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26929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第一篇】

下面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概论》四个方面的简要叙述来浅谈个人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际行动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第二篇】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单项选择题答案】

【多项选择题答案】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1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第三篇】

2011原理题库修定----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绪论

1.材料

胡锦涛在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材料

毛泽东说:“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概括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的主要特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斗争的任务繁重,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自从1849年夏迁居伦敦后,他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多少年如一日。连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的专座。由于多年从不间断的阅读,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

请回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说:“卡莱尔说的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只要它还在提供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就永远不会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空泛的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过程,就毫无价值,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就已经知道了;结论本身若固定不变,若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比无用更糟糕。”    列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毛泽东:“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    邓小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请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材料1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14日,“藏独”势力策动西藏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紧接着,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西方几国传递过程中遭遇暴力冲击和破坏;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数万生灵罹难。但是,多难兴邦,我们国家取得了战胜天灾人祸的胜利。更为可喜的是,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和9月举办的残奥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2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指出:“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74:49.

请回答:简述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5.材料:

2005年记者对“世界地球日”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现任美国布利特基金会主席丹尼斯·海斯进行了独家采访。   海斯说,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开始逐步意识到,盲目的经济增长只会损害人类的福扯,一些专门研究人类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兴科学,如城市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应运而生。美国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必须想办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海斯说,尽管美国东西部沿海地区要比内陆地区发达和富裕,但总体看,美国的经济繁荣已遍及全美,农村与城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协调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海斯说,他注意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深感欣慰。他认为,农村与城市要协调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实现不同地区协调发展,“中国可能会比美国来得更快、更容易”。中国正在寻找一条通向和谐和健康社会的道路。这一努力至关重要。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是通向和谐社会的阳光大道。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中国对发展道路所做的选择将对整个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6.材料1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材料2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天下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请回答:以上两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原理?

7.下列材料为中国文化中深涵哲理的典故或成语:

材料1.

《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材料2

《论衡》中说: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后人引申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材料3

《后汉书·丁鸿传》中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杜渐防萌亦作防微杜渐。

请回答:这些典故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有何指导意义?

8.材料

1620年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在地图上观察到两块大陆的联系,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

魏格纳之前的古生物学家曾提出“陆桥说”,他们设想在这些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一度有狭长的陆地或一系列岛屿把遥远的大陆连接起来,植物与动物通过陆桥远涉千万里,到达另外的大陆;后来这些陆桥沉没消失了,各大陆被大洋完全分隔开来。

1915年魏格纳的代表作《海陆的起源》问世了。在这本书里,魏格纳阐述了古代大陆原来是联合在一起、而后由于大陆漂移而分开,分开的大陆之间出现了海洋的观点。魏格纳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含硅铝质的岩石如玄武岩组成,它们像一座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含硅镁质的岩石如花岗岩之上(洋底就是由硅镁质组成的),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在二叠纪时,全球只有一个巨大的陆地,他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风平浪静的二叠纪过后,风起云涌的中生代开始了,泛大陆首先一分为二,形成北方的劳亚大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并逐步分裂成几块小一点的陆地,四散漂移,有的陆地又重新拼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海陆格局。

魏格纳这一“石破天惊”的观点立刻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招致的攻击远远大于支持。一方面这个假说涉及的问题太宏大了,如若成立,整个地球科学的理论就要重写。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假说的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1930年魏格纳第三次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年仅50岁,他的遗体在第二年夏天才被发现。他离去的早了一点儿,因为德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刚刚从大西洋回国,带来了一个消息,在大西洋中间存在一条很长的洋中脊,那里有巨大的裂谷。

请回答:“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反映了人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为什么?

9.材料

2007年10月3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村民周正龙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同时记录了野生华南虎的照片,其中数码照片40张,胶片负片31张。陕西省林业厅迅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证实这组照片是真实的,并奖励了周正龙两万元人民币。此事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植物分类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具名在网站上发表文章,题为《伪造发现“野生华南虎”村民的上策――投案自首》,公开奉劝拍摄者周正龙早日坦白。傅德志提出质疑的底气,来自他对植物二十多年的研究。他利用生物学专业知识,即照片中树叶的种属、大小,及与“老虎”的距离、比例,环境和各种景观之间的比例等因素,推断照片中的老虎只不过是“纸老虎”。

11月3日,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走进陕西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今晚播报》,除展示了周正龙拍摄的全部照片,信誓旦地说:“从周正龙照片送到林业厅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参与了整个照片鉴定的过程,我们的鉴定都是经过很严格的程序的,而且我个人从事野生动物的摄影已经快20年了,所以我一看就觉得这个照片是真的。”11月下旬,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周正龙照片中老虎真实性的信心,称虎照若有假,他本人愿辞职。

同时,法学硕士、新民网特约评论员郝劲松11月正式向国家林业局举报周正龙用纸板做的假老虎伪装成活体老虎近距离拍照,并用拍摄的假老虎照片欺骗政府,欺骗公众,让外界误认为他遇到了野生的华南虎,并骗取国家钱财。四川一位网友称发现了“周老虎”的原型——一张《老虎卧瀑图》年画。另外又有北京、山东、广东网友分别上传了该年画的照片,并透露年画的生产地就在浙江义乌。由此,将质疑和否定的声浪推向了高潮。

2008年9月27日上午8时30分至下午3时10分,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对“华南虎照”造假者周正龙涉嫌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当庭宣判:周正龙犯诈骗罪及非法持有弹药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人民币。11月17日,安康市中院在旬阳县法院就该案二审进行公开审理,当庭作出判决:维持一审原判,缓刑三年。并判处罚金两千元人民币,所得两万元奖金上交陕西省林业厅。至此,纷纷攘攘的华南虎事件最终尘埃落定。

请回答: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0.材料

2008年6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奋刻苦学习。第三,要勇于艰苦创业。第四,要培养高尚品德。在谈到要勤奋刻苦学习时指出,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长远看是青年素质的竞争。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广大青年一定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力气,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打牢知识基础,培养严谨学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知识;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请回答:认识论的途径有哪些?

11.材料:“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或曰以因特网为媒介,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运动。时下,对“人肉搜索”存在正反两方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它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而且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反对一方认为,未经授权公开资料是对隐私权赤裸裸地侵犯,而“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们有成长为网络暴民的趋势。

“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不可否定。百度、谷哥等网络搜索引擎无疑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高效快速地搜索到网民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但搜索引擎的人工智能并不完善,且很难甄别刻意的、修饰过的信息。“人肉搜索”通过动员更多的网民人工参与,能够尽快获取搜索引擎无法提供的相关信息,它可以使犯罪分子原形毕露,使交通肇事逃逸者无法遁形,让无良官员的劣迹暴露于阳光之下……2007 年 10月 3日 ,陕西农民周正龙自称拍到了野生华南虎。 11 月 15日 ,有网友称虎照中的虎与自家所挂的年画虎极其相似。 2008 年 6月 29日 ,“野生华南虎照片”终于被认定为假照片。2008年 3月 29日 ,郑州两名女生在保罗国际店剪发后,被要价 万。网友搜索出保罗国际的注册信息、固话、手机号以及汽车牌照。 4 月3日 ,保罗国际被停业整顿。2008年 10月 11日 ,哈尔滨 6名警察因故将一男子殴打致死。随后,网友将双方的背景身份 一一搜出 ,有力地推动了案件侦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因为在会议上一番“查处降价房地产商”言论,立即遭到“人肉搜索”,其抽天价烟、戴名牌表、开凯迪拉克、表弟是房地产商、儿子开装饰材料公司等信息很快曝光,纪委也介入调查。从陕西周老虎到郑州天价头,从警察打人案到局长天价烟……2007年到2008年,这些违法乱纪事件开始时均在网上引发质疑,随着媒体的介入,事实真相被层层剥开。这些说明,“人肉搜索”是不可或缺的舆论监督。

“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仅以北京王菲状告“北飞的候鸟”等3家网站侵犯个人隐私权案件为例。尽管王菲背离社会道德标准搞“婚外情”、导致妻子跳楼自杀受到法院批评和舆论谴责,但由于“人肉搜索”把王菲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第三者东某的个人信息逐渐在网上被披露,并受到网民谩骂、攻击,部分网民还到王菲父母住宅进行骚扰、在门口刷写、张贴“逼死贤妻”、“血债血偿”标语,所在单位将其辞退,因此法院判决其中两家网站侵权,并判令删除相关文章、图片,作出道歉、赔偿。对一审判决,被告方律师准备要上诉,因此这一案件还不是终审判决,但“人肉搜索”及网络如何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已经不能不引起网民的警醒了。“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通缉令”,通过剥茧抽丝的方法,使网民人人可以成为福尔摩斯,但它经常同个人隐私相关连,也很容易触涉法律和道德底线。因此,对他人隐私搜索及网上披露须审慎行事,而网络监督的强化同样不可或缺。

请回答: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两重性?“‘人肉搜索’第一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技术?

12.材料:沃尔玛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沃尔玛(Wal-Mart)由山姆·沃顿创办于1945年,最初是一个家族企业。1962年,山姆·沃顿模仿当时美国最大的折扣零售商凯马特(Kmart)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折扣商店。1972年组建成公众持股公司,并于同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既便如此,在1970年代,沃尔玛不过是活在凯马特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的阴影里。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沃尔玛飞速发展,到1990年,沃尔玛追上凯马特——后者销售额为323亿美元,前者是326亿美元,二者势均力敌。

然而,2000年年底,沃尔玛总销售额高达1900亿美元,纯利63亿美元,而凯马特的总销售额是370亿美元,亏损亿美元。在过去的10年里,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沃尔玛的真实销售额增长了倍,而按照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凯马特的真实销售额在2000年缩减为276亿美元。换言之,沃尔玛一个季度的盈利额,凯马特要挣21年。要知道,凯马特可是现代超市型零售企业的鼻祖。凯马特之于零售业,正如福特之于汽车业。综合性零售企业的行业标准一度是由凯马特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世界首家使用了现代超市收款系统等等,这些曾经都是凯马特值得骄傲的地方。

那么,沃尔玛何以能从一家小型的零售店,迅速发展成为大型零售集团,并反超凯马特成为全球第一零售品牌?最为重要的是,沃尔玛提出了“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并在资本运行的各环节贯彻这一宗旨。所有的大型连锁超市都采取低价经营策略,沃尔玛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想尽一切办法从进货渠道、分销方式以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等各方面节省资金,提出了“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口号,并努力实现价格比其它商号更便宜的承诺。严谨的采购态度,完善的发货系统和先进的存货管理是促成沃尔玛做到成本最低、价格最便宜的关键因素。沃尔玛一般是直接从工厂以最低的进货价采购商品。一旦交易达成,总部便会通知厂商把货品直接发送到沃尔玛发货中心。沃尔玛在美国拥有16个发货中心,都设在离网点不到一天路程的地方。它所拥有的6000多辆货车,平均每天要发货19万箱。1987年,公司建立起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以便节省总部与分支机构的沟通费用,加快决策传达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总部的高速电脑与16个发货中心以及1000多家的商店连接。通过商店付款台激光扫描器售出的每一件货物,都会自动记人电脑。当某一货品库存减少到一定数量时,电脑就会发出信号,提醒商店及时向总部要求进货。总部安排货源后送往离商店最近的一个发货中心,再由发货中心的电脑安排发送时间和路线。在商店发出订单后36小时内所需货品就会出现在仓库的货架上。沃尔玛也采用了仓储式经营,因而在商品销售成本上更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例如:山姆会员店内装修简洁,尽量利用所有的货架空间储存、陈设商品。价格不是标在每件商品上,而是统一标于货架,只要通过扫描商品的条形码,收银机便会准确地收取价款。商品多以大包装出售,以减低单独包装的成本。

如此一来,沃尔玛的库存周转加速,每年是次,而在凯马特则是每年次,这一指标折算成营运指标相当于在每1美元的销售额里提出2美分,作为把新商品补充到货架上的费用,同样的事情凯马特需要支付每10美分才能够做到。仅此一相费用的节约,就使得沃尔玛能够以比凯马特低3%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此外,沃尔玛为了减少经营开支,选择了压缩广告费用的策略。美国一般大型百货公司每年在电视或报纸上要做50一100次广告,而沃尔玛只有12次。

请回答:用沃尔玛的成功为例阐述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

13.材料

从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抵制封建主义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出现了各种社会危机。较大的经济危机就有1825年的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所发生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速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痼疾。

请回答: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

14.材料1

“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材料2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灭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历史过程”?

15.材料1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速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在危机时候,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开始实行“新政”来解救美国经济。

材料2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并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这一金融海啸很快蔓延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影响程度之深,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在这一危难关头,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上台,推行了一系列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政”。

请回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6.材料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与不断演化给资本主义带来一些现实性的或潜在性的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发展国有经济,雇员持股、股份社会化、福利制度、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等措施,对资本主义矛盾进行调整,以期达到缓解矛盾,甚至阻止资本主义灭亡的目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原因,表面看来似乎是由于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管理革命等所要求的。但是,究其实质,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调整、缓解由这些方面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维护其统治的需要。无论资产阶级采取何种调整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

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7.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请回答: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8.材料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77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请回答:为什么说“一切民族将走向社会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列宁说“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那么一切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是什么?

19.材料

恩格斯:“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恩格斯:“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毛泽东:“资本主义要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转变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转化的,也是有始有终的,一定分阶段的,不会固定不变的,将来或许要另起个名字。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那就违背了辩证法。”邓小平:“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请回答:运用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看待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

20.材料

马克思:“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性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符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恩格斯:“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飞跃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2011原理题库修定----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6、马克思主义是【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               D、唯物主义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卡迪尔

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9、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10、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     】

A、辩证法体系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主义学说

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1. ABCD 2. BCD 3. BCD 4. ABCD 5. ABCD 6. BCD 7. BC 8. AB 9. ABC   11. ABCD 12. AB 13. ABCD]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8、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0、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11、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15、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                  D.绝对性的优点

1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0、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2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2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2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4、从哲学上讲,和谐就是指(  )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   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25、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26、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3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3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33、“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4、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

A.联系的方法          B.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矛盾分析法

35、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36、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8、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39、“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D.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5、“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6、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合

7、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8、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9、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10、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1、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4、下列工作方法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5、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点的是(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7、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溃于蚁穴

18、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9、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的有(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20、“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21、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22、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23、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24、“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

A.夸大了偶然性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26、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2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从哲学上来分析,这体现了(  )

A.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抓主流、抓关键的方法

D.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的方法

[参考答案: 4. BC 5. AB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7.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9.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1.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2.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1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1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8.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19.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20.实践的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得来的

2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2.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24.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的物质性生活       B.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2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的定是非

2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30.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3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来源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C.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D.真理是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3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4.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它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论辩论的观点       D.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3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3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知道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8.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3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4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

A.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真理的既是正确的又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41.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42.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4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44.“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45.“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46.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性

4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4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5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参考答案:1. A 2. A 3. D  4. D  5. C  6. B  7. A  8. C  9. D  10.  C  11. C  12. D  13. A  14.  D  15. D  16. C  17. C  18. B  19. C  20. C   21. B  22. D  23. D  24. C  25.  B  26. B  27. C  28. D  29. B   30. A  31. D  32. D  33. C  34. A  35.  D  36. D  37. D  38. A  39. B  40. C  41. D  42. B  43. C  44. A  45. D  46. C  47. C  48. A  49.  C  50. C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

C.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D.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

3.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的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

A.认识主体是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B.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4.下列各项属于认识客体的含义或性质的有(  )

A.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B.认识客体是指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C.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     D.认识客性

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概括揭示了(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事物论的机械论的反映论的对立

6.下列各项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觉     C.判断  D.推理

7.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  )

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D.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1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会导致(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       D.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的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1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  )

A.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14.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

B.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 )

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与主体的客观内容

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17.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  )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9.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来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2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  )

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

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21.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相统一的具体表现的有(  )

A.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B.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的理论联系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的原则

C.“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D.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2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24.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于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5.“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26.“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27.“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2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29.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3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32.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33.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

34.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 )A.认识的客体具有整体性

B.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C.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D.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认识辩证运动

3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3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 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37.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9.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未提出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

A.随着时间的转移已不具有真理性B.有了新的突破C.它的生命力,在于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D.必须同时代、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参考答案: 2. ABD    5. BCD  6. ACD  7. ABC  8. ABC  9. CD  10. ABC  11. ABCD  12. BCD   13. BCD  14. ABCD  15. BD  16.  AD   17. 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CD  22. ABCD  23.  ABD  24.  ABC  25.  BCD  26. ACD  27. ACD  28. ABD  29. CD  30.  ABCD  31. BC  32.  BC  33. ABCD  34. BE  35. ABCD  36. ACD  37. ABCD  38. BCD   39. BCD  40. BCD]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8.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1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4.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15.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8.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  A.自然环境      B.劳动者       C.生产资料       D.劳动产品

2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1.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成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2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2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4.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

A.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它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C.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它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

25.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

2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

A.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2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3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A、艺术、道德、哲学、宗教    B、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C、社会心理                   D、政治法律思想

3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3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C.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33.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

A.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B.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C.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34.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35.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36.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7.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38.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39.“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4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41.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42.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44.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45.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46.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使用暴力的结果

47.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关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48.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4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5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51.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52.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53.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5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5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56.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57.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58.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59.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60.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6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6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6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A.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B.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C.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6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3.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4.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进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5.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7.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屋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1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修辞学

1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 (   )

A.—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B.人们能动创造的过程

C.社会主体自我认识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13.“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

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

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14.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15.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   )

A.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后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16.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8.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9.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20.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   )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1.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

23.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25.下列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原理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参考答案:1. ACD 3. ABD 4. CD 5. BC 6. ABCD 7. AB 8. ABC 9. AC 10. AD  11. A BC  12. ABCD 13. ABCDE 14. ABCDE 15. ABCD 16. ACE 18. CD 19. BD 20. ABD 21. BE 22. CDE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资本主义萌芽于( )

世纪               世纪末15世纪初

-16世纪           世纪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6.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1.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

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1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费力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流动性偏好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不足     B.生产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16.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17.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2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

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世界稳定服务

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2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RMB8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24.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参考答案:1. B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2。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3.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4.G—W—G’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7、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8.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 )

A、对内实行政治统治  B、进行社会管理

C、进行国际交往     D、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民主与法制  B.政权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10.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D.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11.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12.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1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构成的理解是(   )

A.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C.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构成

D.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参考答案:                       14. ABCD]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  】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争夺短缺自愿的产物

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4.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

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6.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8.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  】

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

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1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11.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 】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12.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3.垄断价格的出现【  】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

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14.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 】

A.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D.生产价格加垄断利润

15.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

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

B.垄断能够转移更多旧价值

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16.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 】

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发展缓慢不稳定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2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5.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

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

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

2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矛盾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局限性在于【 】

A.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29.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 【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混合联合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

A.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B.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32.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33.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3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3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36.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7.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3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3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0.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

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

4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4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

A.一般都是无偿的              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    D.是发展国家的内在要求

43.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  】

A.老殖民主义               B.新殖民主义

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44.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社会化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巨大的社会财富

4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社会矛盾的加剧           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

【参考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

3.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有 【 】

A.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    D.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

4.垄断竞争的特点【 】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5.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大量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价格【 】

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     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

8.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

C.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9.垄断价格是【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10.垄断利润是【 】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1.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其他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营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1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

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       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 】

A.经济增长   B.币值稳定   C.充分就业    D.收支平衡

1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1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 】

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外汇市场

1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无需继续投资

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

19.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 】

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

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

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

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

20.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2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销售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22.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 】

A.股份公司的出现          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    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2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 【 】

A.职工参与决策     B.终身雇佣    C.职工持股        D.按劳分配

24.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2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公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28.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9.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0.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俄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工人起义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斯大林提出了(      )

A.社会主义同时胜利理论    B.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理论

C.反法西斯战争理论        D.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7.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

8.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

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暴力革命

9.“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著名论断出自于: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1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

A.阶级统治   B.工农联盟

C.消灭阶级   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12.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表达是(     )

A.世界市场    B.世界消费     C.世界交往    D.世界历史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

A.帝国主义时代    B.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C.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14.构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有机统一

15.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就在于(        )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的成功和辉煌

C.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   D.社会主义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全面改造旧社会              B.发展生产力

C.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D.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7.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      )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在当前斗争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D.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辩证唯物主义  E.暴力革命论

2.19世纪初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莫尔  B.摩莱里  C.圣西门  D.傅立叶  E.欧文

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缺陷是(         )

A.没有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B.没有科学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C.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E.没有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步激化

C.现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E.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C.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D.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道路和主要任务

E.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6.无产阶级革命是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在于(       )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7.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划时代的意义是(      )

A.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B.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局面。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

D.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C.共同富裕  D.按劳分配

9.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是(       )

A.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B.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C.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资本主义

10.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本质不同

C.民主原则不同     D.民主形式不同

1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政治保证是(       )

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D.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在于(      )

A.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差异性     B.各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C.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各国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工人组织的形成

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形成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

14.在列宁时期,哪些是不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主张(      )

A.实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参考答案: 14. ABD]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      )的历史过程中。

A.人的全面发展     B.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C.生产力发展       D.生产关系变革

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

A.独立国家联合体     B.独立个人联合体

C.自由组织联合体     D.自由人的联合体

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      )发展阶段。

A.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集中体现在(      )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C.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D.为建构和谐社会而奋斗

5.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最高纲领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构和谐社会

C.实现“天下为公”   D.实现“大同世界”

6.共产主义只有在(      )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A.社会主义社会    B.和谐社会

C.小康社会        D.自由人的联合体

7.社会进步必然促进并直接表现为(      )。

A.物的极大丰富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人的发展            D.社会形态的变更

8.在共产主义社会里,(      )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

C.按劳分配          D.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9.最早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是(      )

A.《乌托邦》 B.《太阳城》 C.《自然法典》 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0.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托马斯•莫尔

1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      )说的。

A.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2.“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是(      )对马克思哲学的功能说明。

A.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3.“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这是(      )对共产主义具体历史性的阐述。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毛泽东

1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经历了(      )的过程。

A.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B.从新经济政策到战时共产主义

C.从土地革命到工业革命  D.从农村暴动到城市起义

15.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加市场经济

C.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D.和谐社会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      )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马克思  C.列宁  D.邓小平

17.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转化的重要标志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工人组织的形成   C.共产主义理想的提出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以及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

18.“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是:(      )

A.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本质上融为一个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利益上没有差别

C.工人阶级只有使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D.工人阶级的解放分为两步:首先解放其他阶级,最后解放自己

19.科学理论与“空想”或“幻想”的差别是:(      )

A.科学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空想”或“幻想”是纯粹的主观想像

B.科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的详细描绘,“空想”或“幻想”是对未来社会的大致构想

C.科学理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空想”或“幻想”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D.科学理想面向未来,“空想”或“幻想”局限于现实

20.“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它的意义是指:(      )

A.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变革活动

B.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形态的更替

C.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改革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

21.“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涅瓦大街,它不是笔直的。”这句话是:(      )

A.历史唯心论  B.历史倒退论  C.历史进步论  D.历史循环论

22.社会和谐是指:(      )

A.人与自然没有矛盾   B.人与社会没有矛盾  C.人与人没有矛盾

D.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

23.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魔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的“魔鬼”是指:(      )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24.“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这种观点是:(      )

A.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B.历史唯心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4. A  5. A  6. A  7. C  8. B 9. A 10. D  11. A 12. B  13. B  14. A  15. C   16. D  17. D   18. C  19. A   20. A 21. C 22. D 23. B 24. A]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D.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2.三大差别是指(      )。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3.马克思曾把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区分为(      )三个阶段,并认为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物的独立性”阶段    D.“自由个性”阶段

4.共产主义是(      )。

A.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C.人类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D.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5.“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的社会状态。

A.相互联接    B.互不关联    C.两种不同    D.基本相同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经济关系的市场化  B.宏观调控间接化  C.企业行为自主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7.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构想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计划经济  C.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D.消灭商品和货币

8.社会主义国家在早期模式建构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是(      )

A.否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B.用行政手段代替经济规律

C.计划高于一切

D.平均主义

9.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特点是:(      )

A.建立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之上

B.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具有实现这种理想的现实力量

D.提出了实现这种理想的正确道路

10.“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这句话有如下几层意蕴:( )

A.社会规律的实现不能离开人的活动

B.社会规律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C.人的一切活动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D.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

11.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

A.共产主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B.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C.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D.共产主义只有在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

D.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参考答案: 3. ABD 4. ABCD 5. AC 6. ABCD 7. ABCD 9. ABCD 10. ABD 11. ABCD 12. ABC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行为表现【第四篇】

马克思、恩格斯在150多年前的这段论述,在今天读起来仍感到实实在在、掷地有声。从那时算起,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了150多年,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这段刻画和描述依然那么生动并富有时代感,足见革命导师对事物把握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我认为,这段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清楚地认识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清醒地认识今天的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积极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我原来以为,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有一种比较“虚”的联系,而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联系。通过学习原著,使我认识到自然科学和哲学是非常自然、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论证自己哲学观点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结论来加以解释和举证。而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自然科学的研究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理论上的飞跃提供依据。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提出的所谓“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坚决的反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恩格斯引用了包括数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动物学等各个领域的大量结论,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例如,在讨论“量和质”的概念时,恩格斯举了水的聚集状态变化的例子;在解释“否定的否定”这一概念时,恩格斯又以大麦生长作为例子;等等。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有这样一段论述:“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当这种联系的辨证性质,甚至违背自然研究者的意志,使他们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头脑不得不承认的时候,自然哲学就最终彼排除了。”即,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使哲学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这既说明了革命导师自然科学功底的深厚,也说明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同志,抽时间多看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哲学著作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92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