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6951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重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

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守初心、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勇于变革,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时”,吸引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卓越教师,让优秀学生成长为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

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应以责任担当和切实行动投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新教育“扶智”路径,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针对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强师”计划,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师范生政策,强化与地方的办学合作和对口支援,以教育帮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特别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提

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激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活力,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粗略计算,十九大报告中一共提到“人民”200多次。“人民”两字,直抵人心,激发共鸣,不仅高频率地出现在报告里,也一直贯穿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时代赋予人民满意的教育哪些新内涵?如何落实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十九大代表就此展开热议。

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定位

十九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就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5年以后,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更”再度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依然排在首位。

“为中国人民谋福利,这是建党初心。更好的教育,人民满意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曹献坤说。

十九大代表、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杏仁说:“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就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上,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人民早已用脚投票了。

“以前,村里条件好一点儿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在村小上学的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村小变得漂亮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流了。”十九大代表、江西省芦溪县源楠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见证了这一变化。

“海南的一些苗寨黎乡终于走出了大学生,有的学生还通过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在曹献坤看来,成就,要用“人民”的获得感来衡量;差距,要用“人民”的幸福感来弥补;历史,要用“人民”的安全感来写就。

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朝着‘上好学’的新的历史目标迈进;已经实现了‘大起来’的目标,正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努力。”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大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个历史分水岭,也是判断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代表、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张岳峰说,对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现状,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着挑战。

“教育供求关系正在从‘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肖国安说,在教育规模和普及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育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新时代教育发展必须适应教育供求关系变化,把发展重心从总量增长转到优化结构布局上来,着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以来,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持续提高,2016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张岳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一步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革除小学化倾向。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改变育人模式,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何杏仁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守公平优质理念,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补齐教育短板,实现区域、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协调发展。确保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何杏仁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质量观,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主目标,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教育改革的攻坚战,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找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现路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路径就是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张岳峰认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又何谈国家的现代化?”

肖国安说:“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者内在统一、密不可分。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总体发展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推进路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检验标准。”

十九大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张岳峰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点。

在肖国安看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量”和“质”的天平上找平衡。他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拓宽教育公平‘量’的维度,在均衡配置资源上出实招,又要厚植教育公平‘质’的深度,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求实效。”

“在海南,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曹献坤自豪地说,“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海南一手抓均衡,一手搞引进,推行了‘一县两校一园’的政策,通过名校办分校\对口帮扶等方式,已经有51所名校在海南落地生根。针对海南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手抓补充学位,一手抓规范办园,既要做到均衡又要做到优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向改革要公平。”十九大代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赵为粮说,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兼顾各个群体。对学生来说,需要健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资助制度。从教师来说,要完善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让每所学校都有优秀师资。从学校发展来说,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老百姓身边都有好学校。

“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德森院士说,“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了,如何满足人民的需求,我认为一方面要满足老百姓上学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迎难而上,重点突破。

“浙江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率先改革、大胆改革,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何杏仁说,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教育改革,瞄准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搞清根源、精准发力。在改革原则上,要坚持维护教育公平。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往往会涉及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只要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一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教育发展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陈宝生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20xx年xx月xx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

日月如梭,时光如箭,转眼之间我已经正式投入教育行列3年了。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回顾过去的3年,重新审视自己,觉得其实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追求,新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一位老校长都会对我们说的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我们工作得到肯定的最高评价。因此我立志要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呢?通过对讲话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两点:

一是教育问题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讲话中提到: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竞争。中国做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做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国家只有把教育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使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困难受到重视、得到解决。我们都看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在战败后一片狼藉的时候,还有营建“巴学园”的教育家,这不能不说明日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不能不说,这是他们后来迅速恢复的一股力量。美国经调查证明,对基础教育每年多投入8美元,就能减少未来的1次刑事犯罪。……我们国家必须立足长远,抱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到面对教育,面对教育的投入、规划;面对师资的选择;面对教育目标的构建……我们就能突破目前中国教育的困境,培养出未来中国的好公民,储蓄起未来中国的优秀人才。

二教师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性。

讲话中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明确指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的一切出放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而做好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则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地位,真正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之中,中国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升。

习主席在考察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还记得一位长者对我说过:“只有你喜欢你的职业,你的工作,你才会真正投入满腔的热情去为它任劳任怨。”诚然,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献身教育事业。教师一定要端正的一个观点就是教师不是“教书匠”,不能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它置于人生目标,人生追求的崇高位置,真正将它看做是育人的重大工程,它所担待的责任是一种未来的希望。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社会利益的一个准则。的确,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去更多地去思考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自我。无论领导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因为热爱教育,所以会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其次,要爱生。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爱,我认为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热爱学生,没有学生,又何谈教育呢?

再次,教法要高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的教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优秀的教师很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不必盲目求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法。比如,古诗背诵时,对于小学生多用形象记忆法,对待中学生多用理解记忆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并非易事,而做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更是难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在我漫漫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地踏着敬业、爱生、乐教、善教这四块基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奔波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7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