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人社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86320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人社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社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第一篇】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宁东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宁东基地党工委、管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四个新定位”以及“12111”战略,优化提升营商环,有力促进了宁东基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16-2018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78亿元,年均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截至9月份达到5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占全区的近1/3;全口径财政收入近百亿元,年均增长%;今年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6位,“聚焦重点降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典型经验做法三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一、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宁东基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宁东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方案,包含简化企业开办手续、财产登记手续等10个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和要求。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会议,对宁东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落实,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能源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健全完善政策制度。

印发了招商引资政策十条、金融扶持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十六条、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十条等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接地气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框架和机制,为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夯实基础。

二、减政放权,释放经济活力动力

(一)落实简政放权。

一是持续推进“不见面”改革,做好国务院、自治区政务服务事项的承接工作,目前管委会5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中%的事项进驻大厅办理,“不见面”办理率%。编制了《宁东基地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规范了宁东基地部门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

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国务院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要求,对违规设定行政许可、增设行政许可条件,以备案、登记等形式变相设定行政许可等行为进行自查,严格依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实现了“44证合一”,印发《压缩企业注册登记时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工商注册类事项审批时间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登记注册、公章刻制、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工作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食品经营许可、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等5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采取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的方式实施“证照分离”。

(三)减税降费利企便民。

制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方案》,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截止8月底,宁东基地共减免税费亿元。

(四)建立开放包容市场环境。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不在清单之内、不符合规定和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进行清理取消,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三、加强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秩序

建立了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依托自治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完成宁东基地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计划2020年全面实现市场监管行业全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

四、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增强便利

(一)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三减一提升”活动,按照“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的要求,全面开展办事流程优化和办事材料精简工作,做到无法律法规要求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各部门(单位)较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前缩减了114项申请材料、压减83个环节、缩短1228个工作日,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按照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宁东实际,共承接政务服务事项589项。

二是创新实施“套餐式服务”模式。以给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优化跨部门、跨行业的事项办理流程,形成8个“套餐”,实现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流转。

三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梳理,并于6月底完成事项要素与国家平台对接。积极推行便民服务代办,辖区9个社区(村)设立代办点,群众不出家门、不出社区就能申请办理事项,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开展投资企业“全程代办”,做好“店小二”服务。

精心设计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办事流程(备案类)/(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流程图》,指导企业按流程提交各项资料。通过优化流程,项目建设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到48个工作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最快可实现40个工作日以内办结。2016年以来,共为606家企业代办2671件事项,其中为102家招商企业代办1840件事项,协调督办3172件事项。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争取了宝贵时间。

(三)继续实施“多评合一”工作。

一是管委会自2016年以来共出资近亿元为79家招商引资企业120个项目提供环评、安评等282项“多评合一”评估事项服务,极大的降低了投资企业的成本,使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批效率和成本效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是按照基地投资项目“多评合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中介服务机构实行日常管理与考核评价,对服务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严重逾期、重大质量问题等严重违规行为的26家中介机构予以清退出库,进一步规范了“多评合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四)切实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率先开展区域评估工作。

率先在全区启动园区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事项的“区域评”工作。目前,核心区水资源论证报告已通过水利厅批复;“十三五”规划环评已通过生态环境厅批复,煤化工园区、临河综合工业园区、灵州工业园区、化工新材料园区、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等5个规划环评已通过管委会环保局组织的专家审查,正在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预计年底前取得批复文件;园区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于11月16日通过专家审查,正在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预计年底前取得批复文件。

(五)“预审代办”助力企业早建设、早投产。

针对宁东基地受气候影响施工周期短的地域特点,启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投资项目“预审代办”实施办法(试行)》。截止目前,已为弘丰,恒泰,享誉,中泰富瑞等9家企业办理预审业务,确保项目早开工两个月。

(六)提供优质可靠的公共服务。

一是简化水、电、暖、气办理手续。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降低办理成本。2019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近亿元。

二是推进“互联网+教育”。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互联网+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宁东学校与银川市二十一小、江苏常州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等区内外学校联合开展在线课堂和校际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三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宁东医院实现和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疗合作,同银川市120急救中心建成网络医院,加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疗集团。借助银川都市圈建设,开通建设在线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打造高质量生活服务软环境。编制精细版电子地图,引入网约车平台和共享单车服务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500套,配租3106户,解决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问题。

五、优化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一)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启动煤化工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试基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开展2019年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申报工作,计划组建国能宁煤集团等7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争取各类政策资金亿元用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注资20亿元做大宁东投融资平台和担保公司,引导、撬动社会总投资133亿元,累计为企业贷款担保32亿元。

(三)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建立合作育人长效机制。通过举办招聘会、网上招聘、学校定向培养等方式,累计解决企业用工9619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供给,开展了13个人才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人社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第二篇】

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6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研究解决举措,全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现将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汇报如下:

一是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将房管、税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窗口统一整合到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

二是不断压缩办结时限。将抵押登记压至2个工作日、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压至3个工作日、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即时办结;

三是强化信息共享。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完善交易、税收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实现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四是落实便民举措。实行联办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为复工复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五是主动担当作为。为优化不动产登记事项,拟定印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流程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和信息共享范围。针对涉登面积测绘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搓商,推行涉登面积“多测合一”和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彻底解决不动产登记房地分测问题;

六是创优服务环境。8月份起,启动不动产登记电子印章和新政务中心不动产窗口、机房、档案室建设,升级改造登记系统“自助申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短信提醒与自助领证”等自助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登记质量与便民利民服务。

人社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第三篇】

今年以来,我县紧扣“十四五”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全省一流水平行列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水平,实施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加快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优化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建了由政府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33个县直(驻县)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小组),以及开办企业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财产登记、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15个专项小组;同时,以文件形式对领导小组及内设15个专项小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与细化。

2.制定工作方案。相继制定出台了《上犹县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工作要点》、《关于印发上犹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内设专项小组工作职责通知》、《上犹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和《关于做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32条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县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体思路、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以及具体措施。

3.完善调度机制。建立了政府领导定期调度机制,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专题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在每周的县政府常务会进行常态化调度营商环境方面工作,并视情召开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调度会。

4.建立结对帮扶走访机制。从各乡镇、各单位精心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人员作为帮扶专员,实行规上企业“一对ー”、规下企业“一对多”帮扶,实现各类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街边小店)帮扶专员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以构建既亲又清的帮扶关系为原则,当好市场主体的“宣传员”、“服务员”、“战斗员”。今年以来,共走访市场主体10366户,发放《上犹县企业办事指南》、《上犹县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汇编》11000余套。通过结对帮扶,进一步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更好地理解政策、用好政策,进一步帮助广大市场主体协调解决在审批、用地、用能、用工、纳税、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1.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自评价”、“省评价”活动。根据省、市统一决策部署,今年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自评价”和2020年省营商环境“部门评”、“企业评”、“第三方评”。通过前期全市企业满意度“自评价”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县营商环境整体工作水平,为圆满完成2020年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夯实了基础。目前,2020年省营商环境评价正在进行综合评分,预计在9月底完成。

2.加大营商环境考核权重。建立完善“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将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利影响我县营商环境评价得分、排名的单位进行通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三)健全监督督促机制

1.建立了常态化整改提升机制。围绕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三方评”“企业评”“部门评”)结果反馈各类问题,提出优化提升方案,制定整改责任清单,坚持常态化调度,实行销号整改。

2.加强监督检查。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的重点内容。今年以来,县营商办与县“两办”、县纪监委组成联合督查组,紧盯重点岗位、关键环节、主要任务,先后三次深入各乡镇单位、服务窗口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落实营商环境部署不力、措施不实、作风浮漂等问题。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县各级干部爱商护商亲商氛围更加浓厚,整体营商环境工作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狠抓落实

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实施“六个推进”,全面提升全县营商环境工作水平。

1.推进企业降本增效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182条、市90条、县96条”一系列惠企政策,据测算,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减负万元。其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负万元,物流成本减负13万元,企业融资成本减负万元,人工成本减负万元,用能用地减负万元。

2.推进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今年3月,县营商办联合住建局、教科体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聚焦工程建设、市场经营、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重点领域,开展清理违反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擅自提高准入门槛,确保了“非禁即入”要求落到实处。

3.推进企业办事便利度提升工程。一是紧紧围绕开办企业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财产登记、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14项涉企事项,在办理时限、环节、手续、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办事更加便利。目前,这14项指标值均已达到省、市先进要求。二是全县具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30个单位均已实现全入驻,大厅共设立60个窗口,可办理涉及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公安、不动产、医保、税务、水电等各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249项(含子项、办理项),并开通了1383项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办理事项,进一步改善提升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水平。三是对全县范围内非即办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严格按照“六减一增”工作要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捷化。目前已完成5个单位81项事项的精简,其中精简环节139个,精简环节率40%;精简材料113份,精简材料率18%;精简证明44份,精简证明率28%;减跑动次数54,减跑动次数率36%;减时限次,减时限率28%;增加办事透明度87%。

4.推进引才育才工程。2021年1-7月,全县新签约引进项目22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有研发中心的项目有2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1家;4月和7月,分别在深圳、上犹举办招商引智推介会1次,6月举办集中签约活动1次,重点推介我县投资兴业和人才发展环境,广泛吸引各类人才来犹干事创业,鼓励“赣才回赣”,上半年引育市级高层次人才11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69名。

5.推进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一是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在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非公企业维权工作办公室,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职能优势、细化服务工作举措,打造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创优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二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管。各行政执法单位通过随机确定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的方式,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已经制定双随机检查计划124次,及时完成双随机抽查任务90次,未出现一次黄灯、红灯预警。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县于2021年4月7日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上法府建办字〔2021〕2号),并形成了《上犹县行政执法职权与责任分解表》,将执法责任分解到行政执法单位所属执法机构,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四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双示范”工程建设。已完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黄埠、油石、社溪等三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示范化建设。五是紧抓“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重点普法对象,不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民法典》《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读本》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

6.推进“赣服通”版建设。完成“赣服通”上犹分厅建设,实现本地服务功能优化升级,上线本地特色服务事项100项,着力打造了预约办、无证办、不见面审批等特色服务专区,实现182项服务预约办、5项服务无证办、20项服务不见面完成审批,建立了企业服务专区,实现我县5项惠企政策掌上汇聚、兑现,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掌上政务服务能力。“赣服通”的建设将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运用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实现无人工干预“同标准、无差别”AI智能审批,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方案。

三、创新举措

1.积极争取政策,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上犹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发改委跟踪对接,多次北上南下,通过持久地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我县企业用能优惠政策。一是争取了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小水电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政策。通过争取,2017年,我县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批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工业园区,2018年获批全国第一批小水电直接交易试点县,每年可为园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500万元。二是争取了天然气保量保供政策支持。在全国气源和供气采取“压非保民”的政策环境下,争取到国家部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以及江西分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18年,我县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签订了《上犹县城镇天然气供用气战略合作协议》,彻底解决了天然气供量不足的问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还与上犹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元源新材有限公司签订了《元源新材天然气购销合同》,保障了企业用气量问题。2020年以来,为园区企业减少LNG采购量708万方,降低用气成本600余万元,工业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元源新材用气方面可节约用气成本500余万元,用电近百万元。用气价格比南昌市等其它地级市低元/方,比崇义县等周边县低元/方,形成工业用气价格洼地。企业用电、用气生产要素得到保障,成本大幅降低。

2.推行“城区2元出租”运行新模式。工业园区尤其是南区距县城较远,由于没有直达园区公交,客商到县城办事、务工人员上下班极为不便。为此,我县率先在全省对农村客运班线按照“班次增加一倍,票价降低一半”的目标进行了公交化改造,全县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改造后,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经济、商品流通进一步加快。2017年,创造性地推出“城区2元出租”运行新模式,城区范围内乘座出租车只需2元。目前,“城区2元出租”日接送旅客达5500人次,“城区2元出租”已成为我县方便市民、方便商旅的一张名片。

3.推行“延时错时服务”。一是县域范围内各级办事大厅主要窗口在中午及节假日照常上班,持续做到“节假日期不停歇、为民服务不打烊”。二是坚持延时服务直至事项办结,既避免了办事人来回跑的麻烦,也用实际行动兑现办事服务“只跑一次”的承诺。

四、存在问题

(一)省“企业评”情况

根据2020年4月省工商联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企业评”发布的《2020年江西省万家企业评县域营商环境报告》,我县18项指标满意度在全市排名情况分别是:营商环境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排名第3位;企业开办情况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12位;办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7位;办理用电报装业务总体满意度排名第4位;办理用水报装业务总体满意度排名第9位;办理用气报装业务总体满意度排名第5位;办理不动产登记总体满意度排名第5位;办理跨境贸易业务时,对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7位;办理企业注销过程中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排名第6位;获得信贷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5位;本地政府保护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评价排名第9位;本地公共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公正性的总体评价排名第5位;本地法律环境的满意度排名第2位;2019年1月至今本地政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7位;纳税的总体满意度排名第3位;本地市场监管总体满意度排名第4位;本地创新创业活跃度排名第5位;用工和人才环境总体满意度排名第2位。

(二)全市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自评价情况

2021年2月1-8日,全市以“企业评”和“第三方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自评价活动。

1.“第三方评”:安商服务不到位,有些企业不知道安商单位人员是谁;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小企业享受政策不到位,外来企业没有归宿感;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没有享受到人才公寓房。

2.“企业评”:省工商联大数据中心随机抽取大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个体商户等共计1200家,通过“政务外网平台”推送短信链接进行企业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共计19大项59小项,我县共存在16项问题,其中: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企业开办情况、供电服务能力、用电报装业务、用水报装业务、获得信贷、本地法律环境、本地政务服务、落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等9个方面的满意度存在“不太满意”“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评价;企业认为用电成本、用水成本、用气成本、物流成本分别有2人、1人、1人、6人给予“成本很高、难以接受”的评价;有30人次反馈政府诚信在“拖欠企业款项”“土地优惠失信”、“政府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不担当”等8个方面存在问题;企业雇工难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人才预期薪酬水平难以满足”“人才招聘宣传渠道不畅”“就业地购(租)房成本高”“招聘渠道少”、“人才子女入托就学难”等方面;去政府部门或服务大厅办事,遇到了不知道哪个部门具体负责、不知道找谁的困难。

五、下步建议

1.切实抓好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借鉴脱贫攻坚模式,建好结对帮扶台帐,在实施规上企业“安商服务”挂点帮扶基础上,对全县所有市场主体(包含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农村合作社)以及在建项目和签约项目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县所有市场主体都有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是结合“双创”平台,城区市场主体按照责任片区以分片包干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每个“双创”片区牵头单位指派一位分管领导为片区营商环境结对帮扶工作队队长,统筹协调指导结对帮扶工作。二是所有乡镇按照辖区管理(工业园区、县城“双创”片区除外)方式,由各乡镇负责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三是除规上企业由安商服务工作队负责结对帮扶,其余园区内企业由商务局统筹划分到各单位负责开展结对帮扶。

2.高质量完成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对标先进经验,聚焦短板弱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对14项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再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具体措施,按时间节点要求逐步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二是牵头单位与责任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与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的沟通对接,最大化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不断促进我县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人社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第四篇】

今年以来,X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四大举措和建设“四个X”,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为目标,突破观念束缚、主动学习取经、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服务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做好事权承接工作,按照X市政府《关于事权下放第一批下放X项事权的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承接工作,截至目前,共已承接X项。复制X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照新区“一件事”清单,梳理我区X件“一件事”清单。扎实开展“办事不求人”工作。持续开展“办事不求人”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公布“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X项,实现“办事不求人”事项全覆盖。组织各部门重新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摸清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底数,截至目前,共梳理区直各委办局政务服务事项X项,街道政务服务事项X项,镇政务服务事项X项。积极对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力求更多事项“不见面”审批。截至目前,实现网办事项X项,不见面审批X项,“最多跑一次”事项X项。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推进政务服务向大厅集中,截至目前,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政务服务事项X项。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送达”的服务模式,由市场监管局派出X名工作人员作为前台综窗受理人员,负责事项受理和咨询服务。X家职能部门整合内部行政审批职能,选调X名工作人员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后台审批区,全权负责本部门后台审批工作。强化“一窗受理”业务支撑,组织各相关部门将审批事项所需提供法定要件和标准样式编辑成册,制成标准件,用来支撑综合窗口业务的开展。同时将审批完结后的卷宗,编辑成审批“标准卷”,用以辅导各部门后台集中审批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紧盯企业政策和服务需求,在“记忆X”微信平台开辟了“企业服务”专栏推送国家和省市区最新惠企政策,公开办事指南,设置留言板,提供服务咨询,接收意见建议,完善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办事时间,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到四个小时以内,将企业变更登记的办照时限压缩至一个工作日,注销、备案、补换照登记的工作时限压缩为即时办结,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打印执照,真正实现企业登记“一日办”。

二是以强化项目服务保障为基础,着力打造亲商重商的投资环境。提升项目推进效率,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项目分包制、首席服务官制等,分层分类研究解决前期手续办理、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问题X余个。围绕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制定《X区开展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区领导分包X年重点项目情况表》。坚持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项目推进整改台账,围绕加快联审联批和项目开(复)工进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力护航惠企政策落地,推进“登门入户摸排兑现惠企政策”工作,将X项政策制成《X区落实抗击疫情有关惠企政策工作流程表》和二维码“电子口袋书”,直接惠及市场主体X户,获得政策支持万元。推动金融服务政策落地。建立政府、银行、企业(项目)对接协调联动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系统开展银企对接,帮助骨干企业制定融资方案,协调完善项目融资条件,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推动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截至目前,为X家企业X万元资金缺口协调金融支持,向X家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年行动、“三送三帮”、“校企合作”、“政策进商圈、进企业、进项目”“地摊经济”、“百日攻坚”等活动。创新举办“抖音直播”、“小周找工作”等求职招聘活动,发布岗位信息X个。

三是以规范执法为重点,着力打造规范审慎的监管环境。积极推动“互联网+监管”,录入监管事项、执法人员信息,以及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其他监管行为信息,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管理,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积极办理投诉举报案件。针对重大复杂案件邀请大地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分析研判,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今年共受理企业投诉案件X件,办结X件。聚焦政府不守信践诺、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持续开展“清赖行动”,截至目前,X项清赖事项已全部整治完。稳步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制定并印发了《X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推进落实方案》和《X区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对X年以来行政处罚事项未与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挂钩全区X个事项进行溯源清查,做到应变更立即变更,应删除立即删除,应纠错立即纠错。加强外部协同监督,探索构建“营商+人大政协”“营商+司法机关”“营商+行业部门”“营商+新闻媒体”等监督模式,聘请X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多角度汇集意见建议,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思想发动上还有弱项短板。个别单位和领导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站位不高、定位不准、浮在表面,对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在工作标准、精神状态方面仍有不足,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的“领唱”作用和政府各部门的整体“合唱”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推进“一网通办”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上缺乏探索和创新,市数据共享平台已有数据应用不充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实办率较低。

三是协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审批部门之间联动机制不健全,相互地沟通、协调缺乏,跨部门审批资源协同整合力度不够,并联审批,集成式服务推进较为缓慢。

三、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落实推进权责清单录入工作。指导全区各部门进行系统事项认领及信息完善等工作,完成本级权责事项信息录入,并对各部门权责清单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继续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梳理全区“一件事”事项清单,以系统集成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向深层次迈进。持续推进落实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信息录入工作。通过继续指导全区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事项信息常态化录入,将部门监管事项清单、检查实施清单、执法人员、被监管对象等信息作为日常系统录入工作要点。完善“办事不求人”考评办法,建立评价和考核标准,形成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舒心。

(二)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网上办事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市政务服务网开通的实名身份认证、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功能,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送达”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充分授权”,加强“综窗”队伍建设,推动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成为“全科型”人才,不断提升综合窗口服务的规范化。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限期依法依规整改解决。

(三)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制度引领,以省市年度信用工作要点为抓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任务、完善制度,以制度框架引领和规范信用工作。同时,对标对表全国先进城区,学习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双公示”工作制度,建立“流程规范、职责明晰”的“双公示”工作机制,要建立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从信息产生到信息公示制定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确保“双公示”信息及时全量报送。强化信用监管,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部署要求,探索完善跨行业、跨部门间的联合奖惩备忘录,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机制,增强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为实现X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信用保障。

(四)充分发挥监督利剑的作用

强化投诉举报案件办理,提高监督效能。完善监督工作体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采取多部门联合办理、现场办公、专题协调等多种形式,高效推进案件办理。加强外部协同监督,充分发挥我区营商监测站点及监督员队伍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更好地加强社会监督。

人社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第五篇】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通过是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和支撑。近年来,我院始终牢牢把握市委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进一步找准法院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障和促进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近年来,我院在受理的各类案件数量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管理监督,保障案件质效提升。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认真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好刑事审判的惩戒、威慑、预防功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各类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护青山绿水。在“破网打伞”“打财断血”“一案三查”等工作上持续发力,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确保专项斗争全面、彻底、到位。

二是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个案处理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审理投资消费、金融借贷等领域案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做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有效维护了我市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妥善审理破产案件。依法保障服务国家调结构、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坚持党委领导、府院联动,积极配合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安排,指定专门的审判团队负责审理涉房地产领域破产案件,依法妥善审理破产案件,通过破产重整盘活企业,最大化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以法治化手段巩固和保障“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入推进。

四是加强司法规范引导,服务和促进营商环境发展。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完成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取得新突破。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及工、青、妇等部门的对接工作,整合力量,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建立多元化解纷机制,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在权益保障、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方面引导和树立城乡平等的社会观念,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和推进欠发达乡村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我院派出法庭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和为民、便民、利民的司法工作原则,大力推进巡回审理工作,妥善审理涉微小企业的各类纠纷,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六是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人大、政协联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开展各项专题调研,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参加“阳光司法”、“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增进代表、委员及广大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以及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工作,搭建司法公开新平台。近年来,积极探索电子送达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取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积极采用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等电子送达方式向当事人送达相关诉讼文书,工作成效明显。同时在上级法院统一部署下开通了微信立案,当事人可以在微信上通过小程序“云南微法院”申请网上立案、递交诉状,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

七是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化营商氛围。依托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个案解读、庭审直播、法官论坛、专题讲座、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民商事法律法规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浓厚氛围。

需要看到的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我院受理案件逐年增长,造成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社会转型期大量复杂纠纷以案件形式涌入法院,案件办理难度明显增大。个别干警的司法理念、司法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与审判工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审判运行监督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今天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着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支持、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38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