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范文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9101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范文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通过细致阅读习总书记1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谈几点读书体会。

一、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量论述,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这条路来之不易,是中华民族在持续探索和深刻总结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明确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拥有13亿多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坚持提现党中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的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炼,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名团结奋斗的品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实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人民基础,同时我感受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执政为民的信念,工作作风上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四、掌握推进工作的思维方法

一是学习掌握全局思维,把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分管工作在整体工作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从细微的工作中推进全局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二是学习掌握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式都要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

五、加强拒腐防变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推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的保障机制。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更加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政治本色,防范风险,坚持守住作为合格党员的底线,工作生活中都要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以后,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统一安排,下面我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全会、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中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对纪检监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为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执政之基更加牢固,其中纪检监察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对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创造性、根本性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应当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充分感受和认知自己肩上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铭记初心,出色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持续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论,中纪委三次全会确定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到“稳”和“进”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统筹协调、协调推进。牢固树立政治机关定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扛起“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保障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重点精准惩治腐败,紧盯重点人、重点领域,依法查处严重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腐败“保护伞”专项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工作。

三、严格依纪依法,提升工作质效。纪检监察工作要让党放心、让人满意,必须不断提升工作质效。确保工作质效,必须严格规范行使权力,让纪检监察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谨慎用权,严格用权,规范用权。强化党纪、法治意识和思维,严格依照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做到用权必须有据,用权必须合规,不得突破底线、逾越红线,革除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做到谦抑用权。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充分发挥程序对权力的约束力,以程序促公正、保正义。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政治,是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坚决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3

8月29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zz年第八次集体学习,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学习研讨。

孙--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第四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省级领导同志更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化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孙--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的重要文献与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在联系、相互贯通。要坚持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从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和把握,筑牢绝对忠诚,增强战略自信,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斗。

孙--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放在总书记大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结合学习贯彻第四卷,更好地从政治和全局上把握党中央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大考量和重要要求,聚焦聚力建设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坚持不懈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切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办好内蒙古的事情。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4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在这部著作中既有专题重要论述,又贯穿于整部著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把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要方略的时代内涵、科学方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当今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支点,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历经磨难、不懈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奋斗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长河,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国内外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谋划改革发展稳定,领导人民聚精会神谋发展、克难关,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只有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使国家发展有条件、安全有根基,做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优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征新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重大课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看到危机、增强忧患意识,又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都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仅要高质量发展,还要高水平安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有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实物质支撑,才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过硬手段和更多选项,才有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相应实力和水平。同时要看到,维护国家安全,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国泰民安。因此,发展既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安全的目的所在。

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不断、战乱不止,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倒退和停滞,人民在战火中毫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实践一再表明,没有安全的环境,什么发展也实现不了。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靠,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

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实践中探索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使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发展领域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等,强化发展和安全并重、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鲜明导向。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不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新形势下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善于把握发展和安全各自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思维理念和创新举措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做到稳中求进、系统筹划、合力推动、动态平衡,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新时代抓安全,必须更加突出风险意识,善于预判风险、感知苗头隐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结合应对风险实践及时筛查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既警惕“黑天鹅”、又防范“灰犀牛”,特别是要着力避免重大风险或危机的发生,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既要看到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多重风险,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是以战略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善于从全局上看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既要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只要发展不顾安全,也不能只顾安全不讲发展,要在发展中平稳化解风险、在化解风险中推动发展。要善于从长远上看问题,既要解决好当下发展和安全面临的紧迫任务,又要兼顾未来的发展目标、前景和安全工作长远需求,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也不能表面安全、短时平稳、长期遗患。要善于从大势上看问题,既要看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制度优势,有足够的定力和底气;又要看到,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和不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与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以高度的战略清醒、坚韧的战略定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维护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三是以创新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从根本上增强综合国力,用创新引领发展、靠科技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紧紧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安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挥其在经济监测预警、金融风险化解防范、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国发展和安全塑造更为长远、更为有利的良好环境。

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5

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牢牢把握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这条红线,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的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26日在山西临汾考察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战争年代,我们党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昭示了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脱贫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什么都可以豁得出去,只为了最大限度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佑护。这些都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二、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等。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的以上论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道理,进一步强调了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事实也证明,只要团结依靠群众,就一定无往而不胜。革命时期,我们党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人民、依靠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战胜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一系列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一方面持续开展党员思想教育,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反对“四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三、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百年风雨同舟,我们党与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百年沧桑巨变,我们党依靠人民,带领人民,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向未来,党的一切工作仍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人民作为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更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广大干部提出要求:“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大小、权重高低,都应该向总书记看齐,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为政治学院,社院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有立足岗位、忠于职守、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对学院来说,虽然解决不了广大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但对于培训学员,对学院教职工,对帮扶点群众解决一些“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还是可以有所为的。学院党组十分关心教职工利益,关心帮扶村的发展建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聚焦教职工利益诉求,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着力解决一些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尽可能让广大教职工共享社院发展成果。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职责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采取送教上门、助残慰问、协助防疫等方式,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党员干部也得到了教育。

总之,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能更加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我们的党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6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