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92077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第一篇】

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己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不必赘述。有关创业教育的书很多,但应秀芳老师所编著的《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从她独特的视角出发,具有不同一般的三大特点:

第一,讲究创业指导实效的脉络体系。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方面的书纷纷问世。脉络体系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以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为主线,突出重点知识,讲究创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类是创业经验漫谈类,从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入手,剖析创业要领;第三类则以案例及其点评为特点,让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创业实例中得到感悟。

指导,即指点引导。创业指导的读者并非创业理论研究者,而是可能走上创业之路的拚搏者。《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推出了讲究创业指导实效的脉络体系。其特点在于,既把上述三类脉络体系的长处融为一体,更强调读者——将来可能的创业者的实际需要。例如,创业意识往往是以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为主线的创业教育书籍的开章节,《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以“燃烧成功的欲望”开篇,没有在创业意识的理论层面过多展开,而用“拥有强烈的致富梦想”,抓住彷徨于创业大门之外青年人的心,从多数年青人都有的成功欲望切入,点燃青年人创业的心火,让青年人在创业之路的起跑线上跃跃欲试。既尊重了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又淡化了理论色彩,落脚于创业指导实效。又如,创业者应有的心理品质是许多作者难以割舍的内容,往往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充分展开。而《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不拘泥于心理学范畴,以“从小事做起,低调入市”、“积极进取,艰苦创业”、“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开拓创新,以智取胜”、“乐于冒险,以小博大”等通俗易懂、画龙点睛、实用性强的题目,引导读者去感悟“成功创业者的优秀品质”,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丰富而类别清晰的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能落实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讲师们,都是运用案例教学的高手。区分他们之间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谁掌握的案例多,谁更善于分门別类地发挥这些案例的作用。

案例丰富,是《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的重要特色。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受教育者通过耳闻目睹认识到创业者具有多样性,看到他们的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的教育水平等主、客观条件,可以防止出现读者形成僵化的创业者模型,避免读者从仅有的案例中得出负面结论,对自己做出错误判断,缩小潜在创业者的范围。丰富的案例,让读者有机会去接触各种类型的创业者,从中发现与本人条件相仿的成功者,克服彷徨心态,树立自己也能创业的信念。

类別清晰,是《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的又一重要特色。通过应秀芳老师的精心筛选和组织,同一案例属于两类,可以发挥一石两鸟的作用。

按创业指导的主题分类:全书4章14节,有4个大主题、14个小主题,按章节目录能找到相应的14类案例。其作用是引导读者从案例中得到感悟,更好地理解相应主题。

按案例在读者感悟主题中的着力点分类:《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每节由编者引言、案例研讨、自省内悟、登高一步、资料链接五个板块组成,每章由能力训练收尾。每个案例通过其所在的位置,有不同的着力点。根据着力点,可以把案例又分为引入、提升、拓宽、训练4类:一是引入类,通过意味深长的“编者引言”带出,由言简意赅的“自省内悟”结束,安排在“案例研讨”中的案例,发挥引进门,初步理解主题的作用;二是提升类,即安排在“登高一步”中的案例,起着加深理解主题、升华认识的作用;三是拓展类,即“资料链接”中的案例;四是训练类,通过各章“能力训练”中的案例,帮助读者进一步形成能力。

丰富而类别清晰的案例,有助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助于创业教育所强调的“会学习”与“会做事”高度统一。

第三,引导弱者成为强者的理念。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是应试教育的弱者。职业院校学生的父母,大多无权少钱,在经济社会地位上是弱者。本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强者不是天生的,敢于拚搏的弱者能够成有强者的理念。

这种理念在全书的渗透,既得益于作者长期工作在职业学校一线,对职业院校学生及其家庭有深刻的理解,也得益作者生活在浙江——“草根浙商”群集的地区。浙江老板大都出身寒微,补皮鞋、弹棉花、挑货郎是他们的创业起点。浙江民企100强的老板中,90%以上出身农民、工人。处于弱势的职业院校学生和再就业者,会从本书得到成为强者的启迪。而这种启迪,不但可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还能带动周边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第二篇】

初中作文分析与指导(一审题分析:“我的视线”是全命题,“视线”的本意是指,眼睛到所见物体形象之间的一条假想线。是名词,作为作文题看,这里的“视线”,可以是具有动词性的“眼睛所关注的”意思;也可以是名词性的“视线”,作为初中生,前者容易把握些;后者的难度在于偏重理性的思考。从具有动词性的“视线”看,这道题缺少的是“对象”,因此审题的第一步,补充对象;第二步,要营造“对象”能够存在的条件(环境条件、事件条件、情理条件。第三步,要落实“对象”值得关注之处,也就是有“理”或“情”可写。从名词性的“视线”看,要补充的是内容,即“视线”的形式和结果。1.我的视线朱佳宇几乎每天上学,我都会经过那棵树,那棵高大的梧桐树——凌乱而又铺陈横生的枝杈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网,毫无美感可言,更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显得瑟瑟发抖。(画线句是一句感叹性的语言,按行文的规律,感叹性语言,要么放在叙述句的前面,强调感受,要么放在叙述句结束位臵,这样才顺我曾思忖着那棵树该如何挨过这个1如此冷的冬季。然而自从有一天起,我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落在它的身上。那天下着暴雨,(缺少生活,冬天没有暴雨。应改为‚刮着猛烈的西北风,风中还夹杂着冻雨,打在脸上很痛‛狂风把我旳伞吹得东倒西歪,把我推搡着向前走,(画线句是被动句,没有必要,改为:‚推搡着我向前走‛承前省略主语,句子更干净我几乎都没法控制自已的方向。一边诅咒着这鬼天气,一边加紧步伐赶路,路过那棵树时,我像往常一样看了它一眼,目光竟无法收回了:凌乱的枝杈被狂风无情地肆虐,旁边的树早己弯曲成了完美的90度,(完美,用在这里的感情色彩不对,似乎在欣赏狂风的肆虐,再说90度的枝杆也要折断了,有何完美的。应该删去而它挺拔的躯干却纹丝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哪怕枝杈几近折断,但仍是明晰的主干姿态。(画线句言不及意,至少没有说清楚,改为:‚然而主干仍旧如中流砥柱,支撑着大树坚强不屈脊梁。注意,叙述或描写句子之后,应该有一定抒情或议论,这样情感才能出来,句群的组合才完整那夜,风穿过窗户的缝隙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尖叫,那棵树的身影始终在我眼前浮现。第二天上学,我再次经过那棵树,地上零碎地散落着昨天被风折断的枝杈,那是它与风搏斗了一夜的见证。(有评价语而旁边的树被无情的风吹折了躯干,但梧桐仍挺立着。(有抒情语经过多少年春夏荣枯,经过多少次狂风暴雨,它都没有倒下,只有身上多了些许的伤痕。(句子没有说完,仍是老毛病,叙述之后,缺少抒情或2议论。可加上一句:‚这反而使它显得格外的沧桑,平添了一种高尚的气质。‛有时候我想(‚有时候‛应删去,‚有时候‛使‚想‛成了偶然行为,而这里的‚想‛是对事理的必然认识,不是偶然行为:我们的人生和那棵树一样总会充满无数的艰险困苦,那些就像是梧桐树铺陈横生的枝杈,(把‚艰险困苦‛比作‚铺陈横生的枝杈‛不妥,语意不明,可改为:‚尽管它铺陈横生的枝杈会受伤,甚至折断‛但终不能抵挡主干参天向上的步伐.即使受伤,即使被折断枝杈也要昂首挺立。现在,每一次经过那棵树,我总会觉得受到鼓舞,它与风雨搏斗的画面常常会让我想起那幅美术展上的画,名字叫《生命》(‚生命‛与‚树‛有什么关系没有讲出来,联想到画,就显得突兀。我多么希望我的人生也能像梧桐一样,面对困难时生出(改为;‚爆发出一股‛不竭的反抗之力,以明晰的(改为‚挺拔的‛主干姿态,映在时光那澄清如水的蓝色背景之上。于是,当我的视线落在那棵树上,总是充满无尽的崇敬。问题分析:这文章的审题基本正确,能准确地把握“视线”具有潜在的动词性,所补的对象“梧桐树”,通过环境与事件的描写,从中可以挖出一定的情理。但是,这篇文章的结构与语言有不少问题。1.结构上采用顺叙,缺少行文的波澜,可以把结论性的感受放在3

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第三篇】

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引导学习从反思开始

太原市任女士问:孩子上初一,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差,不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自己也想学,但又不自觉,家长感觉孩子应该能做到的,孩子自己却说做不到。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爱玲指出,中学教育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作为学生家长应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

一.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则不易实现,对孩子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从而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家长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和策略。要尊重孩子,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不挖苦、不讽刺。家长对孩子上初一后的各种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尽快地和孩子沟通,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契点和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结症”,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二.想想孩子是否缺乏上进心。家长要多琢磨孩子的个性心理,可以找一个孩子非常熟悉的同学,让孩子自己比较二人间的长处和短处,孩子肯定了自己的优点,方能找回自信,同时还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就可能有针对性地在这些方面努力以超越对方。当孩子取得成功之后,不妨再找一个新的比较对象,久而久之,当孩子的行动始终有明确的目标时,就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孩子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三.坚持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品德培养。中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品德十分有利的时机,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英雄人物及科学家的事例和有关资料,使他们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榜样。同时要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质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还要防止孩子走下坡路。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课外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拓宽,家长应创造条件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多看课外书籍,参观名胜古迹,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及其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要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的晚上睡觉很晚,有的甚至中午不休息,睡眠不足,精神自然就差,听课效果当然不会好,所以要帮助孩子提高睡眠质量。

五.依据孩子现有的学习情况,结合孩子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帮助孩子借鉴一些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孩子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总结复习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等等。

在采取以上策略的同时,不可忽视另一个重要因素,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家里要有浓厚的学习、探讨氛围,使孩子在家坐得住、乐于学,从而为孩子在“黄金时代”的智力开发开辟广阔的天地。

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旷课逃课问题

在中学教育阶段,也许每个班级都有过这样的孩子,他们经常逃学,公开违反校规校纪。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其批评教育也无济无事。最令人心痛的就是他们放弃了学生最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学习。孩子旷课、逃学是厌学、恐学的表现。旷课、逃学的孩子,多数学习吃力。也许他们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下课后作业也不会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时候老师向家长告状时,家长很恼火,可能会对孩子进行职责或打骂。这些孩子一听学习就头痛,旷课、逃学可以暂时躲避一时,心里轻松一阵儿。有的在街上闲逛,有的去玩感兴趣的东西(如游戏机等),有的可能离家出走,有的想放弃学习出去打工。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既可气,又可怜。

孩子学习跟不上,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大多是从小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得过且过,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都很差,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必须家校双方共同配合。

从家长方面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解决措施:

一、承认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误,没有下功夫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态度、方法生硬。家长应该在自我反省基础上跟孩子倾心交谈两三次,检讨自己的缺点,听听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下决心,一点一点的赶上去。家长千万不要用以前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孩子。家长的态度也是孩子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向老师请教,跟孩子讨论,分析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要一科一科分析,学习最差的科目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习具体内容仔细分析,问题找得越准越好。

三、跟学习好的孩子“结对子”。要跟老师商量,选择与自己孩子有交往基础、能帮助人的学生做小老师。必要时,带孩子到对方家里去向对方的家长郑重作出表示。为了不给“对子”增添太多负担,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具体要求,如“自己先看,不懂再问”,“自己先做,哪里不会再问”,“课前预习,找出难点,上课专心听讲”等,孩子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光依赖别人肯定不行。

四、请家庭教师。孩子有几科学不好,先突破一科、两科。跟老师商量,请一位家庭教师利用双休日给孩子补课。要请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师前,孩子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调整好孩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家长跟孩子共同学习。有的孩子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认识,认真学点东西,学孩子的功课或者另外学习某一门知识。家长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

家长的逼迫导致孩子的叛逆

心理咨询中心接到家长来电:“现在我的孩子特别叛逆,什么都听不进去,特别是学习上的事情,如果你问他,他肯定跟你急。”王先生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把孩子交给了祖父母代管,也就是平时成绩出来后问问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几乎每一次问都会引发一场冲突。对待不服自己管教的孩子,王先生只有求助心理医生。

找出症结家庭教育是否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孩子不听话,变得暴躁,发脾气,不服家长管理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孩子会这样,在学校教育中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很多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叛逆都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有些家长动辄”考清华上北大“的期望,让学校教育中的孩子不堪重负;有些家长一天到晚工作不露面的冷淡,让孩子备受冷落;有些家长日日耳提面命的管理,更让孩子急于逃脱这种干预;而在单亲家庭或者由祖辈老人看管成长的孩子,容易因没有安全感、认知感,而通过其他途径寻求。心理专家认为,以上情况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能力,家长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管教孩子,应该主动获知孩子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指导与分析的区别材料【第四篇】

角色游戏观察分析与指导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某幼儿园曾在中、大班二年时间内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戏院、公共汽车、公园、餐厅、修理店、理发店、照相馆、工厂、小主人报、宠物店、茶馆店、自选商场、面包房、招聘公司、中央委员会、博览馆、邮电局、电视台、电影公司等等五十二个主题。仅在餐厅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卡拉OK等六个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一、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一个朋友说:“我是专门听电话的,” 我马上接下去问:“专门听电话的人有二种:一种是‘公用电话’里专门听电话的人,她们听好电话帮人传呼;还有一种人专门听电话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我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你真的样样问题都能帮助别人解决吗?” “是的。” 于是我再说:“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地方,只要你有困难打电话去,它就会帮助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旁边一个孩子叫起来:“是110热线服务台!” “对,110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任何人有困难都不用害怕,只要拨通电话就行了。” 这样一段对话我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社会上的新机构以及新机构成立的宗旨。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受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嘛。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有好多种,一个孩子说:“那我也做老人.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为孤老找老伴;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木偶戏;还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为老人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吃,为老人发明洗脚机等等。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那么通过角色游戏可否完成这些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做汽车上的售票员,我对他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没带钱,你就让我上车不买票吧!” 他听了我的话愣住了一下,但经不住我再三催促终于同意了。可这事真的就对吗,我让小朋友来评判。结果意见变为二种:一种认为既然是老朋友当然可以不买票;而另一种则认为不行。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说:“乘车是有一条规则的,那就是‘上车要买票,月票请出示’,这条规则人人都要遵守。“ 经她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当我们扛着摄像机要拍昨天那段情节时,我们的“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 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干嘛要再做呢?” 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四、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要把许多筷子放在一个筷笼中,她用万能插塑搭了一个筷笼,可是筷笼太高,筷子放进去一看,呀,很难再取出来。她就去换四块矮一点的插塑,这下筷子放进去取出来也方便了。只是筷笼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洞,筷子只要放进去就噼噼啪啪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呢?” 她愣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办法了。她去找来一张纸放在洞口,这下筷子放进去再也不落下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摇头晃脑地笑了。她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将来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生都会收益。

五、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99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