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优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第一篇】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中央历来十分关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谋划路径、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
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与发展还没有摆上各地方和基层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不强、统筹不够、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能不足;二是缺乏发展资金支撑;三是村级往往没有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地县级和乡镇层面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思路和发展定位,县乡很少整体谋划村一级经济发展工作,整县整镇联村连片上谋划思考少;不能因地制宜,支撑不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散松小”;困难多资源少;管理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大。
近年来,中央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做好老中青结合,不拘一格将年轻、有文化、懂科技、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用制度、成长通道用人,用高报酬留人,建设农村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党建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乡要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协调工商、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所有下达到村使用的各类资金统归村党组织调配管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养鸡生蛋;三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县级领导要包村包项目,找准切入点,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引进优势企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
发生“五个转变”
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五个转变”。
一是资源变资本。盘活乡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等,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引入农业企业、旅游企业、文创企业,通过吸引投资、合作开发、租售开发等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
二是产品变商品。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资源、电商平台资源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品牌设计、包装,转化为市场商品、旅游商品、文创礼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生产”转向“营销”,从“做产品”转向“做渠道”,从“优质”转向“优价”。同时,提炼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农产品+可视农业”“农产品+网络直播”“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微商”“农产品+餐饮”“农产品+社群”等方式,让农产品形成“名人效应”,树立口碑、产生爆款、圈粉变现。
三是村民变股民。将村集体资产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鼓励村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享收益,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可采取在党组织的统领下“组织+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及农村集体性资产,村集体通过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人力变人才。实施大学生回归、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归、大企业家回归的“四回”工程,吸引新农村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格局,壮大“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是组织变“组工”。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完善乡镇与村干部队伍“双向流通互动”的工作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乡村任职。打通村干部、村人才、村级工作者成长通道。通过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联村大党委”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及工作者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完善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退后保障等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政治、工资报酬等待遇。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发展实效化、实体化、实绩化。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第二篇】
井研县政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是根、是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消灭“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此,井研县政协由农业人口委牵头,组织农业局等部门,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该县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以及三教乡部分村组,就如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展开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了基本现状,摸清了发展路径和工作特点。
一、基本现状及特点
井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据2016年村社换届离任审计统计结果,2016年底我县农村集体固定资产万元,村平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截止2018年3月,全县199个村级组织,其中“空壳村”58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90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49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产但管理不佳,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经营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现象。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壮大,是对各基层组织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挑战和严峻考验。为此,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相关部门及镇(乡)、村等各级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挂图作战”定目标。全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工作,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井研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从组建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制定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探索一条有效发展路径、配套一批有力扶持政策、建立一套激励惩戒措施五个方面,明确了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实施主体、发展规划、方法路径、政策支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要求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5元以上。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县、乡、村都将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完成期限,健全考核体系,实施挂图作战。
(二)积极探索重示范。由于全县村级组织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各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域条件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发展底子厚薄不均。为此,全县结合县情通盘考虑,按照全面启动、重点安排、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将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确定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为试点村。为全县稳步有序推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树立示范“范本”。
(三)创新模式拓路径。试点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动员群众勇于参与、利益联结共促发展,在寻找发展路径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盘活型。金峰乡金峰村对原村闲置的果场30余亩进行土地整理,培肥地力,另外流转土地40亩,组建金峰村集体农场,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地瓜育种),预计2018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二是服务创收型。宝五曙光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预流转,加大对业主的服务力度,与流入方协商每年按每亩20-40元收取公共资源使用及服务费,至今已协调流转土地1200亩。三是产业带动型。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奕嘉怡”公司落户该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实施种养循环发展的契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土地120亩流转给公司,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万余元。四是股份合作型。三教乡瓦窑村利用企业产业转型后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公司生产生物燃料,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五是利益联结型。柑橘产业环线建设乡镇抓住现代农业“百里产业环线”建设的机遇,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实施土地预流转,提升土地的集中度,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优质晚熟杂交柑橘。如三教乡流转的5000余亩土地所涉及的村皆与业主达成协议,柑橘投产后按纯收益的10%分红,村集体和流转土地农户各占5%。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土地流转农户的双赢。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农村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二)催生集体经济的有效资源不足。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绝大部分村集体资产分得彻底,统得不够,集体占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村集体资产仅塘堰、村果园、老村委会或村小学,资源价值十分有限。个别村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规范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四)支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单一。在变化不定的市场大潮中,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无特色。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在寻找将合适的人与项目,缔结为合适的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纳贤才,提供集体经济人才支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二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选派好“第一书记”。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途径优选村班子成员。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中选拔经济型人才。
(二)深化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有希望。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企业化治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三)统筹运管,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村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有效整合,全部入社。以集体“三资”为主体,吸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果园等资产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收储、统一购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统一用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就地务工。既解决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村级组织议事无青壮年群众参与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农村稳定,增强农村活力和生机。三是统一筹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民间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围绕百里产业大环线,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按照“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一个户办产业园,人均增收超万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园区。要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流转入社土地统一种植优质柑橘,同时发展果药经济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盘活宅基地和四荒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将新增土地流转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入股龙头企业。所得租金按村、组、农民1:2:7的比例分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长效增收。三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量化折股,以入股的形式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劳务服务部,由合作社劳务服务部有组织的为柑橘、水果规模经营户提供果园修剪、打药、套袋、采摘以及代种代收等专业化服务,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五是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围绕柑橘、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结合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耕读文化,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景美村美宿美食“四美融合”,发展集体经济。
(五)利益联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产品订单收购等四保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农户土地、资金入股企业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可学习借鉴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有效解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现实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第三篇】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总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实现形式,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2.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6.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社,依法兴办二三产业(经营性项目用地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机制,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程度,筹措村庄建设资金;允许有条件的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公开出让,获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2.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对留用地使用范围、对象,留用地指标经济补偿价格等问题予以调整。对原留用地采用货币安置所欠的款要抓紧兑现到村。对不能落实资金的单位,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落实留用地政策;对不能落实资金、土地尚未使用的单位,要督促进行留地安置,返还留用地,鼓励村级组织自主开发,也可把土地租赁给用地单位,保障村级组织的权益。同时在留用地开发建设时,通过置换土地折扣的方式,对村的发展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获得经济收益,扩大收入来源。
3.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对即将撤村建居村及符合条件的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推开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构建集体经济稳固增长机制。
4.深化“三资”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代理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前监督。
5.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全市村级深入实施基层廉洁工程,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控管理费、招待费等支出,对非生产性开支超出规定幅度的,按比例扣减村干部报酬。严禁盲目举债、高息借债办实事,同时要整合各类评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各村级不同现实状况,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壮大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
三、发展思路
各村要在认真学习、总结和借鉴近年来我乡及其他乡镇村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村集体土地存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
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参与流转转变,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实效。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建设优势旅游点,采取村级牵头发展恰西、塔里木、恰甫其海水库、吉尔格郎河谷等旅游服务项目,创新形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项目。
(四)依托各村优势,发展“一村一特”。依据各村现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一村一特”项目。如:阔格尔森村、阔克加孜克村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阿勒玛勒村、喀拉吐木苏克村发展中草药种植、奥夏干德村、沙尕村发展优质养殖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方法步骤
(一)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障(5月10日-6月10日)。成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相互协作,强力推进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各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对各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做好指导工作和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监管,严格财经纪律,依章理事,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二)制定发展计划,打造“一村一特”(6月11日-12月30日)。要考虑村集体、全体村民、经营者等几方面的利益,既要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做到经济发展有项目,发展有规划,有预期目标,有完善制度,有具体措施,有考核奖惩方案。同时进行不定期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总结推广,建立切合发展实际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