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通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1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为此,就加快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发展基础1.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从反映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近几年,我区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城乡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启动了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发展快步前进。
3.民生福祉显著提升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412元、9842元,至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231元、17370元,分别增长、。2019年,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退出、1282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基本脱贫。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二)竞争优势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范围为全省183个县,划分为四大类别县,即城市主城区33个、重点开发区县57个、农产品主产区县3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58个,我区作为城市主城区考核评价。考核统一设置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5个方面24项指标。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异化设置各类区指标权重,城市主城区中经济发展52分、城乡发展13分、民生改善15分、生态环境15分、风险防控5分。
2019年,我区县域经济考核总分数分(其中,经济发展分、城乡发展分、民生改善分、生态环境分、风险防控分),成功评选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根据收集到的33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12项、23个具体考核指标数据,经综合对比分析,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从纵向对比来看,我区GDP增速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从横向对比来看,在33个主城区中,我区GDP
增速为,位列第6,且从增速指标来看,我区大部分指标均位居前列。根据《考核办法》,各项总量和增速的指标中,总量占40权重,增速占60权重看,增速指标较好有利于考核得分。
2.综合实力基础厚实民生改善方面,我区属优势得分项。城乡发展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城乡发展得分分,换算成百分制为分,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排位第一。生态环境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生态环境得分分,换算成百分制为分,比我区最终得分分高分,也属于优势得分项。
3.反向约束比较优势全省县域经济强化了考核约束,设置了脱贫攻坚、安全生产附件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方面,近年来,紧盯安全生产不放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数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脱贫攻坚方面,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所以,在考核约束上,总体形势较为乐观。
(三)存在问题1.发展步子不大,不能满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快速步伐1经济总量不大
在目前收集到的33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12项、涉及总量的11个指标中,我区无任何指标排位前8,且大多数涉及总量的指标排在11-20位区间,缺乏竞争力。
2增长速度不快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为,与综合考核前4的城市主城区比较,落后增速第一个百分点,尚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快速步伐。
3发展质量不优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在33个主城区中排名第16位,与比重最高的差了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比,居主城区第30位,在综合考核前8的城市主城区中排位最后。
2.产业支撑不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加快发展1产业结构不优三次产业结构比为::,是“三二一”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含金量”不高。
2主力支撑不强主要经济支撑为二产、三产“双轮驱动”,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全区没有纳税上亿元的企业,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也仅仅只有45家,产业支撑力比较弱。
3新旧动能转换不快
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产业层次低、经营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近年来虽然新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能够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能够带动群众就业的项目还不够多;三方面,三产服务业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以老旧商品为主的传统商贸业占比高,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商贸产业在区内发展规模有限、比重较低。
3.要素瓶颈突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发展需求1资金保障压力大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速,增速位列主城区第6位,加之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阶段,财政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土地瓶颈日益趋紧目前,现有耕地3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万亩、占比,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只能依靠实施挂钩项目和购买挂钩指标来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3发展环境还不够优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住所限制,落实工商注册便利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真正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二、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路径选择(一)总体目标着力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指标迈进全省33个城市主城区前列,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二)实施路径一要“壮大总量”。
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根本目的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壮大经济总量,必须以经济总量做支撑、做基础。具体来看,就是力争2021年突破550亿元,2023年突破650亿元。
二要“提升增速”。
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各项总量和增速指标分别占40、60的权重,增速指标尤为重要。目前,要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就只能发挥增速优势,以较高的增长速度提升比较优势。具体来看,就是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在以上。
三是“优化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必须按照“产业兴区、工业强区”的核心战略,把工业作为富民强区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
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具体抓手重点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全面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力1高端引领发展新型工业坚持“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按照“1+3”的高端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规模效应、推动工业升级,打造都市工业核心增长极。“1”:即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以升促建”的原则,加快建平台、强实体、优保障,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拓展升级,不断扩大园区服务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力争到2022年,建成园区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入驻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即大力实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百亿产业生产基地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加快打造以鑫达、泰鑫为龙头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华讯方舟、和泰光纤为骨干的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中科九微、重汽为示范的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2年,全区工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年均保持在以上。
2放大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促集群、抓高端、出特色”的思路,按照“退二进三”“退批进零”“退低进高”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一核、一极、五圈、多街区”的空间布局,推动现代商贸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力争社消零总额年均增速在以上,到2022年,总额突破400亿元。“一核”:即以打造川东北商业核心为目标。“一极”:即加快形成以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突破的增长极,依托绿地智慧城、泰合青年城、恒河金融街、欧香智慧小镇等平台载体,加快填充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业态,推动楼宇经济实现新突破。“五圈”:即重振五星商圈、做大XX商圈、做强南门坝商圈、激活高铁商圈、打造清泉坝商圈,形成协调联动的高端消费中心,打造一批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一体的商业圈,建成5个百亿级城市商圈。同时,加快推进市政新区城市综合体、舞凤山片区综合体、欢乐购物世界、奥宇望和啤酒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多街区”:即按照南充的“宽窄巷”“太古里”的标准,加快打造北湖风景街、西巷文化商业街、XX凉粉文化创意园、清泉寺特色文化小镇等特色街区,形成“一街一品”的多元消费模式。
3立足特色发展现代农业抢抓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编制“1+6+3”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按照“建基地、延链条、创品牌”的思路,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新优势,形成“一区、三线、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区”:
即打造全省农旅融合示范区。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农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延伸农业发展链条,重点加快推进西河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和建设,提档升级七坪寨“花好月圆”、黄伞坝“嘉陵江景”、桂花湖湿地公园等,着力打造美丽、繁荣、富裕的新乡村。“三带”:即以嘉陵江为轴,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打造锦绣田园、青山湖等为核心的嘉陵江山水田园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以西河为轴,打造西河片区民俗体验农业示范带,打造以七坪寨、四方寨、元池坝等为核心的“城市后花园”;以潆新线为轴,打造高效品牌农业示范带,推动“雨田藤椒”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地初加工,力争到2022年,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企业分别达到6家、3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多园”:即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在沿江动线提档升级蔬菜产业基地3万亩,在田园西线建成特色观赏和药用花卉林木示范基地1万亩,在潆新线建成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3万亩,建成优质商品粮油5万亩,力争到2022年,建成25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省级示范园1个。
2.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力1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城市是县域经济发的基础。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必须坚持“主城核心、首善标准”的基本原则,围绕建设“双百”(100平方公里建成区、100万常住人口)城区的发展目标,按
照总体思路,坚持“三线齐发”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老城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拉伸新区骨架“做加法”,围绕56平方公里城北新区规划、46平方公里产业新城规划、30平方公里田园西河规划,沿山水田园西线、现代产业中线、现代都市东线“三条轴线”,大力推动顺仪、顺西嘉、顺蓬营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实施潆华大道、金融大道和滨江大道北延线建设,打通城市向北交通动脉。力争到2022年,城区总人口超1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双修”旧城“做减法”,坚持“一区一品、一路一景”,大力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工程,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分批实施背街小巷修缮整治,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更加畅通,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功能“做乘法”,不断加强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配套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打造特色小镇,做强乡镇支撑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要扎实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借助乡镇区域规划调整的战略机遇,真正把城镇做大、做强、做美。要科学规划、适度建设,要
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富集等优势,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城镇布局、结构规划、功能定位等,科学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镇1乡规划,留足发展空间。要区域协同、特色发展,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原则,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有序建设一批特色集镇,着力把李家镇打造为商贸小镇、芦溪镇打造为康养小镇、搬罾镇打造为文化小镇、共兴镇打造为工业小镇。
3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城乡统筹坚持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向城镇和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交通内循环网,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对现有的县道升级改造,建设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系有效衔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公交、集中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民化。
3.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1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按照“远离红线、筑牢防线、
守住底线”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一空间规划确定红线,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实施“三大行动”筑牢防线,深入推进绿色山川、绿色产业、绿色城镇“三大行动”,扎实推进嘉陵江绿色走廊建设,大力实施沿江护岸林建设、森林植被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滨河景观带建设、农田林网建设、道路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等重点项目,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打下坚实基础。改善环境质量守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持续巩固环保督察、禁养区养殖场关闭、非法采砂场取缔“三大成果”。力争到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农村户用厕所普及达到100。
2建立绿色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走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强绿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精品农业、转型升级工业、提升旅游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建成一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确保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1。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被动式、装配式建筑,推动低碳社区发展,鼓励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形成绿色永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建好绿色美丽家园,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大力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奋力建设“令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示范区。
3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统筹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全面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文旅大融合、大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文旅发展“1568”战略,充分释放文旅发展经济活力,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力争到2020年入围全省天府旅游名县,年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游客接待量达到1200万人次;到2022年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游客接待量达到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年增速20以上、游客接待量翻番。“5”:即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统筹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建设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核、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的生态旅游带、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传承示范区、以丝绸文化为主调的展销展演区、以乡村文化为主导的观光度假区;“6”:即大力推进三国文化城、嘉陵江生态旅游大走廊、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工业遗址文创园、田园西河生态旅游综合体、世界木偶主题公园“六大项目”;“8”:实施文旅特色镇村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文旅活动品牌培塑、文旅发展主体培育、文旅融合创新、文旅服务体质“八大工程”。
三、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保障措施(一)争取政策保障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还面临许多机制体制等诸多壁垒,必须积极向中省市争取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
一是在项目布局上争取支持。
紧紧围绕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市委“155”发展战略,向省市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投向,建新城区、建高铁站、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
二是在扶持政策上争取支持。
积极加强与省市的沟通汇报,建议市上在财政、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更多的支持;借力市区体制调整改革,将更多的人权、事权、财权下放,让底子更硬、底气更足。
三是在优化统计上争取支持。
比如,恳请市上将经开区GDP纳入统计范围,帮助做大、做强、做优。
(二)做实要素保障一是拓展资金来源。
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实施好PPP项目,通过土地生、银行贷、社会引、向上争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顺投集团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二是强化用地保障。
从用地情况来看,省市下达我区2015年-2020年的用地指标总量为7620亩,已使用7283亩,仅剩337亩,地指标十分紧缺。要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全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盘活土地资源、规范项目用地,全面做好闲置用地清理,加快推进低效用地收储。
三是做实人才保障。
要提高人才项目的保障水平,力争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围绕“高精尖缺”招引人才,重点引进法律、规划、城建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强化激励引导一是加大考核奖惩。
可参考省、市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和争先进位的激励方法。
二是严格督查落实。
通过对联系领导、责任人员、时间进度、成效结果的考核,确保任务交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结果反馈到人,加强对责任目标动态监督和督促检查。
三是强化正面激励。
加强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运用,对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成绩明显的个人,不单是在年终要给予奖励,在干部任用考核、提拔重用上也要重点倾斜,特别是要重用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一线奋战的干部。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2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3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xx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x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x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其中规上工业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xx个,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的xxx%。其中xxxx年实施工业项目xx个,完成投资亿元,占年计划的xxx%。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xx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xx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xxxx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xx%。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xx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xx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xx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xx分中心,支持xx等x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xx、xx、xx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x家,培育上市企业x家、科技型企业xx家,xx院士工作站荣获xx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xx、xx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xx余家企业融资达x亿元以上,成功帮助xx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xx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xx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xxx家的%,且除xx、xx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xxxx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x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以上,“xxxxx”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xx%。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x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xx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xxxx”,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xx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xx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xx商会作用,广泛动员xx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xx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xx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够明显4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岭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117家,实现产值26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32家,实现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1个,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的109%。其中2019年实施工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亿元,占年计划的103%。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金正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铁力耐特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2019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96%。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小岭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小岭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柞水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支持智达等3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欧珂、盘龙、金正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20家,李玉院士工作站荣获商洛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铁力耐特、贝恒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30余家企业融资达4亿元以上,成功帮助盘龙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秦峰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32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293家的%,且除盘龙、欧珂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19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261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以上,“一铁独大”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41个,其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70%。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3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柞水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盘龙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小岭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柞水商会作用,广泛动员柞水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盘龙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柞水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