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的变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发扬当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准确判断。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加剧,民粹主义横行,某些西方国家会从战略上围堵、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我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和较量。可以预见,在新时代这种声音会不绝于耳,甚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干扰,两种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和较量会进一步加剧。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虽然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演进的规律有一定认识,但是在未来可能出现压力持续传导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陷入机会主义甚至投降主义的误区。因此,高校要重点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一方面,要积极增强大学生的斗争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的道路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绝不愿意看到我国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必然想方设法对我们进行渗透、破坏、遏制、颠覆。这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贯穿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每个阶段。只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斗争本领,特别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和判断问题,善于开展舆论斗争,在斗争亮剑中明辨是非、健康成长;肯于担当大任,在校期间打牢专业功底,练就过硬本领。
二、面对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定力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战略安排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个方面的突破和重塑实际上将带来利益结构的调整,很多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会逐渐暴露,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会不断出现,在动态完善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态势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矛盾叠加、风险交汇的挑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把“茶杯里的风波”变成全社会的风暴。
当代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体上保持着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未来可能出现利益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面对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可能会焦虑失衡,感受到社会调整中的痛感。在内外压力结构的某个临界点,如果出现“黑天鹅”事件,就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较大范围的政治风波。因此,高校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定力的重要意义。一是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学会在各种思潮交融交锋中把握主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二是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能顺利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到挫折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要加强党对学生组织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将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工作纳入议事范畴,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形成合力,打通学生组织的神经末梢,确保领导不虚化。
三、面对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繁荣稳定发挥作用,我国的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已是客观事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担负起曾经由西方国家在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占据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分享防控经验,提供防护物资,塑造了全球领导者的形象。今后,我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大要有大的样子,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和个人层面。大国地位需要其国民也要具备应有的大国素质和大国风范。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自觉服从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识大体顾大局,为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冠疫情发生后,当代大学生整体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和奉献意识,90后甚至00后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示高度肯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可能发生调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不断在实践感知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高校要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一是要强调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敬畏法律,既不能明知故犯,也不能因缺乏法律常识误入歧途。二是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广泛开展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奋斗就是幸福的道理,克服惰气、暮气、骄气、娇气,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三是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努力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为之奋斗。”[1]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传统,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学生的血液中流淌,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也有助于培育新时代青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重在分析因地制宜,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例,如何将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新路径。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最强大的所在,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宝贵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传统传承。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党创建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还曾经是党中央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上海留下了革命斗争的足迹。由此看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这座拥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基因的城市,拥有着众多革命先驱者足迹的城市,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逐渐壮大起来。据研究,上海留下的红色文化旧址、遗址,多达千余处。在这里要一一去探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的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其别树一帜的魅力和效力,尤其具有现实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长期斗争和改革建设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外在的实体资源还是人文的资源都凝聚了共产党人的智慧与精神。更凝聚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符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中强调:“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这段话表明我们从上海这个地方出发,让红色文化发挥它应有的影响力,让红色文化像基因一样融化到我们的血液里,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党的建设中许多重要的理念和理论都是在上海产生和实践的,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伟大生命力的实践体现。这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深远意义。其次,中共一大 二大 四大都是在上海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
上海红色文化丰厚红色基因深刻,这些都是有着重要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的。上海本身的区位和独特的城市定位都为创建共产党提供了独特的政治格局和复杂的社会结构。面向新时代,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气势磅礴的伟大精神。
二、挖掘红色基因 创新高校育人模式
(一)构建红色基因的文化研究和教学平台
针对红色遗址、红色纪念场馆等可以采用就近原则,比如上海奉贤地区有奉贤区烈士陵园、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中共奉贤县委旧址等红色具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方。附近的大学就可以采用红色资源来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实践等等,也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和暑期实践。可以对近处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将其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进行挖掘和转化,对其进行时空转化整理,经过价值转化,让学生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看得见,也能够耳熟能详,从而内化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红色文化资源的浸润,让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随手拈来的鲜活的贴切的真实的案例,真正能够做到利用红色资源育人。也能够让学生工作者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方能够让红色文化资源以更适合的契机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土壤。
(二)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实践和育人平台
加强学校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场教学和其他文化实践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当地大学生继承红色文化传统,深刻理解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基因,并将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自觉自愿转化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传承。在这里要避免将红色文化资源娱乐化和庸俗化。
(三)增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和人文底蕴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塑造人。它具有渗透性。无论创造校园文化环境的外在载体还是文化软件,都是可以增强校园人文底蕴的重要促进条件。无论从宣传还是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方面,根据上海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故事、文化人物、文化精神等)都可以进行结合学校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上海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心中鲜活起来,才能使得其变成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四)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的共享机制
单个学校与红色文化场馆或者资源的建立比较单薄,适当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实现联合,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基地一体化,让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共享,真正地让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开发和利用。在这里尤其要提出的是,要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讲好红色故事,丰富高校第二课堂内容。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同时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改革,依托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内容特征与教育价值目标,有针对性地将相应的上海红色故事穿插其中,使之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凭借依托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尤其是在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结合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张闻天等人的事迹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展现当时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探索和实践,说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和团结上海各界群众,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解放战争开始以后,上海又成为反对美蒋的第二条战线的主要战场。在讲“为新中国而奋斗”时,可以结合20年代中期先后发生的著名的“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阐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通过讲深讲透上海红色故事,让大学生理清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脉络、把握和管窥历史规律、能够自己得出历史启示,才能主动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拥护和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力量。
(五)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平台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研究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渠道,充分发挥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优势,以培养高素质红色教育师资队伍为目标,以打造红色教育精品课程为抓手,以丰富红色教育形式为突破口,加大红色阵地、红色智库建设力度,切实发挥学院在红色资源方面的师资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推动红色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上海本地的红色文化教学研讨,打造红色精品课程。为了提升红色教育品牌课程的质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加强红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会,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引导教师在备精品课、上优质课上下功夫。
丰富红色文化活动载体,持续深化具有上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大力开展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主题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总结,在探索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仪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组织生活、实景感受等方式,不断完善可操作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参训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同时,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用红色文化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多种方式进行。在上海的高校中,可以上海文化资源,通过思政课堂、党建育人、第二课堂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等来实现。同时可以在高校里通过构建红色基因的文化研究平台、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和文化育人平台、红色文化资源论坛等等来镌刻红色文化基因。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可以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基地,进行课堂宣讲,深入思考红色文化资源和课堂耦合的现实和实践维度,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同时利用现有的新媒体,结合大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化进行高质量有效地传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等“短平快”媒体的资源优势,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更加有利于提升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及激发爱国情怀。这对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是尤为重要和必要的。
因此,新时代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时代价值,高校也应该主动转变和更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念和认识,创新其方法,拓宽其路径,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
持续改进并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展现其独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要时刻利用高标准的政治思想,来武装自己,确保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独占鳌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的重要工具。高校大学生属于思想道德体系尚未稳固的特殊群体,由于刚刚脱了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校园,这也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学习方式,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精神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然而我国又处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融合了许多的西方文化观念,这便使得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危机感,例如:道德危机、心理危机、信仰危机等。因此,这时高校要提高对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中要将党的方针、政策有效的传递给在校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吗,从各种思想危机当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一名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2.思想政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新时代高校的教学方针,已经将素质教育摆在的最前沿,而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的体现。高校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首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重视,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学生提供信念和理想的动力基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当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大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优良素质。在教学中,开展师生思想互动的活动,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奠定基础。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实行党的方针、政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能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高校当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将我党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方针路线,有效的传递给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大局为重的事业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以党的核心领导思想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此团结高校中的师生思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时代高校正历经着教育深化改革阶段,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与专业文化学科知识相统一,有效的将二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基础。高校针对这类人才资源,坚持不懈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端的综合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高校应加强针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力度,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依据,在学生中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正确的把握方向。大学生在经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确立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在大局中充分发挥自身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样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3.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格发展要经历以人的依赖关系的“依赖人格”,以物的依赖关系的“独立人格”,个性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三个阶段。高校的教育有两重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服务于社会的基础意义,而在高校中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会做人,才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这也更具长远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其学会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关心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真正的作用和意义。结合其特点和意义,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这是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鲜明的阶级性,丰富的历史性,高度统一性,它科学地回答了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持续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俊雄.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尝试和建议[J].福建师大:哲社版,1999(3).
[2]梅荣政.从五个高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06年第六期.
[3]张琼.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1).
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4
我校本年度政治业务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心推进和谐社会校园建设,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现就本年度政治业务学习活动作小结如下:
一、政治业务学习构成了校本化、制度化
根据教育局关于政治业务学习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加强了教职工队伍建设,起到了政治保障作用。
一年来,我校教职工不论是在参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之余,都不忘理论学习。以“师德、人文、科学”“教学有效性”“师德、心理”“作业有效性”校本课程为载体,透过集中学习与自学、报告导读与讨论、读原文与谈体会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学习。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提高了教职员工的师德修养、科学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开展教育活动,提升队伍形象
全体教职工在学校支部的安排下重点学习了以下资料:
1、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我们集中时间、集中精神,认真把握文件精神实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采取了通读报告原文,收听、收看音像讲座,分章节学习、讨论等,同时开展了其它相关文件的学习。
2、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业务学习,开展了孔子、老子教育思想等科学人文学习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组织教师听了谢全红老师的报告,开展了教学有效性和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和驾驭、管理教育教学的潜力。
3、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局各项文件等和教育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解读各项政策,强化师德,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努力做到依法治校,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先进教师事迹,完善我校师德规范,使我校的教师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同时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关怀教师,让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队伍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我校在进行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教职工的思想交流,打造“凝聚力”工程。
1、关注教职工思想动态。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努力创设情绪舒畅、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
2、开展礼貌班组建立活动。认真解决教职工在工作中的难题,着力改善工作条件,创造安全、整洁、优美的教学环境。用心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培养科学礼貌的工作生活方式,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3、透过一年的围绕国内外形势和学校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每个教职工完成了学习笔记,写出了多篇学习心得,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5
近些年来,由于部分报刊书籍、影视媒体和低俗网站等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误导及学校与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一些青少年在思想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文明。红色文化以其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生动感人的故事在青少年的内心深深地扎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与网络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在平时能方便、快速地了解红色文化,还可以很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活当中,进而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以实践教学来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例如,在学校可以通过政治课堂、专题研讨、主题班会、广播、报纸、网络、实践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红色文化建立定期的红色教育实习基地;邀请红色研究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红色教育研讨及知识竞赛主题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调研红色革命史实、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重温红色历史、重走红色革命之路等活动,促进学生熏陶红色思想、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红色文化纳入网络课堂,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红色精神,抵制腐朽思想的冲击。在推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网络将红色文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变成活泼生动的图文信息,这样不仅增加了红色文化的新鲜感和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网络课堂具有资源共享性,将红色文化共享化,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便利地获得所需资源和信息;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网络课堂的互动栏目,增加与学生在线课堂的相互交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方向,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精神,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传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