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2024榜样8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9434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2024榜样8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时代青年榜样人物事迹【第一篇】

2月15日,是贾娜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工作虽然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贾娜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去年才刚入职。自1月以来,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贾娜负责护理观察室里的患者。

1月23日,贾娜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结果让她有些紧张:肺部呈现磨毛玻璃样。大年三十这天,她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单——两个“+”号,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么感染的?”那一夜,她辗转难眠。

医生告诉她,病灶比较小,暂时回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态好。

刚居家隔离时,她内心十分煎熬,不断找同事、好友线上聊天,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她调整心态,按时吃药,自己做饭保证营养。同时,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贾娜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她痊愈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战胜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弃与病毒做斗争。”

2月11日,贾娜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战袍”。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榜样8》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第二篇】

2003年至今,唐菊兴主持勘查评价雄村超大型铜金矿,提出冈底斯成矿带存在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截止到2013年12月,雄村铜金矿完成施工钻孔201个,钻探进尺米,238万吨,伴生资源量吨,伴生银资源量吨(国土资储备字[2013]101号,中矿联储评字[2013]39号)。雄村式铜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新的矿床类型,为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岛弧型斑岩铜金矿指明了新的找矿方向,在雄村铜金矿外围发现了雄村III号铜金矿等多个矿体。

践行找矿突破新机制,服务于矿业企业大型-超大型矿的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及“采、学、研、用”四结合的勘查模式,在“358找矿突破行动”中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中铝资源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找矿突破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厘定了矿床类型,认为该矿床是我国大陆第二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也是西藏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2013—2014年二年的勘查评价,求获铜金属量大于850万吨(332+333),平均品位大于%,目前该矿是我国最大的单个铜(金)矿床。

2023榜样8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第三篇】

2017年4月,李桂科到了退休年龄,确实他也该歇歇了。

“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87岁的山石屏村老人曾信开哭着说道:“李医生,您走了,谁给我们滴眼药水,谁管我们的死活。”

李桂科坚定地说,“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仍然坚守山石屏村,尽心尽职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带领群众修水利,种植核桃,发展养殖,种植各种果树800多株,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卫生间30套,污水沟加盖板320米,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地说。

为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积极奔走、争取项目,筹建麻风历史博物馆,开发旅游(生命关怀公益之旅)。

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随后,党建教育基地、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麻风科普教育基地在该村相继挂牌。

李桂科,与黑潓江畔的山石屏村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坚守,40年奉献,是医生,不只是医生,退休不褪色,在岗离岗都一样。

从北京参加庆祝大会回来后,他激动地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将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防控等工作,与乡亲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创造幸福新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榜样8》人物介绍及事迹精神【第四篇】

在2012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个项目也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国际上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这一重大的成果背后,凝结着成百上千名地质工作者数十年在野外的心血汗水,其中,唐菊兴是奋战在青藏高原上时间最长的一个。从1995年第一次踏上西藏,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他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高原。多吉院士感慨地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每年都多次见到唐菊兴,他对地质工作的执著、激情和热情,在最艰苦、最危险、外部环境最差的地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值得所有地质工作者学习。”

上世纪90年代初,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开始详查工作,不过,由于当时将“海底喷流成矿”理论作为矿产勘查的理论指导,重点是对浅部的铅锌铜矿体进行勘查,因此先后探明铜铅锌资源量108万吨后就再无大进展。2006年起,唐菊兴开始主持甲玛铜矿勘探评价工作,要想取得突破,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浅成“海底喷流成矿”观点,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开展大量基础地质工作加以佐证。

唐菊兴带领研究团队做了细致的基础工作,认为甲玛矿床存在斑岩成矿体系的勘查地球物理异常特征。随后,在2008年,他开始组织团队通过钻探施工来初步验证结论。

在青藏高原进行钻孔施工,按照惯例,钻孔深度达到地下三四百米时还没有见矿就会放弃了,然而,当唐菊兴到现场看了岩芯,并认真研究分析后,他提出,角岩型矿体下面肯定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于是果断决定继续施工。在钻孔深度达到500米时,终于发现厚度达到200多米的铜矿体,世界级大矿甲玛铜多金属矿从此揭开序幕。2010年,又在甲玛铜山南坑发现了一处矿体,仅这一处提交的铜资源量就接近原来15年提交的铜资源量。到2013年9月,矿区新增的铜几乎是原来15年提交量的14倍。

像这样的奇迹随后在雄村、铁格隆南、尕尔穷等矿产勘探项目中不断发生,对前人成果,继承但不盲从、在继承中创新,使唐菊兴团队找矿成果不断。21年来,他带领团队创新找矿理论,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49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