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黄继光读后感范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203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黄继光读后感范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黄继光读后感【第一篇】

从1940年到1952年是中国革命最辛苦的时候,刘胡兰、黄继光、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英雄出现了很多。今天,让我们谈谈黄继光的勇敢事迹。

黄继光出生于1931年,由于家境贫寒,一直在山坡上放牛。抗美援朝时,国内开始招募大量士兵,黄继光首次申请。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之战开始,原营通信员的他自愿邀请战斗,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受伤、弹药用光的情况下,他选择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新的道路,牺牲的时候只有22岁。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龄献给革命,但他没有怨言。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爱国家。说到爱国,我想问:你爱国家吗?我认为当然有很多人说。但是仔细想想。你们真的爱国吗?爱国在小事上也能表现出来。例如,你认真对待升旗仪式,戴红领巾,尊敬革命先烈吗?爱国体现在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小事上,自下来,我们都做了吗?我们是祖国的花,应该用爱国回报祖国。

黄继光读后感【第二篇】

《黄继光》是小学语文课本的1篇选读课文,讲述了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中战士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故事。

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句话中的动词站,张,扑,堵让我感受到黄继光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如果没有当年黄继光的这一站,一张,一扑和一堵,没有黄继光的毅然请战,我们今天会怎样?

战争虽然现在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如果我们将来没有能力,仍然会陷入战争的漩涡当中,只有我们加倍努力,祖国才能更加强盛。

黄继光读后感【第三篇】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住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奋斗的勇敢英雄气概受到人们的敬仰,他的英雄事迹受到人们的赞扬。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助朝上甘岭之战中,以营和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19日晚上被命令夺取甘岭西侧的高地。部队陆续攻占3个阵地后,被零号阵地阻止,连续组织3次爆破也没有效果。时近晓,如果不能迅速消灭敌人中心的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就会误解整个战斗机。关键时刻,时任某6连通讯员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承担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成为英雄,努力入党。立即被任命为第六班长。他带领两名士兵勇敢机智地连续破坏敌人的火力点,一名士兵不幸牺牲,另一名士兵受了重伤,左臂也被打破了。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受痛苦,迅速抵达敌人中心的火力点,连续投入几个手雷,敌机枪立即停止射击。部队利用势头发生冲击时,残留地堡内的机枪突然疯狂,攻击部队再次受到阻碍。此时,他受了很多伤,弹药用完了。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爬上火力点,靠近地堡打孔时,拼命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地堵住敌人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地捐献身体。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鼓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队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构追记特等功绩,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朝鲜民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读后感【第四篇】

1940年到1952年是中国革命最艰辛的时候,但却出现了很多的革命英雄,如:刘胡兰、黄继光、陈独秀、李大钊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吧。

黄继光生于1931年,因为家境贫寒,就一直在山坡上放牛。抗美援朝时,国内开始大量招兵,而黄继光是第一个报名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原任营通信员的他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弹药用光的情况,他选择用身躯挡住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但他没有一点怨言,为什么?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爱国。说到爱国,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爱国吗?”我想肯定有很多人说当然了。但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真的爱国吗?爱国在小事上也能体现,比如:你有没有严肃对待升旗仪式、有没有佩戴好红领巾、对革命先烈有没有崇敬之意?爱国体现在很多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小事上,自省一下,我们都做到了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用爱国来回报祖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