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关于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07897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以后,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统一安排,我认真、深入地学习了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学习,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压力,越学越有干劲。

下面我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全会、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中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对纪检监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为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执政之基更加牢固,其中纪检监察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对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创造性、根本性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应当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充分感受和认知自己肩上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铭记初心,出色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持续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论,中纪委三次全会确定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到“稳”和“进”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统筹协调、协调推进。牢固树立政治机关定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扛起“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保障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重点精准惩治腐败,紧盯重点人、重点领域,依法查处严重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腐败“保护伞”专项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工作。

三、严格依纪依法,提升工作质效。纪检监察工作要让党放心、让人满意,必须不断提升工作质效。确保工作质效,必须严格规范行使权力,让纪检监察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谨慎用权,严格用权,规范用权。强化党纪、法治意识和思维,严格依照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做到用权必须有据,用权必须合规,不得突破底线、逾越红线,革除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做到谦抑用权。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充分发挥程序对权力的约束力,以程序促公正、保正义。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政治,是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坚决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高度。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要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把学习第四卷与前三卷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学出坚定理想信念、强烈使命担当、过硬工作作风。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当前,宏观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高温天气、旱情、电力供需矛盾等叠加。大省要有大省的担当、大省的作为。省政府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及时分析研判经济运行中的潜在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锚定全年目标,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推行联审联批、极速审批,推动项目建设“大干快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当前,特别要突出抓好电力保供,树牢极限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备份考量,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下决心“快、大、全”推动电力项目建设,加快已纳入“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做大规模、做大体量,大力推动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氢能、地热和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坚持发、送、用、供各环节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

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守疫情防线、安全底线、生态红线,筑牢安全发展“铜墙铁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放松执行“入川即检”,果断精准高效处置当前疫情,抓紧抓实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设,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当战士不当绅士,拿结果说话,以实际行动和好的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3

“国之大者”,顾名思义,是指关乎国家利益与发展方向的大事与要事。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此后,“国之大者”作为高频词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报告之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之大者”的深邃思考与实践总结。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国之大者”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之大者”的考量,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含真挚的人民情怀与务实的战略智慧,为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突出的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不懈努力之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显然,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对心怀“国之大者”念兹在兹,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20xx年10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局面,只有做到心怀“国之大者”,才能超越局部、地方和部门狭隘视野的限制,才能实现以大智慧、大担当、大格局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

“国之大者”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药方,这一论述对于确保我们党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保持清醒头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深厚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彰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引与创新。

一方面,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国之大者”本就是一个扎根于中国治国理政传统的概念,我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于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一向都十分重视,强调要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分清主次缓急,并将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大事与要事称之为“国之大事”“国之大柄”。如《左传》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表述,意指将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大事;《旧唐书》中有“国之大柄,莫先择士”的提法,即是将选贤任能视为国家要事。传统文化中对治国理政要领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对中华文明脉络的赓续。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是立足新时代这一崭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国之大者”的具体内涵显然不尽相同。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在享受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与挑战,这给我们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巨大考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了“国之大者”的时代内涵,使之升华为体现新时代特色的政治理念,引导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和坚定地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真挚的人民情怀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几次清晰点明“国之大者”的重要内涵:20xx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xx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2年3月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无论是人民生活幸福、生态环境保护,还是粮食安全,都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一系列论断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真挚的人民情怀。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从来不是一纸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20xx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因为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强调其“国之大者”的重要地位,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最终实现带领全党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在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事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各级领导干部应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把“国之大者”理念付诸行动,提升政治执行能力,强化政治治理效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我们党持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要义所在。

务实的战略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也彰显了务实的战略智慧。“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不只局限于一时一事、一局一域,而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的历史节点上,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全体党员干部所应坚持和把握的重大原则、重大利益、重大决策进行的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其核心在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当下国内存在的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时,能够认识到并优先解决其中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问题。20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其中,观大势就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也即立足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做到对影响国家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心中有数,实现在严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谋全局则侧重强调提升整体思维能力,注重从大局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抓大事则是要摆正问题的解决次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关键问题的解决之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既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又扎根本土、切中现实。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只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作为,有效作为,才能确保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和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4

作为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是国际社会也是中国社会真正了解中国、读懂读透中国的重要“思想之窗”。特别是刚刚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和反映了20xx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中国之路的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之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国情出发,艰辛探索走出的一条来自自己、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要自觉顺应历史大势,真正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把“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第一专题开,正是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主动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让中国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自觉。

20xx年以来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加稳健地走好中国之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专题分门别类作出科学的战略指引。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渐次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凸显为中国之路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之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仅有信心更有行动,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走出一条更加和平、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加进步的发展新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3个专题,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中国之路展现出来的胸怀天下的高远境界与崇高抱负。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一带一路”的百花园、顺风车,再到文明多样性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及全球治理体系的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等等,这些理念与作为越来越为世界所接纳、所认同、所追捧,中国也当之无愧成为“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理解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大幅的时空压缩意味着深刻剧烈的社会结构转型,大量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意味着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巨大挑战。但是中国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实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做事的结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前三卷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申、展现了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我们从中选取党的领导、人民至上、自我革命三个方面来管中窥豹理解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政治要求,强调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做了更为坚定的宣示、更为饱满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这些饱含情感的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最真切的认知、最深刻的自觉。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有力量?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为什么中国之治行稳致远?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现实的政治运行中,以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专题收篇,突出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求通过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给出第一个答案后,我们党又给出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定海神针。

感悟中国之理的思想精髓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这就是理论。”新时代走中国之路,创中国之治,当然要也当然会创立出中国之理,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点。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逻辑,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精髓的内涵。

精髓是思想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最本质的提炼、最精华的凝结,也是思想理论时代特征与理论品格最鲜明的呈现、最凝练的表达。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贯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得出的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贯穿理论创造始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了很多马克思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作出了许多老祖宗没有提出的原创性的贡献,但被大家公认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在于这一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真实而纯粹,自觉而坚定。能否“守正”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是改旗易帜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洞察时代风云,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正是坚持守正创新,取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也正是坚持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中国之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之治越来越强盛。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守正创新思想精髓所体现出来的理论魅力与思想伟力。

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争创一流用心“学”、遵规守纪齐心“思”、躬身笃行尽心“践”、服务群众贴心“悟”。学“习”语,践“习”示,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的高度、提高服务人民的温度、扩宽思维视野的广度、强化党性修养的深度。

厚植“沃土”培育“新”青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该如何滋养初心?是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自觉;是把握历史规律,提高思想自觉;是深化宗旨认识,坚定行动自觉。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深处去、脑里过、心里走;要学而思、知而信、信而行。

深挖“富矿”弘扬“心”声音。“心境澄明,心力茁壮,要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该如何担当使命?是慎独慎微、清白干净;是高尚纯粹、有益于人;是胸怀“国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平常心”;要坚守底线思维,永葆“敬畏心”;要练就过硬本领,永葆“进取心”;要自觉加强学习,永葆“好学心”;要敢于担当作为,永葆“责任心”。

笃行“实干”发挥“莘”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炼”。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该如何笃行实干?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的毫无怨言;是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的沉到一线;是“七嘴八舌”,“解剖麻雀”的实事求是。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不拈轻怕重,静水往深流,不挑肥拣瘦,足履在实地,不患得患失、守正为出新。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想上全面、系统、辩证,行动上实际、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犹如船夫,要在面对狂风巨浪,险滩暗礁时,掌好“理论舵”,齐头并进启动“政治强号”“格局大号”“情怀深号”“思维新号”“视野广号”“自律严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70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