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关于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903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1

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顺民心达民意。近年来,县住建系统按照市、县会议部署,牵好头、担好责,细谋划、强推进,抓进度、优质量,加快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加快连片集中改造步伐。制定出台《建湖县鼓励农民群众进城入镇居住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政策意见》,2020年全年共改善农房10196户,搬迁改造自然村庄180个,选择进城购房808户、进镇购房254户、进社区3113户、改造四类对象危房422户,按省定口径完成农房改善4986户。“十三五”期间,累计搬迁改造自然村庄383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36030户。

着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制定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操作规程》、《农民自建房质量安全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红色问题清单和绿色示范清单,规范农房改善项目建设,建立农房改善项目优秀建筑企业名库,对建筑企业进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工程质量评比活动。2020年新建新型农村社区6个、扩建7个、续建3个,共3087套,“十三五”期间共新建新型农村社区48个、住房6309套。

一户不落做好四类对象危房改造。结合脱贫攻坚先后三次组织“过筛式”“清零式”“拉网式”四类重点对象住房情况调查和危房改造工作,对所有在册登记的12990户建档立卡户、5656户低保户、3653户分散供养特困户的住房安全情况建立了台账,对新发现住房安全问题已全部改造到位。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修编,通过接管处理、分散处理等方式,新建6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新建成4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董徐、梅苏被命名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收成、恒东、西尖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群众满意度达%,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国家、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高质量为全省农房改善现场推进会提供了现场,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2018、2019年度我县农房改善工作得到了省政府通报表扬,被评为全省农房改善绩效考核评价优秀县。

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到2023年,计划改善农民住房条件30000户,新建住房7500户,实现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20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2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事关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大局,事关美丽江苏现实样板建设。苏北农房改善促进了苏北农村集中居住,改变了原来“散、小、乱”的居住方式,重塑了新生活空间与产业空间,也为搬迁农民“能致富”提供了新平台。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赶进度的压力下,存在重房屋硬件建设轻公共配套服务、生产生活结合不够、垃圾污水处理不足、商业载体和文旅设施缺乏运营主体等现实问题。深度推进苏北农房新建社区改革,形成自我“造血”和良性循环运营机制,是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半文章”的当务之急。

一、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高度,做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及其运营

农房改造是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推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必须同步建设好交通、通信、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置等配套设施,配置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让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低于城镇现有标准,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到位。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标准。在“搬得出”的前提下,“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是重要目标。当前,江苏各地都出台了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如徐州提出了“五通五化九到位”标准,连云港提出了“八到位”标准,盐城提出了“六通十有”细则,宿迁推出了“精品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保证标准等级,形成系统化、全面化运营体系,提升独立服务经营能力。三是要进一步补齐现实短板。尤其是加大幼儿园及小学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以及服务等投入,以“真金白银”补齐长期存在的农村义务教育与医疗卫生点短板,让这些新型农村社区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以生机与活力来保持“穩得住”,避免农村二次“空心化”。

二、从丰富美丽江苏内涵的要求,打造苏北特色田园乡村“新场景”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江苏的重要路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经进入“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并举的新阶段。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有机融合。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要把每一个项目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互融合,让每个项目成为风格不同、具有个性化的美丽乡村,在美得有形态、有温度、有质感和有韵味等方面做示范,展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进程中苏北地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二是要进一步保留原生风貌。要在塑造特色村落风情、保持原生环境绿色本底上下功夫,形成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协同机制。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加快形成资源利用好、生态系统稳、产地环境美、产品质量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散发出独有魅力并成为特色田园乡村的“新场景”。如新沂市棋盘镇杨庄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彰显当地马陵山红石文化特色,保留了原村落布局肌理,已变身为美丽的旅游景区,成为周边居民与游客“打卡”地,对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以新业态集聚“活化”特色资源,培育壮大开放式循环型村级经济

作为新型农村集中居住点,“硬件”组织是城镇“社区”,但承载的是原来的本地农民。让农民适应新生活与生产方式,前提是让农民主动介入新社区空间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通过新型就业方式与创业活动来提升自身价值,并由此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一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在新型农村社区与城乡一体化空间中,必须以基于本地农林资源的一、二、三产融合方式,“活化”地方资源,集聚优质市场资源,以新型产业业态打造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循环型村级经济。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在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下,兼顾农民“生意”,拓展“互联网+”“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商业服务体系。在产业布局上,要从区域性商业网络畅达角度,突破一村一社区限制,建立开放式服务体系与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外来专业化经营力量。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要把有知识的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新型人力资源,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免费培训范围,细化支持集中居住农民创业就业的空间保障、培育孵化及保障政策,把各类创业园和创业点放大为乡土人才培育地和乡村创业人才“孵化”地。

四、树立专业化运营共识,以企业化方式提升苏北乡村旅游品质

苏北农房改善项目,有一大批是在原来沿黄河古道、大运河以及沿骆马湖等地区,生态资源底子好,规划建设是按照高星级旅游景区实施的,并配建改建现代民宿,已让原村庄“脱胎换骨”。但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化、全面性运营体系,且其管理经营主体仍是原来的村民,难以按照专业化要求做好规范化运营,景点与民宿服务质量容易打折扣,会影响这些投入大、收益高的旅游休闲型社区的可持续运营,不菲的运营成本往往需要镇村财政来托底。因此,必须尊重自然法则和市场规律,运用市场化机制,尝试把这些景点型社区、乡村作为独立企业来运营。建议由地方政府部门出面,邀请外来专业化团队进行运营辅导,避免高投入旅游设施在运营中走弯路;召唤有情怀、有本领的回乡青年,新组建专业公司或团队,吸引资金与科技资源进乡村,形成乡村振兴的多方合力,打造特色性文旅融合新样态,培育出持久性“网红打卡地”,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样态,培育出类似陕西袁家村、浙江余村等“形态美、人气旺、聚财气”的苏北特色旅游乡村品牌。

五、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效能,营造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按照苏北农房改善的规划要求,新建农村社区大多配置了充裕的公共空间,在村委会或文化站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些实践点硬件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承载着文明乡风建设,是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作为党员活动、理论学习、村民议事、教育培训、技术咨询以及展示才艺等的综合性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化信仰、引领道德、塑造风尚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扶持。建议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引导新建实践点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挖掘和传承本地乡土文化,保护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在强化信仰信念中凝聚人心,以解决实际问题提振精气神。二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风尚。在心贴心、面对面服务过程中传递文明的种子,营造积极向上、同心同德、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新风尚。注重发挥回乡青年的志愿服务作用,吸引乡贤回村开展致富培训活动。三是要进一步发掘乡村文化潜力。大力推广乡村美学教育实践,从思想深处杜绝乡村风景城市化、“西洋化”,不断释放苏北乡村文化资本的潜力,认识到农村民宿的泥墙比城市酒店的“马赛克”更有魅力,美丽田园风光胜过都市水泥森林,在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和塑造“水韵江苏”人文品牌行动中,展现村级文化建设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效能。

六、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新建农村社区治理成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农房改善造就了大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成效也直接体现在这些新型农村社区是否具有“自运营”的实力和能力。从目前来看,新建农村社区原来多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动员多方资源把房子建起来已实属不易,很难再有多余的财力维护新建社区的运转。而新型社区运维费用如最基本的安保、保洁、绿化以及公用水电费用等不断累加,仅仅靠财政兜底并不现实。就住户来说,农民搬迁新居后,马上要像城市社区那样缴纳物业费也不现实。因此,首先要通过加快新型产业发展重点做大村集体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动更多本地农民就业。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集聚市场化资源、迅速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对策。只有“家底”厚实了,运营投入有托底保障,才能解开村级治理的“纽结”。建议在即将开始的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重点完善这些新建农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党组织书记,改善村级班子结构,把那些具有乡村情怀和经营才能的党员选派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有针对性地在返乡能人、回乡青年中发展党员,使他们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以此来激发“大多数”即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了,自身运营经费有来源了,就会促进生产生活良性运转,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成效。(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7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

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3

一、明确思路、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实施。以“规划引领,先危后旧,重功能结构,兼顾立面效果”为指导思想,以沿高速公路及省道连片整治改造为重点,将危旧房改造与农村“百、十”工程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条件和村庄环境,提升美化“三沿”景观,使其真正体现我市生态第一市的内涵。根据危旧房改造任务,我局将专门成立连片整治村庄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

二、调查先行、精心编制,真正体现规划引领。我局将集中力量对改造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对每个村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体现村庄特色,尤其是要使村庄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现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建房宅基地能得到保障,使农村建设规划能真正“落地”。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要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审批程序、质量管理等方面逐一落实,以村庄规划为统领,加强监管及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发现并解决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努力为危旧房改造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协作、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部门将与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在危旧房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要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与农办、国土部门联合,简化审批程序,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抓好落实,努力完成2517户危旧房改造,完成70%的规划保留村的村庄规划编制(重点完成旧村改造规划编制26个,尤其是8个旧村改造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完成地形图测绘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使农村危旧房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事关百姓民生,是拉动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体现,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建设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切实转变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全面提升建设美好新*新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4

今年年初省人代会上,多位代表就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提出相关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处理建议。7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督办会,记者从中获悉,就代表提出的“尊重农民意愿、乡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等建议,相关部门已经拿出具体举措,既防止“千村一面”,也防止乡村风景城市化、西洋化,着力做好苏北农房改造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后半文章”。

严禁强拆强建、突出地方特色

省人大代表程大林在建议中提出,农房改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制定合理的分期计划、有条不紊地来推进。对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他们将继续主动送政策上门、送图纸上门,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严格负面清单管理,确保不发生侵害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他说:“严禁强拆强建、赶农民上楼,坚决守住相关工作底线,不搞运动式推进,不损害农民利益。”

程大林代表在建议中还提到,要警惕乡村“高地”,即高层住宅,将村民赶上高楼,与农民生活习惯相背离。周岚表示,在强化设计引领、注重特色风貌塑造的同时,省级将对今年实施的项目加强面上指导和第三方技术巡查,组织省内优秀设计师为地方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副省长费高云进一步介绍,规划设计方案中,强化自然肌理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既防止“千村一面”,也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

记者还了解到,省自然资源厅成立了《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课题组,《指南》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中明确,农村居民点总平面布局要顺应地形、显山露水、突出地方特色,适度集中布局,副厅长王辽宁说:“要重视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所在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应当增设专门篇章。”

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乡风文明,齐头并进

改善苏北地区农房,不是孤立、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还包括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

省人大代表张衍刚提出当前苏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规划不到位、资金缺口大、主体欠活力等问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明华表示,相关建议已经全部采纳吸收编进《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中,截止目前,全省已有9750多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对标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还有38个县市区尚未达标。他提出:“全力推进列入今年计划的140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确保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着力解决已建设施运行不正常问题;在全省选择10个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加强对治理设施的日常检查和执法监管。”

公共服务方面,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表示,苏北五市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28个,覆盖了相关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如徐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五通五化九到位”,连云港明确“八到位”建设标准;盐城提出“六通十有”细化要求,宿迁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民生工程等,“下一步,把好项目验收关,确保各项配建标准落到实处;发挥好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面上工作。”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表示,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农房改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关键一环。计划从今年开始,丰富拓展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的内涵,在原有文明城市测评指数的基础上,新增乡风文明测评指数,按照一个地方的城市化率进行加权平均;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等。

搬得出,能致富,产业发展要同步

住得好,还得过得好,这就需要同步的产业配套。在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2020年苏北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等文件中,将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规划等内容作为农房改善项目立项评审内容,今年上半年,苏北五市新增216个农房改善产业项目。省人大代表程大林对此进一步建议说,产业布局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考虑,而不仅仅限于一镇一村,这样可以使得产业布局更合理,更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震宁也强调,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要用好集中居住农民创业就业支持保障政策。在农民住房改善区建设各类创业园和创业点,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将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农民纳入免费培训对象。结合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多渠道增加保洁、绿化、安保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民就地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也有活干、有稳定收入、有可靠保障。

去年江苏完成了1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建成了一批富有乡村特色、留住乡愁记忆的新型农村社区。在省统计局进行的满意度调查中,改善农户满意度达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今年再次将这项工作列入十项民生实事。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在督办会上表示,今年省以上财政安排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的专项资金规模不低于去年、对苏北地区的投入不低于去年,继续奖励10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等,全力做好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工作。

住建局农房改善年终工作总结5

作为农房改善工作的牵头部门,县住建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与各镇区及相关部门一起,不断谋划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是重抓进城入镇引导。深入宣传进城入镇奖补政策,建立县镇两级“房企超市”,推动农户与房企之间有效互动,引导群众进城入镇。二是重抓示范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省级农房示范项目建设,培育打造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鼓励引导各示范点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就业创业机会,真正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增收有路子、过上好日子。三是重

抓重点对象房屋改造。对建档立卡户房屋进行全面“回头看”,同时加快低保户、残疾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三类对象危房的改造,确保6月底前全县重点对象危房全部改造到位。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一是强化设计引导。结合镇村风貌,充分听取群众关于村庄布局、选址和户型等方面意见建议,对照《地区农房设计指引》,对改善农房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回头看”,结合产业发展特点进行优化提升,确保规划设计科学,防止千村一面。二是规范建设标准。严格按照省市示范建设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在“六通”“十有”基础上,参照省级示范项目的要求,突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设施配套、产业支撑等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达标建设。三是创新物业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借鉴“三个一”物业管理费用筹集办法,根据实际自行落实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同步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

三、优化服务,压实责任。一是完善工作机制。

设立乡村规划“专家库”,建立设计评审在先制度和月评审机制;认真细致做好农房改善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防止农房改善政策走偏走样;优化资金申请、拨付、使用、核查流程,规范资金使用。二是强化督查督导。充分发挥专项督查组职能作用,建立“月月查、家家到”工作督查机制,针对拆除、建设、配套等工作推进重点,每周一督查,每月一过堂一点评一通报,通过亮实绩、比成效、评优劣,推动工作快实施。三是严格施工监督。引导群众参与房屋质量和安全监督,强化质监、安监的日常巡查,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放心工程、良心工程。

各位领导、同志,2020年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严格的监管,力争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全市一流、全省领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66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