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5189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张桂梅事迹及心得1

做新时代里的“圆梦者”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迎来了无数人的点赞和敬仰。12年来,张桂梅同志为1804名学生圆了“梦”,她是大山里当之无愧的“圆梦者”。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圆梦者”。

要有“圆梦”的赤诚心。她是学生们心里的“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正是张桂梅同志把孩子们视为己出,才有了这样深沉的爱。这背后是一颗党员的赤诚之心,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人民最真实的爱。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把群众当亲人和家人。在为民实践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和态度,让群众少跑腿,自己脚下多沾泥,坚实步子;让群众多开口,自己少插话,耐住性子;让群众少为难,自己多辛苦,厚实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动为群众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关切提早谋划,及早落实,多一些“暖心包”“温馨袋”,少一些消极应付,把忠诚和热爱融入到为民的点滴之中,融入到为民的“圆梦”之中。

要有“圆梦”的硬本领。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民还要有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没有本领是不行的。斗转星移,“能”要与“时”进,要更强,这样遇事才不会一筹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向先进学,向优秀学,尤其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到为民的事上去练。积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在具体事务的“练”中不断锤炼意志,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短板就能补得越齐,本事就越高强。

要有“圆梦”的无我境。张桂梅同志以学校为家,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生追求。即使学生们离开了校园,成家立业,她也时刻关注着她们的人生和成长。无我无私,白璧无瑕。在为民“圆梦”的路上,我们要涵养这样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奋进,全心全意、不留余地为民做好每桩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张发展卷。为民无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面对这样的事业,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久久为功地埋头苦干,把追求潜绩作为内心为民担当的“基石”。有这样的“基石”,我们就能去除浮躁之气,真正行稳致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是圆了人民群众的梦,也是圆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梦。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2

身影清瘦、眼神坚毅,行动坚决、步伐坚定……张桂梅犹如一枝面对重重困难却傲然迎着寒风怒放的梅花一样,在云岭大地散发着丹桂般浓郁的幽香。品读“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一位坚韧纯粹、迎难而上,甘做人梯、无私奉献的师者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令人感佩。她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传扬。

“时代楷模”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40年如一日,扎根云贵高原的偏远山区,义无反顾投身教育事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三代人的贫穷命运。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言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志向、追逐梦想,注重言传身教,传扬红色基因,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她实干苦干、甘于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山村千万女孩的梦想之灯,诠释了为人师者的师德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当代“四有”好老师形象。她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更值得见贤思齐,传承弘扬。

“我这辈子的价值,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幸福的诠释各种各样,但幸福的笑颜确是一样的;幸福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幸福的价值却是万宗归一。为了贫困山区千万女孩子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桂梅如燃烧在山中的蜡烛,心无旁骛、无怨无悔,践行着当初立下的誓言。张桂梅是千千万万新时代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散发出温暖山区儿童、温暖世界的光和热,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为孩子梦想铺路的优秀人民教师。她的事迹,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充盈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回望张桂梅投身教育事业的道路,她正如一条小溪,潺潺流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山区,用崇高的精神、可贵的品质,滋润着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灵,在山区润养出一片精神的“绿洲”。张桂梅同志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的时间里,克服着病魔缠绕带来的病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在病危时拉着县长的手要求提前支取丧葬费……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代表,是新时代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以张桂梅同志为镜,照一照自身有没有迎难而上的自觉担当,缺不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少不少甘为事业燃尽自己的“无我”境界,通过对镜自照,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弥补能力短板、扛起岗位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担当者、燃灯者。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扎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就像一盏点亮在山区的“灯盏”,不但深深扎根山区,还在12年前创办起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行程10万多公里,走访了丽江大山里的1527名学生的家庭……她用一生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的学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学生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回到华坪县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她的品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她,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践行榜样的精神,要始终扎牢思想根子、笃定前行方向,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始终为群众谋福利、添福祉。要甘于做一颗“火种”,立足本职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点燃自己的同时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造福社会。

学习先进,重在实践,贵在笃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应自觉把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与自身做人、创业、成事相结合起来,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中实干苦干、担当有为,让初心在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中砥砺,让奉献在担当、实干中燃放,让人生在奉献、作为中升华。

张桂梅事迹及心得感受3

进入女高的陈法羽很快发现:关爱的同时,是严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张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贫困较劲:“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对学校老师、学生要求严格:“坚持,再坚持一下呗!”这是张桂梅劝慰大家最多的话。

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桂梅老师是在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

张桂梅的言传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受伤左脚骨折,想到还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杨晓春老师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张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痛哭,说一定好好读书。

“女高的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焐。”张桂梅说。

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4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制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将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英勇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指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决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假如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假如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假如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时机,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当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指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决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假如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假如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假如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时机,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当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老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辉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老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开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假如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老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辛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典范,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老师。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翻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早把灯翻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xx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早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容许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请教育系统深化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开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时机,选择投身艰辛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2021央视榜样6事迹心得张桂梅5

_岁的张桂梅穿黑布衣,胸前戴着一枚红色的党徽,守在学校门口、食堂、宿舍。她用小喇叭催促学生:“姑娘们,快一点,跑快点……”

时间退回24年前,年轻的张桂梅穿紫色的皮鞋、蓝色的裤子、火红的上衣,经常进舞厅跳舞。这种生活在丈夫过世后“戛然而止”。1996年,张桂梅39岁,历经丧偶之痛的她,独自一人从云南大理喜洲到金沙江畔的丽江华坪县工作。

在这里,她深刻体会到贫困与落后:山里的女孩,前一天还在读书,后一天就嫁人了;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要女儿;有父母让女儿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她希望办一所女子高中,阻断贫穷的代际传播。

2008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华坪女高)建立,张桂梅任校长,它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当年秋天,尘土飞杨的校园迎来了第一届学生,95个大山女孩噼里啪啦地跑了进来。

一晃12年过去了,华坪女高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2020年,159名学生参加高考,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本科上线率达%。至此,这所学校把近1800名大山女孩送进了大学校园。

从喜洲到华坪县

1957年6月,张桂梅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边出生,她的母亲那时48岁了。

张桂梅印象中,母亲是小脚,常年瘫痪在床,一脸的麻子,只看得清两只眼睛。父亲脾气暴躁,是村里的主事,谁家有事都找他,但后来他不愿意干了。

张桂梅那时还未到学龄,听见父亲说,“不干了,怎么样都不干了”。她突然插了一句嘴:“你不干算了,长大了我干。”满屋子人笑歪了,说要等着她长大。

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很惧怕父母。张桂梅记得,有一次,她顶了一句嘴,一个晚上没敢回家。那时候,哥哥是哈尔滨跑莫斯科的列车员,经常戴大高帽,穿大皮鞋,但做错了事,照样跪在父母面前认错。

上小学后,每到清明节前夕,张桂梅约上小伙伴到山上采花,编织成花环。第二天,她们穿上白衣白鞋,系上红领巾,到八女投江的地方献花环。那个火热的年代,张桂梅在宣传队里主演江姐,喜欢唱《红梅赞》、《东方红》等。

1975年,张桂梅18岁,跟着姐姐南下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彼时,母亲已经过世。她到大理喜洲后,很长时间不适应,直到认识了后来的丈夫。

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丈夫在学校当老师,她在另一家单位上班。张桂梅记得结婚当天,她在学校跟两个小姑娘玩,结果,迎亲的队伍落下了她。他们再次来接她时,张桂梅生气了,让他们直接把新郎送回来。那天,他们有五对新人集体结婚,张桂梅去得最晚。她们都穿着平常的衣服、裤子,工会买了一些喜糖,领导说了一番祝福语,新人代表发了言。她如今回想起来,这种有时代烙印的婚礼非常有意思。

不久,丈夫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张桂梅也不甘落后,考入丽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两人进入同一所学校教书。

张桂梅说,丈夫是校长,每月工资六七百块,偶尔还会去外面上课,一节课30块钱。她那时花钱大手大脚,每天下馆子吃饭,喜欢去繁华的三月街玩,也经常进舞厅跳舞。有一次,她请假去成都玩,一个人把一家部队招待所包了下来。

潇洒快乐的日子在丈夫生病过世后戛然而止。因为结婚晚,加上两人忙于学习、工作,婚后一直没有要孩子。丈夫离世,她深感孤独,每天浑浑噩噩,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

1996年,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来到了华坪县。一开始,她在华坪中心学校任教,很快又调入华坪民族中学(简称华坪民中)。她去家访,发现很多家庭重男轻女,不重视女孩的教育问题。

第二年春天,张桂梅带着四个毕业班,同时查出了患子宫肌瘤。很快,县里知道了她的情况,为她发起了捐款,教育局用唯一一台车送她去医院。张桂梅的记忆里,学生摘了野核桃送给她,说吃了对身体好;有人走几个小时路,为了把省下来的路费钱捐给她;有人把本来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给她;还有的借钱捐给她……

自此之后,张桂梅对华坪县的情感便生下了根。

“我有一个梦想”

2001年,张桂梅在华坪民中任教,兼任县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院长。福利院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2岁,最大的12岁。张桂梅成为了他们的“妈妈”,为保证他们的吃穿行住,四处奔波。

她利用寒暑假到处筹集资金,有人可怜她,给她一点钱。很多人认为她是骗子,驱赶她,甚至放狗咬她,撕破了她的裤腿。她也不泄气,累了就在路边歇会儿,渴了就讨一口水喝。但几年下来,她只筹到一两万块钱。

那几年,张桂梅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与此同时,她慢慢发现,福利院孤儿们的不幸大多与母亲遭受的苦难有关——有杀死家暴丈夫而获刑的母亲;有因为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

她产生了办免费女高的想法。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文华记得,2004年9月,他陪同张桂梅去北京录制央视教育频道的节目。在路上,张桂梅跟他提起想办免费女子高中,杨文华当场提出了反对,“什么年代了,你还建女高?”

杨文华劝张桂梅,建女子高中需要不少资金投入,比如至少需要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

张桂梅当时心里盘算:两万建一个实验室,五六十万建一所免费高中。

“她太天真了,五六十万建一个实验室都不够。”杨文华说。即便如此,他们从北京回来后,华坪县政府还是对此组织了讨论,但无人支持张桂梅。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去北京前夕,华坪县委见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给了她几千块钱,让她去买一套新衣服。张桂梅舍不得花钱买衣服,她把这笔钱攒下来,打算用在孩子身上。

她上北京时就穿着平常的衣服,有记者把她叫到一边,让她摸一摸自己的裤子,她才发现,裤子上破了两个洞。那一夜,记者跟她聊到深夜,谈论她关于创办免费女高的梦想。

第二年初,张桂梅到北京录制节目,碰巧在哈尔滨的哥哥生病了,打电话来说想见她。张桂梅想着,等录制完节目再回去看哥哥。却没想到,哥哥很快过世,她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不久,张桂梅的访谈报道《我有一个梦想》广泛传播,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那时候,华坪县有两所高中,一所公办高中,一所民办高中。2008年4月,华坪第三所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简称华坪女高)正式建校,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政府先后投入了近6000万元。

这年,杨文华任华坪县教育局局长,他记得女高建设初期遇到各种问题,张桂梅很操心。教室开裂了,学校的维修等,她都第一时间赶到。

华坪电视台记者王秀丽说,有一天,张桂梅突然打电话给她,一边哭一边问:“你在哪里?我都要死了,你还不来看我?”她立即从镇上赶去福利院,张桂梅哭了一个下午,她陪着哭了一个下午。

后来,杨文华告诉张桂梅:“你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其他的我们去管。”

当年秋天,95个女孩报名华坪女高,除个别上了高中分数线外,其他都在分数线以下,她们全部来自大山。

2008年9月1日,华坪女高正式开学了。周云丽是首批入学的学生,在她印象中,开学那天下着小雨,教室楼外一片凌乱,学校还在紧张建设中。张桂梅守在门口,看着女学生们三五成群,拖拖拉拉地走动,生气地说:“你们做事情太慢,高中不是这样读的。”

投奔女校的人

周云丽1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她和姐姐周云翠由父亲拉扯大。

父亲有残疾,经常早出晚归,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他种西瓜、芒果,养猪,以及帮别人除草。一家人生活拮据,在居住的那间土木结构的老屋子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彩电。

大约七八岁起,姐妹俩开始做家务,后来又帮忙干农活,去集镇上卖菜。

因为家里没有儿子,又是单亲家庭,他们家在村里没少受人欺负。父亲希望她们能走出大山,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读书。2007年,姐妹俩同时初中毕业。家里没有钱,父亲到处筹钱,很是忧愁。周云丽眼见父亲站在猪圈门口、院坝边上、关毛驴的地方,一根烟接着一根抽,一语不发。

中考前夕,周云丽听初中班主任说,隔壁在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由华坪民中的一位教师过去管理。那里不用交学费,只要花一些生活费,那时候,一般高中每学期一千多元学费,另外还有学杂、住宿费等。周云丽听后兴奋地跑去看,一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后来,姐妹俩都报了华坪女高。

那一年,张桂梅到云南师范大学做宣讲,提出阻断女子世代贫困的办学理念,吸引了当年的毕业生张红琼。出生于农村的她,家里有七姐妹,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她对此深有感触。

张红琼毕业后,跟着张桂梅来到华坪县,成为华坪女高的一名数学老师。

她记得,2007年8月8日,他们几个教师去学校,地上全是水泥,教室里落满灰尘,乱糟糟一片。张桂梅带着他们搞卫生,打扫教室,把“儿童之家”的床扛过来,之后安装、铺床铺,并把学生的名字贴好,干了整整十天。

事实上,刚开学时,华坪女高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厕所、食堂,围墙。杨文华回忆,当时那里很糟糕,根本不像一所学校,男老师住在楼梯间,女学生坐在教室角落。

很快,张桂梅发现,招来的学生底子差,每次考试县里排名,华坪女高总是垫底。她很着急,去外地学习教学方法,试图让学生自主讨论,但结果更糟糕。“有的学生,老师跟她讲了八遍,她还是不会做,坐在那里哭。”

张桂梅压力非常大,她去丽江市找领导,说她们的学生不排名次,市里的领导也同意了。但她转念一想,学生成绩上不去,来学校白吃白喝三年,又有什么意义?

没过多久,当时学校的17位教师走了9个。

张桂梅没有办法,到教育局找杨文华。杨文华安慰她说,如果实在干不下去了,就把学生并到华坪一中。事实上,早在华坪女高创办以前,他就曾建议在华坪一中办一个“桂梅班”,但张桂梅没同意。

她不愿意放弃,相信老师苦教,学生苦学,总会改变这种现状。别人早上六点起床,她们五点多起床;别人晚上十点睡觉,她们有学生十二点还在走廊看书。高中三年,她们每个暑寒假都补课,最多放半个月的假。农村的孩子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慢慢的,学生成绩出现好转。

延续到现在,华坪女高的学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一直要到晚上12点20,她们才熄灯睡觉。

7月13日中午,张桂梅拿着小喇叭,端坐在食堂的凳子上,手机里放起了红色歌曲。很快,一群女学生冲了进来,她们“噼里啪啦”吃完饭,又跑回了教室。几百个学生在10分钟内像一阵风,来了又走。

婉拒捐款

学生的成绩没有起色,教师张红琼也曾动摇过。有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门口,她把头贴在墙上往里面一看:张桂梅正在吃药,桌上摆满了药瓶子。吃完药,她又往身上、脖子上贴药膏。看到这一幕,张红琼很受触动,决定安心留下来教书。

黄付燕是2008届学生,她记得,张桂梅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但每天都回学校,用小喇叭叫她们起床、吃饭、睡觉。那时候的学生,敏感、内向,害怕跟人交流,但她们懂得感恩,想上大学,不怕吃苦。

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这个成绩超出了预期。

周云丽姐妹,一个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一个考入德宏师范学院。那年夏天,得知女儿们都考上大学后,辛苦了半辈子的父亲终于眉头舒展开了,高高兴兴地背着鸡、鸭,蔬菜去感谢张桂梅。

2015年秋天,黄付燕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进了杭州一家公司。第一个月,她领到了3500块钱工资。她很高兴,回家给父母买了些衣服,又捐了1500块钱给华坪女高。

黄付燕记得,张桂梅很高兴地接受了捐款,还给她开了一张收据。那张收据她一直保留着。

第二年,黄付燕带着男友回母校,准备了2000块钱捐给女高。张桂梅得知她在上海没有正式工作,婉拒了她的捐款。2018年,黄付燕第三次回华坪女高,她那时没有上班,带着丈夫,手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孩,准备了3000块钱捐给女高。张桂梅老师再一次拒绝了她的捐款。

黄付燕很难受,觉得愧对学校和张老师,走出校门后,她哭了。

之后,张桂梅拒绝毕业生回校看她,甚至经常谎称自己不在学校。她不希望学生背负回报学校的压力,“她们从大山走出来不容易”。

2019年5月,黄付燕考上了贵州的特岗教师,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黄付燕说,不像其他学校的学生,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给的。“我们华坪女高的学生,吃穿住学都是社会上捐赠的,更多是政府捐赠的。”

十万里家访路

周云丽曾差点被张桂梅打。

一个周末,她跟同学相约一起外出,张桂梅不让她出去。那时候,张桂梅刚去了她家走访,见到了她残疾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张桂梅觉得,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不该随便跟着去玩。

周云丽坚持要出去,张桂梅气坏了,拿起老人机砸过去,没有砸中。她又想要摔凳子,被两名班主任拉住了。张桂梅记得,周云翠当时也跑了进来,一副要保护妹妹的架势。

张桂梅觉得,家访能了解一个孩子,激发她们的学习动力。12年来,她去过每一个学生家里,走了十几万公里的崎岖小路。看着她们的家庭情况,张桂梅经常恨铁不成钢,骂她们,甚至用书本摔她们。

一开始,姑娘们很害怕,觉得她凶,后来也知道是为了她们好,慢慢心存感激。

王秀丽曾多次陪同张桂梅去家访。一开始,她不理解,觉得开一次家长会就可以了,为啥一定要跑老远去家访。她去了后才发现,很多家长不会讲普通话,山路崎岖,交通不便。

有一次,他们去一傈僳族学生家家访。山路不好走,王秀丽一路走一路抱怨,张桂梅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们到学生家时,天都快要黑了。张桂梅坐在屋子里,跟父母聊了一会儿,很快又往回走。走了一段路,王秀丽发现她的外套不见了。她问“张老师,你衣服哪儿去了?”张桂梅淡淡地说,“给孩子妈妈了。”

张桂梅说,第一届学生家长看到老师去家访,都感激流涕。但也有几个例外。有一次,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突然回老家不来了。张桂梅跑去学生家一看,弟弟在那里做作业,姐姐在那里干农活。妈妈不停地说,女儿不该去上学,应该去外面打工。

张桂梅问:“都不收学费了,为什么不让她上学?”妈妈说:“考上大学也供不起,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姑娘这么小,可以去干嘛?”对方回复她说:“她可以去餐馆帮人洗碗啊。”

一些这种家庭的孩子,最终被她带回了学校,但也有个别最后辍学了。

华坪女高免学杂费、住宿费,校服费等,个别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还可以申请生活补助。7月16日,高一的李嘉明申请生活补助,班主任将此事告诉了张桂梅。

几年前,李嘉明的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常年酗酒,少有清醒的时候。初二的一个夜晚,父亲喝醉了,骂她是害人精,害得他家破人亡,还半夜把她赶出了家门。

此后,李嘉明便很少回家。母亲帮她在镇上租了一间屋子,每个月给她生活费,偶尔也去学校、出租屋看她。但时间一久,继父又对此有意见。

张桂梅知道后很生气,但更多的是无奈。她决定去李嘉明父亲家里看看。他们家在荣将镇宏地村,离县城约30公里,开车一个多小时。山脚下的一间土木屋,门没有锁,屋子里空空荡荡,人也联系不上,张桂梅白跑了一趟。

回到学校,张桂梅让李嘉明把租的房子退了,放假就住到“儿童之家”,生活费由华坪女高出。

忙着忙着就老了

华坪女高位于县城东侧的狮子山脚下,这里曾是华坪民中的厕所,每到盛夏,金黄色的芒果挂满枝头。2015年,它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76亩,有校舍6栋,累计投资9千多万元。

张桂梅节省到吝啬的地步,为学校师生以及教育系统的人所周知。她常年穿着破旧的衣服,十几年吃素,甚至生病了也不愿意去医院。但她把自己多年的奖金,社会对她个人的捐赠等100多万元,全部投入了华坪女高。

据华坪县宣传部给的资料显示:华坪女高为贫困学生减免住宿费、学杂费等,累计万元。

这些钱,全部是学校募捐而来,有各级政府给的办公经费,企事业单位给的捐赠,还有个人给的捐款。即便如此,华坪女高的支出依旧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张桂梅担心这种模式难以为继。

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此前曾负责华坪女高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说,华坪女高最初按18个教学班,900人的办学规模设计。后来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每年只招收100到160人,最多的时候,学校一共五六百学生。

因为免学杂费和高升学率,自第一届学生高中毕业后,报名华坪女高的学生越来越多。张桂梅说,她招女学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看是不是农村户口,一个是看她的中考成绩。

自今年媒体报道后,张桂梅成了网红,华坪女高也跟着上了热搜。这段时间,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晓峰每天接到几百个电话,有想来华坪女高读书的,想免费为张桂梅看病的,想捐赠给华坪女高的。张桂梅很高兴,同时她又很担心今年报名人数猛增,但学校招录人数有限。

她有时也不去想这些,觉得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一个人安静下来时,张桂梅会觉得孤独,想起黑龙江的姐姐、侄子,但他们都不能理解她,“觉得我眼里只有这些孩子”。她心情不好时甚至不知道打电话给谁,她说,忙着忙着,就把自己给忙老了。

这两年,张桂梅身体越来越差,疾病缠身——高血压、支气管炎、骨瘤……体重从一百三十多斤掉到了九十多斤,她甚至站不起来,干瘪的四肢在衣服里面晃。

“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张惠华记得,2018年初,张桂梅病危。他匆匆跑进医院,看到张桂梅吸着氧,眼睛闭着,处于半昏迷状态。张惠华吓坏了,大叫“妈妈,妈妈……”张桂梅醒过来,一脸疲倦,但她说自己没事。

那一次,华坪县县长来看望她,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惠华希望她保重身体,多休息,但张桂梅不听,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她一溜烟又跑去了学校。

张桂梅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帮一个是一个”。目前,她最大的梦想是,女高有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2020年,华坪女高有159名女孩参加高考,在张桂梅眼里,这是建校以来学生基础最好的一届。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学生没有手机,一些家里没有信号。令人欣慰的是,2020届华坪女高的一本上线率达44%。

张桂梅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63岁的她步履蹒跚,面如蜡色。7月13日,有人想跟她合张影,她说,“美颜一下,我有点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251891