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1682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第一篇】

小时候写作文,但凡是遇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用上的素材无非是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者是喝雄黄酒、吃月饼、守岁等传统习俗。殊不知,在上下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中,还有史书典籍在历史长河里熠熠发光。

走进《尚书》、《论语》、《史记》等史书典籍,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璀璨文化和真实历史。

事实上,想要真正读懂典籍并非易事,而央视一套在大年初一重磅推出的文化类创新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的最新力作《典籍里的中国》邀请实力派演员变身典籍名家,用戏剧化的舞台呈现典籍中的故事,之后再穿越时空,和当代主持人古今对话。用“戏剧+影视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字一句的台词对白中,让典籍里的生涩文字变得鲜活滚烫。

《典籍里的中国》选的第一部典籍是《尚书》,扛起开播大旗的演员是老戏骨倪大红,要知道,一档听起来严肃认真的文化类创新节目,开场必须要有两把刷子,拿出看家本领之后才能让观众心服口服。

如此重要的出场顺序,足以看出倪大红老师在业界的实力与位置。

事实上,倪大红的确不负众望,一生读《书》护《书》传《书》的伏生,本就是白发苍苍的近百老人,在倪大红的演绎下,无论是拄拐还是作揖,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形体和语气都恰如其分,直扣观众心扉。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谁能想到一个讲中国古文学的节目,能让观众情不自禁泣不成声呢?

倪大红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简单的自言自语足以让人泪奔--

“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是我妻、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

他扮成白发苍苍的老伏生,一辈子都在为《尚书》奔波,坚定不移地走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当《书》在乱世之中未能保全时,他自责呜咽,那些恰到好处的眼神和动作,让撒贝宁忍不住落泪。

《典籍里的中国》,倪大红完美开场,伏生本生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这得益于他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传承文化的追求。

是的,这并非是倪大红第一次演绎有深度的角色,早在《北平无战事》、《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优秀剧目中,他便通过塑造角色展示出了和时代气息完美融合的文化味道。

过往的角色经典又深入人心,能安静沉淀文化,也能不动声色将国民度收入囊中,还能扛起央视巨制综艺开播大旗,传承中国文化,以一己之力讲述典籍故事,“偷”走太多观众眼泪。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第二篇】

央视一套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现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时空对话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解读《楚辞》,了解屈原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一生。秭归作为屈原故里,屈原是当地人的理想化身和精神寄托。节目播出当晚,全县掀起了观看热潮,大家情绪高涨、反响热烈。

县文联主席秦晓梅说:“这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国》,我觉得有三个空前的肯定:一是对屈原积极光辉向上形象的空前肯定,二是对屈原故里是秭归的空前肯定,三是对秭归柑橘的空前肯定。这一期节目概括了屈原的三大精神内核——不惧艰难、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怜恤百姓的民生理念。对屈原故里是秭归,央媒这次是一个重拳加持,向全世界亮明了这个观点。”

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承志说:“我们反复吟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等等,通过屈原解读给楚怀王听,实际上是解读给我们大家听。他不仅是文学的,更是精神的;不仅是楚人的,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不仅是古代的,而且是当代的。屈原当然是秭归的,他从秭归走出去,已经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们感觉到撒贝宁的汇报就代表了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向屈原汇报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汇报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秭归实验小学学生李子炫说:“我在节目当中,看到我们秭归的特产上了央视,我感到特别骄傲、特别自豪。”

大学生郑智露说:“朋友圈被《典籍里的中国》刷屏了。‘屈原’看到秭归的风景之后,发出赞叹;品尝了秭归的柑橘后,被‘甜哭’了,我感到由衷自豪。开学后,我会跟同学分享关于我的`家乡秭归、关于屈原的一些文化历史,把屈原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第三篇】

今天,我看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这部节目说的是《尚书》这册书里的记载和它的经历。

《尚书》里记载了尧、舜、禹时期到东周的事件,历时约1500年,书上写了《大禹定九州》,还写了《牧誓》等。其中《牧誓》写道:后羿为了不让百姓受苦,亲自跟纣王对战,百姓知道后纷纷前来助阵。这就是《尚书》的其中一章。

一位东周的书生——伏胜,他家一直在保护《尚书》。如果伏胜来到现代的话,那他就能教历史了,而且他还可以做历史节目的主持人。伏胜的家还会变成记者采访他的地点。

为什么伏胜爱《尚书》呢?我想是因为伏胜从小学习《尚书》,他还把《尚书》传承给了儿子。

项羽攻入咸阳烧毁了许多书籍,包括一部分《尚书》。伏胜一家也逃难去了,不过在回老家青州——山东时,他们被乱兵所截获,伏胜的儿子想保护《尚书》,他跟乱兵搏斗被杀,他的母亲后来将《尚书》看作儿子来保护。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观后感【第四篇】

到底什么是中国?我想,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国;名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

傍晚,一家四口人围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津津有味的看着《典籍里的中国》。这是大年初一刚推出的综艺节目,也是刚刚播出第一期。不得不说,节目的进程很有新意,采用多舞台话剧表演,跨时空对话等方式,是观众有了沉浸式体验。

当然,这第一期的内容也是干货满满。由倪大红饰演的伏生叙述了他如何保护《尚书》传授《尚书》。秦末楚汉相争,民不聊生,伏生为了保护《尚书》,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颠沛流离,其间伏生的爱子为了保护《尚书》与土匪搏斗而死,伏生的妻子就算是冷死,也不愿意烧《尚书》取暖,最终永远地留在了荒野。而当战乱结束,伏生回到家乡,凿开墙壁,却发现被他藏在墙壁里的尚书早已残破不堪,只剩下28,于是他用自己的余生传授尚书,希望尚书能够永远地流传下去。浮生活了90多岁,有90多年一直在读尚书,20多年的颠沛流离,只是为了保护尚书,若不是因为尚书,伏生的儿子和妻子也不会死去。可是伏生却不后悔,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其中还有几个片段,是属于尚书部分的禹贡还有牧誓。其中大禹划九州,周武王与纣王的牧野之战,至今还使我的眼中含有泪花。结尾部分,现代读书人撒贝宁向伏生介绍尚书自西汉以后的传承过程,其中不乏多种坎坷,直到唐代,还有人在一块大青石上刻下了尚书,为开成石经。华夏经典,弦歌不辍!

如今我们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过程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5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