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范文集聚优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2024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范文集聚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第一篇】
去年以来,XX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紧紧牵住基层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多用心、大用力、准用人、严用责、铁用制,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多用心。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用心谋划、用心落实,党建责任田要亲自耕种,双脚下田、沾泥带土,不找人代耕,不能站在田埂上看,并带头多次到基层单位调研,对基层党建工作先后作出59次批示。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委精心谋划,部署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担当作为浓厚氛围,形成抓实支部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用心落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等9个具体动作,推动“四个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多次专题研究,制定出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意见,健全党组织领导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建立村和社区范围内各类组织主要负责人每年向基层党组织述职制度。
大用力。市委强调,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高位大力下重手,实实在在抓落实。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农村两大阵地基层党建,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制定“1+2”文件,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提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市财政今年增投X亿,参照标准确定“3岗18级”,全面落实“五险一金”,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最高可达处级水平。划拨30多亿,启动第二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抽调2065名干部驻村帮扶1000个村;计划投资15个亿,全面启动实施党建阵地三年提升工程,按照不少于300平方米标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发展青年农民党员15条措施,确保每个村至少有2名35岁以下党员。市委强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不能讨价还价,党的领导不能出现盲区,必须充分彰显党的政治存在和实体存在。先后制定加强园区楼宇、商圈市场、民办学校等党建工作意见,把建立党组织作为法人登记和年检的重要内容;在49个国家级、市级园区中全部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社会组织全面实行在会员单位或理事会党员中建立党组织,文化中心社团联合会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
准用人。市委强调,加强基层党建,关键是要选准用好基层党组织“当家人”,让党组织书记腰杆挺起来,首先要把好政治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无论哪个领域,政治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各级党委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全过程领导,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明确要求村委会成员中党员要超过50%,鲜明提出有曾被判刑等9种情形之一的人一律不能作为候选人。在市级机关内设机构和区直部门全面实行主要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大力推行高校院系、医院科室、企业车间、工程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明确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可转事业编,社区规模较大的可享受处级工资待遇,并定向招录130多名公务员。市委严把党代会代表的政治关、廉洁关、品行关,建立25个部门参加的联审机制,X人被取消代表人选资格,其中市管单位主要负责人65人。
严用责。市委明确提出,基层党建工作“水流不到头”、落实不到底,问题出在“水塔”压力不够大、履职尽责不到位。我们通过制定党建任务清单、严格述职评议考核、严肃督责追责问责,实施闭环管理。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各区各系统党委(党组)书记述职,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分别听取分管部门书记述职,实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全覆盖。突出问题导向,连续两年在述职评议会上播放巡查暗访专题片深刻披露问题,述职的书记主动担责直面问题,领导点评见人见事直击问题,“两代表一委员”现场发言评说问题。市委对党建失责行为,勇于揭开盖子、严肃问责。2017年下半年以来,直接或责成各级党委进行问责的党组织248个,问责党员干部509人,其中局、处级干部124人,形成强力震慑。
铁用制。市委强调,必须健全硬制度,采取硬措施,填补硬缺口,完成硬任务。市委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意见,建立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同志联系高校、校院领导联系院系和师生党支部制度。十九大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到所联系的高校宣讲十九大精神,与师生交流互动。市委分别制定制度文件,对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党建工作部署推动,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重点任务台账,实施销号管理,逐项跟踪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60家市管国有企业和86家区管国有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全市45家国有上市公司也全部落实了这项要求。市委组织部制定基层党建巡查制度,形成常态化集中巡查和专项督查机制,去年2轮集中巡查共抽查145个单位800多个党支部,对326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点名通报,彰显制度刚性要求,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2023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第二篇】
一是必须抓好基层党员教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员作为基层工作的实际推动者,上要做好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下要解决百姓群众的具体问题,是工作的核心,更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效用的基本单元,抓好基层党员教育,不仅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政治意识,更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注重学习模式的创新,灵活通过网络培训、专题党课、小组研讨等方式,促进学习全覆盖、效率高效化。注重发挥主题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开展“为民服务能手”、“争当先锋模范”等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献策出力。在较好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干出新成效、干出新水平、干出新气象,全方位推动党的事业科学发展。
二是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必须通过政治引领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要筑牢宣传贯彻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的“桥头堡”,发挥好党校主阵地作用,切实抓实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党组织吃透上级要求,保持政治定力,坚决把党的主张和决定传达到基层、落实在一线。强化执政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发挥服务功能彰显政治功能。
三是必须坚持强化功能抓服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可看、可听,能学习、能复制的基层服务型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稳步推进明城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深入走访联系群众,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继续强化驻点联系服务群众的功能,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结合起来,发挥“强班子、带发展、促稳定”作用,理清发展思路,促进长远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023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第三篇】
上半年,县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探索推行“党员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详细记录党员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效提升了党员管理的精准化、规范化水平。
一、建立目的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因素。2017年以来,县委在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大走访、党员承诺、星级创评等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形象,党员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和制度化,但在不断的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不相适应。
一是党员思想无归属。部分党员只是在组织上入了党,而在思想上并没认识到党员的特殊身份和荣誉,单纯以缴纳党费来区别党员和群众,缺乏党员意识,混同于一般群众,在党意识淡化,思想无归属。
二是党员个人无档案。全县农村党员共有XX余名,而90%的党员档案缺失,机关党员入党材料里面也没有党内表现、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相关材料,党员个人成长记录不能及时归入党员个人档案。
三是党员成长无记录。谈心谈话、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制度落实不严格,党员个人查摆的问题整改不及时,这些工作的推动往往都是浮于表面、应付了事,党组织道不明,党员个人也说不清,从而影响了党员的成长提高。
四是党员评价无依据。在开具外调证明和考察鉴定的时候,党员好不好,全凭一张嘴,没有任何历史材料和依据,影响了党员评价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党组织关系转接时,仅凭一张介绍信,缺少党员个人成长档案,党组织不能全面了解党员党内表现情况,在党员管理过程中缺少连贯性。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县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决定在全县党员中推行党员“成长记录袋”,强化党员成长过程性管理,并将“成长记录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详实记录党员个人日常表现情况,将学改做过程“档案”化,从而让党员在思想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党员管理难、评价难等问题。
二、主要作法
党员“成长记录袋”就是通过对所有在册党员现实表现全程记录、全面纪实,让党组织能够适时掌握党员思想工作动态,实现有的放矢教育管理党员的目标。
(一)合理设置内容。突出全面系统性,严格对照《党章》规定,围绕党员党性锻炼和提升,强化党员在党意识,规范记录内容,坚持把党员谈心谈话、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星级创评、承诺兑现、党内重大活动表现、个人问题整改等情况作为“成长记录袋”记录的重要内容,并按照内容设置,配套印制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三会一课登记表》、《年度民主评议登记表》等8个表册,突出动态管理,根据党员日常表现情况实时更新登记,为党员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规范建立程序。按照精准建档、全员覆盖的要求,规范“成长记录袋”建档范围和建立程序。坚持把全县各领域党员都纳入“成长记录袋”管理范畴,通过对照党员信息库、逐个排查、逐个建档,实现“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不漏一个支部、不漏一名党员;采取党员个人填写基本情况、支部汇总审核、党委随机抽查的“三步建档法”,加强建档过程管理,保证“成长记录袋”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配套制度。建立专人专柜管理制度,每个党支部都落实了1名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工作,并配备了档案专柜,做到了“一人一袋,一个支部一专柜”。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按照完成一项记录一项的原则,由支部结合党员管理要求和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定期对“成长记录袋”内容进行更新,确保了党员表现与“成长记录袋”记录同步。建立成长袋移交制度,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或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档案交接双方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并建立台账,做到了有据可查。建立查阅登记制度,制定查阅台账,明确查阅人、查阅目的和查阅时间,并对党员个人需要外借时做出了规范。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各党委每季度要对所属支部“成长记录袋”建立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党支部每季度根据党员个人表现、活动开展等情况对“成长记录袋”内容进行核查,确保党员成长记录不漏项、不缺失。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督促管理人员严格履行保管和借阅制度,做好档案的保管、保护和用档过程的监护工作。
三、工作成效
党员“成长记录袋”的全面推广,成为了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抓手,提升了党员队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推进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所要求的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内容记入“成长记录袋”,倒逼党组织按时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推进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XX村党支部书记XX说:“以前,在村里开会很难把党员叫全,自从推行成长袋以来,对党组织和党员都有了要求,党组织活动开展没开展,党员参加没参加,表现怎么样,都要详细记录,是个很好的督促”。
(二)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通过党组织详实记录党员活动轨迹,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注自己,增强了归属感,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全县共有XX个贫困村,截至目前,共计培树农村带富党员XX名,带动贫困群众XX户,涌现出XXXXX等一批党员带富典型。
(三)提升了党员评价的准确性。在党员评优树模、出具鉴定证明时,党组织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核实党内表现情况,提出更加准确的评价意见。在“七一”表彰期间,强化“成长记录袋”运用,严格审查表彰对象党内表现情况,确保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扩宽了干部考察了解渠道。在党员干部提拔使用中,将“成长记录袋”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档案的有效补充,提高了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凡是拟提拔的党员干部,考察组成员必须对“成长记录袋”进行查阅,重点看是否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是否按时交纳党费、民主评议是否为合格格次等内容,对于党内表现较差的,一律不予提拔使用。
(五)实现了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在党员党组织关系变化时,由于转入地党组织对党员之前的表现情况掌握不全面,形成了管理上的断档。按照“一人一袋,袋随人走”的办法,方便了党组织及时准确掌握转入党员情况,提升了党员管理的连续性。“多数党员在转入党组织关系时,仅凭一张介绍信,我们也不主动询问党员表现情况,而现在,必须拿着成长袋,我们才给办理手续,通过审查档案,了解情况能更全面些”社区党务工作者高海涛如是说。
2023年两新党组织工作总结【第四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宏大愿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性工作在基层,重点难点工作也在基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带头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坚持创新理论武装,把牢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引领基层治理的科学指南。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着力抓好学习培训。只有学习到位,才能贯彻落实到位。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培训规划,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采取集中轮训、辅导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系统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基层治理。2019年以来,我们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政治任务,举办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对85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强培训、遍走访、亮承诺、抓落实、树典型活动,组织4687名村干部到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参加专题培训,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着力抓好宣传阐释。结合实际,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当前,尤其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语言,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清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讲明白,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使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要求及时到达基层,不断增强推进基层治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及时成立宣讲团,组织省四大班子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学校、企业进行宣讲,直接受众6万多人;各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遴选5000多名宣讲骨干,分赴基层一线宣讲,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实打实加油鼓劲,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着力抓好贯彻落实。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实际行动。省委及时印发通知和安排意见,从10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安排;省委全会专门审议通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部署了13个方面重点任务和64项具体举措,明确了基层治理的施工图和时间表。全省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深入开展调研、加强研究谋划,摸清问题短板、制定贯彻举措,着力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二、坚持强化政治领导,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抓好基层治理,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加强对各领域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和政治引领,切实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基层治理中来。比如,在农村,坚持和健全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坚决防止村级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在城市,深入推进“三抓一增强”工程,充分借鉴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深化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取消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推动街道赋权扩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确保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
扩大组织有效覆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以及活动方式、平台载体、运行机制,确保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覆盖基层社会各类群体,切实消除基层治理的“盲区”。比如,推动农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面推行“一肩挑”;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创新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律师、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作用,持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有效覆盖面。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管理各类事务,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适应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需要,认真总结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确保社会大局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三、坚持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基层治理有力支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夯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基础。
在抓标准抓规范上聚力用劲。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等基本组织制度,推动先进党支部巩固提升、合格党支部提档进位、后进党支部转化升级,打造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从2017年开始,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全省约万个基层党组织达标,占总数的%,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抓整顿抓提升上聚力用劲。坚持一个基层党组织一策,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针对基层干部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回头看”,坚决打击、防范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干扰,营造基层治理良好环境。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干部本领提升行动,推动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整体功能适应基层治理需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们集中整顿84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取得明显成效。
在抓教育抓管理上聚力用劲。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城市治理等内容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严把发展党员政治关,优化发展党员结构,进一步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等重点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力度,努力把基层治理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基层治理能手。实践中,我们不断加大在薄弱领域、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在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发展861人、部分薄弱村和贫困村发展2760人、高知识群体发展1275人。同时,稳妥推进排查整顿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发现并解决4975人存在的问题,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坚持团结凝聚群众,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基层治理主体。必须强化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做实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促膝交流,经常听取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基层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在主题教育中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办好民生实事万多件;同时,制定落实“基层减负年”具体举措,省级层面发文、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同比分别减少%、%、%。
扩大基层群众有效参与途径。不断拓宽、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渠道,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主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完善议事会、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推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机制。实践中,全省各地常态化开展各种形式的“党群家访”,引导党员居民和具有专业特长的热心群众走出家门、走出楼栋,带动邻里互助,推动“陌邻”变“睦邻”,营造了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
完善基层服务群众阵地功能。加强经费保障,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不足1000户的社区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持续加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坚持管用结合,不断优化村级活动场所功能设置,将其打造成办公议事、基层治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的综合平台。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推行“互联网+党建+服务”,实现多网合一、互联互通,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及时了解群众诉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五、坚持提供坚实保障,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加强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开拓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把各方面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一抓双促”工程,进一步建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夯实贫困地区基层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大力实施党员干部本领提升、新型集体经济提升、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提升“四提升”行动,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献计出力。
大力营造社会好风气。加强基层治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营造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2018年起,我们开始谋划选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目前,已有11个市开展信用户授信和贷款发放工作,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将村民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等情况纳入信用评价指标,通过信息采集、信用评定、授信贷款,实现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真正通过农民一家一户的“小信用”,构筑起乡村治理的“大基础”,对促进乡风文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物质基础和坚实保障。在农村,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城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