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隙的矛盾纠纷调处防范网络,今年以来已调解边界矛盾纠纷3起,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构建调解网络。
一是建立工作制度。从强化矛盾纠纷联调和治安防范入手,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章立制上,我乡与接边乡镇共同制定《边界纠纷联合调解制度》,以及《矛盾纠纷调处情况通报制度》、《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反馈制度》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制度》等一整套工作制度,明确调解工作主要职责、工作纪律和操作流程。 二是构建调解网络。不断强化调解网络建设,我所与接边乡镇司法所在接边村设立调解小组,明确小组长担任调解员,另配备一名老党员或老干部为义务调解信息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边界调解网络。
三是讲求调解实效。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针对存在的纠纷隐患及时研究制定调解方案,明确一般矛盾纠纷在3天内调解,较大矛盾纠纷在15天内调解,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
矛盾纠纷,及时做好缓和、疏导,并抓紧研究解决办法,力求30天内调解完结。
二、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协作体系。
一是机制相互约束。接边双方把联调协作工作纳入各责任单位的综治考核内容,对防范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情况不报告或协调不得力、处置不妥当而导致边界地区发生重大群体性纠纷或重大治安问题的单位,相互通报并追究责任,形成工作责任共同监督的有效机制。
二是信息交流互通。接边村调委会实行年度轮值交接班制度,司法所每年召开两次村组调解主任及调解信息员工作例会,交流工作情况,共同讨论分析本地区的纠纷隐患。接边村调委会每半月排查一次矛盾纠纷隐患,每月向对方通报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情况,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隐患共防。
三是资源有序利用。两地明确,跨界的山林、耕地、矿产、水源等自然资源实行有序管理和利用,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开发、使用,共同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是纠纷协作调处。两地坚持“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共同查清纠纷缘由、共同做好当事人思想稳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抓好接边地区重特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我乡盐井村与沙子镇兴隆村因接边地区林权问题发生矛盾,事发后,调委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沙子司法所取得联系,组织林
业办、驻村干部人员赶到现场。经过1天的协商,最终使两地群众达成了互谅互让的共识,成功调解了纠纷。
三、促进互惠互利,增进群众感情。
一是增强相互理解,维护共同利益。在事关两地群众利益的问题上,两地从维护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调解,力求增强理解、互惠互利。我乡龙河村修公路需通过桥头镇马鹿村运送水泥,导致通村公路遭到损坏,村民为此发生争执。在两地调委会的协调下,双方很快达成协议,龙河村公路得以及时完工,通村公路得到维护。
二是解决实际困难,加深群众感情。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我们与接连乡镇还加强沟通协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两地群众交流不断增多,加深了群众感情。沙子镇兴隆有上百亩土地穿插分布在我乡盐井村境内,过去常会因通行、灌溉等原因引发一些矛盾纠纷。调处防范网络成立以来,调解员经常深入两地村组、农户、田头进行调查走访,及时了解和把握群众心声,制订了互惠互利、符合两地群众意愿的解决方案,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两地群众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
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横港镇、范镇人民交往日益频繁,但随之而来的矛盾和纠纷也呈多发趋势根据省、市、县关于推进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结合落实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江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的精神。为了为创建和谐平安县(市)、乡(镇),进一步提高九江市辖区内相邻县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治安良性发展,共创和谐平安县(市)、乡(镇),和横港镇、范镇做了大量的工作。围绕《关于建立九江市内相邻县区边界维稳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为重点,把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放到全乡社会政治与治安稳定的突出位置,并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根本保障,积极探索出一条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联谊、联防、联调、联网、联治、联动”的成功之路。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与横港镇、范镇两镇交界,交界线达1万余米,一山之隔,山南为,山北为,边界自然村45个,常住9000多人口,据不完全统计,有姻亲关系的240对。两地边界行政村分别为发生。为营造和谐的边界治安工作环境,打造一方平安,与横港镇、范镇十年前便着手构建边界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十年来,两方三地坚持“以人为本,平安创建”的原则,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友谊第一、协作第一、配合第一”的协作意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创建平安家园为目的,本着和睦相处、互谅互让的原则。两方三地关系融洽,商贸往来频繁,边界治安状况良好,十年无刑事案件发生,边界治安联治工作的迅速推进,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感情联谊。与横港镇、范镇加强网络交流,开展互访活动,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开展友好乡镇、友好村创建活动,为维护边界稳定,创建边界和谐平安奠定基础。各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组织实行定期、不定期互访,加强双方乡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干部之间的感情联络,增进友谊,激发了双方共同调处边界矛盾纠纷的积极性。
二是矛盾联调。与横港镇、范镇主要通过例会、互访、协作等多种形式,共同预防和及时调处矛盾纠纷,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把各种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正真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当、打击得力”。在边界联防机制的作用下,所有矛盾纠纷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处,一致得到了群众好评。
三是信息联网。成立组织机构,健全基础网络。双方共同组建边界治安联防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双方综治办和相关行政村为组成成员,在乡一级均配备信息员、联络员,村、组两级配备信息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职位调整和办公室设置实行轮流坐庄。
四是整治联治。建章立制,制定联防公约。联防公约依照上级有关精神,在边界治安联防会上共同商订和修改,除明确建立机构以外,主要是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法和原则要求等事项。公约规定,调处纠纷应本着相互理解、互谅互让的原则,注重预防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调处责任是乡(镇)一级的,由联防委员会下意见书,报县(市)综治委备案;调处责任是村或组一级的,由双方村级调委会共同下意见,并报联防委员会备案;联防公约还规定了交流方式,即每季度进行一次情况交流、治安状况分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防委员会全体会议,并邀请上级综治委和同级公安派出所参加,共商边界联防事宜,分析情况,修订制度,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五是事故联处。与范镇交界,而范镇场矿较多,农民在范镇务工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双方建立事故联处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各方要及时沟通,本着互谅互让,一切为了和谐的精神联合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保障到位。两地边界治安联防工作得到了双方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市)综治委有领导专门过问此项工作,乡党委政府将边界治安联防列入日常工作安排;同时,为边界联防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往来活动和联防工作。
二是群众参与,党员带头示范。边界联防机制组建以来,得到了边界村组村民的支持,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特别是,党委在新塘村和郑湖村设立无职党员边界治安联防维护岗,各有4名党员参加,许多农员党员在这项工作中带头遵守,主动参与调解工作,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化解双方矛盾。为构建和谐平安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与横港镇、范镇边界联防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由小到大,日臻完善,日益成熟,打造了一方平安,但作为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娇儿,需要不断呵护,精心培育,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和睦共处的原则,加强领导,加强合作,不断探索新的途径,锐意创新,相信,德安与两县市的边界稳定是必然的,两地的商贸往事一定会更加频繁,经济发展也一定会更加迅速。
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3
一年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广东省综治办、广东省民政厅等十部门《转发中央综治办等十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粤综治办[2007]22号)、《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的通彻》(民函[2007]97号)精神,按照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的通知》(粤民区[2008]10号)精神要求,认真细致地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平安边界的工作,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为建设好平安边界,我县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各镇主管副镇长等为成员的XX县平安边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了本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创建工作年度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县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局局长XX县领导小组成员、民政局主管副局长亲自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江西省的XX县和XX县,湖南省的XX县进行专访活动,了解边界的情况,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签订《创建平安和谐边界协议书》和《边界互访制度》。亲自组织人员到三省交会点现场进行联检工作。
二、措施具体,机制健全。
为搞好创建平安边界的活动,我县制订了《XX县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制订了《XX县民政局边界纠纷事件应急预案》、《联席会议制度》、《联谊互访制度》、《XX县创建平安边界情况通报制度》、《XX县创建平安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XX县创建平安边界协调处理制度》,并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宣传到位,普法深入。
为搞好创建平安边界的宣传工作,我们印发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3号)到各镇(街道)村委会,采用大小会议、横额、标语、黑板报、广播、宣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边界地区的群众普遍了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
四、保障落实,管理有效。
我县在创建平安边界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3号)和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5]100号),县政府落实了界线管护和界线联检经费,全面落实了界线(桩)管护人员,并与其签订了责任协议书,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了县界的联检工作,全面地依法对界线实施有效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落实。
五、界线明确,界桩完好。
自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来,勘完的行政区域界线从无发生争议,且在实地得到了毗邻双方的有效认可和落实,通过联检,界线及两侧地貌、地物没有明显变化,界线这地位置清晰易认,各界桩完好、界桩方位物齐全,字迹醒目清晰,界址清楚。积极配合全面完成了曲江—仁化等界线的年检工作,同时做好了全县各边界线的管护工作。
六、资料完善,档案齐全。
全面完成了曲江—仁化等界线的联检工作,界线管理档案资料完整,立卷归档符合要求,并能按时、按规定上报。
我县在开展一系列创建平安边界工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边界群众对创建平安边界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边民和睦,边界平安,边界地区群众和睦相处,增进友谊,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没有发生边界纠纷问题。我县在开展创建平安边界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镇、村的领导对创建平安边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界线已定,也无纠纷,不必小题大作;二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活动不够活跃;三是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形式不够灵活多样。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省综治办、省民政厅等十部门《转发中央综治办等十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的通知》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扎扎实实地做好创建平安边界的每项工作,为建立团结、稳定、平安、和谐的边界而努力奋斗。
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4
我镇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栗山,构建和谐边界”这一主题,以“边界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一是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边界村(社区)的创建活动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干部包村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宣传,氛围浓厚。
镇党委、政府坚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形成了浓厚的和睦友好边界氛围。一是书写标语,办宣传栏。共书写石灰标语20余条,办板报1期24块。二是散发宣传资料。镇综治办将有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知识制作成1000份宣传资料,采取逢场天散发、进村入户张贴以及由中小学生把资料带回家中和家长一并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三、措施具体,创建到位。
1、开展了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今年,我镇开展了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特别对影响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的自然灾害、河流改道、道路变化等特殊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没有发现新变化情况。
2、切实加强了界桩及其它标志物的管理。做到了界桩外形醒目、标示明确,界址点清楚。
3、我镇采取积极预防、调处化解、快速处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边界纠纷的发生,把边界地区的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镇综治组织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上狠下功夫,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排查、集中与分散排查相结合,采取村及辖区单位共同联动、条块结合的办法,做到边界村(居)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不安定的因素进行地毯式排查,实现了由“救火”向 “防火”转变。
在下步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态度,深入抓好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坚决确保相邻地区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