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实用2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902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实用2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1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篇2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篇3

3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演播室的背景屏幕上,金黄色的“时代楷模”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发布仪式拉开帷幕。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1月4日,为救落水儿童,他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自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凭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坚守在帕米尔高原上,用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深情追忆致敬楷模

紫红的面庞、憨厚的笑容,大屏幕上,拉齐尼·巴依卡的照片渐渐浮现。“人们记住了他,在刺骨的冰湖中,瞪大眼睛,喊着‘孩子,先救孩子’,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将托举的动作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舞台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宁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娓娓道出。

现场开始播放视频短片,感人肺腑的画面不断闪过,重现了一个忠诚守边、无私奉献的护边员形象——

“拉齐尼·巴依卡曾经救过我的命,在他做护边员的16年里,谁也数不清他到底救过多少人。”

“20冬天,由于大雪封山,边防哨所能吃的都吃完了,战士们都盼望连队尽快补给。18公里的山路,拉齐尼一脚深一脚浅,走了4个多小时,终于在晚饭之前把补给送到了前哨。而他自己,双脚早已失去知觉,嘴唇被冻得发紫。”

“去年我们村种植的莲花白,由于疫情原因,销路不畅。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联系买家,担任志愿者,帮助农牧民收菜。最后莲花白都卖出去了。”

……

大家深情追忆拉齐尼·巴依卡的过往,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110位通过网络参加发布仪式的“云观众”,在屏幕另一端,亦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不时地用纸巾擦拭脸颊。

忠诚守边 无私奉献

短片播放间隙,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的室友木沙江·努尔墩、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刘小龙、原武警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指导员杨思明,以及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依次走上台,接受现场采访,让所有人更深入、真实地了解英雄一家的传奇故事。

木沙江·努尔墩与拉齐尼·巴依卡相识。他说,从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乐于助人。“培训期间,每天早上老师同学来之前,他都会用湿毛巾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一个粉笔印都没有。放学之后他还会把教室的地拖一遍,课桌擦一擦。”

高原扎根,默默奉献。从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算起,这个平凡的塔吉克族家庭已为祖国守边护边70多年。坚守着“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信念,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

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家族神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边员,他称自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实际上,他曾经也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拉齐尼·巴依卡12月在新疆武警边防支队服役,底退伍。“他在新兵连时,我就是他的指导员。”杨思明说,“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子比较小,身材比较瘦弱。”

军旅生涯伊始,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并不好。不管是体能还是器械,都低于平均水平。

“但他不气馁,很刻苦,甚至拼命。每天晚上主动给自己‘开小灶’。”杨思明感慨,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就一跃为支队第一,战友们都十分佩服他。

看着儿子生前的影像,听着人们对往昔的叙述,立于台上,白发苍苍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泪眼婆娑。

“失去心爱的儿子我真的很难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相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孩子。我做护边员的时候,也曾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一名掉入冰河里的军医,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个故事。我们是共产党员,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冲在前,从小我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语令王宁几度哽咽。

英雄精神 代代相承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妻子以及一双儿女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纪念章和荣誉证书。

端起父亲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动情地说,“爸爸答应要带我一起来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这一次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我会听他的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手中捧着一件衣服。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件衣服,是专门为来北京开会准备的,但他还没来得及穿。

“我以后也想和爸爸一样去部队当兵,退伍回来在家乡当一名护边员。这也是爸爸一直的心愿。”拉迪尔·拉齐尼掷地有声地说。

拉齐尼·巴依卡平时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一家人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拍过,这也成为全家人的遗憾。当天,孩子们带来他的衣服,就是想在台上用这样的方式拍一张全家福。

“咔嚓!”照片定格,伴随着塔吉克族乐器热瓦普的琴声,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渐渐响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用青春的鲜血浇灌。巡逻路上,每到拉齐尼·巴依卡感到疲惫时,这首歌总能给他力量。

悠扬的歌声中,发布仪式徐徐落下帷幕。望着屏幕上那个激情飞扬、用一生践行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的拉齐尼·巴依卡,所有人都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静静感受楷模的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篇4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护边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们每天坚持巡逻,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篇5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2

3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演播室的背景屏幕上,金黄色的“时代楷模”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发布仪式拉开帷幕。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1月4日,为救落水儿童,他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凭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坚守在帕米尔高原上,用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深情追忆致敬楷模

紫红的面庞、憨厚的笑容,大屏幕上,拉齐尼·巴依卡的照片渐渐浮现。“人们记住了他,在刺骨的冰湖中,瞪大眼睛,喊着‘孩子,先救孩子’,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将托举的动作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舞台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宁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娓娓道出。

现场开始播放视频短片,感人肺腑的画面不断闪过,重现了一个忠诚守边、无私奉献的护边员形象——

“拉齐尼·巴依卡曾经救过我的命,在他做护边员的里,谁也数不清他到底救过多少人。”

“冬天,由于大雪封山,边防哨所能吃的都吃完了,战士们都盼望连队尽快补给。18公里的山路,拉齐尼一脚深一脚浅,走了4个多小时,终于在晚饭之前把补给送到了前哨。而他自己,双脚早已失去知觉,嘴唇被冻得发紫。”

“去年我们村种植的莲花白,由于疫情原因,销路不畅。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联系买家,担任志愿者,帮助农牧民收菜。最后莲花白都卖出去了。”

……

大家深情追忆拉齐尼·巴依卡的过往,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110位通过网络参加发布仪式的“云观众”,在屏幕另一端,亦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不时地用纸巾擦拭脸颊。

忠诚守边 无私奉献

短片播放间隙,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的室友木沙江·努尔墩、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刘小龙、原武警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指导员杨思明,以及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依次走上台,接受现场采访,让所有人更深入、真实地了解英雄一家的传奇故事。

木沙江·努尔墩与拉齐尼·巴依卡相识。他说,从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乐于助人。“培训期间,每天早上老师同学来之前,他都会用湿毛巾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一个粉笔印都没有。放学之后他还会把教室的地拖一遍,课桌擦一擦。”

高原扎根,默默奉献。从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算起,这个平凡的塔吉克族家庭已为祖国守边护边70多年。坚守着“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信念,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

20,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家族神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边员,他称自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实际上,他曾经也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拉齐尼·巴依卡12月在新疆武警边防支队服役,底退伍。“他在新兵连时,我就是他的指导员。”杨思明说,“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子比较小,身材比较瘦弱。”

军旅生涯伊始,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并不好。不管是体能还是器械,都低于平均水平。

“但他不气馁,很刻苦,甚至拼命。每天晚上主动给自己‘开小灶’。”杨思明感慨,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就一跃为支队第一,战友们都十分佩服他。

看着儿子生前的影像,听着人们对往昔的叙述,立于台上,白发苍苍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泪眼婆娑。

“失去心爱的儿子我真的很难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相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孩子。我做护边员的时候,也曾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一名掉入冰河里的军医,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个故事。我们是共产党员,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冲在前,从小我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语令王宁几度哽咽。

英雄精神 代代相承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妻子以及一双儿女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纪念章和荣誉证书。

端起父亲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动情地说,“爸爸答应要带我一起来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这一次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我会听他的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手中捧着一件衣服。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件衣服,是专门为来北京开会准备的,但他还没来得及穿。

“我以后也想和爸爸一样去部队当兵,退伍回来在家乡当一名护边员。这也是爸爸一直的心愿。”拉迪尔·拉齐尼掷地有声地说。

拉齐尼·巴依卡平时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一家人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拍过,这也成为全家人的遗憾。当天,孩子们带来他的衣服,就是想在台上用这样的方式拍一张全家福。

“咔嚓!”照片定格,伴随着塔吉克族乐器热瓦普的琴声,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渐渐响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用青春的鲜血浇灌。巡逻路上,每到拉齐尼·巴依卡感到疲惫时,这首歌总能给他力量。

悠扬的歌声中,发布仪式徐徐落下帷幕。望着屏幕上那个激情飞扬、用一生践行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的拉齐尼·巴依卡,所有人都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静静感受楷模的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篇2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篇3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篇4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 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 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 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 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

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 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 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 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04年,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他把详细标注着这条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的“巡逻图”交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将爱国拥军、戍边向导的光荣使命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泪流满面,从此,他像祖父、父亲一样守边护边,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和边防战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 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 墙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年1月5日,在拉齐尼·巴 依卡的追悼会上,他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 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材料篇5

“守卫祖国,护卫人民,拉齐尼·巴依卡用他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3月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我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干部群众听到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后,感到英雄模范就在身边。英阿瓦提乡党委书记肖俊胜说:“眼下,英阿瓦提乡正忙于春耕备耕、麦田春灌、果园追肥、技能培训等工作,我们将以‘时代楷模’精神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来守护好边防,维护好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边境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富蕴县委宣传部驻该县库尔特乡达拉阿吾孜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海拉提·赛力克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拉齐尼·巴依卡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担责任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护边员其拉克·买买热依木从事护边员,常年放牧巡防在边境第一线,被当地边防连队和农牧民称作村里的“活地图”。他说:“拉齐尼·巴依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英雄赞歌!作为一名护边员,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34岁的乌恰县吾合沙鲁乡恰提村村民斯迪克·塔西坦也是一名护边员,收看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他感动地说:“拉齐尼·巴依卡是我们护边员的榜样,我会担起他的责任,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护边员永新杰。“我要把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精神支撑、一种持久动力,做守护边境线的表率。”永新杰说。

完成未竟事业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莎车县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干部乔江涛说,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将把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立足自身岗位,开展好社区各项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好。

“正是一个又一个像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共产党员,努力拼搏、奋斗,乃至牺牲,使党旗更加鲜艳,使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人民心中闪耀着更加夺目的光彩。”托克逊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警白克力·热西提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打头阵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向拉齐尼·巴依卡致敬。

“拉齐尼·巴依卡守边护边十多年,被当地群众称为‘帕尔米雄鹰’,他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诠释爱国忠诚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精河县乐助的士爱心车队队员刘振国说,作为爱心车队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53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