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组织生活会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7741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组织生活会发言稿样稿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组织生活会发言稿【第一篇】

摘要: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营商环境对于参与区域竞争、转型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等都意义重大。国际和国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为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公务人员专业能力、做好金融扶持等举措。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法制化

“营商环境”近年来成为国际和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的一个词汇。国际和国内发布营商环境方面的报告,量化打分进行排名,出台相关的政策,营商环境的改善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营商环境”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世界银行集团从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DoingBusiness+年份),这个报告被世行视作每年的旗舰拳头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对在企业存在周期内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对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商业监管环境进行比较。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DoingBusiness2020)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总体得分分,排名全球第31位,世界银行报告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这是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的结果。世行发布报告17年来,全世界各个经济体在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就业、吸引投资、提高竞争力、减少官僚主义、提高透明度、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生命周期(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个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各种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等因素,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每年的主题不同,比如最新的2020年的报告就强调改革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2019年的报告则是强调强化培训促进改革。报告的内容涵盖开办企业、雇佣员工、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建立信用、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交易、与政府合作、合同履行、破产程序等内容。(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当今世界,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竞争力和显性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谈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指出“要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6月25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来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凸显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填补了立法空白,对我国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世界银行(DoingBusiness2012)4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开办企业需要的时间减少10天,就会使投资率增长%,GDP增长率增加%。1.优化营商环境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国际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营商环境都日益成为首要影响因素。从国内的招商引资实践经验来看,区域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拼资源、拼价格、拼土地、拼政策的旧模式,更多转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更多体现营商环境上的竞争,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的“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2.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条件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在于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和技术进步。优化营商环境,能不断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品牌汇聚,为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推动发展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近年来,各地在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企业和群众对改善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的呼声仍然比较强烈,急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务企业和群众上来,真正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

二、国内外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借鉴

(一)全球名列前茅的国家和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及经验。从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来看,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前四大经济体排名依次是新西兰、新加坡、丹麦、韩国。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前四名依次是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丹麦(DoingBusiness2019)。下面就对这些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分析。1.新西兰———优质的资源配置条件。新西兰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连续三年蝉联第一,作为发达国家,政府管理透明、高效,经济、政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安全指数较高。除法律规定禁止外,一律准予进入并对外资给予鼓励。当地政府特别注重稳定安全的投融资环境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通过先进的通信、运输和能源网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新加坡———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新加坡十几年来始终被世界银行列入“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经济体之一。新加坡自贸港的贸易创新监管服务是其保持经济始终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加坡为企业提供了简便注册程序、高效的员工招募和便利的商用设施优势,优化投融资服务,构建了多边贸易体系,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优惠税收政策。3.丹麦———高效的营商监管体系。近几年来,丹麦在世行评估中在欧洲范围内的排名遥遥领先。其最大亮点为审批办理简便,营商监管体系高效。丹麦重视简政增效,企业注册时间已缩减到24小时,并对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方面扩大投资,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竞争,这些措施使其国内经济连年稳步增长进步,通货膨胀、国家债务和失业率均持续保持低位。同时,丹麦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长期保持3A信用评级等级的国家,为外商投资创业提供了必要的信用保证。4.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化的视野及完备的制度体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济自由度体系指数持续领先,连续10年稳居世行排名榜前五位,拥有高度开放的投资制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规范的国际金融体系,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还拥有大量本地和外国律师事务所,企业可以获得专业和便捷的法律服务。中国香港作为世界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城市,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拥有全球最开放的债券市场、各类融资渠道和工具,具有很高的融资自由度。(二)国内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及经验。2019年5月11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2019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1.上海市对标国际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实施“五个一”改革措施,即一次办成、一图导航、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单督办。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上海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分,排名榜首。其中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二,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均进入前三,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环境排名第一。2.北京市助力“双创”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连接起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主体,打造双创生态闭环,塑造产业双创新时代。引进双创人才入驻园区,引导满足城市战略功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中关村的天使投资、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金融组织对双创提供了有效支持。北京市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信用北京网”,完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3.浙江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浙江省积极开展项目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验收,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进规划、土地、房产等测绘成果共享互认,建立区域评价、监管服务、联合验收等制度,落实企业自主选择权,推进“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等,相关验收结果向部门报备,作为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依据。4.江苏省以量化目标倒逼审批流程简化。江苏省出台关于推行“3550”改革的意见,明确“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的改革目标。通过时间表倒排工作完成结点,全面提升审批效率,投资服务便捷。综上所述,国外和国内对营商环境优化管理的成功做法,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地区招商政策、法律法规与监督制度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投资服务的便利化十分重要。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政府与市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关系。1.找准政府与市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各自的定位。在营商环境优化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配置都不可或缺。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和转变角色。政府要积极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向社会和企业简政放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外部监督与制衡机制,从而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营商环境优化的需求。多年的改革经验显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构建政府、市场及民众之间开放共享、实时交流的互动平台。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构建政府、市场及社会民众之间三者互动的经济交流平台,有助于对营商环境进行精细化服务和管理。政府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为平台的建设和正常运转保驾护航,不仅要提供资金的扶持,还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市场要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优势,让社会资源进行最优组合;而民众作为平台的参与者,需要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及时通过平台反馈自己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理念和优化建议。(二)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步伐。1.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步伐。什么是“放管服”?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判断“放管服”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方便了企业和人民群众,是否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和便利性。“放管服”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改革。改革成果也会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节省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也会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2.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完备的网上一站式办事大厅。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将“企业和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三)推进信用体系建设。1.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对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并整合,从而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和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录和经营异常企业名录、违法违规企业名录等在大数据平台上可以直接查阅,同时针对失信、黑名单等加大惩治力度,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2.强化契约精神,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诚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政府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最关心政府相关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最看重一个地区法治化程度和诚信体系建设,最担心的就是制度的不透明和相关政策的朝令夕改。营商环境建设必须突出诚信体系理念,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弘扬契约精神。(四)不断提升政府公务人员专业服务能力。1.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个城市和地区,只有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资金、留住人才。而宽松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需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的国际规则为企业提供服务,真正让企业体验更便捷的办事流程,实现政府办事部门与企业发展共进退。2.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公职人员、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树立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理念,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利用好法律武器帮助企业、服务企业发展。3.健全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打造专业化的营商服务团队。为了更好地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营商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要完善营商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对直接接触企业和群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进一步完善窗口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五)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1.创新金融产品,改善营商信用环境。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转变重资产抵押的传统观念,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将担保扩大到信用保证、第三方担保、其他权利保证等方式,切实改善营商信用环境。只有不断优化和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运作平台,利用网络数据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精简审批流程,创新贷款和还款方式,让企业在办理金融业务时更加便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2.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大部分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着力解决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流动资金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创新融资机制,由政府牵头与相关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合作,形成银行、担保公司、企业相辅相成的资金流动机制和体制,让资金流动起来,让企业活起来。3.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了营造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需要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信用平台、实现市场主体的信息共享。金融机构要对暂时经营有困难的企业考核评估,对项目有发展、产品和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帮扶和支持,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力度,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带来的便利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推动各个地方对标对表先进,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标准,让我们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长宽,梁会君.营商环境省际差异与扩大出口———基于30个省级横截面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5):12-23.

[2]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4):9-20.

[3]方颖,赵扬.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5):138-148.

[4]彭向刚,马冉.政务营商环境优化及其评级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研究,2018(11):55-61.

[5]董彪,李仁玉.我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基于《营商环境报告》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141-143.

组织生活会发言稿【第二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为基层留出空间。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要求:

1.“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精神不振的问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等等。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

1.学党章党规;2.学系列讲话;3.做合格党员。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措施:1.围绕专题学习讨论。2.创新方式讲党课。3.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5.立足岗位作贡献。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

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领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1.层层落实责任。2.强化组织保障。3.注重分类指导。4.发挥媒体作用。

组织生活会发言稿【第三篇】

同志们:

按照XX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的有关要求,今天我代表党委参加本单位党支部的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下面我就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意义。

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一项重要的组织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的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因此,我们要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工作,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部分党员中存在的消极应付,甚至认为组织生活会是“整人”、“互相揭短”、担心开不好会激化矛盾、搞乱班子等错误思想认识,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坚持程序,严格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二、要注重提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努力克服五种不良倾向:一是克服庸俗化倾向,有些批评看似缺点实为优点,看似批评实为表扬,甚至庸俗化为“吹捧与自我吹捧”,诸如“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拿出专门时间调查研究”;二是克服表面化倾向,有些批评无关痛痒,不涉及个人党性修养、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等原则问题,倒像优点“附生物”,诸如“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绪”、“批评同志过于严厉”等;三是克服形式化倾向,有些批评意见属普遍存在问题,“你有我有他也有”,诸如“理论学习不够”、“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克服片面化倾向,避免有些批评以单位存在的问题遮掩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代替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等问题;五是克服避重就轻倾向,避免批评过程中只谈枝节问题,不谈要害问题,只搞“自选动作”,不搞“规定动作”。要注意分清什么是思想和认识问题,什么是政治立场问题,什么是工作能力问题,什么是工作态度问题,什么是纪律观念问题,什么是违法乱纪问题等。

三、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要强化六种意识: 一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更好地落实团场、连队的发展目标,而不是“跟谁过不去”,“让谁下不了台”,更不是要制造和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大家一定要有这个大局意识。

二是每位党员要抱着对事业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时,对一些原则问题和棘手问题,要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不畏缩躲闪,不随波逐流,不文过饰非,坚决维护党的原则和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其它党员。

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纠正自己和同志身上影响进步的突出问题,卸掉包袱,轻装前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是开展自我批评时,要抱着严肃诚恳的态度,认真检查自己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对党的事业、对待工作、对职工群众利益、对干部形象、对党员形象、对自我成长所造成的损失,勇敢地揭露问题,勇敢地承担责任,勇敢地进行自我批评,深挖思想根源,进行深刻剖析。

五是在批评同志时,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与人为善,既要达到效果,又要讲究方法;既要分清是非,又要推功揽过;既要批评同志,又要警示自我。对照其他同志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自己身上找表现、找责任、找原因、找教训、找警示,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六是在接受批评时,要深刻地认识到同志们批评自己,是为了自己、帮助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要以十分感激的心情、谦躬热忱的姿态,欢迎同志们对自己提出批评;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的态度,听取同志们的意见;要有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涵养和胸怀,虚心听取可能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堪或“杀伤力”较强的意见,不能有反感、抵触和对立情绪,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触即发,怒从心起,冷言相对;更不能胸怀狭窄,小肚鸡肠,在工作中打击报复。

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认真修改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党支部要采取会议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情况。要在会后把制定改进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作为组织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坚决克服那种“摆现象慷慨激昂,提问题争先恐后,散会后烟消云散,落实时不了了之”的不正常现象。凡是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当提出解决措施;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应提出解决方案,创造条件,逐步解决;需上级组织帮助解决的,应提出建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措施一经提出,就要抓紧落实,一抓到底,务求抓出实效。这是组织生活会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保证组织生活会不走过场的重要措施。

组织生活会发言稿【第四篇】

按照镇委组织办x组通发〔2018〕x号文件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修订后的党章,紧紧围绕 “‘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深入进行了对照检查。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摆出的突出问题

(一)“四个意识”方面。大局意识不牢固,不能把问题提高到全局高度分析,认为只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工作上往往从自身管理的部门利益出发,只强调自身的困难,站位不高、眼界不远,缺乏全镇一盘棋思想。特别是对一线治安户管服务研究的少。例如:在参与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走访过程中,对于自己负责分区的困难群众,只是简单地嘘寒问暖,没有深入了解群众最迫切的生活难题,简单走过场,不能引导困难群众走出生活的困境,让困难群众的生活真正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自我要求方面。知识不够全面,创新方法不多。主要表现:工作习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满足于运用简单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工作主动性上还不够,经常依靠党工委书记的指示安排去工作,发生治安案件时,没有及时走到第一线了解情况,安排指挥工作。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缺乏深入的解读,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往往是读文件,看视频,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很少,理论学习的不到位,不深入,导致不能用理论、用精神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二是宗旨意识有所淡薄。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在工作上主观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有时感觉自己每天努力工作就是在为群众服务、为人民工作,有小满即足心理,不能很好地向先进典型看齐。与一线工作人员谈心交流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作决策、办事情主要考虑领导想法,而对群众诉求关心不够。

三是自我要求有所降低。党性修养不够。虽然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但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自我约束不够严格,自身定力不够,看风向、随大流,没有充分理解党章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修养的根本准则,总有保底思想,只是把工作标准放在不触碰红线上,没有做到高标准和严要求。

四是组织纪律有所松懈。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但是克己奉公方面还是做得不彻底,认为人都是有私心的,还不能做到绝对的大公无私,对有难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太多,克己复礼的精神不足。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把加强理论武装摆在第一位,学深学透党的经典理论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强烈的组织观念,自觉按党章办事,按照规定参加组织生活。坚决执行镇委、镇政府决策部署不走样,不搞变通。

二是提升工作成效。坚持解放思想、胆大心细,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0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