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选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范文范例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第一篇】
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开展以来,县局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多举措扎实做好年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进展情况截止20##年4月30日,全县市场主体应报35774户,已报18000户,年报公示率%;其中企业应报10413户,已报6239户,年报率%;合作社应报616户,已报335户,年报率%;个体应报24745户,已报11426户,年报率%。市场主体年报率在全市的三次通报中全部名列第一。在年报工作中共举办年报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263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3600余册,电视宣传报道、电视公告26次,发布短信提示万余条,发布微信22条,报刊宣传21次,张贴公告1500份,张贴年报海报6500余张。
二、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副局长张莉任组长,相关科(股)室、队和基层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管科,主要负责协调督导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一方面,组织基层分局监管人员参加公示工作业务培训,使一线监管人员全面掌握年报公示工作的具体要求、操作方法和申报途径,确保公示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组织市场主体进行培训,就年报公示系统登陆方式、不同类型企业年报公示内容及程序进行演示讲解,提高年报操作成功率、信息准确率。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在年报工作中,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微信网络平台、短信平台、政务平台、设立宣传栏和在服务窗口摆放年报须知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年报公示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相关规定,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一是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发布年报公告和年报提示,提醒市场主体按照规定期限报送年度报告。二是成立宣讲组到市场主体集中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专业村和园区等,联合市场主办方、园区管委会、村(居)委会等组织发放宣传培训材料、组织专题宣讲培训班等活动,开展“一对多”的宣传。特别是借助“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和纪念活动,大力宣传“一条例五规章”及年报相关知识,扩大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宣传范围和效果。三是利用微信宣传,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关注平台后,即可查看“一条例六规章”、年报须知、信息公示制度知识问答等详细内容,使广大社会公众知晓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使市场主体了解自身的信息公示义务以及如何通过河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信息。四是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比对筛选辖区内尚未报送公示年度报告信息的市场主体,采取上门宣讲、发送提示短信等措施,开展“点对点”的宣传。五是发挥注册窗口的作用,制作了年报及信息公示提示单,对办理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业务的市场主体,逐一发放提示单,主动告知提示其企业信息公示义务,向市场主体发放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宣传册、提示书、明白卡等,开展“一对一”的宣传。
4、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使市场主体全面了解和掌握网上年报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按时完成年报工作,按照属地划分,分批次对辖区内的市场主体进行年报培训,面对面解答市场主体有关年报工作的各种疑问。结合新版营业执照换发工作,认真开展年报指导,耐心讲解网上申报操作程序、年报内容和年报注意事项,通过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指导市场主体完成网上年报。同时,在服务大厅专门开设年报服务窗口,配备专用电脑及相关设备,明确专人负责,设立电话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市场主体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不跑冤枉路。
5、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责任落实。成立了督导调研组,由主管局长带队深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开展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走访、查看工作落实相关资料、发放服务反馈意见表等形式,对各基层分局年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市场主体对“一条例五规章”及年报公示等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第二篇】
今年来,区市场监管局紧密围绕区“十二五”规划部署,以改革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服务发展方面
1.优化市场准入,积极落实先照后证、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改革制度,提高市场准入效率。自10月1日来,全区共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016份,企业普遍反映良好,社会创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截至10月底,全区共有市场主体103962户,注册资本总额亿元
2.深入推行商标品牌战略。强化情况排摸,开展宣传引导,积极鼓励辖区内优质企业追求卓越、转型发展,今年来,共新发展商标2578件,辅导申报省著名商标10件、市知名商标26件(认定结果尚未出来),“老相识”成功被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此外,辅导申报省名牌企业16家、市名牌企业16家、质量奖3家。
3.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强化质量管理,积极申报国家检验检测公共示范平台,做好证后管理、产品抽样等工作,指导21户不合格企业完成整改。深入开展技术标准化活动,辅导48家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标准化项目。今年来共申报国标立项5项,备选3项,已经完成国家级标准制修订4项,采标考核28项。此外,深入开展计量监管专项活动,完成了对1408台电子计价秤、214台医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
4.深入实施广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地方扶持政策制定、落实,辅导国家金枫广告产业园做好资金财政对接等工作。
二、监管执法方面
1.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认真落实巡查监管、经营信用公示、抽样检测等监管职责,夯实生产流通食品监管职责。积极推进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全区联网,建设了全市首家流通领域标准化食品快检中心。在开展好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评审、重大项目联合会审等工作基础上,突出做好重大活动驻点保障,从菜单审核、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卫生等全方位介入,今年来共保障活动13个,保障77天,期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此外,针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有效开展了学校食堂、中秋国庆节前检查以及食品安全“放心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引导,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印制发放各类宣传海报、宣传册、纪念品2万余份。
2.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隐患排查、现场监督检查,有力开展了气瓶、电梯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0月底,全区共检查特种设备制造使用单位128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37条,现场销毁液化气瓶2000只,改造燃煤锅炉90台,并对区内在用1491台电梯完成建档管理。
3.突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开展了行政许可、备案事项889件,做好新版GSP、GMP督促指导等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了胶囊剂、药源性、银杏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净化辖区经营秩序。
4.突出信用监管,强化年报宣传发动、落实企业抽查制度,20xx年年报率达到%,并完成了500余家企业的现场检查。
5.强化网络交易监管,积极完善数据质量建设,推进电子标识公开,今年来全区公示网站总数已达3891家。结合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摸清全区网站主体数量,引导规范网络交易行为。
6.加快整合执法力量,加大了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商标侵权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今年来共查处案件201件。
三、民生保障方面
1.推进投诉举报处置流转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投诉举报统一扎口流转。平台自5月初成立以来,共受理流转便民中心、寒山闻钟、市长和市委书记信箱等10个渠道2253件。
2.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采取上门服务、分会召集等措施,先后对全区汽车4S店、个别大型企业、市场开展《消法》、《汽车三包规定》等培训,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册(份)。
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第三篇】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重点中心工作,以巩固省级示范县成果、做好镇所标准化建设、检测中心认证验收为抓手,以抓好食药安全、质量强县、商标兴县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履职尽责,科学监管、执法办案能力,设施装备能力为突破,以实现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质量监管、综合执法、消费维权统一规范为目标,全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体制改革,新体制正常运行。按照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原食药监、质监、工商、盐务实行“四局合一”,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新的领导班子到位后,对工作进行了科学分工,确保了工作运行平稳过渡。一是制定新的“三定方案”,对市场监管局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科学设定,保障新体制的顺利运行;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与组织、编制、人事部门多次研究磋商,制定了人员分流工作方案,人员全部到位并开展工作;三是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基层所负责人的任命工作。截止目前,全县20个市场监管所所长已经组织部门任命;四是认真做好机构下划移交工作。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县局抽调人员,对原工商所、食药所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移交。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食品监管水平。一是召开了全县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下发《关于继续加强标准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二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投资78万元,对检测中心进行了改造,力争明年通过省级认证;三是认真开展食药安全宣传培训20场次,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以上,参加省级开展的基层监管所负责人培训20人次;参加市级业务培训35人次,开展县级集中培训2次。
(三)强化日常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是扎实开展严厉打击食药违法犯罪行为的“飓风行动”。共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06份,当场处罚29起,立案查处案件26起(食品类13起,药械类13起),现已结案25起(食品类12起,药械类13起),罚没款共计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0起;二是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并重。截止目前,经许可的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者共2051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家,小作坊备案登记证明139个,食品流通经营户1031户,餐饮服务提供者874户,各单位、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率达100%。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并按级别高低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0%以上;三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年度食品抽检计划400批次,食品抽检407批次,已取得检验报告407份,因涉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移送公安机关10起,因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进行行政处罚7起;四是强化药械化妆品监管。对全县315家医疗机构和25家药品经营企业的药械经营使用情况进行了2次以上全面检查,县镇村三级药械经营使用单位检查覆盖100%。截止目前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30份,占任务数的115%。医疗器械不良反应60份,占任务数的120%。药品抽检61份,药品快速检验49份,医疗器械抽检1份,化妆品抽检2批次。其中4个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抽检靶向率较高。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开展,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的使用率达60%,基本实现了药品流向可控,有效防范假冒药品的流入和走票挂靠行为。
(四)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市场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登记条件,落实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严格执行窗口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在市场准入、政策支持、收费减免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利;二是扎实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截止11月底,共办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03份,新登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212户,其中,内资企业3户,私营企业15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户,个体工商户1002户。
(五)深入推进商标兴县战略,促进企业增收增效。一是以新《商标法》、《广告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广泛宣传新法的突出亮点;二是积极引导,重点培育。截止目前,全县已注册商标105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件,市级著名商标7件,今年,申报省级著名商标1件、市级著名商标2件;三是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相关部门以送阅件的形式报送了《关于“镇巴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规范“镇巴腊肉”品牌的管理使用。
(六)加大消费维权力度,营造健康消费环境。一是开展12315消费维权走进企业服务活动,举办新《消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宣传培训,增强企业自律意识;二是组织开展“”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纪念活动,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000余份,接受消费者咨询500余人次;三是积极推进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在全县226个行政村、4个社区设立了12315维权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在商场、超市、市场、企业等经营场所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20个;截止目前,共接受消费者咨询156次,受理投诉举报42件,办结42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七)开展重点市场整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一是积极开展农资、成品油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节假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12人次,检查各行业经营户642户次,查处案件11件,处罚款万元;二是积极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工作,对装饰建材、家用电器、服装、儿童用品等进行抽检,其中抽检农资商品14件,汽、柴油37件,小家电10组,儿童服装12组,对抽检不合格要求其下架退市,对8户经营不合格商品的经营户进行立案调查;三是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开展企业年报公示、企业即时信息公示和企业公示信息专项抽查,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和“黑名单”制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发挥信用约束手段。截止目前,20xx年度企业、个体年报率分别为%和%;共抽查企业36户,其中即时信息抽查8户,注册资本专项抽查8户,企业年报及即时信息公示双向抽查20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307户,其中企业137户,个体工商户170户;四是围绕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经营者诚信理念,在全县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省工商局已审批2户省级诚信单位,向经营户印发宣传标语,督促引导有LED广告屏经营户设置文明经营和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公益广告120余件。
(八)加强质量监管工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制定了《镇巴县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和《镇巴县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将质量工作纳入县政府绩效考核;二是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协助指导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20xx年申报陕西省名牌产品推荐企业。完成了地域产(商)品15批次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整体合格率93%;三是开展计量器具整治工作,对全县超市、服务企业网点在用电子计价秤进行了执法检查,对全县10个燃油加油站的24台加油机,对矿山、集贸市场、行政执法、医疗卫生机构等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在用的300余台(件)强检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四是开展了对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检查企业25家,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进行登记,共登记标准26个。联系县域内有资质的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工作。
(九)强化责任意识,维护特种设备安全。一是组织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20xx特种设备目录》等法律法规培训,与2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二是开展了“电梯大会战”、“铁拳行动”等整治,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台账,做到了底子清、人员明、设备全;三是对人员密集的医院和超市进行重点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自查自纠和4次全面监督检查,共出动人员180人次,下达指令书16份,发现安全隐患18处,下达复查整改意见书16份,已整改隐患16处;四是积极协调成立了镇巴首家电梯维保服务站,为镇巴电梯的维保和检修提供了快捷的技术服务,全面落实了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
(十)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全年购进盐品1778吨,销售食盐2099吨,销售总值361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对调入每批盐品,严格检测,全年食盐“三率”即:食盐计划完成率达104%、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7%、碘盐覆盖率达97%;今年共查获过期盐品6吨,有效打击了一切涉盐违规行为。
(十一)加强干部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一是举办为期四天的业务知识和快检能力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我为市场监管做贡献”的演讲比赛,激发热情、树立正气、提升形象;三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一名干部行政警告处分,一名干部诫勉谈话,队伍形象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20xx年,是新的市场监管队伍履新职责、担负新任务的第一年。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出风险、责任、担当的正能量,营造出“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工作局面。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但是,我们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改革后,市场监管职能得到整合,“四局合一”基本实现,但工作业务上下衔接还需加强,机制办法上有些需要调整、改进;
二是基层所监管体制调整,少数镇对市场安全重视不够,长期包村,从事其它工作,监管悬空,主体责任无法落实。
三是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队伍整合后,综合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市场监管局企业年报工作总结【第四篇】
2020年,祁门县市场监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局的关心指导下,统筹推进全系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正确认识新形势新挑战,准确把握新要求新任务,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发挥好市场监管职能,努力当好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安全底线的守卫者,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祁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攻坚”克难,两手抓确保两战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局上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两手”硬、“两战”赢。一是聚焦主责,突出“人防”实干担当。全局100多名干部放弃休假、挺身而出、任劳任怨,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积极发挥市监职能,有效打击了哄抬物价等行为,切实阻断了疫情传播。精准有效的策略和先进典型做法,被各级表彰、被媒体刊载,历口市场监管所徐文利同志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县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荣获“黄山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荣获“黄山市工人先锋号”。二是从严落实,完善“物防”工作体系。建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对从市外采购的进口冷链食品纳入监管仓管理,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接触人员、运输车辆开展全面消毒和核酸检测,产品经全面消毒和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库销售。建立追溯平台,实现“带码”销售。自12月10日起,要求所有无“追溯码”的进口产品全部暂停销售,并采取监管仓集中管理方式,经消毒、核酸检测阴性后通过安徽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在集中监管仓内完成“赋码”出库工作。我县的集中仓监管模式受到省市领导表扬,并在全市推广。三是助力发展,打赢复工复产战役。及时向辖区企业发送疫情通报信息、温馨提示、价格告诫书等,对企业遇到的防疫物资短缺、原料和成品运输等问题积极帮忙协调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生产周期的连续性,保障民生物资供给需求。对涉及疫情防控的审批服务事项,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容缺办理、特事特办。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开通质押融资绿色通道,搭建银企合作服务“桥梁”,指导企业用好股权、商标、专利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渠道,解决复工复产企业融资难题,为抗击疫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战略”驱动,创新创优成果显著
1.围绕质量强县工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将2020年质量提升和质量强县重点任务进行分解,确保质量提升和质量强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全县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真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律、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开展“质量提升五大示范”、“双零”和“四重”行动,调研、走访、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规模、销售等情况,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大力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方法,组织企业参加质量管理培训,鼓励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保障质量安全,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聘请达90%以上。黄山电器有限公司和七七七电子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推荐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第五届政府质量奖”。安徽省祁门县黄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获批2019年“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祁门县芦溪乡广丰隆安茶厂申报“安茶”地理标志使用权获批准。
2.围绕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积极做好我县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安徽省祥源祁红绿色高效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天之红祁门红茶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祁红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开展省级地方标准工作。继续做好我县《祁门红茶》省级地方标准修订和《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白及》制定工作。《祁门红茶茶艺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已批准发布,于2020年7月22日正式实施。三是推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市场标准化。四是完成祁门红茶团体标准制定。指导和帮助红茶协会制订祁门红茶团体标准,推广宣传祁门红茶团体标准。五是开展规上企业标准摸排工作。指导企业主动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六是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开展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帮扶企业申报安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目前,我县共有7家企业获“安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
3.围绕产业提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培育自主商标品牌,积极推进电商商标注册和使用全覆盖。充分发挥专利专员和专利代办机构的作用,稳步提高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增加高价值专利申请量,2020年全县新申请专利134件,授权67件,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6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件。兑现万元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填补我县县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发放的空白。
(三)“改革”攻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市场主体活力十足。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登记,扎实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实行一网通办理,压缩普通注销登记时间至2个工作日内;全面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提高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2020年新设立企业436户,个体工商户943户,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二是助企强企成效显著。充分依托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不断拓展动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动产抵押登记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公示、在线查询一网通办,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抵押登记,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动产抵押和股权出质登记职能,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04件,助企融资为30232万元,股权出质登记2件120万元,专利权质押2件1000万元,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帮助企业融资解困。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牵头汇总制定印发了全县市场监管领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工作计划以及部门联合抽查任务,统筹协调全县21家执法单位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全县共开展任务137批次(其中部门联合检查任务31批次),检查企业444户,有效的加强和规范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在检查任务中,完成信用等级任务数48项。四是企业年报工作扎实开展。2020年完成年报企业数为17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为351户,申报比例分别为%和%。
(四)“底线”思维,四大安全紧紧守牢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坚持从严。开展“四员”培训,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全县18个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四员”及基层所监管人员300余人参加培训。把握时间节点,持续推进风险分级及日常监管工作,四大领域均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突出监管关键点,强化重点专项检查,开展春季复学专项检查、养老机构食堂专项检查、火锅类餐饮单位专项检查、“倍氨敏”“舒儿呔”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等工作,有效保障了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食品安全。规范活禽交易,推进禽类产品冰鲜上市,有序规范我县活禽交易市场。强化靶向作用,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完成食品抽检180组,食用农产品150组。开展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夏季饮食安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08户次,约谈规范提升小饭桌32家次,约谈大型以上餐饮单位28家次。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在监管仓完成21家进口冷链食品269批次产品赋码工作。开展常态化“星期三查厨房”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9次“星期三查厨房”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12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95家次,发现问题隐患227个,责令整改116家,立案10起,扣押问题食品公斤。二是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扎实开展药械化各类专项整治。重点部署开展了疫苗储存运输环节、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美容用药械等专项整治。共检查疫苗接种单位24家次、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单位26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6家次,美容美发及化妆品经营企业2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99人次。持续加强药械规范经营监督检查。完成30家药店换证、11家药店变更许可、2家药店申请注销核审工作,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开办的许可事项现场检查工作。以疫苗等需冷链储运的生物制品、艾司唑仑等第二类精神药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等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降糖降压类等纳入医保的药品以及抗生素等处方药、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中选品种、中药饮片、新冠肺炎防控用药等为重点品种,以加强高温高湿季节药品储存养护条件为重点环节,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52家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落实,保证药品经营状态持续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祁门县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公司的黄精基地获准认定,并列入省政府“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奖补项目。认真开展药物抽检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成25批次基本药物抽检任务,开展监督抽样29批次。共分析评价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92份,百万人口3552份,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107份,百万人口642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2份,百万人口192份。开展IV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整体水平和能力。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持续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和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等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召开电梯责任保险推进会,推动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全县电梯累计投保242台,占总数%。推进全县气瓶充装单位气瓶信息化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8572只气瓶加装二维码,实行“一瓶一码一档”信息化管理;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对祁门县在建高速、高铁和县道施工的78台起重机械安装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检验锅炉24台,起重机械63台,电梯236台。四是产品质量监管扎实推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口罩等防疫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疫情防控市场监管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和车载罐体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行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排查行动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专项行动,同时,开展劳保用品(安全帽)、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包装产品)和儿童产品(校服)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检有机肥、汽油、柴油共计13组。
(五)“满意”导向,民生安全保障有力
一是监管执法不断加强。始终把“党委政府关心的、人民群众关注的”作为我们监管执法的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整顿和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合格商品专项整治,组织打假、打传、查无等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过期食品、无照经营、打击走私冻品专项整治行动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案件195起,罚没款万元。二是消费维权不断优化。加强消费投诉举报处理,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39件,办结429件,办结率%。同时,实施消费品放心提升工程。发布2019年消费维权情况报告及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消费维权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大力营造放心消费创建浓厚氛围。三是计量惠民行动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集贸市场和农村医疗单位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全年,共检测量器具768台(件),合格率%,其中燃油加油机206枪(次)、电子计价秤309台、压力表191块(次)、电子天平40台、烘箱22台。同时积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眼镜店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深入推进计量体系建设。四是扫黑除恶工作强力推进。部署开展市场流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强化公用企业监管、竞争执法、打假治劣、价格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打击网络传销”六大重点任务,全面整治市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五大战役”“六清行动”,深入推进行业监管,摸排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食品药品、餐饮服务、公用企业、保健品市场、直销市场、农资市场、特种设备、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做好市场监管领域线索摸排工作,挖掘涉黑涉恶线索。同时对12315投诉举报和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积极摸排相关线索。共召开行刑对接会议3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9起,立案3起。
(六)“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对“三重一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按月制定印发工作计划,细化到各牵头单位,确保工作落实。坚决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减文减会等取得实质性成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夯实自身建设基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干部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及时组织全系统在职干部参加“学习强国”、市场监管总局的网络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食品餐饮、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特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重点行业的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全系统人员的监管业务知识和监管水平,促进监管能力的提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建章立制工作。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围绕日常管理、执法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快建设成熟完备、具有祁门市场监管特色的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提高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廉洁建设关口前移,为全局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省市局也分别明确了八项重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2021年全县市场监管工作将以“融合提升”为主线,按照“4321”工作思路,即筑牢食品安全、“两品一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四道防线”;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联动机制、应急机制“三个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竞争环境“两个环境”,突出党的建设这“一个统领”,全力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筑牢“四道防线”,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紧盯重点环节安全,聚焦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大宗食品,持续开展乳制品、肉制品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食品标签标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络订餐、非法添加等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食品安全抽检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强化抽检结果运用和后处理,对不合格食品严查到底,确保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紧盯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突出“一少一老”(少年儿童、老年人)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保健食品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格婴特食品质量管理授权、全链条信息记录、质量管理自查、配方动态监测、质量体系检查等制度落实。落实“四查五制”“明厨亮灶”等措施,压实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规范提升校园餐厅、养老机构等集中用餐安全。紧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督促企业落实自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作用,健全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协调推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促进社会共治。
二是夯实“两品一械”安全防线。规范重点品种,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出抓好疫苗、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监管,着力完善疫苗监管体系、长效管理机制和安全责任制,持续抓好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严格落实不良事件监测和监督抽验。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严防特殊药品流弊。规范重点环节,推进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开展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净网”“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重典治乱”,确保不发生重大药械质量安全事件。规范重点区域,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问题易发多发区域,严厉查处非法渠道购药、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药品经营秩序。
三是织密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应用和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建立特种设备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倒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加强我县在建高速、高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四是锁紧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围绕群众关切的儿童用品、老年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开展定向抽检。加大以钢筋、保温材料、消防产品、成品油等为重点品种的抽检范围和频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实现产品质量从抽检到后续处理的闭环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加强对我县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联合技术检验机构,指导企业加强质量把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三项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压实“三个责任”:督促协调落实属地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要求,督促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政治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行刑衔接机制,实现权责清晰、力量统筹、资源共享;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企业承诺制,加强对企业主体的教育培训,承诺必兑现、背诺要惩罚,筑牢市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健全联动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市场监管法治基础,重点做好“三个完善”: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业务股室+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的联合执法办案机制,实现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高效行动、重点突破,发挥一线执法力量的最大效率。完善消费投诉核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建立消费维权责任制、投诉举报事项限时核查处置及反馈等制度,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投诉举报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及针对性监管、靶向性抽检提供参考。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案件审核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开展以案释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健全应急机制。牢牢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扎实做好“三个加强”:加强应急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食品、药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3个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应急能力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四大安全”应急演练至少开展1次。加强应急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反应、快速稳妥处置。加强舆情应对,加强对“四大安全”的分析和研判,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控分办处置平台,做到反应“快”、处置“稳”、回应“准”,为市场监管工作营造清朗明净的舆论空间。
(三)优化“两个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加强监管审批衔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程序和措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加强对企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模式,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作用,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力度,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开展存量政策清理和增量文件审查,严格审查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确保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市场待遇。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互联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做好反垄断相关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强化价格监管,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村市场、保健市场、直销传销等市场整顿工作,规范网络交易、格式合同、拍卖等市场行为,严厉查处医疗、“两品一械”、房地产等重点违法广告行为。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构建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对各类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引导、有效管控。加强群众诉求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把握和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监管针对性。发挥“12315”热线作用,强化节假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确保紧急类、敏感类群众诉求迅速、有效解决。
(四)突出党建统领,夯实队伍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是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大局观意识,落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意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县党委决策部署,完善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守好清廉底线。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层层传递压力压实责任。加强廉政教育,结合系统内外违纪违法案例,以案示教、以案示警。不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筑牢廉政高压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四是注重专业能力提升。聚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化重点监管领域,加强专业领域培训,以“理论大讲堂”为平台,丰富“我办案、我来讲”内容,以案说法、以案促学,提升干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逐步实现从“一专多能”到“一精多专”转变。突出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能力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储备年轻干部。统筹全局岗位资源,盘活“一盘棋”,突出实践、实干、实绩,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