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的数学:数数、读数。按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设计。学生的年龄小刚入学,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学习氛围不浓。
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抽象能力也不强,大部分学生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花样,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领他们热爱学习,并把数学学习结合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2.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摆一摆,实际操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资源教学情境图、小棒、尺子、圆片等。
《数数、读数》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吗?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呢?(预测: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的说)。
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数数、读数)。
教学活动2。
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学生活动)。
反馈:让一名学生演示从1数到10,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谈话:10根小棒可以看作多少个一?1捆小棒是多少根,也就是几个十?(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出示“()个一是一个十”,同桌互相交流。
(预测:学生能很快摆小棒,但部分同学对一个十是十个一还是颠不清。)。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一(个)”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
教学活动3。
认识12。
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先按自己的想法摆出12根小棒,再把自己是怎样摆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活动:用“左边摆1捆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的方法再摆一摆,初步感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预测:有的同学可能摆的方向不对。)。
教学活动4。
1、课件出示3幅小棒图。
提问:你能数出每幅图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数后组织交流,
2、指着学生摆出的18根小棒,提问:你能再添几根,使18根小棒变成20根吗?
学生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反馈:谁愿意把自己摆的20根小棒展示给大家看?
(预测:有的同学没有把后面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学活动5。
解决问题。
1、如果让你一把抓出十几根小棒,你能做得到吗?怎样才能保证抓出来的一定是十几根?
活动后,各人说说活动时的感受。
2、同桌合作: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教学活动6。
课堂练习。
1、从7数到17。
同桌合作:一人提出要求(从几数到几),另一人按要求数。
2、课件出示草莓和雨伞图,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从数学书上数出10页、20页,互相捏一捏,比一比。
教学活动7。
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三篇】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那个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合成几。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四篇】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出示图片“金鱼图”。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1)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
谁会列式?板书:
(2)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2.教学例2.。
(1)出示图片“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2)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送信。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活动准备。
标有数字0~10的信箱,写有算式(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信。
活动过程。
1.在讲台上放上信箱.。
2.发给每个学生一封信.。
3.要求学生将手中的信送到相应的信箱中.。
4.送信结束后,老师带全班同学检查有没有送错的信.。
5.送对信的同学获“合格邮递员”称号.。
纸上购物。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悉10以内加减、连加、连减的运算。
活动准备。
一张超市商品价目图,上面标注商品名称及价格(整元);两张购物表(如下)。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退位减法的方法,形成一种学习经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十几减8的例题。先联系实际问题引出15–8,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算出得数。然后把不同繁荣想法在班内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算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要引导学生把对实物的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特别是喜欢用“破十法”的学生,要抽象成连续的两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再提倡一个一个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2、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看图解题。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3、做想想做做的其余题目。
4、创设学生喜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计算。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文档为doc格式。
。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六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3-45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任意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大家一起来玩一玩。请你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白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正方形纸试试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反馈: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电脑逐一演示。
3.电脑演示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呢?演示另一个三角形,这一个是不是三角形?老师手里这张纸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些其实都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4.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5.小结:在我们生活中,(电脑演示)像红领巾、三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的形状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还有这样的(配合实物演示),这些都可以叫三角形。电脑演示不同的三角形。
6.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反馈: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看一看。指名评价。
8.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也让大家看看。
9.白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我们过了第一关,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不小心撞到了茄子老师,把茄子老师的两个三角形给撞飞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没有飞到你的桌上?请小朋友拿出来比一比,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怎么样?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这种图形吗(指平行四边形)试试看。在大部分小朋友拼出平行四边形后,提问:“有人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若学生说不出,教师讲述名称)。
2.跟在小老鼠尾巴后面的这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吗?第二只小老鼠推来的是个什么图形呢?老师手中的这一个是……不错,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3.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迸铁门。它玩的篱笆、楼梯、铁门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指名上来找一找。
4.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小朋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平行四边形呢?能不能说一说在哪儿见过的呢?老师这儿也藏着一个平行四边形,拿出一个玩具演示,看看平行四边形藏在哪儿呢?指名上来找一找。
6.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如果没有围对,咱们就帮他改正过来。
7.刚才我们围了平行四边形,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
四、巩固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1.小白兔要感谢大家,带我们到拼图室去玩一玩。你们玩过拼图吗?请拿出小白兔为你们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哪一小组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多?(小组合作)指名说说是怎样拼的。(电脑演示)。
2.小朋友们还想来拼一拼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你们桌上的1号信封,把小白兔送给我们的礼物拿出来,你能用这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个长方形吗?试试看。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请小组长拿出你们的2号信封里的东西拼拼看。互相检查。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除了可以拼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外,还能拼出什么图形来呢?请各组把拼出的图形拿出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是我们认识的,哪些我们还不认识。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七篇】
教科书第58~59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用加和减(一)、(二)中学习的口算解决假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与巩固,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场景图中安排了表演文艺节目、拍照、浇树、拾废电池等内容。每幅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对话以及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之后,还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在拾废电池这项活动中,教材只给了三名学生拾的节数,把问题留给学生提。可见,“假日小队”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假日小队活动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
学生谈体会,教师赞许并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
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整体感知。
提问:观察“假日小队”的场景图,你看到春蕾小学的同学在假日里开展了哪些活动?
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浇树、收集废电池。
2.表演节目。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一)。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这些问题,再分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善于思考、乐于合作,顺利解决了问题,真棒!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二)以及部分文字“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并让学生体会“这是第19个节目”就是连同这个节目在内共演了19个。提问:你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回答?(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大胆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图以及文字“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提问: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接着出示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提问: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表扬: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是聪明的孩子。
4.浇树。
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集废电池。
出示“收集废电池”情境图以及三个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给这三个女孩分别取名字。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会解答吗?先想一想,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
参加跳绳比赛的有12人。
参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参加拔河比赛的有20人。
……。
学生a收集了27张图片。
学生b收集了9张图片。
学生c收集了30张图片。
……。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评出冠军组。
谈话: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正确解答。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四、总结。
谈话: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先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再说给老师听一听。
[总评]。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4.教师的评价适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八篇】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