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范例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
1944年9月,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了名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悼念这位倾尽一生为人民、为国家服务、奉献的英雄。《为人民服务》与《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著名的3篇短文,均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看来,为人民服务,既是张思德同志一生践行之道,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作用。下面,我想谈谈自己从《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获得的三点感想和启示:
一是克己奉公,即克制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面临各种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需要在种种利益之间做选择,如果缺少克己奉公之力,就好像失去帆和舵的船只,必然会迷失方向、停滞不前,甚至搁浅、沉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回首历史,有三过家门不入一心治水的大禹;“奉命于危难之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再看今朝,有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牛玉儒,人民公仆孔繁森。他们一心为公,尽忠职守,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倾朝野,野心膨胀的鳌拜;贪财贪欲,卖国求荣的秦桧,还有以权谋私,贪腐至极的周永康、徐才厚,他们虽位高权重,但私欲熏心,最终害人害己,被历史和后人诟病、唾弃。奉公需要克己,克己方能奉公,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每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坐标,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能将自己和国家、人民融为一体,将公与私完美结合,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最优化。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80周年。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致张闻天同志的信中,首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完整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延安时期,我们党从思想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以后,历届党代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真信真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要信群众。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是最亲的亲人。共产党员要始终信任群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时代,人民群众都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二要懂群众。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三要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永远的靠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只要万众一心,定能众志成城、富民强国,实现伟大复兴。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密切党群“鱼水”关系。毛泽东同志曾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人民群众是水,共产党人是鱼,没有水,鱼是活不了的,而党离开了群众,也就不会存在。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坚决避免“蛙水关系”,不做有利就跳水、无利则上岸的“青蛙”;又要坚决避免“油水关系”,不做浮在水面、貌合神离的“浮油”;更要坚决避免“干群对立、有你没我”的水火关系,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图复兴。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站在群众之上,而要永远站在群众之中,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与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干”。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三年自然灾害、抗美援朝的时候,全国条件那么艰苦,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怨言呢?因为大家“一块苦”。“一块苦”就是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党员干部来说,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最突出的是群众工作本领的恐慌。我们共产党人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把调查研究作为根本工作方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和动员群众的能力,同甘共苦干事创业,切实改变“干部在干、群众在看”或“干部在看、群众在干”的状况。
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每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3
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在党的政治宗旨上着墨,在党的思想境界上落笔,首推《为人民服务》。
1944年,延安物质生活最艰苦的一段时期刚刚过去。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通过延安整风得到克服,全党思想逐渐达成统一。全面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局部战事即将转入反攻。此时,一件偶然发生的身边事,触发了毛泽东的深邃的忧思。警卫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因公殉职了。毛泽东亲自去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敬献了自己亲自题字的花圈,并在现场即兴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篇经典演讲解放后长时间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也是早在小学时就学过这篇著名演讲。由于年少的原因,当时虽然能背诵下来,但对于内中蕴含,不甚其详。30多年后重读此文,仔细品味,感觉已经大不同于以前了。
战争年代,死人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由一个战士的牺牲,而想到党的宗旨,这就是伟人不同于芸芸众生的独到之处了。毛泽东开篇即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此时此刻的场景是葬礼,毛泽东当然清楚,他接着讲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由张思德的牺牲,毛泽东联想到全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联想到党的宗旨,他阐释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抗战还在进行中,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尚不确定。毛泽东此时提醒大家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泽东深知自己和全党的处境和历史责任,他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人民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这样的历史定位,这样的使命担当,古往今来,有谁有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
读到这里,我不禁地想,是什么触发了伟人对立党之基的深刻思考?是失去同志的痛惜吗?也许是,但不仅仅是。作为政治家的领袖的喜与忧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不管怎么说,由身边的事触发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深刻的政治命题,应该是盘桓在毛泽东内心的对党的宗旨的长久思考,否则,又如何能够生发出如此千古绝响。抗战胜利在望,毛主席首倡为人民服务;全国解放在即,郑重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又一再强调全党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在这其中,我们发现了深刻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4
七一建党节前夕,我重温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重温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让党旗引领我们前进,党的阳光哺育我们成长,坚定信心,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真诚服务。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同志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通过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我们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29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对凶险的境况,仍然关心着他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自己坦然的面对死亡。我不知道这样的事迹,会不会让那些口口声声宣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感觉汗颜,我只知道:这样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这个九零后的青年。这个事迹连同抗洪抢险中的军人身影、抗震救灾现场的红旗、非典笼罩下的白衣、暴雨中交警额头的汗水、烈日下环卫工人的疲惫,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心灵,这些普通的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们,在我的心中环绕着一种比明星更加耀眼的光环,让我心里满满的感动。不要抱怨平凡的岗位,别去埋怨枯燥的工作,爱岗、敬业,只要心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让人民满意的承诺,即使平凡如你我一般,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可是,坐而论道容易,身体力行很难。为人民服务也是如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重要论述,这短短的一句话,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新要求,也为服务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实际的为人民服务的标尺。不管是领导平民,有权无权,严以修身则身正,严以律己则无私;谋事要实则冷静,做人要实则通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用心去工作去服务,真的能收获很多灿烂的微笑和满意的眼神,这才是对我们服务的最好的褒奖。
当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正处于最好的时期,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畅快通达,汽车保有量年年激增,我们这一个个小小的收费窗口像珍珠一样被高速公路串起,我们每天和一辆辆汽车一起奏起雄壮的高速交响。我们不仅要为国家投资建设服务好,还要为每一位驾驶员服务好。横杆升降之间,绽放灿烂的笑脸,收卡递票当中,伴随温柔的语言,把每一位驾驶员当成自己的家人去服务!要相信,你的温柔和微笑会在他们稍显枯燥的高速路上,带给他们温暖,而他们会将这份善意和温暖传递出去。
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是高速公路人,我在张承高速承德管理处大滩站竭诚为您服务。祝您一路平安,幸福通达!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5
9月9日是开国领袖毛泽东逝世32周年纪念日;之前的9月8日是毛泽东那篇金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发表64周年的日子。人们看到,尽管近年国内外大事多新事多,尤其是引发世界瞩目的残奥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但国人同样惦记着毛泽东,缅怀毛泽东。香港媒体凤凰网9月9日发表了1篇《为什么人们今天仍然敬仰毛泽东?》的长篇文章也颇引人注目。文章云:时下,人们已经从神化毛泽东的时期猛醒回来,但又发现,他被还原成人之后,可能比当年那个“神”更有影响力。
令人回味的是,针对孟连7·19事件,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近日对媒体云:官员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老板服务”,淡薄民众利益,只为既得利益“护法”的现象再也做不得了(见新华社2008年9月9日电)。
毛泽东为何会比那个“神”更有影响力?显然是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一直成为亿众敬仰,成为千秋万代的楷模。李纪恒副书记指出的防止官员把“为人民服务”变为“为老板服务”,从一个角度而言,也是防止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念歪。
可见,在时下,重温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与必要。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产生于1944年9月8日中直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会议上的演讲。人们知道,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1943年正式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后,在全党全军有着巨大的威望。然而,面对中直机关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逝世,毛泽东不但“破格”地参加悼念会,还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说明,毛泽东始终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正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言,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当一般战士张思德同志因公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队参加追悼会,就不难理解了。
时下,某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基层官员“热心为老板服务”怪象,根本原因是如同李纪恒副书记所言,念歪了为人民服务;或者说,把“为老板服务”替代成为人民服务。早年,笔者在沿海一个城市,听到地方官在介绍他们的招商经验时,把官员“为老板端洗脚盘”视作成功之经。应该说,出于搞活一地一方经济,依法合理为投资商人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困难是必要的,但把“为老板服务”视作先中之先、重中之重,甚至以牺牲一般群众利益为代价,笔者就不敢苟同。应该说,在官员“为老板服务”的背后,折射的是贵与贱的颠倒。一些官员眼中的“贵”是官本位和老板,一些官员眼中的“贱”则是老百姓。
在法治社会,尤其是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的执政党,不能把当官或投资商人视作高人一等的贵族,不能把一般平民百姓视作可有可无的草民。为人民服务,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有人当官有人干服务性工作,但没有贵贱之分。一些人们轻视忽视一般平民百姓的投诉,从深层次原因分析,是忘掉了人民公仆的本色,也就是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忘记为人民群众服务,脱离群众的后果是什么,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证明。
毛泽东逝世32年,人们仍然缅怀悼念毛泽东,个中原因之一是体现在毛泽东身上金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某些官员之所以在一些纠纷事件栽筋斗,也栽在对为人民服务的念歪。
可见,重温为人民服务仍然那么重要,那么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