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9936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第一篇】

近段时间以来,我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就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先后组织召开了X个会议,谈了很多观点、提出了明确想求。针对乡村振兴的各项具体工作,我平时讲了很多。今天是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第一个会议,我着重围绕如何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高效协同、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等方面,讲几点意见。

第一,想全力提振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态势。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工作重心转移了,大家的认识、思路、举措和力量都想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来。特殊是“四我们”领导想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推进起来。想明白中央想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安排,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想检视为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增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作出具体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当好‘三农’工作的重想性和紧迫性,坚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各部门想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了解了中央决策安排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职责,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想厘清工作思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确定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指标;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中央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想求,这是一项开放式的发展方向,需想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科学系统谋划。这次谋划有一项很重想的过程就是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各乡镇(街道)想坚强计划先行、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积极性和创立性,既突出当地发展特点,又符合当地发展现实,画出乡村振兴“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同时,想确立“一盘棋”思维,指导各村(居)同步当好发展计划。

第二,想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着重任务。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想体现在行动中。想坚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认认真真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确保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新起色、有新变化。

“面上”推动。着重抓5件事情:一是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次不摘”想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二是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按照全县“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布局,真正做实X万亩脆李、X万亩柑橘、X万亩中药材、X万亩核桃、X万亩烤烟。突出“种好”“管好”“卖好”三次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加快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三是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当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计划,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设施提档升级。有力增进城乡想素双向循环,推进城乡想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构建好乡村治理格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持续强力整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推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当好面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有效改进农村人居环境。五是落实好有关问题整改,对照有关单位通报的问题情况,各涉及单位想立行立改、彻底整改,确保按时清零销号。

“点上”示范。县上确定创建4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区:一是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乡风文明,计划建设骡坪、竹贤等特色产业发展“下庄”片区;二是围绕脆李产业、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农旅融合、生态康养发展,计划建设……等特色产业发展“摩天岭”片区;三是围绕柑橘产业、大宁河流域生态保护、旅游发展,计划建设……等特色产业发展“小三峡”片区;四是围绕大景区大旅游,计划建设建平、两坪、官渡等特色产业发展“神女峰”片区。同时,其余乡镇围绕“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打造一批着重村。这些示范片的创建和着重村的打造,一想把计划拿出来,各联系县领导想严督实导,动员各方力量制定好片区发展计划;二想把形象树起来,所涉乡镇和部门想把工作做在前头,先行先试、进取作为,确保在年底前出形象、出效果、出经验;三想把氛围提起来,采取有效宣传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努力营造人人讲乡村振兴、人人谋乡村振兴、人人推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第三,想全面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县上下想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动。各县领导想发挥“指挥长”作用。每月至少一个到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督导,把乡镇(街道)和帮扶人员的思维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在全县的计划框架下,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编制可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各项着重工作落地见效。各乡镇(街道)想发挥“主体”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在乡镇(街道)、主战场在农村。县委已印发《关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今天也审议了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想点。任务已经明确,各乡镇(街道)想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想求,一个一个抓好落实。各帮扶工作团和工作队想发挥“帮扶”作用。县委明确了帮扶工作团、选派了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各乡镇(街道)想加强日常管理,让其发挥作用。各派出单位想强化跟踪管理,每半年听听1个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汇报,全面掌握工作、思维动态;单位负责同志每年想到村调研指导、推动工作,确保帮扶见实效。

第四,想建立健全推动乡村振兴的职责体系。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厘清了有关机构和单位的职能责任,才能有效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之前,大家审议了有关部门工作任务分工和运行机制方案、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议事规则,想按照审定的意见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一下。想明确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职责。就是想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大问题、制定重想政策、谋划推进着重任务落到实处。想明确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的职责。现阶段,县乡村振兴局已挂牌。对照国家和市级层面的做法,县委农办想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统筹谋划、总体协调、督促指导;县农业农村委想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县乡村振兴局想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具体工作。想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聚焦“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方面,涉及部门想牵好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做到一盘棋安排、一体化推动,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第五,想切实强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督查考核。“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如何,都需想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来检验。脱贫攻坚期间,从中央到地方,正是建立了专项督查和成效考核机制,压紧压实了脱贫攻坚政治职责,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有效保障。乡村振兴阶段,想充分借鉴和运用督查和考核机制,这也是当好有效衔接的一项重想方面。专项督查想跟上。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在国家乡村振兴着重帮扶县开展专项监督?增进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想求纪检监察机关想进取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找准监督检查切入点,推进各级各部门把国家乡村振兴着重帮扶县的一系列想求落地落实。虽然我县不属于国家乡村振兴着重帮扶县,但监督工作不能丝毫松懈。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配合,深入开展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方案,切实提升监督的精准性,推进职责落实到位。县委组织部想加强驻乡驻村工作队伍的教育监督管理,确保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评估工作想跟上。之前,昌君同志通报了全市有关会议精神,其中很重想的一个工作就是想谋划好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这次评估从20xx年开始,持续到2025年,每年开展一个。主想评估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职责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四次方面。我们想提前准备,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确保评出好成绩。绩效考核想跟上。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想充分借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按照市委安排想求,修订完善《X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有关部门想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优先提拔重用脱贫攻坚期间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注重提拔使用在乡村振兴一线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确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总之,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关键少数”,我们想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改变思维,把主想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上来;带头落实职责,把该担的责担起来;带头抓好落实,奋力推进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城市提高和绿色发展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开创X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第二篇】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人才匮乏、区域发展不均衡、参与度不高等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三治结合”治理体系、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治结合”

作者简介:程颖宜,中共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DOI:/

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丰富,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政治保障。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一、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农村基层治理在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黨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

当前很多村庄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对“两委”干部进行了调整,配强配优了班子成员,“领头羊”“火车头”作用充分发挥。很多乡镇、村庄结合自身特点,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大做文章。一是普遍注重党员的考核。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机制,考核导向是党员在乡村治理中能否发挥带头作用。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三是创新党员学习和管理手段。针对一些流动党员,很多乡村都建立了微信群、学习公众号,党员流动但学习不耽误。

(二)以村民为主体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乡村的治理要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到村集体事务的管理监督中。其中最具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特色的就是乡贤参事会。乡贤参事会是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利用乡贤在乡村的影响力、号召力、引领力,开展乡村治理,对基层民主协商作用的发挥是个有益的补充,同时也起到上下联系的“桥梁”作用。另外,很多乡村还设有“红白理事会”,统一标准办理婚丧嫁娶,既移风易俗,又减轻经济负担。

(三)基层治理方式不断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基层乡村,三者的统一主要体现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基层群众对于村庄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很多乡村在治理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落实村民的各项自治权利。一是利用微信新手段,创建公众号和APP,村民及时知道村里发生的大事要事,及时监督党员和两委干部,充分发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不断重视和规范村民夜校,将党的理论知识、新的形势政策和中央全会精神传达给村民,让他们提高自治能力。三是创建“街长负责制”,村里每条街道都推选一名“街长”,街长负责上传下达,汇总意见;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学习,争当文明户。

(四)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不断融合

落实乡村治理,要坚持“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发挥村民的聪明才智,创新并坚持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例如,利用“照片墙”,将大家评选出的“好儿媳”“好婆婆”“好家庭”等照片张贴出来,起到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的效果。再如村庄自己制定村规民约,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将中央乡村治理的精神和村文化、村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老少皆会背,潜移默化影响村民思想和行为。

二、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国在乡村治理中,进行了很多创新,乡村组织振兴成效很大,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弊端和短板不容忽视。

(一)人才匮乏制约基层组织建设

人才匮乏是我国很多地方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带来的弊端是工作开展等靠要,思路打不开,“守摊”思想严重,进取心不强。造成人才匮乏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乡村留不住人才。待遇低、晋升没有途径和空间,卸任后生活没有保障,事务琐碎责任大,往往使很多年轻有为的人放弃待在村里当两委干部。

(二)各地方基层治理发展不均衡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在乡村基层治理进程中①。造成乡村治理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诸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自身发展可利用条件不均衡。有些乡村红色资源丰富、有些乡村是精准脱贫示范村有政策和资金扶持、有些乡村地理位置好……这些乡村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热情也高涨了。反之村集体经济上不去,村民没有干劲,对参与村庄治理的兴趣不大。二是所在乡镇经济支持力度不均衡。有些乡镇经济实力强,给予的扶持力度就大。在强大的经济支持下,乡村治理普遍层次高、发展好,村干部思路活,干劲足。但目前我国很大比例的乡镇经济规模不大,对于乡村治理的投入力度也受限。三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乡村治理就好;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治理水平就低。

(三)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在农村的治理中尤为突出。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受村民素质的影响,治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很大比例的村两委干部都感到“本领恐慌”,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法治意识不强、党务工作业务不熟、缺乏创新思维;对于很大比例的村民而言,村事务只要不涉及到自身利益,一般热情不高。

(四)基层政权建设仍需加强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乡村,基层政权牢固,基层群众自治开展的好,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参与自治热情高,乡村治理良好。有些乡村,两委干部干劲不大,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中私心较重,村民自治很难顺畅开展下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出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重视基层民主的发挥和制度的健全、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②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强化组织体系的核心地位

我们应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要求强化组织体系的核心地位。

一要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二要强化党员在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在村民自我监督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占一定比例,在村民自我管理中起到引领作用。三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威信和影响力。

2.规范党员制度化管理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化。一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办法得到落实。三是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日等制度,使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是“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能够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双重现实需求。

1.不断创新村民自治

基层群众自治在农村的表现就是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我国非常重视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鼓励和引导群众自治方式的创新。目前,普遍推广的是邓州“4+2”工作法,一些乡村还结合自己治理需要,演变出了“4+2+1”“4+2+N”等方法。各地方要精准施策,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等环节进行大胆创新,使基层民主得以健康发展。

2.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实现乡村治理,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提升是应有之意。根据《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以下几个切入点③:一是以增强农民法治信仰为着力点,加强新时代农村法治建设,促振兴保发展;二是培养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三是规范农村执法司法行为,让农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探索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五是扎实开展農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用法守法能力水平。

3.推进乡村德治建设

推进乡村德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行为,创新各种方式方法树立道德模范、美好家庭,树立良好的风向标。发挥新乡贤的典型示范和道德压力等作用④;重视村规民约对村民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作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1.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按照国家的相关改革动向,各地区应继续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促进创业创新、稳增长保就业,让企业和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着力搭建平台、精准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生态。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将事情办妥,从繁琐的办事流程中解放出来。

2.加强基层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计划》要求,一要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的标准,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二要实施“互联网+农村社区”计划,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三要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分级培训制度。

总之,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发展和完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将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注释:

①刘春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究[J].南方农业,20xx,12(24):106.

②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相关规定和部署提出建议。

③依据《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20xx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

④刘景林.公众参与助力乡村振兴[J].新农村建设,20xx11:8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第三篇】

近年来,我乡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13441”战略布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各村通过公开招标、村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村情的长效机制。保洁范围囊括全乡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沟渠岸边等,对乡域内需要保洁的地块、路段进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执行。二是按照磊口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体系,每月逢“三”进行大检查,排出名次并进行通报,每次检查结果留存档案;每月暗访至少一次,对成堆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拍照曝光并督导定期整改。对连续排名靠前以及靠后的村实施奖惩。三是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对保洁员、清运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村建立的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对少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工没效果、不尽心履职的,从承包费中扣除一定资金,必要时可终止合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供水、供气、游园建设、污水管网、空心村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在全乡范围内推动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唐塔、塔山风景区、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二)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强化农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乡清凉山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析【第四篇】

摘要:农村治理的好坏事关国家的基础社会关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而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农村社会治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加强农村管理,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治理水平提升,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但在当前的农村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与服务等,因此,应从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以此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会治理;共治;治理水平

进入21世纪之后,“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中央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农业农民事关我国民生根本,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推动“三农”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引起重视。因此,需要认清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根据当地实际优化治理机制,以适应时代变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农民,促使农村经济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涵

(一)乡村振兴战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党中央与国家政府一直都十分注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党中央工作开展一直围绕着“三农”问题,只因为“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民生根本,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根基。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农村现代化同时进行,一旦两者不能同步,必将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也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全新起点,它是指在新的健康发展理念引导下,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农民主体地位,促使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而促使农村各个方面良好发展。但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离不开农村的管理机制,很有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农村农业发展的特点,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农村社会治理

虽然我国人口总数十分庞大,但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使得党中央在发展中格外关注农村地区,而且农业生产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一旦根基不稳,势必发展不长,农村发展不稳定,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当前,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既可能是稳定的根源,也可能是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促使农村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农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三、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村仍然是我国的主要治理单位。与具有现代治理意义的城市社区相比,集中人口的数量相对较少。另外,农村人口分布广,集中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但和城市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很多农民的人均月收入远低于1000元,使得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并不高。

(二)农村违法现象突出,群众服务意识不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开始影响农村,使得农村文化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思想也对农村产生了影响。近些年,因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法律事务没有更深的认识,使得农村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比如,农村吸毒较从前有所增加,聚众赌博等现象还是不容乐观。

(三)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和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比,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服务能力不强。首先是医疗服务,在我国农村地区,因为医疗条件差,普遍存在看病困难的问题。其次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大部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镇,农村条件较好的家庭都会将孩子送往城市学习。还有就是就业,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他们进入城市时只能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农村地区其他公共服务的供应也不令人满意。文化和娱乐设施的缺乏,使得农民在空闲时间内往往选择聚众赌博等打发时间,沾染恶习,对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农村环境有待改善

因为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是太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在许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污染加重,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饲养畜禽所排出的污染物不经过排污处理直接排放到农村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环境的治理,许多村庄都焕然一新,但其中大多数仅限于美丽的村庄、传统村庄和其他示范村庄。由于环保意识薄弱、资金不足等原因,许多农村卫生环境还是比较差,有待提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要想充分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应当重视农业生产,发挥农业作用。对此,当地政府首先应坚持用市场化、持续化的眼光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打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壮大农村经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为促进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群众服务机制

要想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必须充分认识农村社会治理,把握其中不足之处。首先,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应当着力解决农村基层民生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方式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其次,要加强监督,完善群众服务机制,深化民生工程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监督作用,拓宽民生监督渠道,并确保各项民生实事的顺利执行。

(三)加强教育,弘扬乡村文化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就应从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上入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农村风气。首先,应当充分挖掘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格,重视家庭文化,全面建设好农村。其次,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建设,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以此促使农村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保障,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统一。因此,各级政府应在农村建设中不断推动绿色发展,以此带动乡村振兴,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脱贫攻坚的困境与对策[J].理论与当代,20xx(09):30-32.

[2]郑丽庄.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问题[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xx(05):49-52.

[3]侯雅洁,江彪.我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xx18:19-2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6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