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最新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第一篇】
古运祥,男,李家疃镇常重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先后6次自费5万余元在常重村、东大姑庙村、武吉村、成安人民广场等地举办“我为老人洗洗脚”活动,凡自愿参加活动的,均免费赠送足浴盆和毛巾。
以活动为载体,在全县鼓励传递孝心和爱心,让广大群众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孝老敬老,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弘扬家庭美德,传递和谐和睦的`文明家风,努力在全县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古运祥曾入围“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并先后被评为“第五届邯郸市道德模范”“邯郸市最美家庭”“成安县最美家庭”“德孝信好村民”等荣誉称号。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第二篇】
最近,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表彰了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等五个方面53名模范人物。此举动既符合社会现实实际,又具有重要的社会引领作用,同时,还十分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了人们常说的“重在建设”中的道德建设,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赞同和认可。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营造知荣辱、讲义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社会风气、文明风尚是一个社会导向的反映,社会风气、文明风尚需要强力引领。中华民族从来就有重视道德建设的光荣传统和文明传承。道者,取向也;德者,德行也。提倡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提倡诚信,处处以诚待人;提倡伸出援手助残扶弱救困济危;提倡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以及提倡敬老奉亲感恩孝敬,从来是有作为的家、思想家们大声疾呼的事情,也从来都是全社会人心向往的目标。现在正强力建设和谐社会。在群众心目中,“做个好人”即具备起码的做人道德,从来就和丰衣足食的物质追求相辅相成的。国人世代尊崇的汉唐社会,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指国力强盛,还十分垂青“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清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义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本分……一句话,道行与德行,是一个人一个社会须臾不可离开的`
东西。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文明道德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幸福的重要精神力量。“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如果每位市民都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文明道德力量,对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业务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模范的事迹告诉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争创一流的干劲。
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学习他们坚守忠诚的品质。
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创新的前奏,是一种道德信念。
我们学习道德模范,就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第三篇】
十几年来,凭借着踏实肯干、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来自阜阳的马虎从首都建筑业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施工队长。
在马虎施工队,有一条铁的纪律,那就是谁触动了工程质量这条“高压线”,谁就将被立即清除出队。在他的引领下,施工队以“讲信誉、打硬仗、科技含量高”著称京城建筑施工业,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工程“鸟巢”、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等诸多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四川汶川地震后,他带领施工队克服施工、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连续奋战70多个昼夜,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980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利比亚出现局势动荡以后,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迅速安全地将工人撤回国内,并妥善安排工人与家人团聚,在总包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先给工人结清了工资并发放了安抚费,让工人们感到了祖国的`温暖。
马虎十几年坚守诚信被传为佳话,国家广电总局、阜阳市委、市政府以他为主要原型拍摄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影片——《农民工》,生动展现了农民工创业的艰辛和对社会的贡献。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第四篇】
1998年至今,来自上海的查文红已经在砀山县曹庄魏庙小学义务支教的。讲台上站立了13年。13年来,她从未拿过一分钱工资,却为学生投入了全部心血。
1993年起,查文红开始为希望工程捐款。1995年,她结对帮扶了2名魏庙希望小学学生。在一次探望中,看到艰苦落后的农村学校和因贫困徘徊在辍学边缘的学生后,她毅然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只身来到魏庙小学义务支教。镇里外出务工的农民很多,班级上大半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缺少关怀。查文红心疼这些孩子,主动挑起了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学生交不上学费了,她就回上海去原公司、社区、各个单位四处“化缘”。学生因为家里老人忙碌没法按时吃饭,她就把孩子带回家吃饭。学生需要添置生活、学习用
品,她就买来给孩子们送去。她细心地带留守孩子们去理发、洗澡。每年暑假、寒假、六一,她都带上几名学生回上海,让他们开阔眼界,立下远大志向。
20xx年,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查文红突发小脑大面积梗塞。病情稍有好转,查文红又赶在春季开学前回到了魏庙小学,回到了她念念不忘的学生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