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机器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站在渠边,看着滚滚的渠水向前流淌着,仿佛像是在诉说着当年修建时的悠悠历史。顺着渠水就来到青年洞景点,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当年青年们面对这样的艰难困境,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故命名为“青年洞”。抬头看着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题词“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子挥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听到那凿崖开洞时的声声的铁锹声,
“誓言无悔,立誓立行,励志向前。拥护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头挺胸,声声的誓词喊出了我们对于党的真真热爱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质量要求高,红旗渠五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一处漏水的地方,在当时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的年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民用红旗渠的壮举,诠释了“责任”这两个字的真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在修渠过程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激励、教育当代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年轻人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刻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革命优秀主义传统,使我们的红旗渠精神代代发扬、创新!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第二篇】
利用中原大地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河南航天总公司党委近两年分别组织党员赴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学习。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观看图片、实物展和珍贵的历史纪录片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州人民众志成城、绝壁劈山,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实地参观了青年洞、红旗渠分水闸等地,实地见证了*州人民艰苦创业,在悬崖峭壁之上人工开凿天渠的伟大壮举,感受了*州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英雄精神。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深深被焦裕禄同志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感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现场学习体验,使我们全方位感悟了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一个个再现历史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聆听讲解、目睹实景、深刻领悟,一次次潸然泪下,一次次感动不已,深深被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所震撼、感动和激励。
一、感受与收获
走进兰考,走近焦裕禄,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焦裕禄同志的拥护和怀念,通过守护“焦桐”的魏善民老人等的讲述,深切地感受到焦裕禄这面旗帜上铭刻着人民的利益,他在兰考虽然仅仅工作了475个日夜,但他立誓“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他忍着肝病的折磨,涉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扎针贴膏药,找到了治理“三害”的金钥匙;他视群众如父母,带领干部冒沙尘、顶风雪,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正是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了群众的永远铭记。焦裕禄同志以“在困难面前逞英豪”的气概、“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兰考群众同“三害”进行斗争,这种精神塑造了一种社会风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真切感受到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
来到红旗渠,更是惊叹于十万大军战太行,苦战十年,创造出的人间奇迹----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走在主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旗渠水,我们无不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克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的壮举!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量!这既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更有执著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这种敢想敢干、艰苦创业的奋战,锻造出*州人的强大基因,正是靠这种精神,谱写了壮丽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四部曲。
通过身临其境学习体验,对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有了深切的感受:
一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为民情怀。无论是焦裕禄书记的“除三害”,还是杨贵书记的战太行,都是把群众的迫切需要、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感受到一种英雄气概。无论是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逞英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还是杨贵书记“重新安排*县河山”、跨境取水、在绝壁太行上造天河的敢想敢干的气概,都体现了一种敢于接受挑战的英雄气概。
三是感受到一种科学精神。无论是兰考的贴膏药扎针,还是红旗渠的盘阳会议,敢于纠错,都有一种科学精神在里面。这种科学精神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来自实事求是,来自一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四是感受到一种担当精神。焦裕禄书记和杨贵书记都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敢于担当的楷模,他们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求真务实,都是担当的体现,特别是杨贵书记的两个否定,首先是否定了自己的决策,第二个是否定了上级的决定。否定自己的决策难,否定上级的决策更难。这两个否定,蕴含着一个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担当。
五是感受到模范榜样的力量。焦裕禄同志本人、兰考的四面红旗、红旗渠的干部和80多位劳模都是榜样的力量。当年红旗渠的群众说:只要干部能流汗水,我们就能流血水,只要干部能搬石头,我们就能搬山头。特别是任羊成老人的两句话更让人感动,一句是怕死不当共产党员,还有一句是我宣过誓,我要是不这样做群众这关过不去。这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党员他时刻把党员的先进性,自己在群众面前的模范带头作用放在心上。
六是感受到一种无比忠诚。焦裕禄不顾身体有病,不讲条件,迎着困难上,服从组织安排;红旗渠的干部群众,都带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只要是毛主席说的,是党的号召,就义无反顾,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七是感受到一种信念坚守。当年焦书记和杨贵书记面临的都是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他们坚守为了人民群众的信念,带领群众苦干奋战,特别是红旗渠苦干十年,持之以恒,成就伟业,靠的是一种信念。
八是感受到严格的廉洁自律。焦裕禄同志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红旗渠这么巨大的工程,干部带头做到公私分明,十年之久没有一起贪污腐败案件,就连干部借用一个盛放炸药的空箱子放衣服也要写借条。
鲁迅说,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这是民族的脊梁。在培训学习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也一次次被震撼、感动和鼓舞。让我们对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力量的伟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党性教育!
二、体会与启示
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通过现场的感受领悟,得到以下体会和启示: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责任感,是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更是领导干部的精神脊梁。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全体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公民的共同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前途。
信念是一种坚守。有必胜的信念,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没有必胜的信念,百分之百不会成功。作为党员干部,角色和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命感是理想信念的延伸,责任感是理想信念的体现。使命感和责任感是理想和信念不至于成为空想的根本保证。
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责任感,是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是党员干部的精神脊梁。如果精神脊梁塌了,一切都无从谈起。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挺起精神的脊梁,带领群众完成艰巨的创业任务。
二是坚持根本宗旨。心系百姓,把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造福群众为己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组织的作用,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形成强大动员能力的关键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实现目标。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难。在兰考县战胜自然灾害中,在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的决策过程中、建设过程中都很好地体现了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工作中,尤其是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必须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搞好调查研究贯彻在我们的思想当中,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五是坚持清正廉洁。做到遵章守纪,敬畏权力、敬畏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干净干事,清白做人,才有领导力、感召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六是坚持勤政有为。做忠诚、有担当的干部,勇于面对困难,敢想敢干,创新创业,干成几件实事。
“人最需要、最看重、最认同、最崇敬、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永远不是钱和物,而是思想、情感、道德、信仰、信念、价值”。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感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党性教育!我们要身体力行,自觉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争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在状态有激情、高标准严要求、敢创新有底线,推动工作谋划在前,创新创业引领在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作为,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为河南航天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考察调研,向全党发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号召。其中蕴含的特别意义在于,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长征精神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湖南是红军长征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牺牲最惨烈的省份之一,留下了中央红军、红六军团、红二军团等浴血征战16个多月、辗转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红色足迹,谱写了一阙阙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作为长征先遣“西征”誓师地、重要战略策应地和胜利转折关键地,从红军长征中汲取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是我们这一代湖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标注信仰高度、彰显信仰力量的精神范本。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为之动容、多次彰扬的“断肠将军”湖南籍烈士陈树湘,长征中被俘后宁可断肠也不断脊梁,以“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举诠释了信仰信念的力量。靠着这种信仰信念,党和红军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迈出了独立自主走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决定性一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引我们的理想、坚定我们的信念。按照“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要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扎根在头脑深处、落实到实际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精准扶贫”“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使之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之义。红军长征一次次绝境重生并最终创造难以置信的人间奇迹,就在于我们党领导红军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牺牲精神和顽强革命斗志。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当年红六军团为了给中央红军“探路调敌”,80余天转战18个县市区、奔袭5000多里,从“敌军围困万千重”中杀出一条血路;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毅然发起湘西攻势,吸引牵制近20万国民党军,彻底打乱敌人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主力的军事部署……无不生动展示了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这个目标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湖南来看,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前所未有,这是更为严峻复杂的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继续保持红军长征时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奋力把湖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在攻坚克难中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一直惦记着三位女红军的徐解秀老人后来饱含深情地说了这番话。“半条被子”的故事,真实反映了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历史,也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和恒心。历史走到今天,生活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三湘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的很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全省还有20个贫困县、8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摘帽,城镇也有不少困难职工,改革转型给部分劳动者带来了阵痛,人民群众反映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还有不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真正把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大力弘扬“半条被子”精神,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所有三湘父老都能致富奔小康、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党领导的红军用钢铁纪律、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力量之战、人心之战。在“第一军规”颁布地和红六军团长征“西征”誓师出发地的湖南桂东沙田镇,至今流传着红军“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佳话;在汝城延寿瑶族乡,红三军团筹措粮食的“一张借据”故事口耳相传。正是透过党和红军纪律如铁的实际行动,老百姓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打铁必须自身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各项建设,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促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尊崇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以上率下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将伟大长征精神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走向更远更光辉的未来。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第四篇】
向太行问路,引渠水欢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在区委的组织安排下,于9月11日-13日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一路走来,听红旗渠故事、观红旗渠视频、走红旗渠天路,感受红旗渠的宏伟,惊叹红旗渠的壮丽,敬仰红旗渠的气魄。无不为林州人民“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的豪迈情怀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身临其境,红旗渠是一条生命之渠,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解决吃水贵如油的历史,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是一条发展之渠,在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弘扬了时代精神,为林州人民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一条精神之渠,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和干部作风的丰富内涵,凝聚着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动力。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我身心倍受鼓舞,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工作热情,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宣传工作中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为开创鸡冠区发展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