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医院院感每月培训课题范例通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21171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医院院感每月培训课题范例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医院院感每月培训课题1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卫生部规范规定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分别低于7%、8%、10%;一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低于1%、%、%;漏报率低于20%(三级甲复查要求漏报率低于10%)。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着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组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及支气管内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只有在明显被污染的情况下才需要高水平消毒。

四、消毒、灭菌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孢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已啶等。

五、熏箱使用方法: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熏箱只能用化学法或加热法。使用时,在常温下,相对湿度70%,用量消毒按100mg/L,灭菌按500mg/L(根据手术室学组定为80ml/m3),作用时间12h以上,化学法中甲醛与高锰酸钾比例为2∶1,消毒时,将被消毒物品分开摊放,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甲醛气体,也可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和法,难以达到灭菌作用。

六、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消毒方法:首先应彻底清洗干净、擦干,用%含氯消毒液浸30分钟后晾干备用,使用前用冷开水冲洗干净。长期使用的,湿化瓶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48小时更换。临时使用的,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一人一用一消毒。

七、手的清洁和消毒:

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手消毒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八、锐器伤的预防

1、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6月间隔)。

九、常用消毒液的名称、浓度、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附表)

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灯管强度≥70u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十、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范围

标准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十一、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是指手术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期给一次足量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4-6小时或超过已给予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应追加一次量,以维持血中及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最多不超过72小时。

医院院感每月培训课题2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我院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1、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工作人员

2、新进人员

3、实习人员

二、培训内容与授课科室:

根据培训对象选择下列相关内容进行培训。

1、多重泛耐药菌感染病人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

2、手卫生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

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科)

5、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科)

6、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科)

7、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政策和传染病疫情,随时进行专项培训(相关科室)

8、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重点科室人员参加省市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培训。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大课集中培训和小范围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

四、培训时间:

集中培训时间重点安排在4月、7月、8月、9月,专项培训随时进行安排。

五、培训组织者: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

六、考试考核:

每一专题培训结束后,根据情况,对不同人员进行答卷考试或操作考试。新进人员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考试成绩记入个人考绩档案。

医院院感每月培训课题3

一、 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 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肝炎流行等。

院内感染的影响

1、 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 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 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 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三: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有关规定

1、 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 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 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 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

10、 注射 、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11、 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

12、 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

13、 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持物钳、容器每周一、四更换灭菌,并有记录。

14、 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 消毒  后  清洗,被  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理应“先消毒   后清洗”。

15、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6、 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

17、 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8、 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 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0、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1、 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治疗车(盘)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消毒机照射3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2、 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3、 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

24、 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25、 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

26、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跟、更换。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27、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8、 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

29、 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30、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31、  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2.    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30、30、25,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5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

33.    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污染,应放于离地高20—2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离墙5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25度以下保存10-14天。

三.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1、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后。

2.  洗手的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甲、母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洗净。

四.手消毒的指征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五.手卫生指征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5. 5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医疗设备)之后。

六、手卫生的注意事项;

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量选用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

不可用消毒盆浸泡作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应加强对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和监督;

应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患者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进行手卫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1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