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1000字]调查报告范例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4725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1000字]调查报告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调查报告1000字【第一篇】

体育静止全岷健身,现在的人岷把静止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体育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为我们分析体育静止的普桨情况,分析如下: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毬静止

主题:足毬静止在本地区的普桨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毬静止在本地区的普桨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岷,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毬静止的推行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毬的普桨与堤高,城乡的足毬投入有较大差居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堤高人岷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毬的普桨堤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毬比赛,这对足毬的普桨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堤高体质的同时,又能堤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毬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毬赛,仅战41个城市的%。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毬比赛,仅战总数的%。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毬联赛,这让中国足毬在学校探求进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毬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毬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

体育局与足毬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毬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毬静止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桨足毬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响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毬静止大多取决于家涨的意志。家涨在孩子进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涨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桨足毬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毬普桨,只有真正普桨了,中国的足毬水平才能真正堤高上去。

调查报告1000字【第二篇】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有75%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全国百万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同时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取中介费用。行走在宁静大学校园,你一定能够看到墙壁上、宣传板上、橱窗内形形色色的广告,是机会还是诱惑?面对“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上上兼职网就大学生兼职状况做了一次广泛的问卷与网络调查。

具体实施步骤是:

◆写调查报告提纲;

◆拟订调查内容,写出调查表;

◆打印调查表;

◆收回并分析调查表;

◆写调查报告;

我们做的调查报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调查的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调查对象: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

调查的主要内容:兼职的种类,目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兼职的收入情况等.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网络问卷浏览量将近1000,在各高校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想做或已经在做兼职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男生兼职多半为锻炼自己

此次的问卷调查,在男女、年级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别是%和%;男女生在兼职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别:男生冲着钱去做兼职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女生的这一数值是%;男生兼职为锻炼自己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女生的这一数据是%。

男生中为锻炼自己而选择做兼职的占了大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女生兼职为赚钱的占了大半。学工处心理辅导老师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远见”,同时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因为女生比例比较大,贫困生相对较多造成的。”

而在年级的分布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为主体,这基本上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大一新生刚跨进大学校门没多久,有兼职经历的人还不是很多,同时,大四的学生,由于忙着各自前程,并且毕业在即,较难实施调查。

二、学生的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在“第一次兼职的时间”这道题上,165个人填答了,还有6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大一就开始兼职的学生占到了%。第一次找兼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在调查中,这一比例占到了%,而由同学介绍、自己找、学校勤工助学找到兼职的分别是%,%,%。

比照其中的两个数据,记者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57%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兼职,而同时又有%的学生,第一次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两个数据看,其实,整个学生兼职中介还是相当有市场的。但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兼职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个大问题。调查显示,有将近百分之五十做过兼职的同学没有受骗,但也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有过受骗经历。

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拨打110或315消费者会,一般中介为了长期经营考虑,只要有关部门介入他们都会归还中介费。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学们,最好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最好不要轻易交中介费,以防上当。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三、家教和勤工助学最有保障

至于如何协调兼职和学习的关系,被调查学生中,在“为做兼职,可曾逃课”这道题上,170个人填答了,1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表示翘过课的占了%,可见翘课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看来如何协调好兼职与翘课的关系不容忽视。在对上题中所提到的“翘课”的学生的“翘课频率”调查中,65个人填答了,有106个人没有填答。从填答的65个人看,大部分人选择了很少,这一数据占到了%,另外表示其翘课频率一般(每周一两次)的占%,表示经常翘课的(每周3次以上)的占%。大部分学长都忠告计划做兼职的同学,学习才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事,兼职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值得去做,锻炼为主。长期的兼职,最好是在寒假或暑假时参加。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学被评选为最稳定的兼职,家教和勤工助学是由家长和学校支付,故可信度较高,不失为兼职的最佳选择。促销成为最有锻炼效果的兼职,众多兼职高手也是从促销练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那么促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采访中,有兼职高手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成功的兼职都是自己主动寻找的,无论是找兼职,还是做兼职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跟别人联系,主动做好应该做的事,让老板放心,同事开心。

兼职人气排行榜

兼职 百分比%

促销

家教 本

服务生

销售

市场调研员

校园代理

导购

自己经营生意

文员

翻译

导游

礼仪

四、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8%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41%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小结: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的兼职经历.通过调查,同学们大都希望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家长们基本同意子女兼职并予以支持.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有些同学还被欺骗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特长,善于交际,能力突出,能够将兼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另外,同学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鼓励指导同学们从事兼职,使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调查报告1000字【第三篇】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和%,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

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和%。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

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和%,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

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

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

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

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调查报告1000字【第四篇】

近期,XX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

(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2015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04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18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同比增长约%。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

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其中,上海67人,占%;江苏22人,占%;浙江6人,占%。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 “还巢”现象雏现,115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19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同比增长%。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20人、14人和18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

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115个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方式中,中介组织介绍3人,占%;亲朋好友介绍68人,占%;自发组织44人,占%。

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增长%。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元,同比增长%;外出从业得到收入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同比增长%。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二)农民工返乡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工资性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人均月工资元,同比增长%。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2150人,今年以来,还乡15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16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11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

2、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场所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网络建设、就业培训等正常支出缺乏资金支持,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3、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除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外,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劳动力就业整体形势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

4、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仍需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也持续向好,据被访村反映,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总体要好于以前,但保障力度依然不够。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农民工115人,全部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3人,占比达到%;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仅2人,占比仅为%。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5人,参保率达%。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7人,占参保人数的%;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2人,占%;参加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6人,占%。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绝大多数只享受农民社保,农民工工人职业农民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力度显著较低。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要增加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农民工培训范围与内容,完善城乡就业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

2、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一是抓好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培训,要以“80、90后”等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农村服务业体系,提高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广开门路。二是要抓好招商引资,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向非农企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特别是季节性务工人员,有效解决好农村“4050”等中年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

4、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通过创新户籍登记制度,改变农民工身份转变滞后于职业转变的现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的配套制度;加大对用工企业的劳动督查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大力查处企业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着重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和劳动条件差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劳动和保障政策,按常住地原则将外地民工纳入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8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