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优秀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第一篇】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营经济真正获得新生和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使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变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出现的只是零星的、自发的、小规模、低水平的工商户。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据全国工商联统计,现在民营经济在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有约亿人,名副其实的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经济目前正以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的速度飞跃发展。就总体而言,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一些发达省份和市县来自民营经济的税收已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二、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
1.政府思想观念滞后。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反之就遭受挫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新的飞跃,各地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都予以了积极肯定。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在部分干部身上依然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起点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文件没有的规定就不敢突破,缺少超前眼光,缺乏敢闯敢冒的精神,对发展民营经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的口头上讲解放思想,行动上却墨守成规。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对国有和民营经济有“厚”“薄”之分,姓“资”姓“社”之分,还存在着对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不够的现象,相当一些部门还固守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模式和工作惯性,没有将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待,没有把它作为经济增长点和拓宽就业渠道来认识,各级政府服务功能还没有真正延伸到民营经济中去。
2.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堪忧。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对称,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实施宏观调控的大气候下,民营企业在用地、融资方面的困难更大,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首先,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其次,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第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长期靠自筹资金来维持,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自筹资金已无法满足要求,而向银行贷款又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致使一些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的进程。
3.民营企业自身存在先天性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开始都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化几乎是所有民营企业创业之初的首选模式。随着企业逐渐壮大,这种家族式管理企业的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管理体系跟进,这种关系便成了影响民营经济扩张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民营经济中家族式管理的封闭性和不规范性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领导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术、有销无营”状况。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不少民营企业主还是粗放经营,家庭作坊式管理,走不出“老婆管钱、亲戚管账、自己跑市场”的圈子,很难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必须参与大循环竞争的新形式、新要求。同时,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科技人才、外经贸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民营企业家队伍滞后,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低和竞争力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4.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如在农村电网改造中,由于资金缺口大,很多地方电力部门宁愿向国家立项要钱,也不要民营资本参股经营。同时,行业垄断行为的存在也使得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极大地制约了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民营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民营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作为同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民营企业遭受政府财税政策的不平等对待,而且还面临众多权力部门名目众多的“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
5.企业文化发展薄弱。目前,民营企业大部分仍处在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着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阶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更为关注,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则边缘化了。在江苏南通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70%以上的企业经营者都将此归类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企业文化定位模糊。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小作坊式的生产向规模生产、专业生产或多元生产逐步演进的,缺乏一以贯之的战略规划,更没有长远的文化定位,他们功利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马上产生经济效益。殊不知,企业文化定位需要稳定的内核,如果为了赶时髦而不断改变文化理念,企业最终只会像“流星”那样陨落。
三、针对以上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途径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要大胆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一定要真正破除姓“公”姓“私”的思想观念,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破除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平等地对待国有、民营、外资的发展问题,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民间投资。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理直气壮地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业主鼓与呼,增强他们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改变一些人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态度,特别是各级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对民营经济要公正对待、公正执法,让民营经济在理解和赞赏中放开手脚大胆前行,上规模的发展,为再就业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为全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2.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搭建支撑平台。政府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改善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各地方金融机构要发挥情况熟、网络广、机制活的优势,创造更多更便利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与民营企业建立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要进一步落实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放宽市场准入空间。凡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能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鼓励民营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实现低成本扩张。推动科研人员向民营企业流动,推动科研成果在民营企业形成产业。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贴息,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转变政府职能,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为民营企业建立信息流通平台、培训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工作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3.深化民营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其发展动力。我国民营企业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规范各项制度,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规模,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方式,建立适宜的企业制度。打破家族式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要引导民营经济积极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庭式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逐步向现代制度过渡。要建立起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民营企业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一套促进创业人才汇聚的机制,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4.不断拓展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加快发展步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民营投资涉及领域较窄,除城乡建房外,主要投向一些简单的机械加工工业、初级矿产品采掘业、食品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经济开始涉足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上游产业。目前,在传统制造业中,民营经济已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一直是民营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营经济涉及的行业范围较窄问题得到解决,依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各地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政策导向,使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加快发展,一向作为国有资产传统领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大门正逐渐向非国有资本开启。宣布全面开放我国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这些政策立即在民间投资领域引发巨大反响,各路民营企业精英争相出手,其稳定乃至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巨大的规模效应自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种对民营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快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5.努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内市场上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我国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广度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入世后市场的更大开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所要求的透明度原则、非歧视原则等都将给国内民营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的市场空间。要树立外向经营、知识产权、国际惯例、自立自强、公平竞争等先进理念,尽快学习和了解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学会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通过各种渠道加快适应WTO专门人才的培养。
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第二篇】
(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壮大数字相关产业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拓展就业新空间。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壮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平台企业,在带动经济转型提质过程中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新兴就业创业增长点。鼓励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开放共享,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促进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培育更多新就业形态,吸纳更多就业。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更多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新农民新主体数字技能。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拓展产业链条中带动更多劳动力转岗就业。加速传统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升精准服务、高效服务、智能服务能力,带动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
三是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厚植就业增长。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各类开发区建设开放平台,建设一批数字产业承接能力强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引进掌握先进数字技术知识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培育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国际化专家团队。
(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缓解短期数字化转型分配不平等
一是发挥财政政策对企业和就业的支撑作用。运用财政应急资金重点行业人员稳岗就业,并以财政贴息方式配合银行系统发放优惠贷款。支持骨干企业和民营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轻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
二是完善并调整税收激励政策。加大对大型数字企业税收征收力度,增加资本所占税基的相对比例。出台反映现有失业方案的“自动化税”。加大教育培训的税收优惠力度,出台对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税费优惠政策,逐步建立涉及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税费优惠政策体系。
三是提升对短期性失业人群的转移支付水平。强化数字经济新型就业岗位保障,支持民生“短板”领域岗位创造。降低中低教育水平和中低技能数字-劳动替代比率,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
(三)健全数字经济就业机制,提升应对数字就业风险能力
一是加强失业风险预警,建立就业监测平台。建立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监测企业人员变动情况及趋势,监测追踪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动态,加强生产运营数据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专业设置、学生就业与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相衔接的预测预警机制。强化对重点就业群体的监测力度,加强对企业、行业、岗位吸纳就业人数及收入变化等信息分析。
二是优化技能培训,推广远程就业新模式。建立健全以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覆盖全体、贯穿终身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技能和人才分布的区域均衡性。加强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倡导远程就业新模式,减少人才吸纳的时空限制。
三是完善就业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将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拓宽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创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网上社保”,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四)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经济就业平台建设
一是发展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新机构、新业态,加快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线上业务向精准匹配、智能服务转型。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研发,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二是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服务孵化平台。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完善以众创空间、孵化器为核心,创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资本市场和其他创业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产教融合一体化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发挥技术优势,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第三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本文旨在探讨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数量持续增多,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县登记注册民营企业共8565户,2023年一季度入库7786万元。2023年我县接续落实组合式税费,2023年一季度全县累计办理减税降费4930万元,其中办理新增减税降费2478万元,惠及3170户企业,其中民营企业3140户,占比99%。
我县民营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中纺织业稳居主力位置,截至目前,芦山县拥有纺织企业35家,年产棉纺110万锭,包覆纱104万锭,织布机2200台,无纺布万吨,制衣35万件,棉纺产能占全省10%,包覆纱产能占全国10%。2022年纺织企业实现年产值亿元,实现税收4114万元,解决就业岗位近4000人,预计2023年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税后净利润、纳税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是实实在在的“主力军和突击队”。
二、困难问题
(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挑战。国际环境形势复杂,地区边缘冲突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大,民营企业发展存在诸多威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导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纺织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贸易战持续的情况下,部分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例如,湘邻纺织有限公司表示,三年疫情、西方打压抵制新疆棉、全球经济下行造成消费力减弱、出口严重影响。此外,芦山地处边远山区,物流成本高等导致芦山企业两头在外,生存困难剧增。
(二)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转型存在许多问题。传统产业的技术、工艺、产品、市场都已成熟,思维易固化而不易改变,不少企业经营者热衷于获取短期利润,一心想“赚快钱”,难以潜心去做核心技术的积累,在脱实向虚的大浪中渐行渐远。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相对滞后,配套协作水平较低,专业化生产、服务能力不够,已逐步落后于企业管理现代化步伐。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还表现在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缺少转型所需的资金实力。
(三)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滑。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仍较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民营企业不知道向哪里投资,导致投资意愿下降。投资的赛道政策不明晰、地区冲突加剧资本市场动荡、终端消费不振、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隐忧。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恢复企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建议在前期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减免企业税收、社保缴纳、用水用电用气缴纳等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降低相关政策适用门槛,让更多政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把握政策契机扩大投资,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制造业领域企业扩建厂房等投资,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支持;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涉企政策特别是减税降费、支持民企融资等政策措施,按照智能化、便利化、规范化、标准化原则,从有利于落实的角度开展工作,尽量减少审批环节,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即出即行即见效。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贷款利息补贴等方面给予有效扶持。鼓励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下沉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完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创新服务民营企业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发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有针对性制定政策,确保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兼具,比如,针对我县当前民营企业普遍提出的物流成本高、电价优势逐步丧失等困难,从政策源头靶向施策予以解决,通过出台物流运输费用补贴政策、支持同地区入市电费和国网电费一致等方式予以支持,提高企业家对于政策的预期性、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凝聚发展共识,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一是充分明确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健康发展的“有机力量”,充分明确民营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主动力,让全社会更好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家作为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壮大共同富裕的根基。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借力当前扶持政策,扩大有效投资为再生产奠定基础,推进转型升级为再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以竞争中性原则为指导,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打破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壁垒,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民营企业享有与国有企业同样的政策待遇,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在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一视同仁。三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在疫情在多重困难叠加现状面前,保持发展定力,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坚持让传统产业“活”起来,鼓励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持续发挥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坚持让新兴产业“兴”起来,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民营企业融入体系、抢占市场;坚持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起来,把握数字时代发展契机,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专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区域要素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未来工厂”,合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大脑,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促进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卡脖子”技术的攻坚行动中鼓励民营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对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支持、补贴与奖励力度。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建设一批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助力民营企业破解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聚焦民营企业需求,广泛集聚国际国内人才,贴近市场需求帮助民营企业攻克难题。鼓励企业将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与高素质技能人才摆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建立新的薪酬制度与股权制度,以人才为关键要素再创民营企业发展新优势。三是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市场准入机会。在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鼓励有条件的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作双赢模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家、商会定期沟通协商,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制定出台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厘清政商交往过程中的底线和红线,引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健康交往、清而有为,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打造近悦远来版,聚力招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芦山“安家落户”。
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第四篇】
摘要:现代民营经济已然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中有着主要位置,然而现代民营经济在具体的运转期间仍存在不少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并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着眼于现代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依据问题主要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层面、管理方式层面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也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高效,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的发展中民营经济面临很多困难难以解决,诸如融资困难、战略定位等,导致民营经济的实质增长速度与其潜在增长严重不符,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特从民营经济实际运营的角度出发,浅谈现代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现代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
尽管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民营经济仍受很多因素的约束,综合来说,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融资艰难资金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动力,而现今我国民营经济难以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便是融资艰难,其融资途径小,贷款困难,造成了民营经济很难扩大规模,并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融资渠道已经开放的相对较多,但针对民营经济的却比较少,且由于创业投资市场还没有完全定型,交易市场制度相对不完善,因此在融资中多依靠间接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股权或债券形式直接融资,唯有依赖于非正规、小范畴的借贷来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风险高、规模小,在民营经济投资上缺乏长期资金支持的稳定性。
(二)民营经济的信誉度较低民营经济在发展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信誉度较低,尤其个别企业当前实行的是“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短期行为,战略目光定位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为整合民营经济行业带来了巨大伤害。种种问题皆是民营经济本身信用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一为某些民营企业纳税意识较差,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甚至做出了假账,提供虚假报表的事件,导致其财务报表等失实,失去可用度;二是民营经济本身法律意识较差,大多数企业在运营上目光短浅,只着眼于当前利益,为此不惜违法,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极差。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拓宽或不付款的现象,引发供应商不信任等状况;三是民营经济内部的信用危机,比如个别企业领导层不守承诺,出现拖欠或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或是部分职业经理人直接跳槽,泄露原企业私密信息等行为,均造成了人们对民营经济认知上的偏差。
(三)民营经济内部架构不合理1.民营经济产品架构不规范,后期调整难度较大民营经济中,传统产业产品所占比例过大,而新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发展速度却比较慢,造成第三产业产品发展慢,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在其区域产业架构与产品架构上逐渐发展为同一趋向。2.某些民营企业在治理中其架构不甚标准民营经济在架构治理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其从理论上来讲完全可以实现合理管理,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有很多政策难以实施,因此在治理上部分民营企业多选择家族管理模式,部分企业选用两权分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而家族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与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在人才提拔、吸收以及制度创新上,缺少灵活性,并最终致使企业难以发展。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进步经多种研究后,国家认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相互对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起来,相互促进。非公有经济是经济长期存在的并发展,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的高下。所说,当下我们进步经济改革的重点还是需要放在改变原有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方面,例如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改善旧体制,使其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但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慢慢的“摸石头过河”式的来展开,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当下我国的微观经济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我们改革的重点还是要着眼于“破”而不在于“立”上面,这是一个引起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对于这方面本人认为,要以市场经济为根本立足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同时需要同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管理制度,对于旧体制的问题,需要在发展新体制的基础上加以逐渐解决。
(二)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完善。在我国经济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大多数民营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其管理模式属家族式。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随着企业的做大,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弊端,例如决策太过个人化一般由家长个人决定,用人体制上采用世袭制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纵观全世界,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无论是企业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都会走向现代化。对于我们的民营经济企业,走向现代化也是必行之路,所以,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要有果断而善于决策的领导班子,把企业中的权力机制、监督机制、执行机制等机构进行权责明确的划分,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等等,都可以使民营企业更畅通的运行,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塑造自身的信誉人无信而不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信誉显得更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合作均需要建立在信誉之上,所以,民营企业更要注重声誉,在市场交易中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更多的贸易伙伴,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对于民营企业,不要因为规模小而忽视信誉,更不要目光短浅,做了竭泽而渔的事情来,失信于社会。
(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环境在构建优质的企业筹融资环境的过程中,要从法律制度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例如,完善与健全直接与间接融资法律制度与融资体系。对于中小银行要大力支持,建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体制,以此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点,全面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一是着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坚持“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做到都向民间资本应放尽放。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民间投资享受与其他企业投资同等的用水、气、热价格等优惠政策。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混合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向国有经济投资。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过程中,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鼓励非国有资本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及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六)以统筹推进“放管服”为抓手,促进民间投资环境大改善。一是着力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简政放权与宽进严管相结合,在质监、安监、工商、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中开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试点,探索完善投诉处理措施、强化电子监管、推进监管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有效做法,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新格局。
三、结语
综合来说,民营经济若想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民营企业内部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并制定相关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信用度,如此既可以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与管理环境,也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忠慧,李泽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4):192-193.
[2]王雪岭,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08):40-41.
[3]李春生.我国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