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5547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第一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 30 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 30 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第二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出来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之所以说是世界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开源代码”,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示范。

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重要特色,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九个方面本质要求,指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既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又提供了“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人民之问”。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伟大的创举,必然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更多艰难险阻,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三大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做大做好“蛋糕”,又要切好分好“蛋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一在于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根本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奔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非凡十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夙愿。党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转变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在探索中遭遇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独特的中国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独立自主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眼中的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单纯追求经济、政治等单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现代化,最终难以持续;即使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会因为忽视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而导致国家衰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特别是拉美、中东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表明,通过“跨越式”发展追赶世界现代化前沿的过程,必然会牵动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这就需要国家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统筹协调、重点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战略框架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拓展、持续深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统筹协调中逐步前进的。统筹协调、重点推进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规避风险、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的战略举措,是在充分总结、吸取世界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不断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世界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第三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番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引我们党和国家不断前进所发挥的强大思想武器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感悟其思想伟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一个个运动、一场场革命,之所以夭折和失败,探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缺乏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先进思想,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让无数在黑暗中艰难摸索的进步人士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此背景下,一个个思想进步者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传播到中国,正当其时。从李大钊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掀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序幕,到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大批进步人士矢志不渝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和理论指导。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飞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无数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关键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科学指引。因此,无论将来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这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这是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千锤万击、千辛万苦所形成的唯一真理,这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弘扬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承创新的壮阔历史,就是一部理论知识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恢宏历史。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卓绝摸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未来、发展走势、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赢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理论飞跃。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们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更加准确的回答,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新时代十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决策,防风险、抗疫情、战巨浪,化危机、解难题、办实事,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主要经济体,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为之瞩目的骄人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创造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生动证明,只有与党情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进行丰富深化,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从而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重要关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

综观百年党史,每一个关键节点和重要关头,马克思主义都闪耀着独特的思想光芒,显示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在我们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遵义会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及时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领导的正确路线,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再比如,在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时期,面对我们党内出现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苏联经验绝对化、以及个人经验主义等不良思潮和倾向,及时开展了整风运动,从而使我们党内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发生了很大改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政治信仰,广泛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迅速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又比如,在国家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从破除“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进思想,生动回答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疑惑和困解,有力推动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事实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在一次次险境、一个个转折中的科学运用、力挽狂澜,我们党才能在危局中转危为安、在绝境中化险为夷,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不迷失方向、不偏离轨道,始终信仰如炬、信念如磐;才能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不仅指引着我们创造了过去百年奋斗成就和宝贵经验,也为新的百年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规划。新的征程上,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等待我们用艰辛和拼搏去绘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等待我们用辛劳和汗水去创造,前进路途中无数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艰难险阻等待我们用锐气和斗志去攻克,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武装自身头脑,不断廓清思想迷雾,科学回答实践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获得观察大势、应对变局、远观未来的指路明灯,任凭时代变迁和时局变化,始终做到立场坚定不徘徊、信念如磐不偏航。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和滋养,获得精进不怠、奋斗不止的动力源泉,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凝聚起“万夫一力、天下无敌”的磅礴伟力,共迎时代挑战,共谱历史华章。要着眼为百姓创造更优生活品质、更高幸福指数,紧紧围绕稳定经济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振兴、抓好疫情防控、应对自然灾害等重任,拿出脚踏实地的稳劲、只争朝夕的拼劲、敢于搏击的闯劲,带领人民群众锲而不舍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奋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辉煌业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心得体会【第四篇】

第一、在当代中国,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步,即中国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大道,并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复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我们就要继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世世代代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使之继承和发扬,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完全实现。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20xx年8月31日,江xx同志在部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曾经指出:“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xx同志进而强调,“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的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认识、对待“脉”和“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我们看来,其中“一脉相承”之“脉”,就是指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总体发展过程之始终的、最具稳定性、根本性和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精神实质,即它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其中理论创新之“创”,则是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在社会历史前沿,并在总结时代、实践和各门科学的最新成就中得出的新鲜的科学内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由此,先后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和历史的结合上,生动和圆满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4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